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南方元宵節風俗介紹優質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南方元宵節風俗介紹篇一
不同的地方,元宵節吃的不一樣,元宵節的活動也不一樣。那么,南方地區的人元宵節做什么呢?南方元宵節的習風俗又有什么呢?下面就隨百分網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娘家送燈
在福建地區,有著元宵節娘家送燈的習俗,給新嫁女送的是一對白芙蓉燈,給嫁后已生男者則送一紅一白的,其寓意都是“添丁”。尤其是已嫁女未生男者,娘家多于正月十五送觀音送子燈。
穿燈腳
在閩南的一些地方,還有著元宵節“穿燈腳”的習俗。就是說在元宵夜里,村中新娶進門的新娘子和當年生男孩的`小媳婦,必須穿紅著綠,打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歲大的老婦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說吉利語,從大祖詞堂的燈棚下走過,一展風采。其所以這樣做,目的在于向祖宗也向鄉親介紹新媳婦。至于已生男孩的小媳婦也過燈腳,在于告慰祖宗。
喝時湯
在湖南常德,元宵節那天主人會以椒為湯,加入韭菜水果來款待客人。而在新田縣則有著游完龍燈后,將龍燈付之一炬,稱為“送災”的習俗。
吊喜燈
在廣東地區,從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別是元宵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吊喜燈”,就是說大家都會提著燈籠、備齊紙銀香燭,到鄉中神廟點火,回來分別吊在家里的神龕和床頭,以祈求“點燈添丁”。另外,如果去年元宵以后生了男孩子,農歷正月十三起家人就必須挑起一對紅燈籠,并在燈屏下貼著紅紙寫上姓名,歡天喜地掛到鄉中宗族祠堂的燈架上,以此象征著家中添了丁。
元宵夜偷菜
在臺灣地區,俗語稱“偷挽菜,嫁好婿”。意思是說單身女子在元宵之夜到菜園里偷摘蔥或菜,寓意未來將會嫁到好丈夫,家庭幸福美滿。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中國古俗中,上元節(元宵節)﹑中元節(盂蘭盆節)﹑下元節(水官節)合稱三元。元宵節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游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司馬遷創建《太初歷》,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端鍟ひ魳分尽啡眨骸懊慨斦?,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據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 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元宵,原意為“ 上元節的晚上”,因 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后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 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顒油葡蛴忠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在國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為人所知。
首先是逛燈會、猜燈謎,這算比較傳統的活動了。它也因此被叫做“燈節”,在燈會上,大家觀看各式彩燈,有些地方還會有燈謎給來參觀的人猜,通常兩項活動都是一同進行的。走到街道上也會看的舞龍舞獅子的,每逢元宵節逛花燈之際,總會有扮成獅子或龍的人來表演,舞獅通常由獅頭獅尾兩人配合即可完成表演,而舞龍則需要一大隊人馬,這種形式可以為節日增加熱鬧的氛圍。
1、捏生肖:據說是山東榮城的風俗習慣。一般以黃豆細面作材料,生肖的姿態可以即興發揮,只是都要配上一些蔬菜的種子和葉子,象征“五谷豐登”。然后制成生肖燈,誰的燈燃得時間最長,就預示著新的一年將鴻運當頭、健康平安。
