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吃作文800字 小吃作文600字河南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小吃小吃實用篇一
首先是家喻戶曉的——臭豆腐!這里的臭豆腐,可比在深圳的臭豆腐強多了,不僅比深圳的衛生,還比深圳的好吃哩!
這里的臭豆腐,剛一出鍋,就要馬上吃掉,還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去長沙的火宮殿吃臭豆腐,媽媽說,剛一出鍋就要馬上吃,服務員剛把臭豆腐拿上來,我就迫不及待的帶著我的手侍衛沖了上去,我的兩只手,就像前鋒似的,就抓起囚犯——臭豆腐!它被判了死刑!
要關進大牢里一輩子,咻的一下就進了我的嘴巴,它要呆在我的大牢里啦!~可是好景不長,肚子就開始翻江倒海,特難受!!!原來是吃了太燙的東西!肚子一下子接受不了,嘴巴也被燙成了香腸嘴,手就更不用說了,簡直就是兩根柱子似的',直插在我的小手掌上,好痛呀!!!
這兒還有很多的小吃等著你來嘗呢!就不一一列舉了!
小吃小吃實用篇二
鳳眼珍珠是贛州龍南縣的土特產,客家人把這道菜稱為精珠子或精珍珠。幾乎所有客家人都喜歡這道菜,因為鳳眼珍珠既可以當菜又可以當主食。
鳳眼珍珠,又稱珍珠粉,珍珠米。是一種特色風味小吃,主要原材料是番薯粉。為客家人的傳統名菜,生產歷史悠久,每逢年過節或請嘉賓時,都是筵席上的一道主菜。
據說,鳳眼珍珠這個名字的來由,還有個小故事呢!
清朝道光年間,龍南關西籍人徐思莊的一手柳底歐面的書法為當朝的一絕,徐思莊曾作過咸豐皇帝的書法老師,徐思莊一次回鄉探親,正逢咸豐皇帝派人下江南采購物資,特地囑咐欽差到龍南看望徐思莊。因道路難行,累得欽差上氣不接下氣,全身疲乏,差點中暑。徐思莊即命廚師煮珍珠湯給欽差消渴解饑,珍珠湯一端上,欽差見珠丸如碧玉鳳眼,清香撲鼻,食欲猛增,食了之后,腸胃舒適,腦清目明,勞累盡消,即詢問徐思莊這是什么稀世山珍,本官尚第一次品嘗此佳。徐思莊笑答道:此乃家鄉一小菜也,名龍眼珍珠。欽差聽后正色道:菜名犯上,即賜名‘鳳眼珍珠’。
后來欽差臨走時,徐思莊特地送了一大袋鳳眼珍珠讓欽差帶回京城,皇上品賞后,也愛不釋口,鳳眼珍珠成為歷代貢品。
的確,鳳眼珍珠是一道絕世的民間美食。我也尤其愛吃,煮好的鳳眼珍珠熱氣騰騰,幽香襲人。食之口中,覺得柔中帶韌,潤滑可口,味美難喻,吃上幾口,腸胃舒適,腦清目眀。除外,鳳眼珍珠湯還有滋補,清熱,降壓,醒腦,眀木的作用。怎么樣,口水流出來了吧!
如果你來到龍南,可千萬別忘了吃一碗鳳眼珍珠湯哦!
小吃小吃實用篇三
“北京—歡迎你,為你開天辟地,流動中的魅力充滿著朝氣”伴隨著這句歌詞還有那北京烤鴨和南鑼鼓巷的文宇酸奶、馬迭爾冰棍……吸引著我再次來到繁華又擁擠的'北京城。
到達北京的第一個晚上,我們全家首先來到了前門大街鮮魚口的小吃街,有名的爆肚、慶豐包子、艾窩窩、豬肉燒麥,我們全都品嘗了一遍,我那一句“來時肚子扁扁的,走時肚子鼓鼓的”成為了一句經典名言,呵呵!
