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電影觀后感精選四篇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觀后感篇1
外婆家在貧窮落后的山區.社會進步后,山區舊貌換新顏,呈現出一派喜人的景象.
今年國慶,我和爸爸媽媽乘長途汽車去看望外婆.路上我想:車站到外婆家的路顛顛簸簸,要做三輪車到那,我非被顛死不可.可我們剛下車,就看見舅舅開著一輛小車朝這邊開來.
“不是,是我們自己買的.”舅舅得意地說.
舅舅一邊開車一邊說:“怎么買不起?你外婆養豬,你舅母養雞\養兔,再加上果樹收入,每年就是幾萬元,怎么買不起一輛車?”
“沒有了,這幾年人們用的都是電燈,不信,你到村里瞧瞧,現在已是萬家燈火了.”
來到外婆家門口,我們下了車.啊!記憶中的瓦房不見了,出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座漂亮的兩層小洋樓,兩層樓里燈火通明.走進房里一看,我一下子驚呆了,房間里擺著嶄新的家具,正中央擺著一組家庭影院.走進衛生間一看,一臺洗衣機在隆隆作響.
過了一會兒,舅母端上了豐富的飯菜,有魚\蝦\肉......我迫不及待的吃起來.
吃過飯,我們去睡覺.我和舅舅一起睡,我問舅舅:“這幾年你們還到河邊挑水嗎?”
想想過去,看看現在,這一切真讓人難以置信,但又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啊!
啊!家鄉變化真是太大了.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觀后感篇2
不管我們走多遠,家鄉這個詞,永遠是我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作為《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片,《我和我的家鄉》一出來,就被寄予了極大的期望。
事實證明,這部主旋律電影,撐得起觀眾的期望,
甚至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中國電影史上最強導演、影帝、影后集結,
今年國慶最強電影非《我和我的家鄉》莫屬!
上座率爆棚!
長假未過半,票房已經10億+
電影共分五5個小故事,觀眾在影院里,時而笑聲不斷,時而熱淚盈眶,隨著電影的發展,整個人的情緒都被調動,這無疑是一部十分成功的電影。
《最后一課》里,范偉飾演的支教老師范老師,承包了本片最多的淚點。
他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癥。腦海中最深刻的記憶,停留在幾十年前,他在一所鄉村學校支教,給孩子們上最后一課的情形。
那時有多窮呢?村里是泥濘不堪的小路,教師的屋頂還漏雨,一邊上課,一邊還有雞鴨在周圍閑逛。想借個顏料,問遍整個教室,也沒人有。
他在那所學校待了10年,他在這里揮灑熱血,青春,那是他記憶中,最濃墨重彩的10年,以至于,最后即使失憶了,這一段記憶,他仍舊清晰如昨。
當他再次回到當年的鄉村,過去與現在的鮮明對比,在老范腦海中形成強烈的沖擊。
一個人,要有多堅定的信念,多偉大的人格,才甘于在貧瘠荒涼的山村,扎根多年,只為了一群孩子們的未來。
每一個心懷大愛的人,都該被善待,每一個真正為國家建設出過力的人,都應該被我們銘記于心。
《回鄉之路》鄧超飾演的喬樹林,一出場,他張嘴閉嘴就是上億的項目,儼然一位成功人士,卻連請客吃飯的幾百塊錢,都拿不出來。
他手機里滿是催債短信,看起來,是一個十足的騙子。有人說,他為家鄉治理沙地,捐過20萬。
為什么一個曾經成功的商人,會淪落到這般模樣。答案揭曉,他之所以如此落魄,是因為他把所有的精力與金錢,都放在家鄉治沙事業上。
在他們的童年,黃沙彌漫,在外面呼吸一口,就是一嘴的沙子。沙塵暴卷起的黃沙,打在教室的玻璃上,清脆作響。他們當時唯一的愿望,就是好好讀書,將來能夠好好建設家鄉。
于是,多年以后,有了經濟能力的喬樹林,回到了家鄉。
為了讓孩子們不再被沙暴困擾,為了讓沙漠重新長滿綠樹,他一次次帶領鄉民一起嘗試。
沙漠里長不出綠樹,那里的孩子們,也無緣見到蔚藍的天。
這是現在的毛烏素沙漠。
在無數人的努力下,中國4.2萬平方公里的沙漠,80%已被綠化,即將成為綠洲。
真的,除了偉大和致敬,沒有別的詞可以形容。
《神筆馬亮》沈騰飾演的馬亮,是一名很有天賦的畫家,也拿到了去國外進修的機會,與此同時,去扶貧的名單上,也有了他的名字。
是繼續深造,去心中的藝術殿堂,還是遵從內心的理想,去建設家鄉?
