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寓言作文英語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寓言作文英語篇一
這一年,老翁從楚國聘請來了一位先生,教他的兒子認字念書。第一天,這個先生用毛筆在白紙上寫了一筆,告訴老翁的兒子說:“這是個‘一’。”他兒子學的很認真,并牢牢地記住了,回到家里就寫給了老翁看:“今天,先生教我認識了一個‘一’字,然后我照著先生教的樣子,在紙上寫下來。”老翁見兒子學得用功,非常高興,連連夸獎兒子。
第二天去學堂,老師又用毛筆在紙上寫了兩筆,說:“這是個‘二’字。”這回,兒子不覺得有什么新鮮了,記住了就回家了。到了第三天,老師用毛筆在紙上畫了三筆,說:這是個‘三’字。”兒子一聽,眼珠一轉,仿佛悟到了什么,學也不上了,扔下筆就興高采烈地跑回家去了。他找到父親說:“認字實在太簡單了,孩兒如今已經學成了,還請父親大人把先生辭退了吧。”見到兒子這么聰明,老翁高興地準備了酬金辭退了老師。
過了幾天,老翁想請一位姓萬的朋友來家中喝酒,就吩咐兒子一大早起來給姓萬的朋友寫個請帖。兒子滿口答應了:“行,這還不容易嗎?看我的吧!”
老翁看兒子挺爽地答應了,就放心地去做其他的事情了。時間慢慢地過去,眼看太陽都要偏西了,還不見兒子把請帖給自己拿來,老翁不禁有些急了:“這孩子怎么還沒給我拿來請帖啊?是不是到別處貪玩去了啊?”等了又等,老翁最終實在等不下去了,就親自來到兒子房里催促。
走進門來,老翁見兒子證愁眉苦臉地坐在桌邊,一攤紙垂到地上拖得老長,上面盡是一條條的黑道道。兒子正拿著一把蘸滿墨的木梳在紙上畫著,看見父親走了進來,他不禁埋怨道:“天下的姓氏那么多,這個人為什么偏偏姓萬呢?我借來了母親的木梳,一次可以寫20多畫,但從一大早寫到現在,手都酸了,也才寫了不到3000畫!真的的,這個萬字真難寫呀!”
寓言作文英語篇二
有一天,動物園管理員們發現袋鼠從籠子里跑出來了,于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造成的。于是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五米加高到六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八米。
沒想到過了幾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十米。
一天,長頸鹿和幾只袋鼠們在閑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
“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大野耐一先生,豐田汽車生產方式的創始人之一。在他的著作中提到,豐田生產方式也不妨說是豐田人反復問幾個“為什么”,積累并發揚科學的認識態度,才創造出來的。多問幾個“為什么”,就可以查明事情的因果關系或者隱藏在背后的真正原因。
很顯然,故事中的動物園管理員們并沒有找到袋鼠從籠中跑出的真正原因,處理措施不當,白白浪費了材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當企業面臨窘境的時候,可能很多人把責任歸罪于大環境不好,那么,企業內部有沒有重要原因呢?有。為什么客戶不來我們這里訂貨?因為我們的工期經常保證不了,得罪了客戶。為什么保證不了工期?仔細追究下去,就會看到諸多原因。我們需要改變的,就是我們落伍的觀念與行為習慣的惰性。在企業中,經常會碰到工期緊張問題。按照正常的生產進度,根本不可能完成客戶的工期,怎么辦?晚上多組織人,連夜突擊。客戶就是上帝,寧肯不睡覺也要把任務完成!按部就班,不緊不慢,是我們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計劃經濟下的高枕無憂,國營廠的優越感,不知不覺使我們很多企業養成了一切以自己計劃為中心,輕視或者慢待客戶需求的毛病。只有真正的把客戶的需求當成第一要務,我們的工期觀念才會逐漸加強。客戶的滿意,就是在工期和質量上,這個根本問題解決了,我們就會逐漸擁有一大批老客戶群,企業的興旺發達也就有了保證。
