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論語》讀后感
何為人?還是孔子說得好:“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人就應該踏踏實實的去干自己需要干的事情,踏踏實實的將眼前要干的事干好,那么樣樣事都會變得有條不紊起來。不問收獲,只求耕耘也是我們能做成一件事之大根本。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當初都是默默無聞的,所以說你若是到了“老之將至”而一無所成的話,真不是你太笨恐怕是太聰明的原因了。
一個人能做到踏實穩重,便是有禮了。“恭近于禮,遠恥辱也。”他必定成了一位有尊嚴的人。我們在社會上所做的一切努力不過就是想讓自己活的體面一些,能得到雖不是周圍人的尊重最起碼不會受到輕視。在這個社會上,越是卑微的人越是看重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世俗大眾們努力的生活,努力的維護世俗的人情關系,可是終歸落下的卻是東家長李家短的是非人生。
古人說:“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當今社會用情不如用禮,“禮之用,和為貴,”與其為情所困,不如“君子之交淡如水,”處理家庭關系,人際關系,合作關系都應禮字當先。禮便是尊重,便是寬容。這才是人之大愛,也是對己獲得的最大的尊重。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受辱,很可能是我們自己輕浮不穩重的原因造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受辱之一;克,伐,怨,欲為二(好勝,自夸,怨恨,貪欲);巧言令色為三。孔子言:“剛﹑毅﹑木﹑訥近仁。”就是教我們學會忍讓,堅持,敦厚而謙卑。如若再能做到:“貧而無諂,富而不驕。”那我們便可為一個真正的無憂無懼,坦坦蕩蕩的人了。
做好了自身又如何處事呢? 孔子便是一個真真切切的世俗之人。“識時務者為俊杰”是他最大的處事原則。在生活中他處處審時度勢,他教你怎樣和鄉黨們相處,如何表現。在工作中如何和上級交流,如何在上級面前表現自己。與自己水平相當的人怎樣相處,比自己差的又另當別論。社交中他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竭盡所能給人留下一個好的印象。
在整部的《論語》中充斥著他的繁文縟節,也許在現代人看來這些都是腐儒濫調,委曲求全,沒有自我的表現。實則不然,世俗才是最大的人生之修行場所。對于我們平凡的人而言,我們能活的知足而快樂,就是一個明白。明明白白生活的實質到底是什么。孔子做到了這一點。社會無論怎樣變,人性不會變。怎樣做一個讓別人歡喜而又受尊敬的人,這就是孔子的滿足,難道這不也是我們平庸之人的夙愿嗎?我們又有什么才能去我行我素呢?
子曰:“中庸之為德。”中庸便是最美,最善的了。因為它能讓它身邊的一切人或事都變的舒服和自在,而這恰恰非善者或智者不可為也。孔子是智者,那么我們就做一個善者罷了。與人為善,是善待他人更是自己,沒有人喜歡活在怨恨和仇恨當中。只要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做到不亢不卑,我們便也有大智慧了。
接下來我們就要很好的享受生活了。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是生活的實質。了解了生活的實質性。順乎自然,順應天命,便可如回一般身在陋巷而不改其樂。方法之一:“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要過多的參與與我們無關的事。我們首先得了解自己要什么?學會剔除過多的欲望,過高的要求,過多的想法,當然還有過多的思慮。不要跟風,不要攀比,不要眼高手低。現在的人就是想得多做得少,管的多拿得少而導致了內心的不平衡,不安穩,不快樂。
其二:“無求備于一人。”不要對身邊的人求全苛責。如今我們的太多不快都源于怨恨,怨恨生活的不公,怨恨周圍人不好,怨恨孩子的不爭氣,甚至女人們怨恨老公的不優秀。其實渴求別人便是將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即是一種自私的索取,又是自己無能的表現。將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自己的悲喜豈非由他人控制,那么何以能享受自我的生活呢?這尤其說的就是女性朋友們。為什么女人總是感覺自己受困于世俗,缺乏自我。那完全是因為她自己受了想要不勞而獲的控制。
其三:“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不義而富貴,于我如浮云。”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志向,有了志向目標無論怎樣的生活我們都能過出味道來。這也便是回的快樂。人就應該有自得其樂的能力。最后用《論語》里的話結束:“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泰然處之吧。
【廣告】喜歡雕塑朋友可以關注一下雕塑https:///雕龍客致力于打造專業的雕,刻,塑綜合性藝術電商平臺,永久免費發布雕塑,雕刻,木雕,石雕,浮雕等行業相關信息,為雕塑與雕刻藝術從業者提供一站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