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色戒里的名句
張愛玲有一篇短篇,后來被拍成了電影,導演是大名鼎鼎的李安。不知道是導演拍的太好了,還是因為里面的某段戲份太出名了,總之,這部電影就這么火了,連帶著,張愛玲的小說也火了一把。
這篇小說的名字叫做色戒,是寫了一個女學生的故事。她委身于一個名聲狼藉的漢奸,卻因為覺得這個漢奸對她是認真的,而背叛了既定的暗殺計劃,示意自己的情夫快逃。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在電影里面加了很多的東西。比如說深化了湯唯和男神的感情戲,給湯唯加上了內心的希冀,而且把原著中像老鼠的漢奸變成了有風度的梁朝偉……這些改變無所謂好或者不好,因為張愛玲的色戒的電影的改編要在原著短篇的基礎上面把內容擴大的。
張愛玲色戒是根據當時的一個很有名的案子寫的。那個案子的女主角是有名的交際花,也是有一個漢奸情夫,但不同的是,情夫遭遇暗殺沒有死掉,放過了女主角,可是情夫的妻子卻派人把女主角給殺掉了。而關于暗殺為什么沒有成功,有很多種說法,有說漢奸自己早就察覺到了不對,也有說是女主角告密了。張愛玲的色戒里面是同意了第二種說法的,女人一旦被感動就成了傻子,泄露機密什么的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張愛玲色戒結局太悲,就這樣意猶未盡的結束了,因為一個戒指而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在張愛玲的生命里面,名字總是和胡蘭成息息相關。人們知道胡蘭成的名字,很多不是因為胡蘭成寫出來多么驚世的著作,而是因為胡蘭成是張愛玲愛到卑微的男人,而張愛玲是胡蘭成愛到極致的一個作家。
張愛玲知道胡蘭成,是因為那時候胡蘭成的名氣很大。人總是有自己春風得意的那幾年。胡蘭成得意的時候,張愛玲的生活也是不錯的。張愛玲的好朋友是胡蘭成的情人之一,也許稱之為情人不太恰當,也算是親密的好友的關心。胡蘭成是一個四處留情的男人,把自己的算盤打到了張愛玲的身上。
因為艷羨張愛玲的才學,所以胡蘭成去拜訪張愛玲。因為胡蘭成的第一次拜訪沒有見到,所以張愛玲去回訪胡蘭成。就是在那一次,因為胡蘭成的一句突兀的話,倒叫張愛玲滿心歡喜。就是這樣,喜歡上了胡蘭成。張愛玲與胡蘭成曾經也有過很好的時候,胡蘭成說你去買一紙婚書來,然后兩個人在上面寫上話。沒有正式的什么結婚證,可是這樣也很好。見到胡蘭成,張愛玲低到了塵埃里。
可是胡蘭成還是花心的,如果說胡蘭成曾經認真的對過誰,那可能就是在空襲的時候撕心裂肺的喊一聲愛玲。可是這又如何,胡蘭成依舊是招蜂引蝶,一個護士成了胡蘭成他們情感斷裂的駱駝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就這樣,張愛玲自己先放棄了這段感情。萎謝了,那便萎謝吧。兩個人就這樣結束了,就算最后胡蘭成厚著臉皮重新回到張愛玲的住宅,結果卻發現張愛玲的住宅早已換了別人。之后張愛玲與胡蘭成在各自的生活里,各自安好。
張愛玲雖然出生在名門之后的權貴家庭,但她有個不堪回首的童年生活。而這是這種生活經歷,讓張愛玲寫出了一部部經典作品。張愛玲作品大多數是以自己經歷為原型,展開一系列批斗舊社會腐敗思想的作品。
說到張愛玲作品,不得不提的是她那部代表成名作《傾城之戀》。他講述的是一對典型現實庸俗的男女主角白流蘇和范柳原的愛情故事。故事的背景是香港在一個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女主角白流蘇為博得男主角的愛情,與男主角進行了一段斗智斗勇的情愛故事。而正是因為處于戰亂時代,讓男女主角最終走在了一起。雖然小說的最后是以圓滿的愛情故事收尾,但小說中披露的“深愛只是為了謀生”這種舊時代的現實殘酷愛情觀貫穿整個劇情。即使張愛玲以美好的結局收尾了這部作品,但小說的悲劇性讓讀者感到更加濃烈。
《金鎖記》是眾多張愛玲作品中被文學界的作家們贊美最多的作品。而這部作品是將中國現代心理分析小說推向巔峰的一部經典佳作。它講述的是女主角曹七巧經過一生坎坷經歷,心理變化的過程。出生在小商戶家庭的七巧,被哥哥強迫嫁給一個殘疾少爺作為妻子,因為被虐待,女主人公的性格逐漸扭曲,以致她后來對自己的兒子做出了一系列不符人道的事情。這是舊時代無法自由戀愛,將婚姻作為交易的悲催結果。“30年來她帶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這句出自《金鎖記》中的句子,全面地概括了整部作品。
張愛玲小說《色戒》中,王佳芝是否真的愛易先生
“不吃辣的怎么胡得出辣子?”