有時從街上走,看到小飯館有的顧客爆滿,有的稀稀拉拉。等有機會進去吃過,才知道造成這種結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菜的品質是不同的。顧客盈門的飯館菜除了價格適中之外,還做得比較精細,有滋味,回頭客居多。而顧客稀少的飯館,往往菜做得粗,滋味差,那些不大上飯館的顧客偶爾光臨,也會敗興而去。
在我們自己的觀念里,中國產品粗老笨壯是天經地義的事,只要產品結實耐用,外觀差一點沒有關系。而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產品內在質量差距日益縮小,比得就是產品細節、服務細節誰做的更好。日本的企業多實行“5s”管理,你到它們的企業以后,會看到生產現場環境整潔有序,工人愛整潔、常打掃。反映在生產中,不僅生產效率提高,產品也上檔次、上水平。產品如菜品,同時反映出來的也是人品,我們只有把自己的產品做得精細一些,再精細一些,才會贏得顧客,贏得市場。老做粗粗拉拉的飯菜,不會贏得顧客回頭,老做粗粗拉拉的大眾化產品,企業效益也不會快速提升。
今年在國家宏觀調控力度加強、競爭日益激烈、市場相對萎縮的情況下,能不能站穩腳跟,并適度發展,才是真正考驗一個企業能力的試金石。我們只要把握質量和工期都讓客戶滿意這個根本,不斷提升職工素養,細化產品品質,就一定會挺過難關,迎來更美好的明天。
寓言作文英語篇三
摧殘與拯救的民間寓言
——讀令狐宇文短篇小說《樹神》
黃葉斌
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是當前我國城鎮化建設和工業化進程中面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在這個時代背景下,一方面,各地農村在招商引資的拉動下gdp迅速增長物質生活條件有所改變;另一方面,社會環境的污染和惡化日益令人擔憂。這種狀況及其帶來的精神陣痛,必然會以文學藝術的形式反映出社會正義的呼聲和吁求。而短篇小說《樹神》,就是這方面的一個經典而令人欣喜的文本。
該小說的故事情節是借助于一個傳統的民間寓言來構建的:某鎮的上堯村有一棵數百年的老藥樹,它能夠為老百姓治病祛災,并以一種百姓心中的圖騰和神靈而被人守護朝拜。可是,因為一家化工廠在當地連續出現幾次工傷事故,老板就以風水障礙為由要砍伐這棵樹。于是,在縣、鎮政府的支持下,在此地被老板收購為旅游開發項目后,在老板以賄賂手段打通有關關節后,在這棵樹被砍伐的前夜,工廠老板突然暴病身亡。于是,在老板兒子的堅持和老板老婆謹慎的博弈中,最終,這棵神樹得以完整地保留下來。
樹神,從這個意象的一般意義上講,它可能會給當地百姓的生活和健康帶來一定的影響和某種福祉;但是,其精神寄托和心靈撫慰的意義遠遠大于物質方面的惠澤和神奇藥效的拓展。筆者以為,作者圍繞著“樹神”所展開的故事構建和情節演繹,其實,是在展示或張揚著一種神靈不可褻瀆和欺凌的氣場,是在講述著一種生命摧殘和靈魂拯救的民間寓言,是在
自然、社會和個體生命的和諧體系中揭示著一種體驗和認知。
