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企業科技創新工作計劃
計劃是提高工作與學習效率的一個前提。做好一個完整的工作計劃,才能使工作與學習更加有效的快速的完成。計劃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計劃書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企業科技創新工作計劃篇一
一、優化科技工作機制,聚集優質創新資源
以服務經濟、服務企業、服務產業為著眼點,進一步優化科技發展資金使用方式,加大政策整合、資金統籌和撥、貸、投聯動力度,滾動扶持更多自主品牌企業。通過政府購買專業服務,整合創新服務資源,提高工作效率,引導第三方專業機構參與創業服務、支撐創新發展。研究構建區域科技企業創新和成長力評估體系、信用評價體系,加快形成有利于科技企業成長的體制機制和綜合環境。(責任部門:科技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
完善重大項目投入機制,召開納米技術大科學裝置領導小組會議,啟動首期工程建設,為其列入國家“十三五”大科學裝置規劃做前期準備。協調國家科技部、新加坡貿工部等,加快推進“新加坡中國(蘇州)創新中心”的落戶和建設,使之成為一個開放的科技創新平臺,吸引全球科技創新資源,推動園區成為中新合作的國際科技創新試驗區。(責任部門:科技局)
更加注重項目質量,進一步優化科技領軍人才項目評價機制,做好第八屆領軍人才評審、表彰工作,全年引進園區科技領軍人才(含納米領軍)100名。繼續加大上級科技人才項目申報力度,力爭各級科技人才項目認定數保持全市領先。(責任部門:科技局;協辦部門:各科技招商單位)
重點聚焦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進一步加大市場化、產業化項目引進力度,注重項目質量,確保全年新增科技項目385個(含納米項目100個)左右,其中:招商局30個(含納米項目10個);中新集團20個(含納米項目3個);教投公司50個(含納米項目10個);科技公司100個(含納米項目10個);納米公司25個(全部為納米項目),生物公司40個(含納米項目10個);中新生態科技城10個(含納米項目2個);科技招商中心(中科院育成中心)110個(含納米項目30個)。(責任部門:各科技招商單位、科技局)
二、提速三大新興產業,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聚焦發展納米技術應用、生物醫藥、云計算等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揮產業政策引導作用,支撐園區經濟轉型發展,力爭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500億元,促進新興產業產值實現35%以上增長,其中實現納米技術產業規模達200億元,增長48%,生物醫藥產業規模達280億元,增長20%,云計算產業規模達190億元,增長42%。(責任部門:科技局)
啟動國家專利導航納米技術產業發展實驗區建設,細化產業規劃和重點領域布局,建立三大產業年度報告制度,引導產業應用聯盟在產業分析、組織應用對接活動、促進上下游合作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責任部門:科技局)
大力推動蘇州納米城、蘇虞生物醫藥產業園、桑田島醫療器械生產基地、扎根計劃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加速推進納米技術大學科技園、云彩計劃產業園(國際科技園七期)、信達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等建成竣工,確保全年完成科技固定資產投資36.8億元。(責任部門:科技局、各科技載體、各街道)
圍繞產業技術需求,做好平臺建設與升級,加快建設國科數據中心二期,依托蘇州市云計算服務中心,吸引全市云計算項目資源;加快推動mems中試平臺、干細胞平臺年內對外服務,南工大產業研究院、生物安全評價平臺啟動運作,新藥研發中試平臺、生物醫藥分離純化平臺、3.0t核磁共振平臺、偶聯抗體藥物平臺完成規劃。(責任部門:科技局、納米所、納米公司、各科技公共平臺)
三、深入調研優化服務,壯大自主品牌企業
繼續推進領導干部下基層“三訪三促”、掛鉤服務自主品牌企業等活動,切實幫助科技企業解決問題;借助信息化手段,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幫助科技企業用足用好研發費加計抵扣、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科技創新政策,引導企業合理運用政策降低研發成本,提高研發效率。(責任部門:科技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
推進“科技型自主品牌企業培育計劃”,扶持領軍項目加速成長,鼓勵企業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推進兼并重組,開展資本運作,實現上市融資,做大企業規模,加快成長為科技小巨人企業,力爭全年推動科技型自主品牌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25%,上億元科技企業總數突破90家。(責任部門:科技局)