2、偷菜:又叫“偷青”,傳說會帶來好運氣,特別是偷的過程中,被人發現更是好運連連。一到正月十四或十五的晚上村民就會敲鑼打鼓地到彼此的菜地去偷菜,為的就是讓別人發現。據說,被人罵得越厲害,來年日子就越興旺。
3、祈娃娃:河洛地區有這個風俗,人們可以看到虔誠的香客在送子娘娘前跪拜上香,然后將泥娃娃帶回家。祈娃娃的時間不固定,但多在正月十五。其實是父母企盼新人早生貴子,家中人丁興旺的意思。
這一天大家都會吃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蓽?、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這種食物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在宋代就有人吃了,當時還是比較新奇的。據說最早叫“浮元子”,后面成為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象征財源滾滾來的意思。
1. 久旱逢甘露(打水滸傳人物綽號)——及時雨
2. 奧運射擊冠軍(打《水滸傳》人物綽號)——金槍手
3. 再三謙讓(打《三國演義》人名)——陸遜
4. 古代文化(打《三國演義》人名)——史跡
5. 事事齊全說漢高(打《三國演義》人名)——劉備
6. 逐漸繁榮(打《三國演義》人名)——徐盛
7. 八駿日行三萬里(打《三國演義》人名)——馬良
8. 六王畢,四海一( 打《紅樓夢》人名)——秦邦業
9. 三八多面手(打《紅樓夢》人名)——巧姐
10. 女十八兮嘆分離(打《紅樓夢》人名)——杏奴
11. 元前明后(打《水滸傳》人名)——宋清
12. 漸漸安定(打《水滸傳》人名)——徐寧
13. 赫赫小英雄(打《水滸傳》人名)——童威
14. 不許你發達(打《水滸傳》人名)——杜興
15. 禁止調房(打《水滸傳》人名)——杜遷
16. 濟人急難(打《水滸傳》人名)——施恩
17. 漸漸安定(打《水滸傳》人名)——徐寧
18. 眾芳競艷(打《水滸傳》人名)——花榮
19. 社會在發展(打《水滸傳》人名)——史進
20. 僧穿彩衣(打《水滸傳》人物綽號)——花和尚
21. 輕騎飛躍(打《三國演義》人名)——馬超
22. 天不絕曹(打《三國演義》人名)——魏續
23. 漢朝文書(打《三國演義》人名)——劉表
24. 醒后得知一場夢(打《西游記》人名)——悟空
25. 相聲逗樂(打《西游記》人物)——眼看喜
26. 各一方話鼠(打一畫家名)——吳道子
1. 門外漢(打《論語》一句)——未入于室也
2. 為儲戶保密(打《四書》一句)——慎言其余
3. 洪湖歌聲融暮色(打《滕王閣序》一句)——竄梁鴻于海曲
4. 回歸洛陽(打《前出師表》一句)——還于舊都
5. 科舉制度(打《前出師表》一句)——試用于昔日
6. 人家在何處(打《前出師表》一句)——以咨諏zōu善道
7. 子游(打《聊齋志異》一篇名)——鼠戲
8. 使女擇焉(打《孟子》一句)——決汝漢
9. 易之而教之(打《孟子》一句)——選賓為主
10. 齊楚燕趙皆降服(打《史記》一句)——四國順之
11. 口道恒河沙復沙(打《史記》一句)——不可勝數
12. 故(打《史記》一句)——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
13. 堅持到底(打《史記》一句)——雖死不易
14. 死而輕于鴻毛(打《史記》一句)——故無貴無賤
15. 好讀書(打《論語》一句)——學而不厭
16. 尖(打《論語》一句)——小大由之
17. 莫中美人計(打《論語》一句)——戒之在色
18. 退席(打《論語》一句)——不在其位
19. 測鼠(打一詞牌名)——卜算子
20. 休得多言(打一文學名詞)——歇后語
21. 何謂狀元(打一文學名詞)——第一人稱
22. 平等待客(打一文學名詞)——主人公
23. 天女散花(打一新興詞語)——高消費
24. 無可奈何花落去(打一常用詞)——感謝
s("content_relate");【南方元宵節的風俗】相關文章:
元宵節的來歷及風俗介紹
02-08
元宵節的風俗習慣(5篇)
02-14
元宵節的風俗作文(匯編15篇)
02-08
元宵節的風俗作文(精選15篇)
02-08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作文800字
12-24
元宵節的風俗習慣5篇
02-14
元宵節的風俗習慣(精選5篇)
02-15
浪漫的南方優美散文
06-03
南方的雨愛情美文
10-22
《南方姑娘》的吉他譜
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