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百活動專題報告會感想 雙百活動直播心得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報告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雙百活動專題報告會感想 雙百活動直播心得篇一
民有所呼,法有所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許多問題,民法典作出了明確回應,如:《民法典》中對各種“人肉搜索”、非法盜取他人信息的行為作出了明確規定,突出的特色規定有“離婚冷靜期制度”、“繼承人寬恕制度”、“自助行為制度”,確立了“自甘風險”規則,同時對遺體器官捐獻、職場和校園性騷擾、非法從事與人類基因、人體胚胎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嚴格規范。因此,《民法典》將在保障人民權益,增進民生福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也越來越復雜,這部包羅萬象的《民法典》就像一個無形的天網,全方位保護人民民事權利,每一條法律規定都凝聚社會生活規則的共識,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法制建設更加深入人心。這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即將精彩亮相。《民法典》的頒布實施,開啟了我國公民權利保護的嶄新時代,它充分體現了人民的需求,保障了人民的權益,用權利本位構建起整部法典的邏輯主線,必定能夠更好的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睹穹ǖ洹返念C布實施,必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座“大廈”的重要支柱,必將為法治中國建設筑牢根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在立法中踐行群眾路線。大疫如大考。全國人大常委會緊握依法防控“指揮棒”,在堅持群眾路線中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和凝聚群眾。針對疫情暴露出的立法方面的問題,面對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的社會關切,從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到首次制定專項立法修法工作計劃,全國人大常委會為疫情大考交上一張厚重的法治答卷。從20__年12月28日至20__年1月26日的公開征求意見期間,民法典草案共收到13718位網民提出的114574條意見。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高空拋物、點個外賣,民法典的編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要求,傾聽民生、吸納民意、廣聚民智,具有強大生命力。堅持全面依法治國,讓民意和民智在立法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尊重和發揮,在群眾路線中行穩致遠,展現人民更加滿意的立法作為。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良法善治護航全面小康。全面依法治國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起著基礎性、保障性作用,提供長期穩定的法治保障。圍繞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制定外商投資法,修改土地管理法;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定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啟動未成年人保護法修改;圍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啟動長江保護法立法……一年多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共審議法律草案和有關法律問題、重大問題的決定決議草案47件,通過34件,其中新制定法律5部,這是十三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20__年馳而不息推動良法善治的成績單。收官之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全國人大代表更要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積極主動依法履職,當好“百姓代言人”“小康發言人”和“法治推廣人”,為全面小康筑牢法治根基。
法治,是改革穩定的基石,經濟發展的動能和人民幸福的后盾。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20__全國兩會滿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必將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道路上邁出更加鏗鏘有力的步伐。
雙百活動專題報告會感想 雙百活動直播心得篇二
編纂民法典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范進行編訂纂修,從而打通民事法律體系“血脈經絡”,實現對法律條文的“深加工”
民法典的一大亮點,就是將“人格權”單獨成編,彰顯了21世紀信息社會背景下人格權保護的特殊價值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法律的生長、完善,離不開其所處歷史和文化的滋養
未滿8歲的孩子,偷偷用父母銀行賬戶給網絡主播打賞10萬元,這錢能退么?在小區被高空拋物砸傷,如果找不到扔東西的人,該找誰賠償?租的房子還沒到期,房東卻把房子賣了,要求租戶搬走,該怎么辦?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這些問題都能找到相應法律依據。7編加附則、84章、1260款條文、超10萬字內容,這部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的法典,必將深刻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民事法律制度有多重要?很多人可能不曾想到,新中國成立后通過的第一部法律,不是憲法、刑法,而是民事領域的婚姻法。社會秩序的建立,人民權利的保障,都有賴于對基本民事法律關系的調整和規范。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對民事法律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進一步明確市場主體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充分保障公民民事權利,買賣、交易等才能順利進行。在此背景下,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等相繼出臺,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日趨完善。
既然民事法律制度已較為完善,為什么還要把與民事相關的法律編纂成一部法典?原來,民事法律調整的主體多、涵蓋領域廣、關系復雜,相應的法律條文數量也很龐大,其中還有不協調、不一致甚至相沖突的地方。因此,編纂民法典就不是簡單的法律匯編,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范進行編訂纂修,從而打通民事法律體系“血脈經絡”,實現對法律條文的“深加工”。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經過系統編纂,民法典將發揮“1+1>2”的效果。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經濟社會在不斷發展,生活方式在不斷變化,社會關系在不斷調整,調節社會關系的民法也需要與時俱進。今天中國的民法典可以說是21世紀互聯網、高科技時代民法典的代表。民法典的一大亮點,就是將“人格權”單獨成編,不僅彌補了傳統大陸法系“重物輕人”的體系缺陷,同時彰顯了21世紀信息社會背景下人格權保護的特殊價值。如何應對煩不勝煩的騷擾電話?遇到攝像頭偷拍該怎么處理?ai換臉、偽造他人聲音算不算侵權?這些只有生活在這個時代才有可能遇到的問題,都能在這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由此而言,這部權威、嚴謹的民法典,又何嘗不是一部信息時代的“生活指南”?
