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典型事跡素材摘抄200字通用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典型事跡素材摘抄200字篇一
有一次,他度假開車經過法國,天降大雨,開了幾小時車后,他在一個小城的旅館過夜。吃過晚飯,疲憊的他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清晨兩點鐘,蓋蒂醒來。他想抽一根煙。打開燈,他自然伸手去抓睡前放在桌上的煙盒,不料里頭卻是空的。他下了床,搜尋衣服口袋,毫無所獲,他又搜索行李,希望能發現他無意中留下的一包煙,結果又失望了。這時候,旅館的餐廳、酒吧早關門了,他唯一希望得到香煙的辦法是穿上衣服,走出去,到幾條街外的火車站去買,因為他的汽車停在距旅館有一段距離的車房里。
越是沒有煙,想抽的欲望就越大,有煙癮的人大概都有這種體驗。蓋蒂脫下睡衣,穿好了出門的衣服,在伸手去拿雨衣的時候,他突然停住了。他問自己:我這是在干什么?
蓋蒂站在那兒尋思,一個所謂知識分子,而且相當成功的商人,一個自以為有足夠理智對別人下命令的人,竟要在三更半夜離開旅館,冒著大雨走過幾條街,僅僅是為了得到一支煙。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習慣,這個習慣的力量有多么強大?
沒多會兒,蓋蒂下定了決心,把那個空煙盒揉成一團扔進了紙簍,脫下衣服換上睡衣回到了床上,帶著一種解脫甚至是勝利的感覺,幾分鐘就進入了夢鄉。
從此以后,保羅·蓋蒂再也沒有拿過香煙,當然他的事業越做越大,成為世界頂尖富豪之一。
名人典型事跡素材摘抄200字篇二
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我國書畫是極負盛名的。他所寫的《蘭亭帖》流傳至今,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珍品。《蘭亭帖》集中體現了王羲之的文學才華和書法藝術的成就。
《蘭亭帖》是對自己所作的《蘭亭集序》的書寫。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3月3日,王羲之和當時的名士孫統、孫綽、謝安、支遁等40多人宴集在浙江省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縣)的蘭亭。這一天春光明媚,與會的人詩興大發,紛紛吟出一些詩來。王羲之為這些詩作所感動,欣然命筆寫了一篇序,這就是后來傳誦的《蘭亭集序》。序中記下了集會的盛況,反映與會諸人的觀感。《蘭亭帖》就是對于《蘭亭集序》的精書,寫得遒媚勁健,為后世學習書法的楷模。
王羲之書法的高超成就來源于他幼年的刻苦學習。
王羲之幼年學書的時候,非常羨慕東漢書法家張芝。張芝,字伯英,他的書法也是非常有名的。據說張芝學習書法的時候經常在衣帛上寫字,然后再把衣帛放在染缸里染上色,做衣服用。張芝還經常到水池邊上去寫字,用池水磨墨涮筆,結果池水都被染成黑色。由于他這樣用功,所以字寫得非常好,特別是草書更為出名。當時的人稱他為“草圣”。王羲之決心學習張芝的精神,并認為:只要自己肯于刻苦努力,就一定可以趕上或者超過張芝。
王羲之不僅學習張芝的精神,而且還學習張芝寫字的方法。他也像張芝那樣,經常到水池邊上學習寫字。
王羲之家鄉臨川城下有一條河,靠河的邊上有一塊地方叫做新城,新城的上面有一個很深的長方形水池,這就是他經常學習寫字的地方。每當春天到來的時候,他就帶上紙筆硯墨來到這里學習寫字,用池里的水磨墨,用池子里的水涮筆,每當他的黑黑的墨筆投入池水的時候,水里立刻出現一片黑云似的水墨。這樣,天長日久,池水也就漸漸變黑了。隨著池水的一天天變黑,王羲之的字也一天天的長進了。不久,他寫的字就超過了當時的書法家庾翼。
有一次,他用草書給庾翼的哥哥庾亮寫了一封信,庾翼看到以后大為嘆服。他說王羲之的字“真可以與張芝的媲美了!”王羲之終于成為當時的書法家。
到了宋朝,新城的墨池上邊建立了一個州學的校舍。州學里有一位姓王的教授(主管教育的小官)。他因為怕王羲之臨池學書的事跡被世人所遺忘,就寫了“晉王右軍墨池”六個字掛在屋前的柱子上,并且邀請當時的大散文家曾鞏寫了一篇《墨池記》。
曾鞏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在《墨池記》里除了記述王羲之當時臨池學書的事跡之外,還闡述了有關學習的一些思想。他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這也就是說,王羲之的書法成就并不是天生成就的,而是精心努力的結果;后人之所以趕不上他,并不是后來的人不能趕上他,而是后人學習艱苦努力的程度不如他,這也是王羲之臨池學書的事跡給予后人的有益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