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觀后感【7篇】
【篇1】觀影觀后感
挑了一個不想看書的晚上,關了燈,選了《影》來看,就著片尾曲開始寫觀后感。被吸引,因為張藝謀、因為黑白用色、因為金馬獎、因為夫妻檔。錯過,因為張藝謀、因為夫妻檔。
傳說中是開放式結局,倒也不算,只是孫儷最后的眼神告訴觀眾,最后的那個門后仍然有個秘密。我想,門后是真正的王,影子依然是影子,是提線木偶。影子作為貴人的假面這一手段并非是子虞一家獨有,王并非不知道影子這一工具的存在,否則又怎會會懷疑足以亂真的境州?如此多疑的王又怎不會為自己造出影子?
王被刺殺、刺客被子虞所殺這樣的結局不難被預料。在最后的對決中,境州是唯一有選擇的。選擇子虞,做回影子,被奴役、被報復、被隱藏;選擇王,換個真身,依然被控制。怕黑、怕無聲的子虞有仇恨、有憤怒、有欲望,從來都不甘心只是影子,因此不用判斷到底母親被哪一方所殺、平安度日的希望被何人所滅,面前的兩個人都是仇人、都是障礙,所以都得死,必須死!
可惜,境州依然是影子,無法做境州,也無法做子虞。
是的,即使剛看完我依然沒能記住孫儷飾演角色的名字。一來是名字實在不容易被記住,二來是整個觀影過程中都記著這是孫儷。相比孫儷,很慶幸鄧超和鄭愷的角色地位、性格更具特點,否則真的是無法入戲了。一直以來都存在明星參加真人秀對演員工作反噬的說法,我想是存在的。在看《烈日灼心》的時候才意識到即使鄧超參加了那么多的真人秀,可是演技真的一直在線,不愧于演員的工作。鄧超憑借《影》被提名金馬影帝是當之無愧的,影片中演技很容易就使人忘記這是一人分飾兩角,也很容易在心里給超哥點贊。但是我看電影是為了進入故事、為了做夢,而非發現并驚嘆演員的演技、驚嘆造夢師手段高超。
其實本想就此告誡自己要抵得住誘惑、堅守并鉆研。然而,成功的定義是不同的,環境是多元的,選擇也就是多樣的。因此,做出選擇后要堅持、不猶豫、不回頭地走下去,勇敢地承擔選擇背后的舍棄、困難、風險和代價,唯有如此,才能果斷作出選擇、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當然,我真的沒有立場對你們個人作出評價,只是自己的一些想法而已,鄧超、孫紅雷我真的超喜歡你們的,畢竟你們的演技是真的剛,重要的是雞條沒了我會很傷心的。
最后稍稍夸一下也有點吐槽。
很喜歡電影的節奏,心里有過對黑白灰畫面的抵觸,可是很快就被情節和音樂吸引,很棒。
喜歡飛流,看好吳磊,一定要在中戲好好學習,和胡軍的對手戲一開口就高下立現。
總之,錯過了有點可惜,不過也是驚喜。電影院觀影效果畢竟要好很多,可是擔心期望過高會失去驚喜感。《影》一部挺好的電影,推薦給你們看。
【篇2】觀影觀后感
20xx年清明節前夕,學校開展“祭奠革命先烈英魂,繼承革命先烈遺志”活動,我們班在主題班會上組織全體同學一起觀看了電影《閃閃的紅星》,看完這部電影,讓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是一部感人的愛國主義電影,它的主人公名叫潘冬子,生活在江西柳溪村里。冬子的父親是一名紅軍戰士,在村中對抗漢奸土豪胡漢三,卻不幸被抓,危急中被紅軍赤衛隊員所救,從那時起,小冬子懷著對赤衛隊隊長修竹極度崇拜的心情,一次次地參加同敵人的戰斗。小冬子靠著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同敵人英勇斗爭,最終戰勝了胡漢三,并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紅軍戰士。
閉上眼睛,一幅幅畫面在我的腦海中逐漸清晰起來,我同情潘冬子,但又佩服他的勇敢和智慧。我看著胸前的紅領巾,這才知道了他的來之不易。這鮮艷的紅領巾包含著多少革命先烈的鮮血和辛苦汗水!我忽然想起一年級入隊時在隊旗下的宣誓:我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我在隊旗下宣誓:我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好好學習,好好鍛煉,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貢獻力量!