劍拔弩張的氛圍營造,生存環境的對峙挑戰,矛盾縱橫的激烈沖突,是該小說藝術特色之一。小說的開頭就把矛盾的焦點置于讀者面前:砍伐隊伍氣焰囂張,各種現代化工具配備齊全;而上堯村的百姓齊聚神樹下,盡力阻擾和制止這場生態環境的災難。于是,在插敘、倒敘的文學敘事中,幾條矛盾線索依次交叉展開:工廠老板經濟效益與工傷事故損失之間的平衡矛盾,工廠的環境污染與百姓的生存危機之間的對抗矛盾,砍伐神樹的游說舉措與頂仙代理人之間的利益矛盾,老板得意忘形的公關計謀與暴病身亡的報應之間的因果矛盾,伐樹前后兩位風水大師不同主張的預測矛盾,以及老板家屬內部對伐樹所產生的異義矛盾等。這些矛盾,是以核聚變的方式聚焦擴散的。其核心,是利益的分割、占據和護衛、堅守的對抗。這種具有戲劇性矛盾沖突的結構安排,是對社會生活真相的一種藝術表現,也是對傳統小說情節構建的一種有效繼承。它的特點是,能夠很好地以懸念的張力和邏輯的力量吸引讀者的眼球,吊足讀者的胃口,從而達到一睹為快酣暢淋漓的`效果。
人物形象的鮮明豐滿,人性的詭異復雜,人格的模糊演變,是該小說的藝術特色之二。小說的主要人物,是工廠老板和當地百姓群體;而百姓中的主要人物,則是頂仙蠶娘和小組長方向。這些人物,平心而論,很難貼出誰是壞人、誰是好人的標簽;哪些人物該褒贊、哪些人物該批判,似乎也很難作出嚴格的判定。從老板來說,他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也不錯,為了清除生產經營中的障礙不擇手段也無可厚非。但是,他錯在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危害、侵犯、掠奪和蠶食百姓的利益,這就是一種強盜邏輯了。他的損人利己,是建立在犧牲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基礎之上的,是以損害人類生存的大環境為前提的。因此,老板的行為遭到天譴陷入因果報應的泥淖,也就不足為奇了。可以說,老板的結局,不是對他一生的總結,而是對他此時此地砍樹這個行為的一種必然報應。另外,對頂仙蠶娘而言,開始,她是一直堅守著百姓的根本利益不同意不妥協的;后來,在金錢的賄賂下,她動搖了默許了,同時,她也失去了作為頂仙的神靈地位和榮譽。這種人的出現,是生活中的一種常態,是小農經濟社會的一種人格缺陷的亮相,也是人性復雜性的一種證明。而方向這個人,在文本中則是一個發揮正能量的百姓代言人。他只是一個小組長,一名共產黨員,他在與上級領導周旋、與老板談判、與砍樹者對抗、與百姓抱團的過程中,以一個主心骨的形象出現在這個矛盾的漩渦之中。盡管后來出現了喜劇性的變化,他的維護和堅守的意志始終未變,并且以新的頂仙形象與神樹一起傲然屹立在百姓心中。因此,這些人物形象,比較真實地反映出了特定環境下各自的生活軌跡與利益選擇,是對人性挖掘和展示的一種比較可信的文本。
虛實相間的描述手段,所指能指的深刻意蘊,寓言方式的哲理暗示,是該小說的藝術特色之三。樹神與神樹,雖然一字之差,卻是反映了一種不同的內涵和指向。作者是以前者作為小說篇目的,其語意為把一棵普通的藥樹描述成一種精神領域的凌空蹈虛的神靈形象,是一個主謂結構詞語;而后者語意則是贊美那種神奇或神靈的樹木,是一個偏正結構詞語。作者以現實生活中的一棵老藥樹為意象,賦予它不同凡響神奇詭異的內涵,使得小說的文本演繹具有故事的豐富性和人文的誘導性。姑且不論那棵老藥樹是否具有治病祛災的非凡魔力,就是保護那棵百年老樹蔭庇后世,也是一件功德莫大于焉的好事呀。是否可以說,樹神,它也是一種自然之神的象征,一種百姓意志和向往的期盼。作者的選材,從小處作手,卻是聚焦了一個大主題。它以生動細膩的細節描寫,再現了一幅鄉村百姓環保意識覺醒的樸實生活畫面。它以民間寓言的形式,忠告一些為了個人和集團私利而肆意破壞環境危害生存的人們,面對大自然的報復和警告,我們應該懷有敬畏之心、警醒之策。因此,在當前環保類的文學創作中,該小說無疑是一個十分明智而精當的文本。但是,小說中人物形象的描述和性格的展示過于粗線條,有些方面缺乏背景的鋪墊和交待;以神樹的保衛戰來詮釋環保正義的勝利,似乎有些單薄和牽強。
摧殘與拯救,毀滅與生存,物欲的滿足與心靈的自贖,這些命題的追尋和解答可以從該小說中獲得許多有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