馬亮選擇了后者。
只因為,他從小生于鄉村,對它有情結,他總想,為家鄉做點什么。馬亮愛藝術,可他更想,讓更多人脫離貧困,過上更好的生活。即使,他因此錯過了很多陪伴在孕妻身邊的機會。
這段演繹,讓人在大笑之后,又感動到淚流滿面。
一群小人物的酸甜苦辣,折射了整個家鄉和國家,巨變的過程。.Com
一部《我和我的家鄉》,刻畫的正是我們的家鄉多年巨變的縮影。
看懂了我們國家的過去、現在、未來,所做的一切,所付出的努力,你就能看懂一個真實的中國。
我很喜歡里面的一句臺詞,是喬樹林在接受采訪時所說的。
“您這次回來,為家鄉帶來什么禮物呢?”
“愛吧,我覺得。”
第一次看,覺得搞笑,可仔細回味,卻又溫情到想落淚。
如果不是熱愛,不會有人前赴后繼,去建設家鄉。
不是因為愛,不會有人將青春都獻給這片廣袤的土地。
我愛這部電影,是因為里面的每個小人物,都有自己真實的喜悲,每個普通人,同樣有他的偉大之處。
我們這個民族,對抗過兇狠的敵人,面對過天災的肆虐。很慶幸,在無數次的打擊和困難中,無數個勇敢的中國人,用雙手拼出了個未來。
坐在電影院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激動和自豪,如果你有時間,強烈建議你也看看這部電影,感受一下這些普通人的平凡和偉大。
這是一個個普通的平凡人,所創造出來的奇跡。他們就像黑暗中的光,歷經艱辛,所以要給后來者點燈;就像一塊塊不起眼的基石,卻夯實了整個國家建設的基礎。
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家鄉,在歲月的考驗中,自信地向前踏步。
如果你問我,這一路的顛沛流離,要用什么樣的成功,才能配得上?
前路無止境,吾輩當自強!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觀后感篇3
家鄉是每個人的人生起點,也是每一個中國人戀戀不忘的人生歸屬地。幼時,它給予人們溫暖,讓人們在幸福中成長,長大后,人們渴望回饋家鄉,讓家鄉更加美好。坐在影院中,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每一個小片段都讓我淚下。
第一個小故事講的是農村醫保問題。農村人舅舅因有甲狀腺瘤但付不起手術費,而和外甥張北京上演一場騙局,但騙局最終失敗。張北京拿出自己買愛車的錢為舅舅付醫藥費,但舅舅感覺這樣很對不起張北京而說出讓人心酸落淚的話,他說:我這個病呀,我打聽過了,喝點蒲公英茶就行了,根本不用做手術。親情之間的無私,被現實打壓的無奈讓人不經落淚。不成想的是悲劇變成一個鬧劇,舅舅村里早已有醫療保險這個福利,讓人不經感嘆祖國的強大。
第二個小故事講的是山區脫貧問題,當地官職人員抓住UFO事件,讓一個山區中貧困小鎮變成一個旅游勝地,雖然方法不對,但也體現出人們為家鄉改變而做出的努力。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脫貧夢終于實現。青年人靠著自己的知識與國家的幫助為家鄉做出巨大貢獻,改變大山中最讓人頭疼的山路問題。
第三個小故事是講的家鄉教育問題。從前的鄉村教師因年邁而患上帕金森疾病,但卻沒有忘掉在鄉村任職的那段經歷。時間的差異,空間的錯位,一代人和另一代人教育的傳承,鄉村教師為家鄉貢獻自己的知識,學生長大后為家鄉捐贈教學樓,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一代代人的接力讓家鄉越來越美好。
第四個小故事講的是家鄉環境和脫貧問題。在風沙漫天的環境下一批人走了出去,他們帶著技術回到家鄉,試圖改變惡劣的環境。喬樹林便是這樣一個人,他看似是一個油滑、失敗的老賴。但實際上卻是振興家鄉的第一功臣。他默默奉獻著自我,不圖回報,為改變風沙盡自己所能。這樣一個人是值得欽佩的!
