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象征和比喻手法的句子
【第1句】: 舉例說明比喻和象征這兩種抒情話語的修辭方式
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是修辭學的辭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國古代稱為“比”、或者“譬(辟)。著名文學理論家喬納森·卡勒為比喻下的定義:比喻是認知的一種基本方式,通過把一種事物看成另一種事物而認識了它。也就是說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點,發現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對甲事物有一個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認識。依據描寫或說明的方式比喻可分為“明喻(直喻)”、“暗喻(隱喻)”、“類喻”、“借喻”、“對喻”、‘博喻”、"簡喻”、“詳喻”、‘引喻”、“虛喻”。
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象征:[symbolize;signify] 用具體事物表現某些抽象意義
《長江大橋紀念碑碑文》:“它象征著和平,它象征著幸福,象征著勞動的光輝。”
【第2句】: 象征句和比喻句的區別是什么
比喻與象征的區別。
分析:在概念上,比喻是使語言形象化的修飾詞句的語言手段,屬于語言學范疇,而象征則是通過一些具體形象,使人產生聯想,從而表現與之相聯系的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表現作品主題的藝術創作手法,屬于文藝學范疇。
從運用上看,有的用象征構思全文,有的用象征刻畫主要人物,有的用象征進行暗示,制造氣氛或抒發感情,總之象征意義帶有全局性,而比喻常限于局部。
從特點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體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體的比方具體的,具有鮮明性。
例如:巴金的《燈》通篇把燈光作為光明的象征,作為人們理想、希望、力量和勝利的象征;高爾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征革命先驅者和預言家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藥》中“紅白相間的花環”,象征(或暗示)了革命的希望前景。但是《拿來主義》的“大宅子”則只是用來比喻中國、外國的文化的,不具有象征意義。當然在某些文章中,象征中也含有比喻的性質,從表現抽象的精神來說是象征,從表現具體的人來說是比喻。即或是這樣,象征與比喻也是分開的。
上網看了一下,婉轉是一種修辭手法,正確。
【第3句】: 用象征的手法一段話300字左右
一:
如果是云,我會幫你擋一擋灼人的陽光;如果是雨,我會為你灑一捧可口的清泉;如果是風,我會給你一摟醉人的芳香;如果是樹,媽媽,我會和你站在同一片土地上!就算過得再久,我也不會忘記你。因為你用了你的青春都放在我身上。你為我付出的太多了
二:
如果不能寫春蠶的話,建議可以寫白鴿.首先白鴿象征和平與和諧,它潔白的羽毛象征純潔和純真,它像善良的使者,播撒人間的和平;它像和平的契約,推廣博愛的精神.
三:
和蜂鳥相比,啄木鳥的個頭就大多了,啄木鳥不但在體型上比蜂鳥占據優勢,在養兒育女方面也比蜂鳥得到的益處多
蜂鳥每天不辭辛苦,四處采蜜,也最多只能喂抱2只雛鳥,而啄木鳥只需要在自己的鳥窩前用它那斧鋸般的嘴在樹木之間桌來桌去,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得到食物了
【什么是象征手法】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異同呢? 所謂象征手法,就是以具體事物去表現某種抽象意義或不便表達的意義的一種文學手法。換言之,象征就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種表現手法。 象征手法,一般常見于散文作品,尤其是抒情散文作品中。 象征手法包括象征體和本體兩個方面,象征體和本體之間必須要有內在聯系,這種聯系依靠聯想建立,就是從一事物想到與之有一定聯系的別的事物,也就是從本體想到象征體的相似點、相近點,從而使抽象的思想、意義、概念形象化、具體化。例如在高爾基的散文《海燕》中,作者由海鷗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它們在大海上飛翔的雄姿,表現了樂觀的激情和勝利的信心,由此作者聯想到與無產階級革命者的“英勇無畏”有著相似點。再如蠟燭,光明磊落,焚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具體形象,可以使我們聯想到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蠟燭是舍己為人的象征。另外,聯想可以是縱向的,也可以是橫向的,只要放得開,收得攏,做到形散神聚即可。 但象征體和本體之間并沒有固定的聯系,因為象征體的屬性是多側面的,在不同的場合,同一事物也可以有不同的象征意義,例如高爾基的散文《海燕》中雷電象征反動勢力,而在郭沫若的劇本《屈原》中,雷電則成了歌頌對象。 【象征和比喻】 象征這種表現手法,它和比喻有著相似之處。比喻就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也就是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或描寫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種修辭手法。和象征手法一樣,比喻也包含本體和喻體兩部分,它要求喻體和本體事物之間要有某種相似點,可讓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聯想。二者之間常用“象、似、若、好象、如同、仿佛、象……一樣、如……一般”等比喻詞連接起來,如巴金的《月》一文中,“圓月有如一面明鏡,高懸在藍空。”