【篇3】觀影觀后感
看電影《鐵人》,并沒有我想象的爆滿場面,幾百人電影廳里只有三十幾人,電影在靜默中開演,靜默中結束,電影《鐵人》觀后感 從鐵人精神看社會責任。
后來在報紙上看到:一些年輕人,收到工作單位發的電影票也不去看,因為他們認為鐵人是神,不是人,不符合現代年輕人的心里。
其實,電影拍的很好,電影中王進喜是“鐵人”但不是沒是神。他也是一個普通人,他罵人、打人、說粗話;他在沒有糧食的年代,為自己的1205鉆井隊走后門多領吃的……他是一個血肉之軀,在沒有任何起重設備的條件下,靠肩膀靠脊梁,豎起了井架,在沒有攪拌設備的情況下,用身體攪拌混凝土,此時的王進喜超出了普通人,這是因為他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當他面對逃跑的徒弟時,不是責罵而是柔情似水的關愛的惋惜,此時的鐵人像大哥,像父親。
有文化的徒弟劉文瑞,是鐵人最疼愛的年輕人,在他身上,鐵人寄預很大的希望,但在困難即將快過去時候文瑞堅持不下去了,逃離油井,以后終身背負著沉重的自責,但他一直在山村教書育人,默默工作。
劉思成帶著父親的囑托成為石油工人,是還愿?是贖罪?鐵人是他的精神寄托,收集鐵人的遺物,1205鉆井隊的物品是他唯一愛好,
崇拜鐵人達到幻覺的地步,父親當年的出逃讓他蒙羞,但他深愛自己的父親,父親沒有走下去的路,由他來走,他不單單是父親的兒子,更是石油工人的兒子。
我認為電影好就好在于導演了解當代青年的心理,沒有神化這些閃光南明又普通的勞動者,而是利用一個個片斷謳歌建國初期,鐵人那一代建設者們為國分憂,為民爭光的愛國情懷和工作熱情以及艱苦創業的革命激情。
這電影是很震撼人心的,特別是我們這些中老年人。鐵人,是我們的榜樣,是父輩的寫照,曾幾何時,我們的父母,為新中國的建設,大干快干拼命干,一曲《咱們工人有力量》,工人階級的地位至高無尚,我們長大后,走父母的道,接父母的班,做一個工人,自豪。
但電影結束了,為什么我們的心情有些沉重,年輕人,是不會有我們的感受的,他們知道的太少,這些年,正統的文化太少,年輕人崇拜的偶像早已改為所謂歌星,影星,有幾個知道“鐵人”是誰?
【篇4】觀影觀后感
《冰雪奇緣》講的是有國家有兩公主,姐姐艾爾莎只要碰到什么東西,那個東西就會結冰,戴上手套就會沒事,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姐姐有這個能力。艾爾莎當女王的那天,聽到妹妹安娜要跟一個叫漢斯的王子結婚,艾爾莎就不想讓安娜結婚,她就跑了,妹妹就去追,最后不小心把手套弄掉了,艾爾莎碰到好多東西都變成冰雪了。其他人認為了認為艾爾莎是怪物,都去追她,艾爾莎只好找個地方躲起來。她跑到一個很冷的地方造了一座冰雪城堡。妹妹安娜就想去找姐姐并想看看有沒有辦法解決被姐姐變成冰雪的國家。妹妹在路上碰到一個男孩子,帶她一起去找姐姐。找到姐姐后,姐姐不想理安娜,變出一個冰刀來刺妹妹的心,但是妹妹還是不肯走,艾爾莎就變出一個雪怪把他們趕走。妹妹只好走了,在回去的路上碰到來追艾爾莎的人,妹妹就救了姐姐自己變成了冰雕。姐姐被感動了就把妹妹的冰融化了最后還變出一個大大的雪花把變成冰的東西都變回原樣。
我覺得電影里的冰雪世界真漂亮,姐姐的能力很強啊,妹妹也很勇敢。不過我還是最喜歡里面姐妹兩堆的雪人,挺搞笑的。
【篇5】觀影觀后感
《觀影觀后感》
電影是一種全球性的文化現象和娛樂方式,流行于世界各地。每次觀影,每位觀眾都會有自己的觀感和觀后感。今天,我想以《觀影觀后感》為題,寫一篇關于觀賞電影的感受和體會。
我喜歡觀看電影,電影可以帶給我無盡的快樂和收獲。但是,每次觀看電影之前,我都會有一些期待和擔憂。期待它能帶給我新的角度和情感的體驗;擔憂它會重復以往或者讓我失望。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電影并沒有讓我失望。
我的觀影過程一般是這樣的:首先,我會選擇一部我感興趣的電影。接著,我開始思考和研究電影的主題和表現手法。我會在電影院里認真地觀賞每一幕畫面和每一個表情;在家里,我會在電視屏幕前面安靜地坐著,全神貫注地關注故事和角色的演繹;在移動設備上,我會趁著閑暇的時間,一個人獨自欣賞那些小清新、小文藝、小型號燃燒的電影。無論是在哪里,我都會仔細觀察劇情和人物的變化,體味其中的情感和哲思,同時也享受著電影帶來的快樂和感動。
觀看電影結束后,我總會有一份深深的感悟和思考。我會分析電影中涵蓋的主題和價值觀,并從中獲得啟示和進一步思考。我也會思考電影中人物的心理與人生經歷,從而放下自己的偏見和刻板印象,更加了解和尊重人類的多元文化和多元人生。有時,我的思考會引發出對社會現象和歷史事件的關注和思考,從而讓我更加渴望去了解和參與到真實的人生和世界中。