看《色戒》也是看得我一件臉糊涂。〖可能這不是完整版的,只有數頁的故事,好在看了幾眼的張愛玲書評——羊毛出在羊身上,談色,戒。〗所以有機會看看原著,可能就沒有那么懵懂。
記下現在的感受吧。反反復復看了好幾遍,好像略懂初步。
不了解背景,真的不知道說個怎么樣的故事。
好吧,我就不太了解。
我拙見寫我心吧。
張的文都是從很小的一個人出發的,王桂芝。一個女人。好吧,說到女人就少不了自身的情欲吧。不同時期所有的情感。這是桂芝,也是她吧。是吧?我想是的。
好了,存在再加上當時的各種社會人物的背景。
一開始就根本分不清所以的好的壞的【也許簡言一二字評定好壞不公平,有偏頗。我在這也暫時不爭論。反正我說了不算,我就說我的吧。】
也許張要說的是女人的故事。
別人看到的政治故事。
這不出為奇。
誰對誰錯?
不對不對。
就算原作者表其意,而他人卻反其道而行之。
評價誰是誰非也不能一概而定。都有道理都不是道理。
若能說,自己看到的是最有道理的。
你說不是嗎?
所以王桂芝是愛易先生吧。
從張愛玲的《色戒》原稿手跡,能看出她的真實情感和心境嗎
很多人知道《色戒》,大概還是因為李安,因為梁朝偉和湯唯。然而,寫出《色戒》的張愛玲和她背后的故事,其實更令人唏噓感慨。孤傲、清高似乎就是才女張愛玲的代名詞,而她的坎坷經歷和豐富情感也時常被人津津樂道。
張愛玲到底有多看重《色戒》這部書,我們從她的卷首語便可看出端倪:“這個小故事曾經讓我震動,因而甘心一遍遍修改多年,在改寫的過程中,絲毫也沒有意識到三十年過去了,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了解張愛玲與胡蘭成那段經歷的人都知道,張愛玲絕對是用心、用最深切的情感體會在書寫《色戒》。雖然張愛玲對那段情感經歷有著極為復雜的心理感受,但她從未懷疑這種愛的真實性,“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這句話道出了她寫作《色戒》的初衷。
張愛玲《色戒》手稿
與梁朝偉、湯唯讓人臉紅心跳的表演不同,張愛玲的《色戒》更多的是透露著孤寂和蒼涼。在不經意間突然看到張愛玲的手稿,竟然為她的筆跡感到一種莫名的心慌。
其實張愛玲的手稿雖然隨處可見涂涂改改,整體卻顯得相當工整而清爽。都說張愛玲表現情感從來都是肆無忌憚的,她的字跡卻是如此拘謹而局促,用筆更沒有一絲的灑脫。
《色戒》是張愛玲從1953年開始構思,到1978年發表,其間歷經了二十五個寒暑。張愛玲在寫作和反反復復的修改過程中,到底經過了多少內心的叩問和掙扎,我們很難想見。
從張愛玲的原稿筆跡來看,有一個最為明顯的特點就是字距很遠,每個字都像是孤懸在獨自的空間,畏縮而寂寥,看得人心慌,總有一種壓抑的情緒說不出來。
張愛玲《色戒》手稿
張愛玲對待感情是從來不受世俗羈絆的,不管胡蘭成早已結婚,甚至無視胡蘭成的漢奸身份,這樣的張愛玲很難說她是勇敢還是盲目。
1995年9月8日,適逢中秋節,75歲的張愛玲獨自離開人世一個星期后才被發現。生前好友為她舉行了追悼會,追悼會后,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從《色戒》到《半生緣》,名導演為何偏愛拍張愛玲的情愛小說
張愛玲的小說是有思想有深度,耐人尋味的。內容有著濃烈的民國色彩和人物性格。大家之所以是大家,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經過讀者和時間篩選的。
《紅樓夢》里有哪些名言名句
謝謝!紅樓夢里名句很多!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隨便幾句熟悉的,供大家指點!