繼續加大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等條線經費爭取力度,力爭全年爭取上級科技經費達3億元。重點做好國家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科技研發支撐類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省成果轉化納米技術聯合招標項目的申報、實施和過程管理工作,繼續加大國家高企、省軟件企業、市創新先鋒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等組織申報工作,力爭全年新增國家高企85家。(責任部門:科技局、各科技載體、各街道)
進一步做好省級以上孵化器的培育和認定工作,鼓勵多元資本參與建設各類專業孵化器特別是民營孵化器,逐步推動民營孵化器納入園區孵化器管理體系。有序推進“扎根計劃”,綜合考察企業投資強度、銷售收入、上市進程、知識產權等因素,切實保障優質企業用地需求,推動自主品牌企業不斷開花結果。(責任部門:科技局)
四、調優知識產權布局,做強科技金融實力
加強知識產權工作,通過宣傳落實新調整的知識產權政策,引導企業優化專利申請結構,提升發明創造質量,增強專利運用和保護能力,力爭全年新增發明專利授權1700件、pct國際專利申請110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超50件。(責任部門:科技局、知識產權局)
開展重大招商項目知識產權風險預警,深化企業知識產權維權服務,深入推進領軍項目知識產權評議,繼續加大企業專利保險工作推進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園區專利運營運作機制和扶持政策。(責任部門:科技局、知識產權局)
推動知識產權工作國際化,聯合人大蘇研院、科教創新區管委會和教投公司,推動建設亞太知識產權研究院,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在國際技術轉移方面加強合作,引入autm(北美大學技術轉移經理人協會)培訓課程,開展國際技術轉移和rttp(注冊技術轉移經理人)認證培訓。(責任部門:科技局、知識產權局、科教創新區管委會、教投公司)
強化科技與金融對接,推進蘇南科技企業股權路演中心平臺建設,加快實現路演活動的全省化,吸引省內外更多創新創業項目落地,力爭盡快打造成為華東地區知名創業服務路演平臺。(責任部門:科技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
加強與銀行、保險、創投等機構合作,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完善投融資服務體系,進一步擴大園區風險補償資金池規模,通過風險資金池和引導基金的杠桿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本為科技企業解決投融資需求。(責任部門:科技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
企業科技創新工作計劃篇二
20xx年,園區科技部門將認真貫徹xx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改革創新,更加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優化科技工作機制,提升科技企業培育效能,重點抓好科技領軍人才創業工程、科技型自主品牌企業培育、三大新興產業應用對接、科技企業總部扎根園區、智慧園區建設等工作,努力搶占轉型升級、科技創新戰略制高點,為園區建設開放創新綜合改革試驗區提供科技支撐。
一、優化科技工作機制,聚集優質創新資源
以服務經濟、服務企業、服務產業為著眼點,進一步優化科技發展資金使用方式,加大政策整合、資金統籌和撥、貸、投聯動力度,滾動扶持更多自主品牌企業。通過政府購買專業服務,整合創新服務資源,提高工作效率,引導第三方專業機構參與創業服務、支撐創新發展。研究構建區域科技企業創新和成長力評估體系、信用評價體系,加快形成有利于科技企業成長的體制機制和綜合環境。(責任部門:科技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
完善重大項目投入機制,召開納米技術大科學裝置領導小組會議,啟動首期工程建設,為其列入國家“十三五”大科學裝置規劃做前期準備。協調國家科技部、新加坡貿工部等,加快推進“新加坡中國(蘇州)創新中心”的落戶和建設,使之成為一個開放的科技創新平臺,吸引全球科技創新資源,推動園區成為中新合作的國際科技創新試驗區。(責任部門:科技局)
更加注重項目質量,進一步優化科技領軍人才項目評價機制,做好第八屆領軍人才評審、表彰工作,全年引進園區科技領軍人才(含納米領軍)100名。繼續加大上級科技人才項目申報力度,力爭各級科技人才項目認定數保持全市領先。(責任部門:科技局;協辦部門:各科技招商單位)