這句話,就是運用了比喻句,形象地寫出了明月的特征。再如《海燕》一文中,“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這句話中,就是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表現海燕飛翔的敏捷、迅速,把海燕飛翔速度之快,身姿之矯健、勇猛形象地表現出來;“高傲”一詞又用了擬人手法,表現了海燕對惡劣的環境無所畏懼的精神。 象征和比喻的不同之處在于:一是比喻屬于修辭范疇,它可以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以比喻具體的事物;而象征則屬于藝術的手法,它與構思相關而不只是語言加工問題。它一般都用來表明某種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說,象征是通過某一具體形象表現出一種更為深遠的含意,不言中讓讀者自己去意會。 二是象征只用于表示有關人類品質或人類組織的性質,一般適用于抒情散文作品中。比如本單元的幾篇抒情散文就使用了象征手法。而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質,一般的比喻,其喻體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象征和含蓄】 象征和含蓄是分不開的。散文中,尤其是抒情散文,象征手法經常被運用。象征給予人們的啟示意義,不在于形象本身,而在于形象所暗示的意義,即黑格爾所說的“象征所要使人意識到的卻不是它本身那樣一個具體的個別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普遍性的意義”。比如巴金的《曰》中,作者描寫飛蛾,其用意不在于飛蛾本身,而在于它所暗示的追求光和熱而不惜犧牲一切的意義。所以在象征性散文中,象征的本體只是手段,寄情寓意才是作者所要表達的目的。
【第4句】: 用象征手法寫片段
作為文學創作的一種表現手法,象征是指借助某一具體事物的形象,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它的特點是利用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的某種類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內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有的作品的藝術形象,甚至會用象征手法表現出來。
象征是一種藝術手法,它和比喻修辭手法有相似之處。正如比喻要求喻體和被喻事物之間要有某種相似的特點一樣,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與被象征之物之間有某種相似的特點,從而可以讓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聯想。
不過,比喻屬于修辭范圍,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體的事物;而象征則屬于藝術手法,它與構思相關,屬寫作構思技巧,而不只是語言加工問題。象征一般都用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說,它是通過某一具體形象表現出一種更為深遠的含意,讓讀者自己去意會,從而讓讀者獲得美的享受。
這是一種隱晦、含蓄而又能使讀者產生體會愉悅的美感的技巧。如果仔細地分析,象征可以分同質象征和異質象征兩種。
同質象征,指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在本質上有某種相同性。讀者比較容易地由此及彼進行聯想。
如舒婷的《致橡樹》就是在具體的形象上直接地表達象征意義,詩人用橡樹和木棉分別象征男性的陽剛和女性的陰柔。橡樹的“銅枝鐵干”,木棉的“紅碩的花朵”,正是陽剛和陰柔的具體形象。
又如俄國作家柯羅連科的散文《火光》,作者寫了一次在一個漆黑的秋天的夜晚,泛舟在西伯利亞的一條陰森森的河上的經歷。船在黑夜中航行,前面突然出現了一點火光,不管它若遠若近,總是那樣吸引人。
但是這里,作者僅僅是在描寫火光嗎?很明顯,不是。他分明還有深遠的寄意。
稍一聯想,我們就能體會出,這里的火光,正是希望和光明的象征。當生活的長河在陰森森的兩岸間流著時,不正是這看來非常遙遠但又畢竟是在前頭的火光吸引著人們奮勇前進么?無論是在艱苦斗爭的歲月里,或是在黑暗的人生道路上,人們都會有這樣的體驗:那怕是極微弱而渺茫的一星點兒希望也是多么可貴,它能使人安慰,給人力量。
作者在文中用火光作象征,一下子就把這種微妙的感覺和復雜的生活體驗給表達出來了。異質象征,指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在本質上是相反的。
比如蘇童的小說《神女峰》。傳統意義上,神女峰是愛情堅貞不渝的象征。
小說中李詠和描月是一對戀人,他們計劃乘船從南京去三峽神女峰旅游,想借此使二人的愛情更加鞏固。他們上了輪船以后,意外地與大款老崔在同一船艙里。
開始的一段時間,描月打心眼里瞧不起大款老崔,認為他像許多有錢人一樣缺乏修養,沒有情調。后來在幾次交往中,描月漸漸覺得老崔出手大方,細心、善體貼人。
當輪船中途停靠漢口港時,描月就離開船,上了碼頭,拋下李詠,和老崔走了。一對戀人還沒有到神女峰,所謂的愛情就瓦解了。
小說這樣的結局給讀者的震撼是強烈的。事與愿違并不是這篇小說的美學價值所在,真正讓讀者獲得美感享受的是,作家巧妙地選取了這一對戀人所要去的目的地——神女峰,這一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從根本上講構成了相反的關系。
讀完小說,心里久久不能平靜。異質象征是在形成強烈反差的基礎上產生美學效果的,因此,用這種技巧能給人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
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作為構思現代技巧之一,象征手法的作用有哪些呢?主題升華。升華主題,是寫作過程中豐富和深化主旨內涵,提高主旨意義的重要一環。