張愛玲的作品里為什么沒有母親,只有父親
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張愛玲有戀父情節
有學者認為張愛玲有戀父情節,她的自傳體散文《私語》里面寫到:“姑姑把父親要再娶的消息告訴我的,當時是在一個小陽臺上,當我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就覺得如果我的這個繼母就在我的眼前,我就會把她從這個陽臺上推下去,讓她摔死掉。”
她的戀父情結已經超出了正常范圍,之后的文章《心經》也能看出點影子。
二:母親在她四歲時就走了
張愛玲認為是她的母親拋棄了她,張愛玲曾經寫過:“那個時候她4歲,船要開了,她的母親其實不想走的。但是她的獨立意識又使得她必須要離開家“。
所以對于母親,張愛玲是怨恨的。
三:瑣屑的生活慢慢的消磨了“母愛”
張愛玲曾經坦言:“問母親要錢,起初是親切有味的事,因為我一直是用一種羅曼蒂克的愛來愛著我母親的。可是后來,在她的窘境中三天兩天伸手問她拿錢,為她的脾氣磨難著,為自己的忘恩負義磨難著,“那些瑣屑的難堪,一點點的毀了我的愛。”
期間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黃逸梵把張愛玲得到的八百港幣獎學金給打牌輸掉了。而那筆錢對那時的張愛玲來說意義是很不一般的。嚴格來說黃素瓊并不是一個好母親,她把更多的愛給了那些男人,卻沒有多余的給自己的孩子。這也就無形中影響了張愛玲筆下的作品,但在她的一些散文中,還是有很多母親的身影的。
最終:1957年黃逸梵去世,臨終在歐洲寫信給張愛玲想再見她一面,此時張愛玲人在美國,只寄去了100美元,但是沒有去見她。兩人甚至沒有留下一張合影。
也許晚年的張愛玲已經明白母親是愛她的,但一切都回不去了。
張愛玲愛胡蘭成真的卑微到了塵埃里嗎?為什么
`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的心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張愛玲把這句話寫在了送給胡蘭成的照片的背面。
就在寫這句話那年的初夏,事業如日中天的張愛玲戀上了已婚的大漢奸胡蘭成。當時的胡蘭成,正處于失意的當頭,不僅丟失了宣傳次長的職務,日薄西山的汪偽政權也岌岌可危。集郵男胡蘭成惶惶不可終日之時,卻集到了張愛玲這枚價值連城的郵票。
作為當時上海首屈一指的大作家的張愛玲,為了這段戀情確實如她自己所說,低到了塵埃里。她拼命付出,低聲下氣,她不介意他的已婚,也不在乎他的漢奸身份。兩人1945年8月閃電結婚,11月胡蘭成至漢口,即與漢陽醫院護士小周同居。抗戰勝利后開始清算漢奸,張愛玲籌措資金供他四處藏匿,而潛逃途中胡蘭卻仍不忘處處留情。1946年2月,張愛玲得悉胡蘭成的藏身之處,帶著錢千里迢迢趕過去后,見到的,還有新歡范秀美。后來胡蘭成準備逃亡日本,苦于沒有路費,剛得了稿酬的張愛玲毫不猶豫地把全部的30萬給他寄了過去,拿著這筆錢,胡蘭成到了日本轉身投進了原76號魔窟大魔王吳四寶的遺孀佘愛珍的懷抱。
胡蘭成自稱:"我是政治的事亦像桃花運一樣的糊涂。"一句話道盡他的本質:政治上是賣國求榮為人不齒的漢奸,私生活上是朝秦暮楚又始亂終棄的渣男。