重點聚焦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進一步加大市場化、產業化項目引進力度,注重項目質量,確保全年新增科技項目385個(含納米項目100個)左右,其中:招商局30個(含納米項目10個);中新集團20個(含納米項目3個);教投公司50個(含納米項目10個);科技公司100個(含納米項目10個);納米公司25個(全部為納米項目),生物公司40個(含納米項目10個);中新生態科技城10個(含納米項目2個);科技招商中心(中科院育成中心)110個(含納米項目30個)。(責任部門:各科技招商單位、科技局)
二、提速三大新興產業,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聚焦發展納米技術應用、生物醫藥、云計算等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揮產業政策引導作用,支撐園區經濟轉型發展,力爭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500億元,促進新興產業產值實現35%以上增長,其中實現納米技術產業規模達200億元,增長48%,生物醫藥產業規模達280億元,增長20%,云計算產業規模達190億元,增長42%。(責任部門:科技局)
啟動國家專利導航納米技術產業發展實驗區建設,細化產業規劃和重點領域布局,建立三大產業年度報告制度,引導產業應用聯盟在產業分析、組織應用對接活動、促進上下游合作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責任部門:科技局)
大力推動蘇州納米城、蘇虞生物醫藥產業園、桑田島醫療器械生產基地、扎根計劃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加速推進納米技術大學科技園、云彩計劃產業園(國際科技園七期)、信達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等建成竣工,確保全年完成科技固定資產投資36.8億元。(責任部門:科技局、各科技載體、各街道)
圍繞產業技術需求,做好平臺建設與升級,加快建設國科數據中心二期,依托蘇州市云計算服務中心,吸引全市云計算項目資源;加快推動mems中試平臺、干細胞平臺年內對外服務,南工大產業研究院、生物安全評價平臺啟動運作,新藥研發中試平臺、生物醫藥分離純化平臺、3.0t核磁共振平臺、偶聯抗體藥物平臺完成規劃。(責任部門:科技局、納米所、納米公司、各科技公共平臺)
三、深入調研優化服務,壯大自主品牌企業
繼續推進領導干部下基層“三訪三促”、掛鉤服務自主品牌企業等活動,切實幫助科技企業解決問題;借助信息化手段,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幫助科技企業用足用好研發費加計抵扣、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科技創新政策,引導企業合理運用政策降低研發成本,提高研發效率。(責任部門:科技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
推進“科技型自主品牌企業培育計劃”,扶持領軍項目加速成長,鼓勵企業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推進兼并重組,開展資本運作,實現上市融資,做大企業規模,加快成長為科技小巨人企業,力爭全年推動科技型自主品牌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25%,上億元科技企業總數突破90家。(責任部門:科技局)
繼續加大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等條線經費爭取力度,力爭全年爭取上級科技經費達3億元。重點做好國家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科技研發支撐類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省成果轉化納米技術聯合招標項目的申報、實施和過程管理工作,繼續加大國家高企、省軟件企業、市創新先鋒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等組織申報工作,力爭全年新增國家高企85家。(責任部門:科技局、各科技載體、各街道)
進一步做好省級以上孵化器的培育和認定工作,鼓勵多元資本參與建設各類專業孵化器特別是民營孵化器,逐步推動民營孵化器納入園區孵化器管理體系。有序推進“扎根計劃”,綜合考察企業投資強度、銷售收入、上市進程、知識產權等因素,切實保障優質企業用地需求,推動自主品牌企業不斷開花結果。(責任部門:科技局)
四、調優知識產權布局,做強科技金融實力
加強知識產權工作,通過宣傳落實新調整的知識產權政策,引導企業優化專利申請結構,提升發明創造質量,增強專利運用和保護能力,力爭全年新增發明專利授權1700件、pct國際專利申請110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超50件。(責任部門:科技局、知識產權局)
