《媽媽的小幫手》說課稿
《媽媽的小幫手》說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媽媽的小幫手》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媽媽的小幫手》說課稿1
一、設計意圖
語言領域的綱要中提出,語言是幼兒表達思想進行交際的工具,培養幼兒傾聽、表達的能力。
現在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少爺,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知父母的不易和辛苦。因此,我設計了《媽媽的小幫手》這一課,讓幼兒學會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當媽媽的好幫手,從小養成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二、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的內容,感受媽媽的辛苦、偉大。
2、由衷的表達對媽媽的感謝并力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活動的重、難點重點:
教育幼兒關心、愛自己的家人。
難點:主動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四、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光碟、VCD和電視機。
五、活動流程
1、播放兒歌(媽媽您歇歇吧)引發幼兒興趣,聽完提問:這首兒歌的內容是什么?小朋友們在干什么?
2、平時在家里,你會做哪些事情呢?你覺得做什么事情好呢?(通過幼兒說一說,培養了幼兒的表達能力)。
3、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觀看并說出掛圖內容,讓幼兒看一看,說一說,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4、教幼兒學習兒歌(培養幼兒朗讀的習慣)。
六、引導幼兒參與討論教師
家里的家務活誰做得最多?家務做的很多是什么感覺?你覺得媽媽辛苦嗎?為什么?
媽媽每天在家里做這么多的家務是不是很累?
我們是不是要幫辛苦的媽媽分擔一些家務?請大家想一想怎樣幫媽媽分擔家務?讓幼兒各抒已見,怎樣才能當媽媽的好幫手。
本環節加深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使幼兒認識到父母的辛苦和偉大,從小養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七、活動延伸
當媽媽的小幫手,分擔家務之后,有股小小的成就感,意識到自己長大了,雖然小小年紀,但自己的雙手也可以干很多事情。
八、成果與反思
這節課讓幼兒漸進明白,理解媽媽的辛勞和付出,家長備感欣慰。
《媽媽的小幫手》說課稿2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少爺”,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的不易和辛苦,他們一無所知。因此,我選擇了《幼兒多元能力探索課程語言》大班下第15頁《媽媽的小幫手》這一語言活動課。通過四幅圖畫,讓幼兒知道媽媽的辛苦和偉大,也感謝媽媽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力爭以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當好媽媽的小幫手。從小養成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有水平,特定目標為;
1、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媽媽的辛苦偉大,并說說自己的理解。
2、由衷的表達對媽媽的感謝并力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媽媽的辛苦偉大;
難點:由衷地表達對媽媽的感謝并力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光碟、電視和VCD。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電教顯示,讓幼兒觀看音樂兒歌《媽媽您歇歇吧》,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這首兒歌的內容是什么?小朋友在干什么?
幼兒:媽媽您歇歇吧,您快歇歇吧……
(興趣是孩子學習獲得成功的良好保證,讓幼兒觀看兒歌既引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又滿足了他們的表現欲,同時又順理成章地揭示活動主題,使幼兒在活動中主動熱情、投入積極的參與。)
2、平時在家里,你會做那些事情呢?你覺得你做什么事情最好?
(通過幼兒說一說,培養了幼兒的說話能力。)
二、教學兒歌
1、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觀看并說說其內容。
(留有懸念,給幼兒提供表述的機會。為了幫助幼兒更加深刻地理解兒歌內容,讓幼兒看一看、說一說,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2、范讀兒歌,讓幼兒邊聽邊想。
(1)兒歌的名字叫什么?兒歌的小主人會做什么?
(2)他做的事和我們剛才看的掛圖上的小主人做的一樣嗎?
(通過讓幼兒聽想說,進一步培養幼兒的思
維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養成從小認真聽讀的好習慣。)
3、結合掛圖教幼兒學習兒歌。
(培養幼兒朗讀的好習慣。)
三、引導幼兒參與討論。
教師:
(1)家里的家務活誰做的最多?家務活做的很多是什么感覺?
(2)你覺得媽媽辛苦嗎?為什么?
(3)媽媽每天在家里做家務這么辛苦,是不是很累呢?
(4)我們是不是要幫辛苦的媽媽分擔一些家務呢?
(5)請大家想一想,要怎么幫媽媽分擔家務呢?讓幼兒各抒己見,怎樣才能當好媽媽的小幫手。
(本環節加深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使幼兒認識到父母的辛苦和偉大,從小養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的好習慣。)
四、請幼兒想一句感謝媽媽的話。
(如:媽媽我很感謝您,因為您每天幫我洗衣服……)讓幼兒站在大家面前說一說。
(培養幼兒在公共場合下善于表達的魄力和勇氣。能說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話。)
五、小朋友,把剛才說的感謝媽媽的話回家以后對著媽媽說出來。
(進一步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