這樣的塵埃里又能開出什么樣的花呢?胡蘭成在他的自傳《今生今世》里對張愛玲這樣評價道:"她是陌上游春賞花,亦不落情緣的一個人。”"她非常自私,臨事心狠手辣。""她這個人呀,真真像天道無親。"得了好處還不賣乖,由此看來,除了浪蕩,這個毫無節操的胡蘭成還是個忘恩負義的潑皮癟三。
胡蘭成還這樣寫道:"我與她(張愛玲)夫妻一場,錢上頭我先給她用的,與她后來給我用的,差不多是平打平,雖然她給我的還稍許多些,當然兩個人都沒計算到這個,卻仿佛是天意。"胡蘭成對張愛玲的利用,最后竟以算帳的方式流露出來。可惜張愛玲看透世態炎涼,文筆老練圓通,作品凄美冷艷,筆下的女性深諳世故、頗具城府,男性女性的弱點落筆通透,自己卻為這樣一個俗之又俗的俗物神魂顛倒。
隨著胡蘭成無情的離去,塵埃里的花凋謝了,隨之凋謝的,還有張愛玲那驚世駭俗的寫作才華。在以后的漫長余生里,她再沒寫出過像《金鎖記》那般絕世驚艷的文章,而且拜胡蘭成所賜,1945年出版的《文化漢奸罪惡史》中,張愛玲的名字赫然在冊。
她驚世駭俗的才華飛過世俗的障礙,在更高的境界里俯視眾生,而她低到塵埃里的情愛,卻注定在紅塵里打滾。那還有沒有歡喜呢?這一切,大概只有作為當事人的張愛玲自己才能知曉了。
青史幾番春夢,紅塵多少奇才,真真不堪計較與安排。
電影《色戒》里易先生到底愛不愛王佳芝
《色戒》:地獄中的愛情
地獄中的愛情,在黑暗里,一切都是真的。
佳芝曾喜歡過鄺裕民,因喜歡他是以不顧危險地幫他,因喜歡他費盡心力只為換取對方的一個笑容。那晚佳芝對他失望至極,他竟愿意讓她與別的男人睡覺,為了他那所謂的“革命”,男人要做大事,便可犧牲一切,而女人不過是任人擺布的棋子,不過是犧牲自己的身體又算什么?男人都是自私的。她終于不再喜歡他,自此心里再也沒有鄺裕民這個人。佳芝的第一次是與梁潤生一起的。她開始有些緊張與羞怯,而后是突如其來的疼痛與隱忍,到最后的恍然大悟與無奈,帶著一絲絲羞辱與憤怒,湯唯表現得十分完美。電影里佳芝與梁潤生的“生理課”有兩場,有一個鏡頭是王佳芝赤裸著身體走至窗前嘆氣,也許她在尋思,這世上有何人是真正愛她,疼惜她之人。所認識之人一一從腦海中劃過,卻沒有一個答案,事實上是一個都沒有,她心下悲涼。那一幀如一幅畫,窗外是陽光晴好,嬌花嫩葉,那樣的生機勃勃,窗內卻是她孤獨的背影--透露出凄涼與絕望。女人的第一次,總期望將它獻給最心愛之人,那是她最珍貴的禮物,這禮物世間僅此一份。但佳芝的第一次呢?就這樣被隊友出賣,將最珍貴之物獻給了一個她瞧不上的“嫖客”。她終于成為真正的女人,再也不是從前的王佳芝。仿佛她已乘船至海中央,四周是茫茫海水,已無法回頭了。
張愛玲的小說中寫,易先生折磨了佳芝兩個星期之后易太太電話方至。終于等至電話響了,她滿心歡喜地去接電話,結果卻是易太太辭行的電話--所有的努力與犧牲都成了無用功。她絕望至極,她心覺自己與旁人已變得不同,而她的同學亦不敢正視她,她做了如此大的犧牲,世界卻瞬間已換了模樣,一切皆成空。佳芝亦不再與他們交談,心中戚戚,終究是自己傻,她說。這一出戲未演完便草草收場,旁人都與原先別無二致,唯獨她不再如從前。最后幾個男生合力將曹德禧殺害,四個男生均捅了曹德禧幾刀,好似將這些日子所積的怨恨全發泄在他的身上,否則他們便一無所獲,無勞無功。這一出戲他們均演至筋疲力竭,甚而所有的人都付出了代價,所有的人。仿佛就是這一夜,他們都長大了。