如果你沒有吃過的話,那就立馬來北京品嘗吧。
第二天一早,我們便趕到向往已久的南鑼鼓巷、后海、煙袋斜街,由于我的哥哥是第一次來這,我便成為了他的向導,把我的最愛推薦給了他,于是他也喜歡上了這里。哥哥在來北京之前做好了功課,將愛吃的小吃提前攻略了一下,我們就按照他的想法先來到了有名的“姚記炒肝店”,呵呵,人真的不少啊!炒肝、炸咯吱、豌豆黃、炸灌腸、鹵煮火燒,還有那喝不慣的北京豆汁,讓我記憶深刻。讓我重新對北京小吃有了新的認識:不是每個人都愛吃這一口,為了讓我嘗一下這豆汁的味道,“可惡”的哥哥故意讓我碰到了這享不了的豆汁,“哇,求求你不要讓我再喝到這受不了的豆汁啦!”我們在哈哈哈的一片笑聲里結束了這頓午餐。
在剩下的兩天北京之旅中,我們還如愿以償的品嘗了其他的小吃,這次的北京之行簡直就是一次美食之旅。
若是你也想品嘗北京小吃,那就讓我做你的美食向導吧!
小吃小吃實用篇四
山水不同,風味各異。我們耀州的風味小吃――咸湯面,雖不及北京的烤鴨、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名氣大,可也別有風味,頗受耀縣人的寵愛。
大概是因為我們耀州盛產小麥的緣故吧,我們的祖先早在數百年前就創造了這種獨特的面條吃法。咸湯面要從前一天晚上做起。用適量咸水將面粉反復揉和好,扯成或寬或窄的面條,煮熟撈出,涼透,拌上熟蘋油,儲存在盤里。第二天清晨,將下過面的湯燒開,放入食鹽、小茴香、大茴香、花椒、胡椒、丁香和桂元等十幾種原料配成的調合粉,加上豆腐片和捏碎的豆腐塊。將一碗白里透黃的面條,用調好的滾煎煎的湯透幾遍,將面透熱,澆上原湯,再加上生姜末、生蔥(韭)花及油潑辣子,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咸湯面就捧在了手中。碗內生姜黃、蔥韭綠、油辣紅、豆腐白,五顏六色,鮮艷悅目,令人垂涎三尺。這種咸湯面吃起來辛辣出汗,筋韌爽口,令人回味無窮。嚴冬臘月,當你瑟縮發抖時,一碗咸湯面,保叫你周身透熱;盛夏酷暑,當你茶飯不思時,一碗咸湯面,準讓你食欲大振。
經濟實惠,食用方便,老少皆宜――咸湯面以其獨有的魅力得到耀州人的青睞。5角錢一老碗,3角錢一小碗,再泡上一塊鍋盔或一個蒸饃,實實在在一頓飯。不想吃豆腐還可以再少一角錢,而且隨便一只碗、一雙筷子,隨便一片地方,或蹲或站,簡簡單單就是一頓飯。人人買得起,人人吃得高興。每天清晨,咸湯面館前聚集了熙熙攘攘的人群,端著碗的,有滋有味;排隊等的,急不可待。不論是干部,還是工人,不論是趕集的,還是搭車的,全都爭先恐后,就連一些學生的早餐也都改在咸湯面館里。有些夫婦,不愿花時間做飯,便全家出動,來吃現成的。
咸湯面原本是鄉里人進城趕集的充饑便飯,如今卻演變成了城里人的生活快餐。現代化的潮流催促著耀州人前進的步伐。改革開放了,經濟搞活了,傳統的咸湯面也在適應時代的快節奏了。
咸湯面,這種風味小吃,展示了我們耀州傳統的民俗文化,是我們耀州人民淳樸、敦厚性格的體現,是我們耀州人精神風貌的一個縮影。
美哉,耀州咸湯面!
