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格式怎么寫?
讀后感對孩子來說也是個難點,最近在找這方面的資料,其中一個不錯的套路分享一下:
讀后感一般可以分三部分:內容簡介、重點描述、自己的感受。
內容簡介,表現的是你是否看懂了,也是在表現你的概括能力。這需要一次一次的訓練,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語文課上總結主要內容、提煉中心思想,我也不是那么喜歡。但是,撇去標準答案的令人厭煩不談,概括能力就是需要這樣一次又一次地形成、提高。
怎么介紹基本內容?主要人物是誰,他做了什么事,結果怎樣。如《夏洛的網》:蜘蛛夏洛為了幫助小豬威爾伯擺脫被殺死的噩運,而在網上織出詞語來,最終威爾伯得救了,而夏洛留下了她的孩子們。
重點描述,不拘一格。人物是什么樣的人物?為什么?舉個例子唄。哪個情節令你印象深刻?為什么?用自己的話講一講。
自己的感受,肯定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技術含量的。可是,孩子們往往覺得無話可說,這不怪孩子。因為孩子的生活經驗有限,語言積累也有限,所以無論理解還是表達就不會是那么輕松,而老老實實地無話可說,總比喊口號講套話要強得多。怎么辦?
首先,你在重點描述的環節,其實已經發現到自己的注意點啦,你所認為的重點,肯定是自己非常有感受的內容,所以,你可以結合令你印象深刻的人物或者情節展開來說!
怎么辦,可以聯系生活實際!
也就是說,親愛的,孩子們,你要聰明的找到自己的生活同書籍,或者文章的結合點,像那個城南舊事中有一篇叫《爸爸的花兒落了》,其中,記敘了小英子的一次遲到,那么你是不是也遲到過呢?或者是你見別人遲到過呢?
比如說愚公移山,大部分人都在夸愚公家族戰天斗地、堅韌不拔。但有人卻說,哎,與其幾代人都費盡心力,為什么不選擇搬家呢?
又如希爾弗斯坦的這個《愛心樹》,那棵大樹固然值得感恩,我們會想到哪些人就是我們的愛心數? 那么你再反過來,想一想呢,你愿意成為這樣一棵無私奉獻的大樹嗎?你愿意成為誰的大樹?
你可以對作者的寫作風格評頭論足啊,例如很深刻呀,很幽默呀,很搞笑、很優美啊,注意啊,不能光說很怎樣很怎樣,你可以舉一個文中的句子或者段落來評論一番。
我舉個例子呃,《橡樹上的逃亡》堪稱妙語連珠,其中有這么那一段話:
阿羅哈夫人如此吝惜金錢,以至于忘記了它們真正的使用價值,就像一個小孩在床底下收集了一大堆的糖果,等到哪天早上發現,它們都長了霉時才意識到,早應該把它們吃掉,然而,阿羅哈夫人的錢是不會長霉的,會長霉的是阿羅哈夫人自己。他變得越來越刻薄了!我們知道愛財如命為,富不仁,一毛不拔,這樣的成語,但是作者在描寫阿羅哈夫人時,所使用的這個比喻遠遠比成語形象多了,因為小讀者們就算不知道吝嗇是怎么回事,也一定會理解糖果化掉了,或者是發霉了啊,那種追悔莫及的痛苦啊,顯然作者太懂小孩子了!
還有啊,我們寫感受的時候還可以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故事,還有他的其他作品,看看有沒有什么新發現啊,這絕對是一個拓展你的事業,讓你的作文更宏觀更有厚重感的重要途徑!
最后推薦一個很好的工具,叫思維導圖,讀過書后通過關鍵詞。用思維導圖的形式來書里,這本書的內容,你的思路啊就會非常清晰!
【推薦】古典文學網古典文學http://.cn/古典文學網是一家專業的中國古典文學網站,提供中國古典小說、古典詩詞、古典名著、中國古代文學故事、古代詩歌詩詞等各種中國傳統文化著作在線閱讀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