三年后。不過幾年光景,佳芝卻已無往昔生氣,臉色蒼白而死氣沉沉,宛若患了一場大病,將身體里的養分全數抽走,只留下那一場空白。幾年前,她經歷了獻身、演戲與殺人,已不是從前雖不茍言笑卻青春簡單的王佳芝。佳芝去領米,鏡頭里那些平民冰冷木訥的面龐,與她別無二致,世界已變至如此了嗎?佳芝的舅媽亦并非好人,她將父親留給佳芝的房子賣掉,可答應供佳芝念完書。而念完書之后呢,大概便一刀兩斷,不會過問佳芝的死活了吧,我在她舅媽的眼里只看見了金錢利益,她多狡猾,供她讀書的錢與賣房子的錢相較,自然是后者多,這一樁生意,她賺了。可親人之間的感情呢?沒有,只有利益。
世界雖已變至面目全非,但喜愛電影的佳芝卻未曾變。能看出她的生活并不富裕,可她還是將手中為數不多的錢買了電影票,她去看《斷腸記》,可惜看至一半便被新聞宣傳片所打斷,卻意外與老同學重逢,佳芝并未看見她。可她的老同學已然在心中醞釀著他們的計劃,于是鄺裕民來尋佳芝,并提出讓佳芝繼續那一年的計劃。這一次他們的計劃少了年少的單純與無知,多了老吳等專業團隊人員的周密策劃。佳芝這幾年過得實在混沌,似乎所有的事情都沒有一個目的,不知活著為何物,她一無所有,不如答應老吳,生活便多了一條出路,不過是一場賭博,以生命為賭注。她要贏。老吳初始便告訴她最可怕的結果,甚而給至她一顆藥丸--吞下這顆藥丸便即死亡,十分迅速,不會有任何痛苦。面對老吳的嚴肅訓導,倔強地她說,“我能做到”。這場賭博,一旦開始,便不能半途而廢。此番賭局只有兩個結果,要么佳芝贏,她便贏得賭籌,自此遠走高飛,開始全新生活,而易先生則死;要么她輸,便失去生命,人生從此結束,反正她本一無所有。當她踏進賭場,便第二次邁入了地獄之中,只是這一次沒有回頭路。
與易先生再次重逢,佳芝溫柔地問他,“很忙吧,你瘦了很多。”我想不僅是易先生,即便是我亦能察覺出這個麥太太變得不太一樣了。從前的她雖同樣是艷麗的妝容與衣裳,但說話做事都透著小女生的天真與簡單,聰明是聰明,不過都是些小聰明,好似青春時期的少女偏要假扮女人,如《洛麗塔》中的洛麗塔,涂大紅色的口紅,衣著裸露,暗送秋波故意勾人魂魄,但女孩子的靈動明亮還是一眼便將其拆穿。故無論佳芝如何細心打扮至嫵媚動人,骨子里的青澀勁卻因閱歷不足而被人一眼就洞悉真相。如今三年后再次相逢,佳芝卻脫胎換骨,已然成為另外一人。她沉淀了,變得溫柔楚楚,眉眼間已無當初的青澀稚嫩,好似她這些年歷經滄桑,變至成熟女人。眼神間流露出來的是那種溫柔與安定,十分吸引人,自然亦吸引了易先生。是以當佳芝問他喜歡什么時,他說,“人來就好”。是的,其他不必,你來了就好。
張愛玲寫“事實是,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個熱水澡,把積郁都沖掉了,因為一切都有了個目的。”而李安導演將這個部分細膩的刻畫出來,雖說眾多人表示色情尺度頗大,但我卻覺這三場床戲是將她與易先生的感情步步推進的重要情節,甚至說是這部電影的靈魂也不為過。倘若缺失了這一部分,便無法獲知佳芝是如何一步步地愛上易先生,易先生又是如何漸漸對佳芝卸下盔甲。
第一場床戲,易先生在佳芝解絲襪之時忽然暴力地將她推入墻上,而后是將她的旗袍扯開,起先是用皮帶抽佳芝,而后將其手也一同綁住,易先生的暴力入侵顯然不帶一絲感情。他只是猜測與試探罷了。這一場虐愛賭局顯然是易先生贏了,可佳芝的一個面部特寫,她的嘴角卻露出一抹淺笑,此番賭局真正的勝利者是她。既已有第一次便還會有第二次,如此反復,豈能沒有機會?她離成功又進了一步,她笑,狡猾的易先生,你終于入局了。不過是讓你暫贏,結果如何一切未知,我們繼續賭。