法律的生長、完善,離不開其所處歷史和文化的滋養。民法典中新設置的“離婚冷靜期”,引發不少關注和討論,這樣的“制度設計”本身就彰顯著中國傳統文化中倡導夫妻和諧、珍視家庭價值的文化觀念。此外,民法典還專門引入“優良家風”的表述,同時在商事交易與夫妻關系的平衡中更加凸顯了維護家庭和睦的價值取向。類似規定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不僅體現著“中國特色”,對于世界民事領域的立法也是值得珍視的寶貴財富和經驗。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未來,民法典的實施將是我國法治建設領域中的一件大事,這不僅體現在立法、司法、執法等環節和程序中,也需要每一位公民、每一個民事法律主體參與其中,尊重法律、敬畏規則。只要我們共同努力,這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就一定能發揮最大效用,法治中國建設必能再上新臺階。
雙百活動專題報告會感想 雙百活動直播心得篇三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狈_民法典,第一條便開宗明義地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民法典的立法目的之一。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法典,正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必然要求。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將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弊罡呷嗣穹ㄔ簩徫瘯B毼瘑T劉貴祥說。
“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墒墙陙?,一些案例凸顯“該不該扶”“該不該救”的道德困境,由于法律的缺失,見義勇為受傷后無人問津甚至反遭索賠的事件時有發生。
20__年9月,河南信陽的孫女士見到郭某騎車時將五歲男童羅某撞倒在地后試圖離開,于是上前阻止。兩人發生言語爭執,郭某情緒十分激動,結果引發心臟驟停,經搶救無效死亡。郭某的配偶和子女認為孫女士應對郭某的死亡承擔責任,將孫女士和小區物業公司一起告上法庭,索賠40萬元。
“明明是見義勇為,怎么還要賠錢?”一時間,社會公眾的目光聚焦在受理該案的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人民法院。
20__年12月30日,法院公開宣判了這起案件,認為根據民法總則,孫女士阻擋郭某離開的目的在于保護兒童利益,不僅不具有違法性,還具有正當性,應當給予肯定與支持,孫女士不存在過錯,不應承擔侵權責任,原告索賠的請求被依法駁回。
針對近年來出現的多起類似案件,民法典對保護見義勇為者的合法權益作出專門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這也被法學界稱為“見義勇為”條款。
民法典旗幟鮮明地傳遞出保護善人善舉的信號,讓“扶不扶”“救不救”等問題不再成為困擾社會的兩難選擇,為救危扶弱者撐腰,不僅增強了人民群眾的法治信心,還積極弘揚了“誠信相待、友善共處、守望相助”的新風尚。
“民法是跟習慣、良俗融合在一起的,包括家庭、婚姻、子女、繼承等,都與道德倫理關系緊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法典之中,使民法典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載體,規范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是很重要的考慮?!比珖f委員、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律師劉紅宇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弊怨乓詠恚袊鴤鹘y文化就提倡尊老愛幼,這是蘊藏在中國人生命中的精神密碼。
作為規范民事生活的基礎性法律,民法典在編纂過程中,對老人、兒童的權利保護作了特殊的安排,不僅對父母、子女等親屬間的權利義務作出了概括性規定,還通過具體制度設計,將其細化、實化,為傳承傳統美德提供了激勵機制。監護制度的完善,就很有前瞻性。
浙江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父親給自己剛出生十幾天的孩子灌食米糊,結果孩子被緊急送進醫院搶救。有關部門在調查后發現,孩子的父母都患有精神疾病,基本沒有生活自理能力,每個月僅靠低保維持生活,家里有兩個未成年的孩子。
“必須馬上對這兩個孩子進行監護干預,保障他們的安全和健康。”在全面了解兩個孩子的家庭情況后,當地村委會向法院提出撤銷監護人資格訴訟。法院很快作出裁定,由民政部門擔任兩個孩子的監護人。民政部門當天即履行監護職責,將兩個孩子妥善安置在兒童福利院。
“監護未成年人是家庭應該承擔的責任,未成年人的監護是親權的補充和延長?,F在不少社會問題,比如農村留守兒童權益受到侵害等,實質上是家庭監護出現了缺位?!比珖舜蟪N瘯瘑T左中一說。
