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后感-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后感300字
這是一本由美國的一位作家所寫的,她叫做海倫凱勒,而這本書的內容是寫她自己本身所經歷的過程
海倫小時候生了一場大病后,視力聽力盡失,她不能喊一聲媽媽,也不能述說心中的感受,她的心灰意冷到極點,但她毫不氣餒,絲毫沒有放棄生活。我想如果換了別人,也許早就自暴自棄,也許會依賴父母過一輩子,可她卻不一樣,一個人堅強地走了下去,書的字里行間中,無不洋溢著她對生活的熱愛,8歲時在老師的幫助下憑著堅強不息的精神學會了無人想象的說話,并通過艱苦的學習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哈佛大學。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內容令我受益匪淺,告訴了我一個道理,一個人最可貴的是有堅韌不拔積極向上的優秀品質,有了這種品質,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難,就不會在困難面前低頭。在今后的人生道路和求學的道路上,我將勇敢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難和挫折,學習她永不放棄的人生信念。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態度決定一切
從古自今,書籍都是我們最好的伴侶,也是書籍,讓我們走向成功,走向巔峰。古往今來,說明書籍的好處的詩句、名句數不勝數,冰心奶奶曾說過;“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難道不是嗎?書帶我們到浩瀚的天地,帶我們領略人世的真諦,讓我們的心靈受到洗滌。書山有路勤為盡,學海無崖苦作舟。每次精讀一本書,我都受益匪淺。其中,最難以忘懷的就是這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文章的主人公因為生了一場大病。因而變得又聾又啞又盲。可是,她——海倫凱勒不向命運低頭,不任命運驅使而做牛羊。而是用自己頑強的意志力和永不服輸的拼搏精神。學習了許多知識,成為了一個畢業在哈佛大學的殘疾人,她,真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這本書,為我們詮釋奮斗,堅強和愛的真正內涵。也譜寫了海倫凱勒的輝煌人生。她——活出了精彩的人生。為我們講述了持之以恒的力量!
看完這本書,不禁讓我想起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做事三分鐘熱度,好吃懶做。我羞愧難當,我內疚,我惆悵。這本書啟蒙我。書讓我懂得了生命的價值,我要向海倫凱勒學習,不再渾渾噩噩的生活,而是爭分奪秒,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而且,這本書還讓我知道了:健全的人不一定成功。殘疾人也不見得失敗。哪怕是殘疾了,只要有決心,有毅力,有堅持到底、不服輸的精神,也必定會開辟屬于自己的輝煌人生。同學們,都說路是人走出來的,奇跡,也是人類創造出來的啊!相信自己,只要努力,成功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著,相信自己,決心、毅力勝過一切!
這本書,我已經讀了好幾遍了,但是總覺得意猶未盡。每一次讀這本書,都有不一樣的體會,第一次,我詮釋奮斗,堅強和愛的真正內涵,第二次,我知道了決心、毅力勝過一切,第三次…。.現在,我的體會更加深刻了,我,讀懂了態度問題,其實,任何一切成功,都離不開態度,態度,決定一切,讓我們用正確、客觀的態度,去迎接在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微笑面對每一天!
