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欣賞音樂的作文150字 欣賞音樂的作文400字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欣賞音樂的作文150字 欣賞音樂的作文400字篇一
在《月光曲》柔弱的音調中,我聽出了貝多芬的悲傷,他一個人獨自在一個小屋里,面對著雙耳失聰的慘痛事實,彈奏著舉世聞名的《月光曲》。在悠揚的歌聲中,不僅帶有悲傷,還有一絲堅強和失落。
在優美的音符中,我聽出了李清照的婉約與堅強。她在宋王朝腐的敗的危急時刻,對茍安的南宋統治者發出“汝為誤國賊,我為家人破”的怨憤之言。隨后,丈夫去世,她經歷了人生的種種苦難,但她仍然沒有失去“生當作人杰,死為鬼雄”的豪心壯志,即使多了一絲憂傷。
我聽出了大文豪李白與好友汪倫送別時不舍的心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與汪倫原本不相識,來此后才萍水相逢,卻一見如故。臨別之際,兩人依依不舍。李白并沒有因此對生活失去希望,在他50多歲時,用出言驚人的“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來抒發自己的憂愁。
我聽出了蘇東坡“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他獨自一人背井離鄉,那種寂寞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有誰能感受到?他與貝多芬一樣,一樣的寂寞,一樣的無助。
在《月光曲》悠揚的音調中,我感悟到了什么是堅強,什么是不屈。正如作者貝多芬一樣,在雙耳失聰的情況下,作出震撼人心的一個個音符,這是一種何等的精神?
在寂寞人靜的時候,點著微弱的燈光,聽著《月光曲》再伴著香濃的咖啡,那是一種何等的意境。
欣賞音樂的作文150字 欣賞音樂的作文400字篇二
聽一段音樂好像在讀一本書,感受一個人一生中的苦辣酸甜。在陽光明媚的下午,手抱一杯熱茶,靜靜地聽著音樂發呆,感受一下音樂中的美妙真是最好不過了。
無論是從前韻味十足的音樂,還是如今種類繁多的音樂都使我如癡如醉。
品味一首輕音樂,全身心放松于其中。像品嘗甜蜜的棉花糖,軟綿綿的,入口即化。婉轉悠揚的旋律,溫柔似水的意境,不知多少次,我在這甜蜜的音樂中睡去。glassmoon的《雨后的天空》總是讓我幻想著:一個美好的午后,自己從睡夢中醒來,匆忙做完作業,跑回家的路上,看到雨后的天空出現了彩虹,陽光燦爛,自己心中充斥著陣陣暖意,忽地為自己說了聲加油……輕音樂的美好總是讓人奔向光明。
一首經典的粵語老歌使我內心平靜。beyond的《海闊天空》讓無數次想要在困難面前放棄的我打起了信心。成長的痛苦都要經歷,不管是理想海闊天空,還是職業海闊天空,都要堅持。“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飄過,懷著冷卻了的心窩飄向遠方。”人世間的冷暖自知,即使遭受各種不幸,也要“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鄭智化的《水手》也教會我,在人生中,我們我們像一條條小舟,遨游在社會的大海中,隨時會遇見風浪,所以“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跌倒了,爬起來,擦干眼淚,昂首挺胸向前走,只為了自己的理想。謝謝那無數首帶給我心靈安慰的老歌,它們的地位固不可撼。
跟隨時代的潮流,我也開始慢慢接觸hiphop。a妹的《badtoyou》召喚起我內心hiphop的靈魂,全身的熱血沸騰,按耐不住舞動的靈魂。從前我覺著hiphop只是一群黑人臟話連篇的說詞,雖然讓我聽到搖頭晃腦。后來才了解到hiphop是一種很真實、很酷的文化。它不矯揉造作、不虛假、不虛勢。我漸漸地喜愛上了它,來源于生活的作詞讓我驚嘆不已,酷炫又燃爆的旋律讓我喜愛不已,就這樣,hiphop活在了我的心中。