第五個小故事是農村脫貧問題。畫家神筆馬良放棄去俄羅斯進修的機會,而隱瞞著懷孕的妻子去為家鄉脫貧做貢獻,在隱瞞妻子的過程中讓人啼笑皆非,事情敗露后妻子的理解和原諒讓人感動落淚。正是因為有一位位盡心盡責的扶貧人員,中國的貧困人口才逐年減少。扶貧并不丟人,相反卻是一件偉大的事。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既有讓人開懷大笑的地方,也有讓人感動落淚的地方。在現在這個物質社會,大多數人都渴望到廣東、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去尋求機遇,實現自我,很少有人能夠去尋找自己的根,回到家鄉去發展。它提醒著新一代青年在發展自身的同時,也要回頭看一看哺育自己的家鄉,家鄉的建設離不開每一個愛自己家鄉并愿意為之奉獻的普通人。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觀后感篇4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自從上映以來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喜愛。影片通過9段獨立的故事串聯起來,展現了不同地區的人民在生活中所面臨的困境和追求幸福的故事。本文將就我對這部電影的讀后感進行詳細的描述。
作為一部集合了多個故事的電影作品,《我和我的家鄉》通過不同地區的故事情節,展現了當代中國社會中普通百姓的生存狀態及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每個故事中的主人公都處于不同的社會環境和處境中,但他們都一樣,都對生命充滿了熱愛和追求,都期待著能夠在動蕩不安的現實中獲得一份安穩幸福的生活。
影片的第一個故事,描繪了老人遷居的故事。通過老年人搬遷的事跡,展現了家庭和諧與親情的溫暖。在這個故事中,父母搬到了兒子的城市里,他們雖然被迫戒煙、戒酒、不讓吃油炸食品,但是在兒子的呵護關懷下,他們過上了有尊嚴有保障的生活。這個故事讓人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父母離開大山踏上城市生活的腳步,不再孤單獨立,得到了子女的關愛,他們的生活有了安穩的安排。
在影片的第二個故事中,講述了一個年輕人為了回家鄉結婚而把北京的工作辭職的故事,故事情節中展現了來自外地的戀人不得不面對彼此的故土與職業選擇之間的矛盾。這個故事非常現實,因為無論是留在城市還是回到家鄉,都意味著對生活和事業的選擇,是每位年輕人所面臨的困惑。這個故事讓人感受到,不管身在何處,我們始終必須要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方向和追求。
影片的第三個故事中,講述了村莊建設中的困難與希望。通過一名年輕人帶著資金回到家鄉建設新農村的經歷,展現了當地政府的重視和農村人民對新生活的渴望。這個故事讓人感受到,新農村建設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是農村和城市的融合,是傳統與現代的重構。它的意義不僅在于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更在于挖掘和發展農村的潛力,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影片的第四個故事中,講述了一名年輕司機和陌生女性之間的感情故事。故事情節中的男主角,并不因小吵小鬧而輕易放棄,而是內心深摯地喜歡上了這名神秘女子。這個故事讓人感受到,無論身處何種境況,只要自己有堅定的信念和決心去追求幸福,就一定能夠成功。
影片的第五個故事中,講述了一名老師和學生的溫情故事。在這個故事中,老師為了教導學生而不顧年過六旬的高齡,甚至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打造一所好的教育環境。這個故事向我們展示了教育的力量,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師生之間的感情深厚。
影片的第六個故事中,講述了一對在影視公司工作的兄弟及家庭故事。這個故事中雖然為了求職和事業,弟弟選擇了出賣自己的良心,但兄弟之間的血濃于水卻體現得十分明顯。這個故事讓人感受到,雖然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有時會放棄原則,但親情和家庭依然是人們最溫暖、最穩定的依靠。
影片的第七個故事中,講述了一家老舊劇院的興衰歷程。影片中,老舊劇院面臨拆遷的命運,但通過藝術家和大眾的共同努力,修復了劇院的老舊設施,使劇院得以得以延續。這個故事讓人感受到,文化和藝術都有著很強的生命力,是獨立于制度和時代的存在。
影片的第八個故事中,講述了一名出租車司機和客人之間的感情故事。在這個故事中,主人公從客人的口中聽到了曾經熟悉的歌曲,讓他想起了逝去的愛情和初戀的美好。這個故事讓人感受到,在我們的一生中,還有一些美好的記憶和感動,始終值得我們珍藏。
影片的第九個故事中,講述了干部之間的糾紛和錯失的愛情。這個故事中,主人公必須面臨其高高在上的領導上司和矛盾的情感破裂。這個故事讓人感受到,人際關系是非常復雜的,有時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可能既不是肉眼可見的也不是看似明智的。
總的來說,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通過展現多個不同地區人民的生活經歷,讓觀眾深刻體會到人類共同的東西,感受到人類對生活需求的相似性和追求的相通性。影片中每個故事都有著極為深刻的人生感悟,展示了不同人在追求幸福道路上的種種艱辛和挫折,也讓我們感受到,不論身處何方,幸福都是我們最終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