開展重大招商項目知識產權風險預警,深化企業知識產權維權服務,深入推進領軍項目知識產權評議,繼續加大企業專利保險工作推進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園區專利運營運作機制和扶持政策。(責任部門:科技局、知識產權局)
推動知識產權工作國際化,聯合人大蘇研院、科教創新區管委會和教投公司,推動建設亞太知識產權研究院,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在國際技術轉移方面加強合作,引入autm(北美大學技術轉移經理人協會)培訓課程,開展國際技術轉移和rttp(注冊技術轉移經理人)認證培訓。(責任部門:科技局、知識產權局、科教創新區管委會、教投公司)
強化科技與金融對接,推進蘇南科技企業股權路演中心平臺建設,加快實現路演活動的全省化,吸引省內外更多創新創業項目落地,力爭盡快打造成為華東地區知名創業服務路演平臺。(責任部門:科技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
加強與銀行、保險、創投等機構合作,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完善投融資服務體系,進一步擴大園區風險補償資金池規模,通過風險資金池和引導基金的杠桿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本為科技企業解決投融資需求。(責任部門:科技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
企業科技創新工作計劃篇三
*公司技術系統將在上年度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拓思路,以技術管理流程化、信息化和科技創新為主線,明確全年主要工作內容,積極進行技術標的編制,加速培養技術人才,積累科技技術成果、做好科技創效工作,為公司各項目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
一、主要目標
1、促進各項目技術創新活動積極開展,充分發揮技術的創效能力;
2、增強技術系統的人員儲備,解決目前公司技術人員青黃不接的局面;
3、完善技術系統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促進管理規范化;
4、積極組織項目進行科技應用示范工程的申報和驗收工作;
5、加強科技人才的培訓和交流、不斷提高技術人員的整體素質;
6、督促各項目技術人員共同完成科技責任狀內的各項工作指標;
7、推進公司科技成果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總結和積累;
8、加強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的審核、審批;
9、做好投標過程中的技術標編制工作。
二、技術系統建設
1.技術人員管理
嚴格關注各項目技術人員配備和工作動態,做到對每個技術人員的工作技能、工作態度及工作成果有充分的了解。
通過技術人員花名冊的管理,準確掌握各項目的技術人員分布和整體素質。
公司將與每個項目簽訂科技工作專項責任狀,鼓勵和督促各項目積極主動完成技術基礎工作和成果收集整理工作。
為保證技術團隊的整體實力,加強自我學習提高的機制,提高和完善職業待遇,技術部將開展相關的技術人員技術和能力培訓,促進技術人員的任職水平,激勵技術人員自我成長。
2.落實公司的各項技術管理制度
技術部將重點檢查各項目技術部門設置、人員編制以及管理制度、規定等的執行情況,將公司的各項技術管理制度落到實處。
技術部將通過參加綜合檢查、組織專項檢查、隨機抽查等多種方式,監督和支持各單位將各項技術管理制度落實到位。
技術部將嚴格按照公司的科技成果獎勵辦法和技術創新效益獎勵辦法,向公司、分公司和公司申請對積極進行科技研發和成果積累,以及技術創效活動的項目和個人給予肯定和激勵。
三、做好技術創新工作,加強科技研發力度
技術部將在今年積極開展科技研發活動,重點做好各項目的課題立項及研究經費的申請工作。
各項目的技術研發要把解決施工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和超前研究結合起來,不斷開發新技術、新工藝和引進新材料、新設備,形成不同工程種類和不同領域的成套技術。
根據公司目前的經營結構,結合未來發展趨勢,公司技術研發重點將分布在以下方面:
(1)超高層建筑主體結構施工;
(2)深基坑和地下空間關鍵技術;
(3)節能環保和綠色施工綜合技術。
爭取在今年申報立項公司級科研開發課題2 項,各項目務必結合公司重點技術研發方向優選課題進行申報。
四、推進科技成果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積累和申報
1、科技成果申報
20xx年將繼續加強科技成果的積累和申報,發掘先進成果和工藝,保質保量完成一批科技成果,主動發掘和申報一批專利成果。
力爭申報局級科技進步獎2項、局級工法2項。
除申報局級科技成果外,公司還將主動地收集**省及**市的科技申報信息,爭取打破省市地方保護主義,申報一些科技進步獎、工法成果。
2、繼續推進專利申報工作
目前,已申報6項專利,其中2項已獲得專利證書,1項已處于公告階段,3項公司正在向國家申報過程中。各項目要積極挖掘發明創新點,力爭在今年再繼續申報專利3項。