小吃小吃實用篇五
馃讀guo,是一種油炸或蒸煮的面食。早上,奶奶說要包錁,我很想看看馃是怎么做出來的,就跟著奶奶來到廚房。對了,你也想知道吧?我不妨為大家進行一次“現場直播”。
我先把鏡頭對準奶奶。只見奶奶先把鍋灶燒著,再往鍋里放一些水,等到水燒開的時候,把事先采來的艾草放進鍋里和勻,然后把米粉放進鍋里,邊燒邊用鏟子攪拌。根據粉團的軟硬程度適當地加水或加粉,最后一個綠色的粉團就從鍋里給“搬”出來了。奶奶把粉團放在干凈的切菜板上,用一塊豬油在板上擦拭一遍。這是干什么用的?請奶奶為我們解說。奶奶說:“這個粉團有黏性,很容易粘在板上,用豬油擦一擦,它就聽話不會黏住了,而且,做出來的倮也會光滑發亮,外形也更美了。”噢!原來它還有這么大的作用。奶奶把粉團揉過來揉過去,在粉團不知翻了幾個跟斗后,被搓成了長條狀。奶奶一手拿著這個長條,另一只手在它的頭上扯出一個一個的小團,放在板上搓出許多圓圓的小粉團,這些小圓球綠瑩瑩的,真像漂亮的寶石。
接下來爸爸上場了。爸爸拿出一樣工具——用兩塊木板釘成,能自由開合的模具。爸爸把奶奶做出來的小粉團放人撳馃皮的模具中,合上板用力一按,打開后,一個圓圓簿薄的馃皮就出現了。爸爸將一片一片的課皮排滿了案板,真好像碧綠的荷葉長滿了池塘。
我正欣賞著,媽媽出現在鏡頭里了。哎呀!媽媽怎么破壞了我的荷塘?她把“荷葉”平攤在手上,用一個勺子從盤子里舀一些菜,均勻地鋪在馃皮一邊,再把另一邊的馃皮對折合上,用手把邊沿捏攏,又沿著邊線捏出一齒一齒的花邊,就像是一把月牙形的梳子。媽媽說,馃的名字就由此而來,叫“頭梳錁”。
看著媽媽的巧手做出一個個“小梳子”,我的手也癢癢了。我也拿起一個馃皮學著媽媽的樣子包起來。可奇怪的是,在媽媽手里聽話的它,到了我手里就跟我作對了。明明讓它合攏的`,它卻要開口,把里面的菜都給“吐”了出來。我讓它對齊了再“擁抱”,它偏偏半路就黏上了。最后,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把它捏好,可是一看它已經不成樣子了。哎呀!這可不能出現在鏡頭里,我得把它屏蔽了。媽媽見我挺好學的,就過來教我。在媽媽手把手的幫助下,我做出了一個比較像樣的倮,讓它出來和觀眾們見見面吧!
我們忙活了三個多小時,終于把所有的馃都做好了,但是現在還不能吃,還剩最后一道工序——炊馃,這又是奶奶表演的時間。奶奶拿來一個圓形的竹篩子,上面鋪一塊干凈的白紗布,這紗布可要放在水里浸濕喲,再把馃一個一個排列好,等到鍋里的水燒開了,把馃放進去蒸五分鐘左右,好吃的課就可以出鍋了。
怎么樣,看了我的“現場直播”,你有沒有口水直流?歡迎你到我家來,我一定讓你大飽口福。現在嘛,我要開動嘴巴,好好嘗嘗自己的勞動成果嘍!
小吃小吃實用篇六
有一種東西,它“臭”名遠揚,是一種風味小吃,你們猜是什么?猜不出來了吧,我來告訴你吧,他就是臭豆腐。
我最喜歡吃臭豆腐了,今天我也帶你們去吃一頓吧。
我進了一家臭豆腐店,叫了5塊錢臭豆腐。只在見小二熟練地用筷子夾起十塊臭豆腐放入鍋中又倒了一點油,不一會兒,原本白的臭豆腐便成了黃色,又變成了金黃色,小二又用竹簽把它們一個個串了起來,又快速地放了各種材料,還有一點肉絲兒。一碗熱氣騰騰的臭豆腐就完成了。
我聞了聞,哇哇哇,蔥葉的清香和臭豆腐的“臭”完全化為了一體,讓人垂涎三尺啊!
