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公攤面積真的取消有哪些影響這個成語故事或許可以概括
這兩天樓市中最火的一件事莫過于傳出的關于住建部取消公攤面積銷售的意見稿了,這樣一個文件讓很多早就在期待取消公攤面積的朋友可是非常開心。同時,對于這次取消公攤面積的意見到底有沒有可能降低房價,或者降低大家買房的壓力也是沒少被人們討論。然而,不管這個意見到底有沒有可能實現,即使真的實現了取消公攤面積,對于大家來說其實也就是一個成語故事而已。
取消公攤面積或許只是一個誤讀
對于住建部那句話,不少朋友應該都看到過,那就是住宅建筑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從本質上來說,這句話說的只是住宅建筑的交易方式改變,而且也沒有明確交易雙方到底是誰?可能是開發商和購房人也可能是建筑商和開發商,畢竟這個開發商和建筑商不一定是一家的。
其次,就算交易對象是開發商和購房人,但是也只是說了改變交易方式,并沒有說要取消公攤面積,無非就是公攤面積不再計算進去而已。只是誰又能夠保證,原本屬于公攤面積的那一分錢不會通過其他的方式被計算呢?
關于這次的意見,或許可以用一個成語故事解讀
在大家小時候都應該聽說過很多成語故事吧,其中一個成語故事叫做朝三暮四。這個故事出自《莊子.齊物論》,話說在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人,因為猴子太多了,所以決定減少對猴子提供果實。最開始對猴子們說早上給三個晚上給四顆,但是猴子們很不滿意,于是他就改成了早上四顆和晚上三顆,猴子一看早上變多了也就認同了,這就是朝三暮四故事。
當然了,這里我們不是說大家是猴子,而是說就算這次的意見最終得到了實施,也不過是將以往的交易方式進行了一些改變,我們最終的買房成本并不會出現什么明顯的變化,開發商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變相實現這項收入的。所以,對于這一次的意見,我們只需要當做是一種是交易方式的改變而已。
不過,要說完全沒有好處也是不對的。至少對于未來買房的朋友來說,不用再為公攤面積而糾結。并且,對于以建筑面積作為計費標準的物業費還是能夠省一些錢。至少如果真的實施了,我們可以理直氣壯的少交一些物業費了。
最后,假設未來這份意見文件得到了全面實施,對于那些已經買了房的朋友來說其實也沒有多大關系了,因為開發商肯定不會把之前收了的錢再退回來的。而且,我們不能排除,一旦全面取消公攤面積,各種與公攤面積有關的收費項目不會存在提高收費的可能。畢竟這憑空少了幾十平方的錢,那么多戶人家累計起來還是非常多的。
因此,對于這樣的一份文件大家并不需要過于期待,最好的結果就是朝三暮四總量不變,差一點的話就是買房時候錢少了,但是后續的錢卻有可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