第二場床戲之前,佳芝對易先生說,“你相不相信,我恨你。”佳芝竟說出這句話,此時他們的關系已不是對立的敵人,已不僅是任務與身體的關系。之前佳芝只是在做戲,她要贏。但此時她竟說她恨他,女人若恨一個男人不外乎兩種,要么是因感情之外的事情而傷害她,她會痛恨這個男人;要么則是因愛生恨,是真正愛那個男人的。佳芝開始抱怨他說離開就離開,一句話也沒有,仿佛戀愛中的小女人。而易先生亦知她與三年前不同了,她已愛上他,他知道。易先生也將頭埋在佳芝的胸前說,“我說我相信,我已經很久不相信任何人說的話。”這句話里可看出一個漢奸亦并非易事。身旁定要有人保護,時刻擔心自己的安危,不知多少女特務來勾引他暗殺他,也因如此他害怕一切黑暗之地,唯一可發泄積郁的只有做愛……許多次易先生按住佳芝的頭,可他是恐懼與不安的,他的心中有太多無人可訴說的郁悶,只能以此發泄。大汗淋漓過后他們緊緊擁抱在一起,我想,易先生心中對佳芝的防備已松懈了,而佳芝亦漸漸模糊了自己的使命。他們在地獄之中緊緊相擁,只有彼此的溫度相溶才有一絲活著的真實。在黑暗中,只有他們兩人在一起,這便是一切。
在影院里,鄺裕民對佳芝說,“我不會讓你受傷害,我不會允許你受傷害。”甚感諷刺,佳芝亦如此想的吧。帶她卷入這場風波的是你,默許她與梁潤生做那事的也是你,現在你來說不讓她受傷害?傷痕累累的她究竟是誰害的?都是你一人啊,鄺裕民。佳芝終于知道鄺裕民是愛她的,那時她愛著他,甘愿為他做任何事,一心想著他會愛上自己,畢竟他那樣優秀。可如今時境過遷,他竟愛她了。倘若是三年前,他們兩人便在一起了,但如今的鄺裕民已非她想要的男人,如今她想要的是易先生。自小便缺乏愛的佳芝是那種旁人對她一份好,她便還人家十分好的人。她原先渴望鄺裕民能夠愛她,但他沒有,甚而在一定程度上毀了她。而今她已看清楚,能夠給她充足的愛的只有易先生。她愛他,但她不能夠。她知不該愛上這個男人,她不能將民族大義棄之一旁。她心中的痛苦與掙扎無人能知,亦不能讓任何人知道。
在書房與車上,易先生兩次對佳芝言及重慶情報站與特務份子之事。我猜他已隱約知其身份,但又沒有證據表明佳芝究竟是不是的,故而他故意試探佳芝,已至于此他依然懷疑她,他是那樣慎重小心之人。他知她絕非麥太太,但又不知她究竟所要何物。她從不過問他工作之事,也就排除了偷情報的特務,然她亦絲毫沒有要暗殺他的意思,便并非是色誘的女特務,可她何以假扮“麥太太”故意接近他勾引他,他知她絕非善類,但又那樣充滿魅力,吸引著他。
第三場床戲,佳芝用枕頭蒙住易先生的眼睛。易先生并未反抗,他內心非常惶恐,他怕黑暗,害怕一切他未能掌控的未知事物。這一場戲是他們感情的升華,他們沖破了一切防御線。佳芝說,他比誰都懂戲假情真這件事,只有這樣他才能感覺自己是活著的,只有在黑暗中,他才知道這一切都是真的。最后王佳芝哭了,因為痛,也因為愛。那時佳芝完全可用枕頭捂死他的,她亦見著了床邊上的那把槍,但她沒有。她說“他不僅想往我的身體里鉆,還像一條蛇一樣往我心里鉆,愈鉆愈深。” 而易先生經過多次的試探與身體的交融也終對王佳芝卸下盔甲,他知道,佳芝不會害他。他們兩人都不停地往對方心里鉆,愈鉆愈疼,愈鉆愈深。
全片兩個半小時,而這幾場床戲不過十幾分鐘,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我卻認為它們是必不可少的,對人物的塑造,情節的飽滿度占很重要的部分。梁朝偉飾演的易先生惟妙惟肖,他的眼神時刻保持警惕與不安,內心的恐懼與不安表現的淋漓盡致。我只能說他演活了易先生。湯唯對細節的表現亦非常成功,青春無知的大學生與成熟美艷的少婦之間成功的轉換,內心的絕望與凄楚,表現的那樣出色。湯唯是真演得好。