音樂的美妙在我心中不言而喻,也多希望自己在美妙的午后欣賞著自己喜歡的音樂,感受下他們酸甜苦辣的人生,品味自己的人生。
欣賞音樂的作文150字 欣賞音樂的作文400字篇三
前天,爸爸的同事送給老爸兩張音樂會的票,音樂會在周六晚上大劇院舉行。
這兩張票,媽媽準備讓我和姥爺共同去欣賞,老爺也愉快的接受了邀請。晚上我們吃完了飯,就一同坐車來到了大劇院。晚上的大劇院真漂亮呀!周圍草坪上的燈光齊射,就如盛大的頒獎典禮。人們從西面八方涌來,一同聆聽這一場優美的音樂會。
看那舞臺上各種各樣的樂器,有鋼琴,有大提琴,有架子鼓,有豎琴等等。我想這些樂器演奏出來的樂曲一定完美無瑕!觀眾席上的燈光漸漸變暗,舞臺上的燈光漸漸變亮。場內立即鴉雀無聲。音樂會開始了,從后臺出來了四位表演者,他們身穿服裝亮麗。其中,有一位阿姨是彈鋼琴的,有三位叔叔分別是敲架子鼓的,拉大提琴的,吹長笛的。臺下觀眾掌聲熱烈。
演奏開始了,第一部分是長笛的獨奏,長笛吹的層次清楚,高低分明,悠揚頓挫,仿佛在月光下賞月一般;鋼琴也隨著彈了起來,鋼琴的聲音又低又淳,再配上長笛的高音,形成了明顯的對比,聽起來層次分明,優美動聽;架子鼓不時也跟了上去,鼓點時快時慢,時輕時重,更添加了一份美感;大提琴的琴聲也加入了進來,四種樂器的聲音融為一體,流向天宇。第一首曲子演奏完后,觀眾們對藝術家的演奏嘖
嘖稱贊,掌聲熱烈。接下來的三首曲子都是由這四位演奏時表演的,那位吹長笛的叔叔還吹了一會兒低音長笛,低音長笛的聲音和中提琴一樣,聲音宛轉悠揚。三首曲子的節奏各不相同,讓人聽起來很是舒服。
四位演奏師的表演結束了,不一會,從后臺又上來了三位漂亮的阿姨,這三位阿姨分別是彈鋼琴的,拉小提琴的,彈豎琴的。小提琴的聲音又高又尖,低音高音分別清楚,跟其他樂器的聲音截然不同。我從來沒有聽過豎琴的聲音,原來,豎琴的聲音優美動聽,但是聲音不大。三種西洋樂器結合一起,聲音又柔又美,仿佛進入了仙境一般。
《豐收漁歌》這首曲子讓我印象很深刻,從曲子里仿佛在我眼前出現了一個畫面:正直豐收季節,漁民出海打魚,漁民大豐收了,高興地載歌載舞……
優美動聽的音樂會,真是讓我印象深刻。
欣賞音樂的作文150字 欣賞音樂的作文400字篇四
我現在在百講堂里聽音樂會,第一次感到置身其中的這份籠罩感。平時在家,我絕對不會看這種音樂廳內樂器演奏的交響曲。但這次真的有被震撼的味道。我覺得周圍需要有個人可以一起心照不宣的感受一下,。可是沒有和我默契到這種地步的人。我小小的幸福感不能在包圍在心里面,于是選擇這種方式。
我很難講清這種氣氛,即使是一個小叉的振動,都會使我很想以飛快的筆鋒告訴我的摯友們,它的急與緩。
演奏方是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不是宏大,那是一種心靈的顫動。這里面完全純潔,沒有一點矯飾的味道,我徹徹底底被征服。多虧我還有紙與筆,可以寫下這一份心情。我估計除了這個廳,我就難以名狀這份帶給心靈的力量。
說實話,我不是怕錯失什么,我只是好想好想有人分享著一種心靈的微波漫泛,我覺得這就是一種開始。
從近距離的接觸中感受音樂的.魅力。
其實我們心中需要有許多東西被圣化。我開始體會著其中帶給我靈魂的寧靜和思想的高遠。
我的排斥感竟然被全部擠散。我決定體味它給予我的新起點,雖然不知道終點是哪一站,可是自我出發,第一次有方向感的感覺從此刻綻發。真正“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場景,出現在我十八歲的天空。呵呵,人生真的如此美好奇妙。我將進入燕園的第一方美好保留在這百講堂。
心中對于燕園的好奇和眷戀被慢慢喚醒,我想開口,但怕一開口就顯得空虛,那鏗鏘的調調將它的靜謐和飄逸破壞了。