唐代孫樵在《與友人論文書》中說:“辭必高然后為奇,意必深然后為工。”只有主題深刻,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才能引導讀者領略美的旨趣。
象征手法就是通過相似聯想,把寫作內容從自然界引申到人類社會生活中來,用原先所寫的那些特點來象征某種精神品質或性格,從而把主題思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如茅盾的散文《白楊禮贊》就是很好的一例。
文章先極力表現白楊樹“正直”、“樸質”、“倔強挺立”、“努力向上”的特點,然后通過相似聯想,把對白楊樹的描寫贊揚引申到北方農民身上,進而用白楊樹來象征我們民族的一種可貴的“精神和意志”。這樣,就通過象征的手法,把對白楊樹的贊美變成了對一種民族“精神和意志”的贊美,至此,主題也就升華到了一個崇高的境界。
再如高中語文第三冊課文《燈》。巴金先生在這篇文章里,先寫半夜起來看見別人家中射出的燈光,心中一亮,回憶起燈光曾經給“我”指路;再回到現實,寫今晚燈光給“我”的安慰和鼓舞;再聯想到燈塔、哈里希島上的長夜孤燈和古希臘的火炬,它們給人指路,之后又回到現實,寫自己從燈光中吸收了無窮的力量;最后回憶一位友人被救活的故事,回到現實,堅信燈光不滅。
欣賞這篇散文的寫作,從頭至尾,我們分明可以感到它的主題有一個升華的過程:隨著作者思緒的展開,燈已從具體逐漸轉變為抽象,從開始時所見的實際的燈轉變為心目中的燈。燈這一具體的物像也就升華為具有哲理含義的意象,它象征著光明,象征著溫暖,象征著不斷進取的生活信念。
聯系這篇散文的寫作年代,我們很自然地會聯系到當年民族不屈的精魂,抗日必勝的信念,以及那些默默無聞地為抗戰而獻。
【第5句】: 還有哪些關于比喻,夸張,象征等的描寫方法
寫作手法屬于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夸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象,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征、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寫作手法屬于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夸張,對比,比喻,擬人,聯想,想象,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前后照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征,借古諷今,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等。. 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表達方式就是常見的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其實也屬于藝術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就是常見的比喻、對比、比擬、對偶、借代、夸張、互文、雙關、反問、設問、反復、反語、引用等。
常用的修辭方法
一、修辭 修辭是修飾文字詞句、運用各種表現方式,使語言表達得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
【第1句】:掌握并學會運用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對引用、對比、借代、反語也應有所了解。
【第2句】:能簡要分析修辭方法在具體語言環境里的表達效果的作用。
幾種修辭方法
【第1句】:比喻
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事物解說、幫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第2句】: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作用: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第3句】:夸張:對事物的性質、特征等故意地夸張或縮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第4句】:排比 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第5句】:對偶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于記憶,有音樂美感。 對偶的種類有三種;正對、反對、串對、
如: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正對)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反對)
【第6句】:反復 為了強調某個意慧思,某種感情,有意重復某個詞語或句子。反復的種類:連續反復和間隔反復。連續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第7句】:設問 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們思考,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容。
【第8句】:反問 無疑無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
【第9句】:引用 引用現成的話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
【第10句】:借代 用相關的事物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種類:特征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替整體。
【第11句】:反語 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按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