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兒教師感人的事跡個人模板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幼兒教師感人的事跡個人篇一
(一)學高為師,她被公認為三尺講臺“最美的風景”
江頭中心小學外來人員多,家庭困難者也多。針對這種現狀,她深曉必須樹立“教育是一門無止境的藝術,教無定法,學無定法”的信念。她始終如一日地閱讀教育書籍,認真鉆研教材;積極參加“市骨干班主任和語文骨干教師”培訓,謙虛求教;不斷改進教學手段,形成“活潑自主,先學后教,勇于探究”的教學模式,深受學生們喜歡。許多家長都慕名而來,要把孩子調到她的班級。
課后,她勤于筆根,寫教學敘事,寫學科論文,鼓勵學生一起動筆。每天在群空間發表文章已達百萬字,引來許多的粉絲。功夫不負有心人,她有20多篇論文在各種刊物中獲獎或發表;所指導的學生近50人次獲全國,全省作文大獎。班級獲得“全國青少年文學創作搖籃班“稱號。
(二) 真誠付出,她被學生親切地稱為“最美孩子王”
她生性熱情活潑,童心永駐。似乎為“孩子王”而降落人間。她把班級布置成“兒童的樂園,書香的家園”。她深知學生的天性,好勝樂賽。她努力創設各種競爭平臺,建立起各種競爭機制。譬如 “最閃亮的小明星,最有愛的小雷鋒,最出色的小作家,最標準的播音員……“采用“積分抽獎;班幣換獎;頒發獎狀,傳送喜報;佩戴胸花,身披紅綢”……形式多樣的獎勵方式,大受歡迎。她嚴而有度,課上是老師,課后是朋友。她用愛和童真與學生交流。每一屆學生最大的愿望——“林老師把我們帶到畢業!”
三年前,衣衫破舊的萬青華同學,從解散的外口學校轉來。因未學拼音,入學測試僅23分,家長則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當晚,她回去整理出兒子穿過的衣裳,未開封的書包。當家長看到一大袋物品時,頓然悔悟。有了良好的家校配合,青華期末就上了90分。還有數不清的事例,告訴我們她和家長、孩子間的真誠互動。正因為她善于與家長,學生交心,所以她的班級工作總是事半功倍,令人羨慕不已。
幼兒教師感人的事跡個人篇二
張文宏,男,浙江溫州人,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黨支部書記、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員。
1987年張文宏考入上海醫科大學醫學系醫學專業;從上海醫科大學畢業后進入華山醫院感染科,先后在香港大學、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以及芝加哥州立大學微生物系從事訪問學者以及博士后工作;20__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__年被選為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20__年被評為上海市先進工作者;20__年獲得首屆“國之名醫·優秀風范”獎。
張文宏長期從事感染病與肝病專業的臨床研究。20__年2月,入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
1987年,從浙江省瑞安中學畢業后,考入上海醫科大學醫學系醫學專業(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1993年,從上海醫科大學畢業后進入華山醫院感染科,先后在香港大學、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以及芝加哥州立大學微生物系從事訪問學者以及博士后工作。
20__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同年,被選為上海市“公共衛生優秀學科帶頭人”。
20__年,被選為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
20__年,被選為上海市衛生系統“優秀學科帶頭人”。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常委張文宏教授。"冬將盡,春可期,山河無恙,人間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