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新當老師心得體會大全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體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最新當老師心得體會篇一
現在回想起來,自己都當上大學老師了,依然有一種不太真實的感覺。是命中注定?機緣巧合?還是付出后的回報?這三點都有吧。
記得自己高考填志愿的時候,我選擇的專業都是由關于環境、環保的。當時好幾個同學問我:你為什么不報師范啊?我的班主任也問了我同一個問題。但是我的回答是那么地堅決那么地毫不猶豫:我不想當老師!不知道為什么,當時就是覺得當老師不好。
大學畢業的時候也沒有想到過要當老師,后來去了單位,工作雖然不辛苦,生活也很安逸,我和阿德仍舊在為考研努力著,那時候卻生出了一個想法,就是很想以后能夠當一名大學老師,而且這個想法越來越強烈。
研究生畢業時,我想當一名老師的想法是那么地強烈,那時候想,當不成大學老師當一個專科院校的老師也很好啊!為什么會有那么強烈的念頭呢?是因為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喜歡社會的嘈雜與紛爭,我心底喜歡校園的那份寧靜與喧嘩;我向往大學教師這個職業的單純與自由;而且我曾經不止一次地幻想我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課,想象著自己會是一名受歡迎的好老師,親眼看到自己的學生學有所成走出校園,想象著自己以后的學生會遍布各地,雖然有可能終生不再見面,但是只要說起來他們會記得有我這樣一位老師。我知道,這其中摻雜著我內心的渴望與虛榮,不過這也是我在命運轉折點上選擇人生方向的一個動力。
而今,我的夢想實現了,曾經幻想的當大學老師的好我也正在真真切切地感受著。首先,當上老師工作之后我的身心都是自由的,我們不要求坐班,沒有所謂的上下班時間,我一個周就上一次課,其余時間理論上是完全屬于自己的,除非我的老師有事情要我幫忙做,我可以做任何我喜歡做的事情。如果我愿意,早上我大可以睡到自然醒。只要沒有課沒有公事,我的行動就完全自由。我很喜歡也很享受講課的過程,本來很難想象自己會在講臺上自如地給幾十位同學講課,但是自從我第一次踏上講臺開始,我就更加堅信我的選擇是沒有錯的,我幾乎沒有所謂的緊張與不適,我感覺很自然。我盼望我第一個教師的寒假,等以后有經濟基礎了,我希望我會利用寒暑假背上行囊出門走走看看。
我很享受走在校園中的感覺,喜歡春天明媚的陽光和嫩綠的顏色,喜歡秋天的天高云淡和滿樹滿地的金黃葉子。我是那種永遠不走出校門都可以的人,在校園內,我感覺身心舒暢,每次走出校園我就會有一種莫名的煩躁。在校園里呆久了,人的思想就會最大限度地保持著那份單純,我可以如愿地不用去費心搞各種復雜的關系,只要教好學生干好手頭的事情,其他的事情大可以不去操心。
但是,當一名大學老師要耐得住寂寞。前一段時間,我們院里走了好幾個年輕男老師,有好多原因吧,可能是與愛人兩地分居的問題,可能是學校遲遲分不上房子改善不了生活環境的問題,也可能是工資比較低的原因。我估計工資比較低才是問題的關鍵。是的,大學教師雖然工作性質很好,但是事實上工資也的確比較低,對于一些需要成家立業的年輕人來說,現在的工資水平的確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尤其是年輕男老師。對于資歷老的教師來說,他們有能力搞科研拿基金或者是在外面做項目,獲取遠遠超過教師工資的收入。但是很多年輕男教師,他們資歷和能力都比較淺,相當一部分人沒有途徑獲取額外收入,經濟來源只有工資,而成家生子又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當然他們以后也可能會成為一名有實力的教師,但是這中間的過程確是艱辛而漫長的,于是,有一部分年輕男老師就耐不住這份寂寞跳槽改行了。很慶幸,我是一名女老師,基本上不用面對類似問題。
不知道為什么,從高中到研究生,身邊的人就認為我適合當老師,也曾經不止一次地被別人誤認為我是一名老師。以前我不知道別人的感覺是不是正確的,但是,現在我可以肯定他們的感覺是正確的。直到現在,大學教師是我能夠想象到的最適合我的職業或者是我最適合的職業。
最新當老師心得體會篇二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為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怎樣才能不辜負“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光榮的稱號,怎樣才能完成黨賦予的培養人才的責任,這是每個教師必須認真對待并要用實踐作出回答的問題。
我認為,好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精神,要畢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 現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國與國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學生的教育中去。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具體工作在于“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說教師要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給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懂得、各種事理。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學而不厭,悔人不倦”來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品質,并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淺夠默化的影響和熏陶。這樣,才能培養出祖國需要的,全面發展的,能適應競爭形勢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教師應該是一位雕塑大師,能將一塊坯材,用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將它雕塑成一件藝術精品。從本質上看,學生并不存在好與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們潛能被種種主客觀因素所束縛,而未得到充分的釋放而已。來自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和來自客觀的影響。主客觀的因素,都會嚴重束縛學生內在潛能的發揮,都會成為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障礙。正因如此,我們教師對這些所謂的“差生”,更應加備的關愛與呵護。在他們身上,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中,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然后運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恢復感到溫暖,增強自信,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生“向師性”。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第三,一個好教師還必須十分重視“言傳”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從教師身上懂得什么應為之,什么不可為。因此,教師的教學,待人接物,行為舉止,一言一行都必須認真、穩重、規范、得體,切不可馬虎、輕率、任性、不負責任。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和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靈溝通,向學生暢開心靈,既可以向學生談自己從人生中取得的寶貴經驗,也可以向學生坦誠地公開自己的生活教訓,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你不僅是良師還是益友。
經過這次師德師風學習周,我受益良多;師德師風的建設對于一個學校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師德師風良好的環境學生才能健康茁壯成長;老師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