在日本藝妓館里,佳芝唱起了《天涯歌女》。我竟有想哭的沖動,心中良久徘徊著她凄涼的歌聲,易先生的眼淚以及他緊握著佳芝的手,似乎這已能說明一切,易先生與佳芝的無奈,這地獄之中的愛情,若再次相逢,希望是在美好的人間里。
易先生神秘地讓佳芝將一份信交給某人,老吳等人卻以為是何等大事,結果卻是易先生送給佳芝的一份禮物。佳芝自小缺愛,她比常人更渴望愛,易先生讓她感覺到被愛的滋味,我想換做是任何一個女子,都會被易先生感動,感動的并非價值連城的禮物,而是他有送禮的這份情意以及對她的重視。物有價,情卻是無價。
之前并不明為何佳芝要在咖啡館里播數次電話,讀張愛玲的小說才知那是他們之間的暗號。至關重大,凡事都須小心,處處細節都須萬無一失,倘若有一點漏洞便沒法生還,這一切都關乎性命。影片末尾佳芝的口紅印又出現了,我不知其他看客是否注意到這幾處的口紅印,許是作為女性的天生敏感,我一直注意著這幾處口紅印。這或許是佳芝最大的破綻,她直至死亡也不知易先生早已知曉她的身份。
易先生與佳芝去珠寶店取戒指之時,佳芝看著這份無比厚重的禮物,心里無限感動,她滿含熱淚地看著易先生,四目相對,恍惚間,她知道他是真愛她的。在內心巨大的掙扎中,她叫他快走。他走了,逃走之迅速,甚而最后跳上車那一幕實在令人咋舌。佳芝一點也不后悔,這世上女子對待愛情大多相同,不論那個男子如何,女人哪怕一瞬間愛上,也常有些奮不顧身的味道。張愛玲的小說中所寫,“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轟然一聲,若有所失。”
在張愛玲的小說中我讀到的易先生對佳芝僅是感動,只覺得一紅顏而沒有愛。而李安的電影中,片尾處梁朝偉坐在空蕩蕩的床沿,撫摸著床沿,這是他與她曾經一起溫存之地,他淚眼朦朧,臉部抽搐,掩飾不住的悲愴寫滿臉上,毫無疑問,他愛王佳芝。
地獄中的愛情,在黑暗里,一切都是真的。
張愛玲為何愛胡蘭成卑微到了塵埃里,胡蘭成是否負了張愛玲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這是張愛玲謝過的一段話,很多人說,她寫的就是自己和胡蘭成。張愛玲為這個“負心”的男人付出了太多太多,甚至錯過了三次本該屬于自己的婚姻,從而選擇了這個男人。
胡蘭成曾為張愛玲癡迷過,但是卻不是一個專情的人,至于胡蘭成迷戀了張愛玲多久,估計連他自己都不清楚,如果有另外一個女人早一點出現在他眼前,或許就結束的早一點罷了。
能讓張愛玲這種自命清高的女子低到塵埃之中,甚至滿心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兒,只能說明自己太愛對方,不奢求什么,哪怕只是平凡的幸福就知足了。
現在的知識界給胡蘭成頭上戴了幾頂帽子“濁物”“大種馬”“流氓才子”等等,實質看來,當時的環境下,豈是一個胡蘭成,類似胡蘭成這種人多著呢。自從接受了外國新潮的思想之后,胯下之物也便的新潮了,所有的舊觀念要拋棄,倫理也要拋棄,羞恥心或也可拋棄,于是造就了一個個的薄情寡義的“流氓才子”。
胡蘭成負了張愛玲嗎?當時負了,不過也是張愛玲一廂情愿的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