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出處】唐·李商隱《無題》。
【意思翻譯】相見不容易,分別時也令人 難受,暮春時節,春風柔弱無力,百花凋殘。別亦難:指不忍分離。東風:春風。寫暮春時和自己所愛的人別離的傷感情景。
【賞析】相見就已經不容易,離別的時候更讓人傷心難過。而現在又 正是暮春時節,春風無力,百花凋殘,更加增添了離別之人的痛苦之情。 這兩句極言情人分別后的悲痛難耐之情。首句兩個“難”字,突出了這對 戀人在戀愛中的艱難與辛酸。“東風無力百花殘”句,借景抒情,寓情于 景。一方面實寫自然景物,點明離別之時正是暮春之際。此時春光逝去, 百花凋零。另一方面則寄寓詩人的傷感之意。本就傷別,卻又恰恰逢著 暮春殘景,更是愁上加愁,心境凄涼,不能自已。
【用法例釋】
一、用以形容相見不 易,別離時難舍難分,讓人傷感頹喪。
[例]死去了廚師賈俊山,死去了岳母黃 靜謙,死去了二哥馬思武,死去了侄女 馬迪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 力百花殘。”唐朝詩人李商隱的《無題 詩》,久久地在馬思聰心頭盤旋。(葉永 烈《愛國的“叛國者”——馬思聰傳》)
二、后一句用以形容春風輕柔,百花凋 殘的暮春景色。
[例]荼不與梅、桃、李、 杏爭春,也不與山茶、水仙、麥花、柳花 斗艷,而是在“春風無力百花殘”的暮春 時節悄然開放,多謙虛、多君子。(樂天 散人《二十四番花信風》)三、后一句用 以比喻形勢不好,百業凋敝的狀況。
[例]在這“東風無力百花殘”的十年里, 萬馬齊喑,文苑蕭瑟,黑白邪正被混淆, 是非曲直被顛倒,文藝創作陷入了僵化 和虛假的境地,藝術上日趨貧乏、單調 和模式化,社會主義文藝園地出現了前 所未有的凋零景象。(華中師范學院 《中國當代文學》編寫組《中國當代文 學·緒論》)
【全詩】
《無題》
.[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全詩賞析】
〔1〕以“無題”命題,為李商隱所始創。所以這樣命題,或許是詩意不宜明言,或許是難找恰當的題目。所以,李商隱的多首《無題》詩,詩意大多比較隱晦。這首詩約作于開成三年之前,是一首愛情詩。
〔2〕“相見”二句:上句兩個“難”字,前一個是說二人隔阻,相見困難,后一個是說分別時難舍難分。下句是說暮春時節春光將逝,春風已無力溫濡萬物,百花凋殘。
〔3〕絲:與“思”諧音。蠟炬成灰淚始干:指燭芯燒成灰才沒有燭油流下。
〔4〕“曉鏡”二句:曉鏡,早晨照鏡。云鬢,女子鬢發松卷如云,古時女子的美麗發型。云鬢改,指容顏憔粹。夜吟應覺月光寒,取意杜甫詩“清輝玉臂寒”。
〔5〕“蓬山”二句:蓬山,即蓬萊山,神話傳說中的海外仙山。青鳥,神話傳說中為西王母傳信的神鳥。二句想象相思的對方前往仙山,希望有青鳥為信使經常傳信探望。看,讀平聲,入韻。
這首七律首聯描寫一對情人難舍難分的離別,以春光消逝百花凋殘的景象映襯凄愴之情。頷聯以春蠶、蠟炬作比喻,表達纏綿深摯、終生不渝的愛情,悱惻哀婉。頸聯擬想對方幽思孤寂的情態和刻骨銘心的相思。尾聯借用神話傳說表達關切和執著的追求。詩人抒寫兩性間的愛情純潔、深摯而纏綿,有普遍的深刻的典型性,所以能夠引起強烈的共鳴。詩中運用了象征、比喻、諧音、雙關等表現手法,創造的意象能夠引起豐富的聯想。千百年來,對這首詩有人理解為生離后的相思,有人理解為死別后的悼亡,以及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或女性,都可以解通,因為它寫的是深深相愛的兩性間一往情深的相思情,它的意象的涵蘊極易和人們的心靈相通。頷聯尤其撥動人心,成為相愛的雙方表達忠貞愛情的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