五、推進技術基礎管理工作
1、做好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的推進,規范項目技術管理工作
今年技術部將著重做好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的推進工作,特別是對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的審批管理,確保項目技術管理的流程化、標準化和規范化。所有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必須先在網上審批通過,再進行紙質版本的簽字及蓋章。
2、加強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的審核、審批
針對施工組織設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技術部將加強施工組織設計的審批和檢查力度,有效的保證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質量,確保在項目施工和管理中起到應有的作用。
3、促進項目科技創效,進行創效經驗交流
為提高項目科技創效水平,技術部將會對去年已進行科技創效成功的成果予以總結,并分發到各項目,供大家參考,爭取超額完成公司下發的科技創效指標。
4、定期更新技術標準目錄,督促項目按新標準組織施工
為保證各項目能及時了解標準變化的情況,按新標準進行施工,技術部門將定期對標準目錄進行更新,并通過qq群發至各項目,要求清理作廢標準,購買新頒標準,并督促項目積極學習新標準,嚴格執行新標準。
六、科技示范和創新技術應用
1、組織進行科技推廣示范工程的申報與驗收工作
*項目、*項目兩項目將在今年竣工,竣工后,技術部會積極配合主管部門對省級、市級、局級科技推廣示范工程進行驗收,爭取驗收工作順利通過。
今年,還將新申報一批技術含量高的科技示范工程,如**項目、**項目。
2、倡導綠色施工,促進四節一環保
在**項目積極開展綠色施工工作,今年將在要素項目繼續組織開展實施綠色施工領域的示范工程施工及成果總結工作。
七、新技術、新材料的培訓與交流:
技術部將在今年不定期以召開專題技術交流會的形式,收集整理并總結不同項目上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成套施工技術,建立合肥公司工程技術人員交流平臺,引導技術人員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初步計劃重點推廣以下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
(1)**項目:外爬模及內爬塔施工技術;
(2)**項目:外爬架施工技術;
(3)**項目:定型塑料模板的應用;
(4)**項目:新型木塑模板的應用;
(5)**項目:定型圓柱模板的應用;
(6)**項目:蒸壓粉煤灰加氣塊及勁性柱施工技術;
(7)逆作法施工技術。
今年,技術部還將積極組織技術人員參與公司組織的各種技術培訓和交流活動,通過培訓與交流,達到提高各級技術人員綜合專業能力的目的。
技術部還將計劃在公司統一組織安排下,組織技術系統人員參加一系列的觀摩學習活動。
八、新版規范的學習、宣貫
企業科技創新工作計劃篇四
*公司技術系統將在上年度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拓思路,以技術管理流程化、信息化和科技創新為主線,明確全年主要工作內容,積極進行技術標的編制,加速培養技術人才,積累科技技術成果、做好科技創效工作,為公司各項目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
一、主要目標
1、促進各項目技術創新活動積極開展,充分發揮技術的創效能力;
2、增強技術系統的人員儲備,解決目前公司技術人員青黃不接的局面;
3、完善技術系統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促進管理規范化;
4、積極組織項目進行科技應用示范工程的申報和驗收工作;
5、加強科技人才的培訓和交流、不斷提高技術人員的整體素質;
6、督促各項目技術人員共同完成科技責任狀內的各項工作指標;
7、推進公司科技成果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總結和積累;
8、加強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的審核、審批;
9、做好投標過程中的技術標編制工作。
二、技術系統建設
1.技術人員管理
嚴格關注各項目技術人員配備和工作動態,做到對每個技術人員的工作技能、工作態度及工作成果有充分的了解。
通過技術人員花名冊的管理,準確掌握各項目的技術人員分布和整體素質。
公司將與每個項目簽訂科技工作專項責任狀,鼓勵和督促各項目積極主動完成技術基礎工作和成果收集整理工作。
為保證技術團隊的整體實力,加強自我學習提高的機制,提高和完善職業待遇,技術部將開展相關的技術人員技術和能力培訓,促進技術人員的任職水平,激勵技術人員自我成長。
2.落實公司的各項技術管理制度
