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停梭悵然憶遠人,獨宿孤房淚如雨。”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停梭悵然憶遠人,獨宿孤房淚如雨。
【出處】唐·李白《烏夜啼》。
【意思翻譯】機中織錦的秦川婦女,隔著如煙綠紗窗與鴉對語。悵然若失停梭憶念親人,獨宿在空房淚下如雨。
【全詩】
《烏夜啼》
.[唐].李白.
黃云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
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
停梭悵然憶遠人,獨宿孤房淚如雨。
【題解】這是一首寫男女離別相思之苦的詩。詩歌情景交融,蘊含深遠。
【注釋】
①烏夜啼:樂府舊題,內(nèi)容多寫男女離別相思之苦。 ②黃云:暮云。 ③機中織錦:即錦字書。指《晉書·列女傳》所記竇滔妻蘇氏因竇滔有罪遷徙流沙后,蘇氏很思念他,就織了一幅有回文旋圖詩的錦帕寄給寄滔,共840字,讀法宛轉(zhuǎn)回環(huán),寫得很凄惋。后以用指妻寄給夫的書信。
【賞讀】
首句描繪了一幅秋林晚鴉圖,既是描寫環(huán)境,也是渲染氣氛,并在自然景色中暗含著愁緒。夕陽西下的時候,成群的烏鴉在枝頭盤旋,啼叫著回巢棲息。烏鴉都要回窩了,而遠在天涯的征夫,什么時候才能回家來呢?非常自然地把思婦的愁煩融入景中。接下兩句點明了人物的環(huán)境、身份和身世,以及人物的心緒,秦川女在暮色迷茫中,孤獨寂寞地在煙霧般的碧紗窗內(nèi),凄苦難耐,悲愁郁結(jié)。因而準(zhǔn)備給丈夫去信,但愁緒仍無法排解,所以“停梭悵然憶遠人,獨宿孤房淚如雨”。這位深閨中的女子,一心系在遠方的丈夫身上,因離別思念而無心織錦,凄苦惆悵地懷念著丈夫,孤獨的思緒縈繞于心,淚如雨下。那么千萬征夫離婦相思之苦的原因是什么呢?詩人雖未明說,但讀者自然體會得到,體會到了,詩人也就達到了他的預(yù)期效果了。
這首詩雖短短的六句,但景情交融,結(jié)尾點題,包含有許多意內(nèi)而言外之音。沈德潛評這首詩說:“蘊含深遠,不須語言之題。”(《唐詩別裁》)
【賞析】
前二句是說城邊暮色,黃云黯淡,烏鴉從天際飛歸,或盤旋于城隅的上空, 或棲息于林木的枝頭,發(fā)出“啞啞”的啼叫聲。此秋林晚鴉圖渲染了一種令人煩亂、憂 愁的氣氛。此景可引思婦遐想:烏鴉尚戀舊窠,而征夫何時歸來呢? “機中織錦”用前 秦時竇滔妻蘇若蘭織錦為回文詩之故事,暗言思婦之想念征夫。“碧紗如煙”句未對思 婦形象作具體描寫,而是描寫暮色昏暗中,透過煙霧般的碧紗窗,依稀見到思婦纖細(xì)孤 獨的身影,及聽到她隔窗的低語。其描寫用了“剪影”法,真是匠心獨運,妙不可言。后 二句言思婦對丈夫的懷念。“停梭”而“憶遠”,是何等情深! “獨宿空房”,是何等的孤 寂! “淚如雨”,其憂愁痛苦又是何等難解啊! 沈德潛對此詩評曰:“蘊含深遠,不須語 言之煩。賀知章讀《烏夜啼》諸樂府,因重太白,薦于明皇。”(《唐詩別裁》卷六)此詩無 綺艷之語,哀怨綿綿,乃雅麗情深之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