摳門是一種理想主義-成長
我同學的老公,是個典型的金領,年薪將近百萬,家中已置下七八套房子。但他卻很摳門,夏天不到最熱的那幾天,決不開空調,有時他老婆受不了,堅持開了空調,他老人家也會苦等老婆睡著了,再悄悄地關了。可憐我的女同學常常半夜里被熱醒,坐在汗濕了一大片的涼席上大發脾氣。
他對自己也摳,出差到外地,中午吃路邊攤,一碗小餛飩下肚,覺得沒飽,問老板能不能再下半碗,老板說,沒有那種下法。他掉頭就走,到超市里買了個最基本款的面包拉倒。
在外面喝的可樂瓶,是要帶回家賣錢的,為了避免老婆大人隨手扔垃圾箱里,金領同志冥思苦想出一招,讓老婆不要喝完,留那么三分之一到家再喝,就不大會在路上扔掉了。
最后,我的女同學開玩笑地總結說,如果她在外面遇到壞人了,她老公寧可她被劫色,也不愿被劫財。
第一次聽到她說這些時,我大大地震驚了,不但震驚,還義憤,百萬年薪算啥?七八套房子算啥?在蒸籠般的房間里,在饑腸轆轆的路途上,背負著這些又有什么意思?我甚至油然而生出一種優越感來,咱們雖然沒錢,但小日子過得寬敞滋潤啊。
后來又跟女同學見了幾次面,又聽女同學講了些老公的摳門軼事,聽著聽著,竟然在抱怨的背后,聽出點贊揚的意思,而且,聽得我也有點肅然起敬了。
劫色劫財自是笑談,除此之外,摳門沒有太多的壞處啊。被熱醒是有點難受,但熱醒那么幾回也就習慣了,還環保了。假如一個面包也能吃飽,又何必為了面子要一碗必然要剩下一半的餛飩?把可樂瓶帶回家說起來有點寒磣,但不積跬步,何以成千里?他們家七八套房子里,起碼有一個衛生間里的瓷磚,是那些被不遠數里地帶回家的飲料瓶換回來的吧。
這么一想,我覺得一個摳門的人的身上,是有一種理想主義的光輝的。何謂理想主義?目標遠大,堅忍、執著,不容易被誘惑,也不輕易妥協。他們積沙成塔,集腋成裘,一步一個腳印,最終實現宏大的目標。他們的人生既規整又簡約,時常還很有創意。
日本江戶時代的作家井原西鶴寫過一本《日本致富寶鑒》,就把節儉當成一件很高尚的事情來寫,說有一個人立意要做大家的榜樣,年輕時不小心置了件染色的軟料衣服,到老了還在后悔。他是該后悔,說起來一件染色的軟料衣服花不了多少錢,可要是蛋生雞雞生蛋地循環下去,焉知不是一大筆財富?
相對于這份緊湊,我們活得未免太松松垮垮,將整個人生都當做一筆小零錢,零敲碎打地花出去了。這樣的我們,有什么資格看不起那些摳門的人呢?也許是出于嫉妒吧,當我們把他們描述成“奇怪的一類”時,內心的壓力也頓時緩解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