最后,我想說一句話,那就是觀影觀后感不僅僅是一種消費和娛樂形式,更是一種關于人性與生命真諦探索的過程。通過觀影,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體味生活的點點滴滴,從而深入思考和反思人生的幸福與痛苦,以及對人類文化和生活的執著和堅持。
【篇6】觀影觀后感
前幾天看了一部美國電影——《卡特教練》,這是一部關于打造團隊領導力的電影。它取材于美國一個真實的故事。現實生活中卡特教練1997年開始執教里士滿高中籃球隊,到1999年就將這只默默無聞的高中球隊帶進了全美高中聯賽。因為是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所以電影并沒有把卡特教練藝術化成一個很了不起的人物,很樸實的再現了卡特教練的執教風格。
卡特教練和許多成功教練一樣很嚴格地抓球員紀律,不允許球員遲到,讓球員之間學會尊重,在比賽日全體球員要穿西裝打領帶。有一個球員遲到,該隊員要做250個俯臥撐,其他隊員一起做20個俯臥撐。靠這種嚴格的制度,和堅決的執行力。卡特教練將里士滿這支懶散的高中球隊打造成了一支團結的隊伍。
但卡特教練又和別的籃球教練不一樣。他要求他的隊員要按時上文化課,并且每門功課的成績不能低于2。3 (按美國要求是不低于2。0就可參加課外活動),并且上課時要做到最前排。這些和別的教練不一樣的做法得到球員的認可。最終有幾名主力球員沒能達到要求,卡特教練封閉的籃球館,球員不能再參加訓練和比賽。
卡特教練的做法激起校方和學生家長的極大不滿,因為很多人認為孩子們的夢想就是打籃球,但卡特教練剝奪了他們打籃球的權利。在這場交鋒中,最后學校董事會以4:2的投票表決否決了卡特教練的做法,無奈的卡特教練只能接受這個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卡特教練走進已經砸斷鐵鏈的籃球館時被球場中的場景震驚了:球場中是課桌,所有球員都在認真地學習。有個球員看到卡特教練說:“他們可以砸斷鐵鏈,但他們不能強迫我們打球。”
最終的結局有些意外,里士滿高中籃球隊沒能在決賽中擊敗對手奪得冠軍,但是他們有6個人上了大學,5個人獲得了獎學金,這是該校從未有過的成績。
盡管這是一部打造團隊領導力的電影,但是我更被卡特教練“正確就要堅持”的堅毅性格所打動。做正確的事有時真的很難,需要有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精神才可能把它做好,通過這部電影更讓我記住了以下幾點:
1、永遠記住,卓越和優秀的行為及做法經常不會被大眾理解。
2、永遠記住,對團隊成員長遠發展的深刻關注才是團隊持久成功的前提。
3、永遠記住,原則是不可動搖的,尤其是社會正義的原則。
【篇7】觀影觀后感
電影《信仰者》記錄了80多年前革命志士讓人蕩氣回腸的革命事跡。偉大革命烈士方志敏的錚錚鐵骨在劇中淋漓盡致地展現,熱血男兒的俠骨柔情溫暖著人心。電影中,總會不經意間,出現一個畫面,戳中你的淚點,撞入你的靈魂深處,是痛,是感恩,是珍惜,是奮發圖強,是為信仰而活著!
人生,需要一種信仰,生命既短暫又脆弱。當我們的有了信仰,就會強勁起來,就會挺拔和旺盛起來。信仰是黨員干部最基礎、最重要的一種信念,共產黨人的信仰之燈長明,黨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黨的事業才能不斷創造輝煌!看完這部電影,我感觸頗深。方志敏他們在那個年代這么黑暗,艱苦的環境下依然堅守自己的信仰,試問我們現在又有幾人有信仰,堅守自己的信仰。信仰對于一個人有多重要,這個只有當我們需要它的時候才能真切的體會到,只有面臨生死的時候,最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如果沒有信仰的支撐,我們就會承受更大的痛苦與煎熬。
信仰者強。共產黨人為了自已的信仰做出了無數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壯舉:革命先烈夏明瀚的著名詩句殺了夏明瀚,還有后來人。是那樣的鏗鏘有力!中共早期領導人翟秋白面對自己學生的屠槍笑著慷慨赴死!毛澤東稱贊方志敏烈士以身殉志,不亦偉乎。革命先烈惲代英說:信仰者向上!因為心懷信仰,方志敏同志即使身陷囹圄,卻仍舊能夠毫不動搖,堅持共產主義。看完《信仰者》這一電影,讓我們在緬懷那些為信仰而獻身的戰士、致敬老一輩革命家的同時,也反思自我,向先輩們學習,重拾信仰,砥礪前行。
信仰在傳承,事業在延續,相信只要堅守信仰,讓信仰成為我們不斷前行的旗幟,成為我們工作不竭的動力,不斷激勵我們把事業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