我想當我還想寫的時候,還能寫的時候,就暗自慶幸吧,將這最真的體驗,最簡單的顫動,一點一點填滿。
如果有一天我對這學校已經激不起情懷的時候,我希望我的回憶里有一段與眾不同的開始。
此時此刻,我發現心中已經容不下任何風塵,任何雜念,只有這一段一段的旋律,不僅把我的耳朵,也把我的心靈,征服。
欣賞音樂的作文150字 欣賞音樂的作文400字篇五
直到學了音樂好多年后我才清楚,我所學的這些是屬于古典音樂的范疇,當然不可以望文生義的理解為古代而經典的音樂,而是狹義的古典,特指發端于17-18世紀的歐洲,由我們所熟悉的 巴赫、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大師群體所創造的那些文明成果。那不是僅僅學幾首名曲,而是從記譜法到音樂理論、音樂作品、教學系統,創作方法、審美原理以及哲學思想一整套的體系。
西方的進步不僅僅是科技和政治,而是全方位的, 就說西方那些音樂大師們吧,也真是能干,短短二百多年的時間把他們的音樂文明發揮到登峰造極的高度,每一個人都是一座山峰讓人無法企及。如果說我們五千年的音樂文化浩如煙海,而西方大師們每個人都是一片深海。我們這些音樂后人掉進這一片片海里除了接受已沒有其他任何選擇的余地。一些搞民族音樂的總習慣說借鑒西洋什么手法之類,我總以為那不過是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而已,不是借鑒,而是在西洋音樂體系框架下還能保留多少民族元素的問題。
上大學時王澍老師給我們講西方音樂史,曾經帶領我們“認祖歸宗”,從我們的師承關系逐級追溯,還真能追溯到貝多芬、巴赫等師爺,著實讓我們又新奇又有點自豪。天天與大師同行,時時與大師對話,那真是一段沉迷的時光。
但學府之外音樂界卻熱鬧的多,八十年代伴隨改革開放,人的思想趨于多遠,音樂也日趨多元,流行音樂已經開始已不可阻擋的勢頭而風靡,我們這些人便如衛道者一般還堅持著一份清高與孤傲,對流行音樂抱著一份輕視與排斥。
上大學前我常去山東藝術學院學習單簧管,有一次琴房外面有人大聲唱了一句當時很火的流行歌,頓時很多琴房門口探出一個個腦袋,有一位教聲樂的老教授立刻出來追查,那位唱歌的學生如大逆不道滿臉愧疚,趕緊承認錯誤。大概老師是怕把嗓子唱壞吧,聲樂,也就是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是用假聲,而流行歌用真聲是也。
孩子很喜歡音樂我甚感欣慰,以為我那許多沒有實現的夢有所安放了,我拼命上課,教學生也教孩子,教樂器也教聲樂,家里便琴聲歌聲不斷,感覺如魚得水漸入佳境。可是逐漸的孩子對所學的這些失去了興趣甚至產生了反感,再三聲明自己將來不這樣用假聲唱歌,尤其令人沮喪的是她竟說聽著這樣捏著嗓子唱歌就令人惡心。
我是深深驚異于這世事的翻覆,兩代人僅差二十多年,鴻溝竟至于如此深闊。莫非是我真的老了?跟不上時代潮流?思想保守?多年古典音樂的浸潤已使我油鹽不進了嗎?我要重新審視這一切了。
不知道是不是感情的原因,這過程異常的順利,很快我的藝術觀便產生一次極大的轉變。突然發現流行唱法 或通俗唱法(我現在把它叫做自然唱法)不是比美聲唱法更具備藝術的本質嗎?藝術是講究一個“真”字的,但這真卻怎么能排斥表現手法即聲音的真實呢??藝術是最講究個性的,沒有個性就沒有藝術,但假聲又有多少個性呢?現今不是都在抱怨那些美聲 民族歌手千人一面不分彼此嗎?自然唱法用的是自然的真聲,表達自然的真情,只為黎民舒心聲,不為帝王唱贊歌,這不正是最高的藝術境界嗎?美聲不是藝術的全部,無論哪種唱法都只是藝術的一種表現手段而已。
至于孩子,我怎么會再去勉強她去學不喜歡的美聲呢?人各有夢, 那精美絕倫的美聲咱就舍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