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溫純傳》原文及譯文解析
溫純,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進士。屢遷兵科都給事中。倭陷廣東廣海衛,大殺掠而去。總兵劉燾以戰卻聞,純劾燾欺罔。時方召燾督京營,遂置不問。黔國公沐朝弼有罪,詔許其子襲爵。純言事未竟,不當遽襲。中官陳洪請封其父母,純執不可。言官李已、石星獲譴,疏救之。俺答請貢市,高拱定議許之。純以為弛邊備,非中國利。出為湖廣參政,引疾歸。
召為左都御史。礦稅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純極論其害,請盡釋之,不報。已,諸閹益橫,所至剽奪,污人婦女。四方無賴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納之,遠近駭震。純言:“利歸群小,害貽國家。乞盡捕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稅監之害民者。”亦不報。
中外爭請罷礦稅,帝悉置不省。純等憂懼不知所出,乃倡諸大臣伏闕泣請。帝震怒,問誰倡者,對曰:“都御史臣純。”帝為霽威,遣人慰諭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廣東李鳳等以礦稅激民變,純又抗言:“稅使竊弄陛下威福以十計,參承受憑藉稅使聲勢以百計。生靈困于水旱,既囂然喪其樂生之心,安能復勝此千萬虎狼耶!”
御史于永清按陜西貪,懼純舉奏,與都給事中姚文蔚比而傾純。純不勝憤,上疏盡發永清交構狀,語頗侵首輔沈一貫。一貫等疏辨。帝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純劾疏留不下。純益憤三疏論之因力丐罷乃謫永清純遂與一貫忤純求去章二十上杜門者九閱月。帝雅重純,諭留之。純不得已,強起視事。
純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當。肅百僚,振風紀,時稱名臣。卒,贈少保。天啟初,追謚恭毅。
(選自《明史?溫純傳》,有刪改)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純益憤/三疏論之/因力丐罷乃/謫永清/純遂與一貫忤/純求去章/二十上/杜門者九閱月
B. 純益憤/三疏論之/因力丐罷/乃謫永清/純遂與一貫忤/純求去/章二十上/杜門者九閱月
C. 純益憤三/疏論之/因力丐罷/乃謫永清/純遂與一貫/忤純求去/章二十上/杜門者九閱月
D. 純益憤/三疏論之/因力丐罷乃謫永清/純遂與一貫/忤純求去/章二十上/杜門者九閱月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倭,文中指倭寇。指14至16世紀騷擾劫掠朝鮮和我國沿海的日本海盜。
B. 公,文中指爵位。我國春秋時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 中國,文中指中原,包括河南、山東、河北、山西等省的部分地區。
D. 贈,文中指贈官,指給活著的或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封官爵。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溫純為官剛正。他考中進士步入仕途,曾彈劾劉燾謊報軍情,指出不應當倉促封沐朝弼之子,上奏疏解救諫官李已、石星。
B. 溫純反對危害百姓和逐利的行為。他請求釋放有關官員濫抓的人;皇帝接受謀利之法,他反對這事卻沒有得到皇帝支持。
C. 溫純憂慮國事。因礦稅的事,他提議大臣到宮殿哭泣請求,惹怒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倡議者后而息怒,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D. 溫純盡職奉公。他處理政務很得當,有名聲;于永清與姚文蔚勾結排擠他,他上疏揭發于永清與姚文蔚的事,并得罪了沈一貫。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生靈困于水旱,既囂然喪其樂生之心,安能復勝此千萬虎狼耶!
(2)帝雅重純,諭留之。純不得已,強起視事。
【答案】10. B11. D12. C
13. (1)百姓被水災、旱災困擾,已經發愁到喪失生活下去的意愿,哪能又承受這些如狼似虎的礦稅使呢!
(2)皇帝一向看重溫純,下令拘留他。溫純不得已,勉強上班處理事務。
【解析】
10.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斷句類試題,考生要注意結合對文句的理解,同時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標志性的詞語,本題中標志性的詞語有“因”“乃”“純”“杜門者”。
點睛:文言斷句的題目,注意一些常見的標志性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一般考核較少,大多集中在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后結合文意進行分析。
11. 試題分析:D. 贈,文中指贈官,指給活著的或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封官爵。“活著的……官吏”錯。
12. 試題分析:C. 溫純憂慮國事。因礦稅的事,他提議大臣到宮殿哭泣請求,惹怒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倡議者后而息怒,答應了他們的請求。“答應了他們的請求”與原文不符。
13. 文言翻譯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內容,翻譯注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1)得分點:雅、強、視事。(2)得分點:樂、勝、被動句式。
參考譯文:
溫純,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考中進士。多次升職擔任兵科都給事中。倭寇陷廣東廣海衛,大規模屠殺搶劫而去。總兵劉燾(卻)上報擊退敵人,溫純彈劾劉燾欺騙蒙蔽。當時正征調劉燾督察京城軍隊,于是擱置不追問。黔國公沐朝弼有罪,皇帝下令準許他的兒子繼承爵位。溫純進言事情沒有了結,不應當倉促繼承爵位。宦官陳洪請求封他的父母,溫純堅持不同意。諫官李已、石星受到指責,溫純上疏解救他們。俺答請求設立貢市,高拱裁定意見同意這件事。溫純認為這事會使邊防松弛,對中原不利。出京城擔任湖廣參政,托病回家。
征召擔任左都御史。礦稅使派往各地,有關官員逮捕了很多人,溫純極力論述這件事的害處,請求全部釋放,沒有得到回復。后來,宦官們更加強橫,所到之處就搶劫,奸污婦女。各地品行不良的人紛紛起來進言謀利之法,皇帝都高興地采納了,遠近之人都驚駭震動。溫純說:“好處歸這些小人,壞處留給國家。請全部逮捕這些壞人,交給我等依法處置,盡快撤銷危害百姓的稅監。”也沒有得到批復。
朝廷內外爭著請求免去礦稅,皇帝全部擱置不察看。溫純等人擔憂害怕,不知怎樣才好,于是首先提出各位大臣跪伏宮殿前哭泣請求。皇帝震驚發怒,追問是誰發起的,回答說:“都御史臣溫純。”皇帝因為他而息怒,派人安慰他說:“奏疏將批下來。”溫純于是回去。事情過后最終沒有實行。廣東李鳳等人因礦稅激發百姓生事,溫純又直言:“稅使私下玩弄陛下刑賞權力以十人計算,跟隨者依靠稅使聲勢的以百人計算。百姓被水災、旱災困擾,已經發愁到喪失生活下去的意愿,哪能又承受這些如狼似虎的礦稅使呢!”
御史于永清擔任陜西按察使時貪污,害怕溫純檢舉上奏,跟都給事中姚文蔚勾結而傾軋溫純。溫純非常憤慨,上疏徹底揭發于永清相互勾結的情況,言語侵犯到首輔沈一貫。沈一貫等人上疏辯解。皇帝為此批下于永清、姚文蔚兩人的奏疏,而溫純彈劾的奏疏留住不批下。溫純更加憤慨,三次上疏議論這件事,同時堅持請求罷免他們,朝廷于是貶謫于永清。溫純就跟沈一貫相抵觸。溫純請求去職,奏章上了二十次,不出門上班九個月。皇帝一向看重溫純,下令挽留他。溫純不得已,勉強上班處理事務。
溫純廉潔奉公。五次主持南北考察,整頓清理全部得當。端莊百官,振興風紀,當時稱為名臣。去世,贈官少保。天啟初年,追贈謚號恭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