開始品嘗了。我先咬了一塊豆腐,咬到它的時候,濃濃的湯汁兒從我的嘴里迸發出來,嘴里的每個角落都散發著香味。碧綠的水草加上黃花般的豆腐,真可謂天下一絕呀!正巧,我吃到一個肉絲兒,這肉絲兒味更絕,豆腐的臭加上香菜的香再配上精心準備的湯汁,含在嘴里,我都舍不得把它嚼碎,不一會兒,豆腐和肉絲都被我給“消滅”了。剩下一點湯,我恨不得把湯也給喝了,可這肚子一點都不爭氣,隨即我打了一個大嗝,在場的人都笑我是一個小饞貓。
臭豆腐是我最喜歡的風味小吃,它色香味俱全,雖然它“臭”名遠揚但是你一旦嘗過,就會被它吸引。
小吃小吃實用篇七
如果你問我最喜歡吃什么,我一定會回答:“臭豆腐!”你是不是在笑話我了?我才不管呢!我就是愛吃臭豆腐!
“水鄉”紹興臭豆腐可是最有名的。據我紹興奶奶說,“油炸臭豆腐”是紹興一大特色小吃,源遠流長,一經品味,常常令人欲罷不能,一嘗為快。臭豆腐雖名不美,但外陋內秀,平中見奇,風味十分迷人。臭豆腐經選料、配鹵、浸泡、發酵、晾干、油炸精細制作而成。它的特點就是色澤黃亮、外脆里松。
有一次,我去紹興奶奶家做客。老遠,我就問到了一股氣味,好像是什么東西發餿了,還聽見有人吆喝著:“賣臭豆腐了!賣臭豆腐了!”走近了,攤主問我們:“要臭豆腐嗎?”爸爸說:“來一串吧!”“爸爸,這個東西叫臭豆腐,肯定很臭,不好吃吧!”我問爸爸。爸爸神秘地笑了笑。其貌不揚的臭豆腐經油一炸,變得金黃金黃的。攤主用長長的細竹簽船上,遞到了爸爸手里。爸爸讓我先嘗一個。“這臭豆腐真的好吃嗎?”我說。爸爸又是笑了笑。于是,我捏著鼻子吃了一個。真是不吃不知道,一吃嚇一跳啊!原來這臭豆腐那么好吃啊!我又一下子吃了好幾個。
每年,爸爸媽媽都會帶我去紹興奶奶家做客。而每當這時候,我就會牽著爸媽去買臭豆腐。不管是在著名的咸亨酒店,還是在拱形的石橋邊,都可以吃到臭豆腐。即使離得遠遠的,我也會聞到臭豆腐那股“臭味”,買一串,咬一口,酥酥脆脆的,真是好吃。我們祖國的飲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
之后,我又發現我們逍林鎮的市場上,也有臭豆腐。臭豆腐便成了我家餐桌上的常客。因為這不僅是我的最愛,還是爸爸媽媽的最愛。
如果你還沒有嘗過臭豆腐,那就太遺憾了,因為它會讓你吃了還想吃。
臭豆腐,my favourite!
