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長久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3篇)
但愿人長久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3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但愿人長久的教學反思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但愿人長久的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以“文包詩”的形式通過敘述故事介紹了《水調歌頭》的創作背景,表達了每逢中秋佳節的思親之情,以及豁達豪放的精神個性和樂觀向上的情懷。文章以蘇軾的情感變化“思念——埋怨——寬慰”為點貫穿文章始終。在教學時,圍繞這三處情感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
學生讀完第二自然段很快就感受到他內心思念親人的情感。我引導學生探究表達情感的詞句。從“心緒不寧”、“形影不離”等詞句中可以感受到對弟弟的思念之情。由第二小節學生聯想到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币睬∏”磉_了蘇軾當時的情感。在教學“形影不離”時,文中一句“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苯忉屃诉@個詞的意思,我又讓學生進行了聯想:“他們在一起還會干些什么呢?”學生浮想聯翩,有的說:“在一起吃月餅、賞月。”有的說:“過年在一起包餃子,放鞭炮?!钡?。學生的'聯想一方面加深了對詞意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蘇軾于弟弟蘇轍的手足情深。第四自然段教學時,蘇軾的情感由思念變為埋怨,教學時主要抓住了文中的反問句:“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通過教師的范讀、學生讀等多種形式體驗他當時復雜的內心體驗。同時我也引導學生抓住后面的省略號省略了什么進行了討論,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也加深了對文本的體驗。最后兩小節,主要引導學生體會蘇軾寬慰的內心體驗。通過反復朗讀,學生感受到了他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對于本文,課堂上更多的是讓孩子反復品讀感悟,讓學生真正理解蘇軾那份濃濃的思念之情。此外,在學完課文后,和學生一起完整的品讀了蘇軾的《水調歌頭》,讀讀背背,感受蘇軾語言的獨特魅力,豁達豪放的精神個性和樂觀向上的情懷。
但愿人長久的教學反思2
在上這課之前早已備好了課,開學初,就把蘇軾幾首有名的詩詞打印給學生,利用早讀課間帶領學生讀一讀,背一背。
上課時以歌曲《但愿人長久》導入,因為以前中秋聯歡會時學生就學唱過這首歌,所以學生都會唱,學生的情緒很高漲,可以說是開了個好頭。然后以這首詞的作者是誰,他為什么要創作這首詞引導學生著問題讀課文,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
在給課文分段落時,教參的提示是分為3個段落,而學生自然地把第一小節分為第一自然段,我覺得這樣分也可以,甚至比教參上的更科學,因為第一小節只是介紹了蘇軾的身份,并沒有涉及到創作原因(思念弟弟)。課堂上,教師起著引導者的作用,學生才是學習真正的主人,我個人認為自己這一點做的還是不錯的。嘿嘿嘿……
第二課時讓學生找出蘇軾感情變化的詞語,原以為學生不能很快找到,真是低估了學生,原本最怕動腦筋的學生,竟然第一個說出來,我狠狠地表揚了一頓,結果他精神了一節課!
不過在引導學生理解蘇軾是個怎樣的人時,很失敗,很吃力。后來索性不講了,越講越亂,還不如不講。學生無法理解什么胸襟開闊,我想學生會背《水調歌頭》以后應該會漸漸明白的。
但愿人長久的教學反思3
《但愿人長久》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創作經過。教學本文,我注重扎實訓練:
一、以詞引意
本文的一個重點就是理解詞的意思,而這個意思就是課文第五自然段的內容。如何讓學生更自然、更快地理解詞意,從而加快背出呢?我采用了這樣的方式:先在黑板上出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從字面上理解詞意,接著再瀏覽全文,從文中找,引出第五自然段的內容。用小黑板出示內容,讓學生比較,比較的過程就是學生快速動腦記憶的過程,學生發現其實意思很好記,多讀幾遍,多比較幾遍,大部分孩子就能把詞意記住了。再花點時間背誦一下,就熟練了。
二、想象說話
本文可供訓練說話表達的地方頗多,比如用“一起,一起”造句,比如想象蘇軾對弟弟的思念之情,會說些什么?會想些什么?比如蘇軾還會埋怨些什么?比如創編詞,等等。有的采用填空式激發,有的采用語言情境激發,有的采用回憶討論式激發。學生們在王菲的《水調歌頭》的音樂中,靈感得到激發,情感得到升華,表達也自然順暢許多。
三、拓展延伸
在教學中,教學到第二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深切感受蘇軾的心緒不寧,我和學生們一起回憶了中秋節的風俗習慣,講了許多開心的往事,以此鋪墊,用自己快樂的心境和蘇軾的孤獨情緒相比較,從而深切感受蘇軾的惆悵。適當的拓展延伸,加快了學生的理解。
學完本文,我們一起吟誦了《水調歌頭》全文,又一起吟唱了王菲的《水調歌頭》,在音樂中,又一起吟誦了蘇軾的其它詩詞。那種氛圍,我也似乎來到了蘇軾的那個年代,來到了蘇軾的心境,感覺飄渺但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