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光精確到數字-卷首語
看到一道很特別的算術題:一個年輕的媽媽22歲生下孩子,朝夕相處了19年后,孩子外出闖世界了。如今,孩子有半年時間沒有見媽媽了。他算了一下,媽媽現在41歲,如果媽媽能活100歲的話,也就只剩59年了;如果他再這樣半年回家看媽媽一次,母子就只有118次見面機會了。
我的心著實一凜。
還是和數字有關的。我剛剛給孩子們講完《再塑生命》——那位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見、口說不出的海倫·凱勒的文章。我要孩子們想一想: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天,你會去干什么?
孩子們有些不知所措。
你一定會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見你想見的人,吃你想吃的食物,欣賞你想欣賞的風景吧?
孩子們對于我的引導反應強烈,紛紛點頭表示同意。我告誡他們也告誡自己:不要等到屬于生命的數字被壓縮到“一”的時候,才視之為寶!
和愛人聊天。我問:“無論男人還是女人,一輩子和誰生活在一起的日子最多?”
最初,他說是和父母,略想一下又否定了。算下來,幾十年的光陰,夫妻生活在一起的日子最多。
計算讓我們明白了一點:共同擁有的日子里盡量使彼此快樂,這才算得上一個完整且不覺遺憾的人生。
當時光精確到數字的時候,我們恍然驚覺,原本以為可以大把揮霍的生活,竟然少得令人心跳加速。它猶如一把鋒利的尖刀,劃開你的肌膚,讓你疼痛。
感謝時間給了我們這樣的痛感,它提高了我們感知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