民法典不僅完善了撤銷監護制度,還擴大了被監護人的范圍,將智力障礙者、失能老人等群體納入被監護人范圍,給予他們更有力更全面的法治保護。當尊老愛幼的價值追求融入每一條規則之中,中國人所傳承的特有文化品格,也成為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修改禁止結婚的條件,完善離婚賠償制度,適當擴大遺贈扶養人范圍……民法典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鮮明的軸線貫穿始終,使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外化于法律規范,內化于人民心中,為民事主體參與民事活動提供了基本規則和價值遵循,凝聚起強大的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精神動力。
雙百活動專題報告會感想 雙百活動直播心得篇四
中國民法典體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編纂民法典,將進一步健全中國現代產權制度、合同制度等,充分調動民事主體積極性和創造性,營造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波蘭東亞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加夫利科夫斯基說:“中國編纂民法典是完善市場經濟的重要一步。編纂民法典,健全和充實民事權利種類,形成更加規范有效的權利保護機制,有利于更好維護人民權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民法典的通過,是中國法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對中國進一步完善社會治理和市場經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毙录悠聡⒋髮W東亞研究所助理所長、高級研究員陳剛認為。
“不僅中國人民非常期待民法典的通過,外國企業也對此充滿期待。民法典將有利于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睏|田幸雄表示,在華日資企業眾多,民法典將為其在華拓展市場保駕護航。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問題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弗拉基米爾·彼得羅夫斯基認為,民法典致力于解決社會發展問題,為市場經濟提供了司法審判和執行指引,將成為中國健全市場秩序、維護交易安全、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基本法律。
馬來西亞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顧問胡逸山表示,民法典還涉及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等宏觀課題。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統籌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可持續發展都有重大影響。
雙百活動專題報告會感想 雙百活動直播心得篇五
民法典編纂中這樣的細節數不勝數,這些法律條文變遷的字里行間,刻下的是中國從改革開放邁向全面深化改革的滄桑巨變,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寫下生動的法治注腳。
在沒有民法典的情況下,同樣是“消費者以商品有瑕疵為由要求退貨賠償”,法官有的在判案時援引合同法,有的援引侵權責任法,有的援引產品質量法,有的援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從數量龐大的單行法中去尋找裁判依據是非常困難的,找到的法律規定有可能相互矛盾。
“編纂民法典,則可以為司法機關提供統一的、最為基本的裁判規則。同時,還可以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比珖舜蟪N瘯üの穹ㄊ腋敝魅问暾f。
前些年,多地出現的霧霾天氣,成了公眾共同的煩惱,也凸顯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緊迫性。為此,民法總則在第一章中就強調:“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課題。把綠色原則上升為民法基本原則,實現了法治保障與新發展理念的同頻共振。如今,這一原則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空氣質量經過幾年的治理,“吐槽”霧霾的越來越少,“曬”藍天白云的越來越多;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的相關制度、規定逐步完善,污染、破壞環境就要被追究法律責任;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推行垃圾分類,舊物循環使用也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逐步成為社會新風尚……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鐫刻在民事立法的點點滴滴中。如今,隨著民法典編纂完成,我國民事法律規范進一步得到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健全。立法邁出的這一大步,對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