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出處】唐·杜甫《麗人行》。
【意思翻譯】這些美麗的女子身著華貴的 羅衣,羅衣上有金銀絲繡成的孔雀和麒麟,在薄暮的春色中閃爍著炫目 的光芒。詩句描摹了貴族女子的時髦衣著,暗寓對她們豪華侈靡生活的 抨擊。首句不說春光照羅衣而說羅衣映春色,筆法有變化。第二句用互 文手法。
注: 蹙(cù),刺繡的一種手法,連接以下“金”、“銀”兩字。
【意思2】
這些衣飾華貴的婦人身穿 著精致的羅衣在暮春的陽光下走動,遍身光彩熠熠。在羅衣上還有用金 銀絲線繡成的孔雀和麒麟。孔雀為罕見的禽鳥,麒麟是人們心目中的靈 物,在這些貴婦人的羅衣上繡有它們的圖案,表現(xiàn)出這些婦人出身高貴 和穿著不凡。
注: 蹙(cù),唐代刺繡中的一種技法。
【賞析】
這句話出自杜甫的《麗人行》。詩人運用 細致、準確的筆觸,對上層社會的“麗人”作 出精妙描摹。
詩一開篇,從麗人們的肌膚、腰身、服 飾、神態(tài)等角度,對長安麗人作了形神兼?zhèn)?的描寫: 三月三日這一天,春光明麗,天氣 清新。只見前來游春的貴族婦女,一個個“態(tài) 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肌理細膩, 骨肉勻稱,姿色濃艷,神態(tài)優(yōu)雅。從頭上到 腰身“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珠翠映襯著羅衣,在三春的煙景里閃爍著照 人的光彩。“頭上何所有?翠微?葉垂鬢唇。 背后何所見?珠壓腰及穩(wěn)稱身。”……
狀姿色曰“骨肉勻”,狀服飾曰“穩(wěn)稱 身”,可謂善于形容。那鮮艷富麗、金碧輝煌 的條線色彩,那雍容華貴、優(yōu)雅閑遠的舉止 風度無不顯示了麗人們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而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更讓我 們感受到“麗人”們的服飾是多么的華美。
【全詩】
《麗人行》
.[唐].杜甫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tài)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榼葉垂鬢唇。
背后何所見,珠壓腰衱穩(wěn)稱身。
就中云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犀箸厭飫久未下,鑾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
后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