技術部將重點檢查各項目技術部門設置、人員編制以及管理制度、規定等的執行情況,將公司的各項技術管理制度落到實處。
技術部將通過參加綜合檢查、組織專項檢查、隨機抽查等多種方式,監督和支持各單位將各項技術管理制度落實到位。
技術部將嚴格按照公司的科技成果獎勵辦法和技術創新效益獎勵辦法,向公司、分公司和公司申請對積極進行科技研發和成果積累,以及技術創效活動的項目和個人給予肯定和激勵。
三、做好技術創新工作,加強科技研發力度
技術部將在今年積極開展科技研發活動,重點做好各項目的課題立項及研究經費的申請工作。
各項目的技術研發要把解決施工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和超前研究結合起來,不斷開發新技術、新工藝和引進新材料、新設備,形成不同工程種類和不同領域的成套技術。
根據公司目前的經營結構,結合未來發展趨勢,公司技術研發重點將分布在以下方面:
(1)超高層建筑主體結構施工;
(2)深基坑和地下空間關鍵技術;
(3)節能環保和綠色施工綜合技術。
爭取在今年申報立項公司級科研開發課題2 項,各項目務必結合公司重點技術研發方向優選課題進行申報。
四、推進科技成果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積累和申報
1、科技成果申報
20xx年將繼續加強科技成果的積累和申報,發掘先進成果和工藝,保質保量完成一批科技成果,主動發掘和申報一批專利成果。
力爭申報局級科技進步獎2項、局級工法2項。
除申報局級科技成果外,公司還將主動地收集**省及**市的科技申報信息,爭取打破省市地方保護主義,申報一些科技進步獎、工法成果。
2、繼續推進專利申報工作
目前,已申報6項專利,其中2項已獲得專利證書,1項已處于公告階段,3項公司正在向國家申報過程中。各項目要積極挖掘發明創新點,力爭在今年再繼續申報專利3項。
五、推進技術基礎管理工作
1、做好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的推進,規范項目技術管理工作
今年技術部將著重做好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的推進工作,特別是對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的審批管理,確保項目技術管理的流程化、標準化和規范化。所有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必須先在網上審批通過,再進行紙質版本的簽字及蓋章。
2、加強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的審核、審批
針對施工組織設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技術部將加強施工組織設計的審批和檢查力度,有效的保證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質量,確保在項目施工和管理中起到應有的作用。
3、促進項目科技創效,進行創效經驗交流
為提高項目科技創效水平,技術部將會對去年已進行科技創效成功的成果予以總結,并分發到各項目,供大家參考,爭取超額完成公司下發的科技創效指標。
4、定期更新技術標準目錄,督促項目按新標準組織施工
為保證各項目能及時了解標準變化的情況,按新標準進行施工,技術部門將定期對標準目錄進行更新,并通過qq群發至各項目,要求清理作廢標準,購買新頒標準,并督促項目積極學習新標準,嚴格執行新標準。
六、科技示范和創新技術應用
1、組織進行科技推廣示范工程的申報與驗收工作
*項目、*項目兩項目將在今年竣工,竣工后,技術部會積極配合主管部門對省級、市級、局級科技推廣示范工程進行驗收,爭取驗收工作順利通過。
今年,還將新申報一批技術含量高的科技示范工程,如**項目、**項目。
2、倡導綠色施工,促進四節一環保
在**項目積極開展綠色施工工作,今年將在要素項目繼續組織開展實施綠色施工領域的示范工程施工及成果總結工作。
七、新技術、新材料的培訓與交流:
技術部將在今年不定期以召開專題技術交流會的形式,收集整理并總結不同項目上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成套施工技術,建立合肥公司工程技術人員交流平臺,引導技術人員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初步計劃重點推廣以下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
(1)**項目:外爬模及內爬塔施工技術;
(2)**項目:外爬架施工技術;
(3)**項目:定型塑料模板的應用;
(4)**項目:新型木塑模板的應用;
(5)**項目:定型圓柱模板的應用;
(6)**項目:蒸壓粉煤灰加氣塊及勁性柱施工技術;
(7)逆作法施工技術。
今年,技術部還將積極組織技術人員參與公司組織的各種技術培訓和交流活動,通過培訓與交流,達到提高各級技術人員綜合專業能力的目的。
技術部還將計劃在公司統一組織安排下,組織技術系統人員參加一系列的觀摩學習活動。
八、新版規范的學習、宣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