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句子你體會到了我的心情是什么
【第1句】: 讀了體會愛心這篇文章,你最深的體會是什么
體會愛心 有這樣一位特別的母親。
為了讓女兒體驗沒有水的感覺,這位母親帶著上幼兒園的女兒從北京千里迢迢來到甘肅的定西。在汽車上,母親告訴孩子她們馬上就要到一個沒有水的地方了。
女兒便打算向駱駝學習,趕緊灌下一瓶牛奶。 在定西的老鄉家里,母女倆從一口看似干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還是去年積下的雨水。
村民告訴他們,因用水緊張,這水得循環著使用:先用來洗臉,然后用來洗衣服,最后又用這盆臟水去喂豬。 女兒說:“豬怎么能喝這樣的水呢?” 媽媽反問:“那你覺得應該給它們喝什么?” “我給它們喝檸檬汁,給它們喝牛奶。
女兒一臉稚氣歪著頭回答。 后來媽媽問她剛從井里打上來的水能不能喝,女兒立刻回答:“不能喝,不干凈。”
“如果你很渴了呢?如果你兩天沒喝水了呢?也不喝嗎?” “不喝。” 不過那晚小女孩哭了,不是因為她太渴,這兒太苦,而是因為媽媽訓斥了她。
這戶老鄉家數月來僅有的蔬菜便是土豆,為了招待遠方來的客人,特地買來了韭菜。但當小女孩看到他們用雨水洗菜、揉面時,她拒絕吃飯。
對她來說,畢竟再大的挑剔也不過口渴的難耐,于是她終于喝了兩天來的第一口水。 每天早晨天氣都有些陰沉,似乎一場雨即在眼前,給太久沒下雨的土地及這兩位遠道而來的客人帶來希望,可最終都破滅了。
土地已干得裂出了道道縫,農民面臨的將是顆粒無收的命運。 母女倆要回京了。
女孩已和這兒的孩子結下了友誼,此刻的離去竟有些難舍。雖然那些孩子灰頭土臉,衣著破舊,因為他們從未嘗到過水的暢快淋漓,但可貴的是他們純真的童心和從單純的眼中流出的晶瑩的淚。
揮手告別黃土地,把那里的貧窮落后留在身后,卻會把一種體會留在心里。年輕的母親要讓女兒體驗的,我想應該不只是水的珍貴。
什么是愛心?那不只是打電話到新聞媒體去告訴他們“我要獻愛心啦”。也不是在鎂光燈的閃爍下向某慈善機構捐款,而是不漠視、不鄙夷不如我們生活條件的生命存在,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幫助別人,同時自己也懷著一顆感激之心去生活。
【第1句】:本文記敘的事件是什么 【第2句】:為什么說文中的這位“母親”特別?(可結合實際生活來談) 【第3句】:本文主要運用那種描寫手法寫小姑娘?表現小姑娘怎樣的性格特點?【第4句】:“愛心”的含義是什么【第5句】: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第6句】:文中一句話“但可貴的是他們純真的童心和從單純的眼中流出的晶瑩的淚。”中你能聯想到魯迅的那篇文章?。
【第2句】: 讀了江雪這首詩,你體會到詩人的心情是什么
柳宗元的山水詩,大多描寫比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發自己遭受迫害被貶的抑郁悲憤之情。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漁翁寒江獨釣圖,表達了詩人永貞革新失敗后,雖處境孤獨,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開頭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描寫雪景,“千山”“萬徑”都是夸張語。
山中本應有鳥,路上本應有人;但卻“鳥飛絕”“人蹤滅”。詩人用飛鳥遠遁、行人絕跡的景象渲染出一個荒寒寂寞的境界,雖未直接用“雪”字,但讀者似乎已經見到了鋪天蓋地的大雪,已感覺到了凜冽逼人的寒氣。
這正是當時嚴酷的政治環境的折射。 三、四兩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刻畫了一個寒江獨釣的漁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幾乎沒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條孤單的小船,船上有位漁翁,身披蓑衣,獨自在大雪紛飛的江面上垂釣。
這個漁翁的形象顯然是詩人自身的寫照,曲折地表達出詩人在政治改革失敗后雖處境孤獨,但頑強不屈、凜然無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