小吃小吃實用篇八
長沙有很多小吃,尤為臭豆腐、糖油粑粑、蔥油餅特別出名。
臭豆腐,是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別看它名字粗俗,外表丑陋,但卻能俘獲人心。臭豆腐,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樣臭。外地人覺得一點也不好吃,還很臭。可我們長沙人卻偏偏相反,這臭豆腐越臭越香。
外面黑乎乎的,里面白嫩嫩的,而且初次聞起來也確實有一股怪怪的味道,不過當你細細聞的話,怪味中也透露著一種誘人的香味,讓你垂涎欲滴。將鼻子湊近去一聞,一陣陣誘人的氣味撲鼻而來,觸動著你身體的每一個細胞。毛主席曾說過:“臭干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輕輕一咬,外面脆脆的,里面嫩嫩的,吃完才感覺很香。
除了臭豆腐,糖油粑粑也很好吃。這是小朋友的最愛,也是我喜歡吃的東西。它是用糍粑燒成的,涂上一層金黃的油,又滑又粘牙,咬一口,呀,好甜!
蔥油餅,它已經成為了長沙人的早餐之一,濃濃的蔥香,喝著解油膩的豆漿,簡直絕配。
我愛長沙的各種風味小吃,但我更愛長沙的`臭豆腐,希望小朋友們來長沙品味美食。
小吃小吃實用篇九
我出生在美麗的西安,西安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不但有許多名勝古跡,小吃也多種多樣。有羊肉泡饃、烤肉、涼皮等。其中最好吃、最有名的莫過于肉夾饃了。
肉夾饃不僅是涼皮的最佳搭檔,也是我的最愛!肉夾饃色香味美、好吃至極!尤其是那剛烤出來的饃,聞起來陣陣飄香、外皮酥脆、內心軟綿。白色的表面上還被烤出了幾圈土黃色,吃起來外面硬,里面軟,十分有意思。
做臘汁肉時,先把肥瘦適中的新鮮豬肉洗凈放入鍋中,加上水、陳年老湯和獨有的配料,用大火煮上半小時,煮好的肉色澤紅潤、油亮泛光、氣味飄香。
現在,拿一個烤好的饃,從中間一分為二,再把剁好的`肥瘦相間的臘汁肉夾在饃里,澆上一勺褐色的臘汁,真是讓人口水流下三千尺,忍不住輕輕咬上一口,一點都沒有油膩的感覺,入口即化,滿口留香,回味無窮。
你想吃肉夾饃嗎?那就來我的家鄉西安做客吧,享受肉夾饃的可口美味,一定會讓你終身難忘!
我愛吃肉夾饃!但我更愛我的家鄉,美麗的西安!
小吃小吃實用篇十
對于遠離家鄉的人來說,想家的時候,常常讓人魂牽夢縈的是家鄉那可口的各式小吃。更何況我的家鄉是美麗的寶島——臺灣呢。那里的小吃琳瑯滿目,酸甜苦辣咸香臭,樣樣俱全,真是老饕們的樂土。而我獨獨喜歡上那聞起來臭烘烘的油炸臭豆腐。
小時候,聽大人們形容某種東西很臭的時候,總是說:“這東西跟臭豆腐一樣臭。”那時我對臭豆腐開始有了莫名的恐懼,每次看到大人們大塊朵頤的吃著臭豆腐的樣子,我就會有說不出的難受。直到去年暑假我回到臺中,對臭豆腐的印象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我懷著忐忑不安和疑惑的心情挨著他們,而且還特意用手捏著鼻子。大人們拿起筷子開始“埋頭苦干”,我忽然覺得自己有點另類,一種想要嘗試的勇氣涌上心頭。
當我吃下人生中第一口臭豆腐時,我驚呆了:這外酥里嫩四四方方的豆腐,它聞起來的味道和吃下去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搭配著特制的醬料和泡菜,在嘴里慢慢咀嚼慢慢體會,竟然一點臭的味道都感覺不到,真是太不可思議了,難怪大人們常說,臭豆腐就是聞著臭,吃著香!
有了第一次的體驗,我就經常光顧這家,有時沒吃到還會覺得沮喪呢。
現在每次回到家鄉,我都會急不可待的沖去夜市找尋我愛吃的臭豆腐。如果有朋友到臺灣旅行,我強烈推薦大家千萬不要錯過臺中中華路的譚子臭豆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