《孩子,請把你的手給我》讀后感
今年寒假學校推薦了一本書《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寫的是如何實現與孩子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和技巧。掩書而思,書中的:理解孩子、鼓勵孩子在我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在我們中國的老師與父母看起來是多么的溫馨啊!而我們并不常用這樣的話語。讀了這本書之后我感觸很深。使我從中受到了很大的震撼。讓我知道,從看完此書的這一刻起,我要改變對孩子——也就是我的學生觀和教育觀。
第一篇章談到:我們要針對孩子的感受作出反應,而不是針對其行為。一個九歲的男孩,怒氣沖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級本來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以前他的父親總是說一些讓事情變得更遭的話:“天氣不好,哭是沒有用的。以后會有玩的時候。又不是我讓它下雨的,你為什么要沖我發火?”今天這位父親打算用一種新的方法,他想:我的兒子對錯過野餐反應很強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氣向我表現他的失望,我可以幫助他,只要對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對兒子說:“你看上去很失望。”“我當然很失望。”“你已經準備好了一切,該死的卻下雨了。”“是呀!”當孩子處于強烈的情感中,他們聽不進任何人的話,他們不會接受任何安慰,也無法接受任何建設性的批評,他們希望我們能理解他們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
從這我就想到我們老師有時對帶有情緒,有怒氣的學生,通常的做法是:冷處理,把他放一邊,或是馬上強制他不準發火。我們也不仿換一種方式,說一些理解他的話,“這件事的確讓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難受吧!我想這些理解的話,立即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心和他在一起,你理解他,這樣學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緒也會緩和,師生的情感關系自然會提升很多。給孩子一定地理解,他們的孤獨和傷痛就會減少,誠懇地承認孩子的困境,承認他們的情緒和抱怨,說出他們的失望。說教和批評是毫無效果的,不能起到一點好作用,并且會產生距離和怨恨,我們需要學習用關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談。
其次讓我震撼的是父母如何正確有效地與孩子溝通。這本書提出了這樣的命題:愛是需要技巧的。只擁有愛是不夠的,掌握大量的育兒常識也是不夠的,自以為有了愛和知識就可以教育孩子的父母其實并不一定能使孩子健康成長,甚至不足以與孩子切實地交流。技巧與知識是兩回事。就如同一位外科醫生,僅有對患者的無限愛心和豐富的醫學知識是不能拿起手術刀為患者做手術的,誰都知道那是非常危險的事,因為這個醫生缺少專業的技能訓練。父母就應該像一位受過技能訓練的外科醫生那樣,小心地、恰當地使用語言,用特別的方式與孩子相處,交談。要知道語言就像刀,使用得當是去除病痛的利器,使用不得法,就會帶來精神上的極大痛苦,其破壞力甚至是致命的。遺憾的是,有的父母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無所顧忌地使用著這把刀,傷害了孩子自己都不知道,還在埋怨孩子無可救藥。
在讀到這段內容之前,我還真以為憑我二十多年教育生涯和還算豐富的社會生活知識,足以應付教育中的一切問題。可是讀了此書令我汗顏。
這本書雖然是介紹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方法,但我覺得它也適用于老師和學生間的溝通。書中說到對于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我們應該給與指導而不是批評。在批評孩子時,我們會攻擊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而指導孩子時,我們陳述問題以及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不會針對孩子本人發表任何觀點。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當八歲的瑪麗不小心打翻了她的果汁時,她的媽媽平靜地說道:“我看到果汁打翻了,我們重拿一杯果汁來吧,還要拿一塊海綿。”她站起來,把果汁和海綿遞給女兒。瑪麗抬起頭來看著媽媽,既松了口氣,又有點懷疑。瑪麗低聲說:“哎呀,謝謝你,媽媽。”她把桌子抹干凈,媽媽還在一邊幫她。媽媽并沒有說什么嚴厲的、批評的話,也沒有說一些無用的忠告,她說:“我當時想說‘下次小心點’,但是當我看到她善意的沉默,看到她多么感激時,我就什么都沒說了。”是的,瑪麗的媽媽看到果汁撒了的時候,給與的是指導而不是批評。讓瑪麗知道媽媽已經原諒了她,并且教了她以后再遇到這種事該怎么做,所以瑪麗松了口氣,心里充滿了感激,輕松的氛圍更能讓她記得以后要小心了。反之,如果當時瑪麗的媽媽看到果汁撒了的時候,嚴厲地批評了瑪麗:“你怎么回事?怎么這么不小心?果汁打翻了,你就不要喝了!”那處于害怕狀態的瑪麗就會更緊張更害怕,以至于以后再拿果汁或者做其他事情就會誠惶誠恐,擔心一但做不好,媽媽除了罵她還會做些什么。可見,不同的處理方式會產生不同的后果,與其進行毫無意義的批評,不如給予指導性的幫助。對于我們的學生,我們也應如此。當學生做錯數學題時,我們應該給與耐心的指導,指導他們如何去思考,而不是粗暴的批評,“你怎么弄的?連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寫?”也許,我們不經意的一句話就會傷害到學生。所以,不管是自己的孩子還是自己的學生,當他們表現出行為不當時,切記,他們需要的不是批評,而是指導性的幫助。[1][2]
總之,老師與家長的語言具有培養、激發,或者威脅、毀壞的力量。當我們注意到孩子的努力,并且表示感激時,我們就幫助了他們培養希望和信心。與此相反,會造成孩子的焦慮和反抗,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影響他一生。在我今后的教育學生中要充分的運用教育的智慧,語言的技巧,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孩子,請把你的手放心地交給我,因為我已經學會了怎樣面對或處理你的各種問題。因為,無論如何,我永遠懷著一顆愛你的心,用可行的方法將這種愛恰當地表達出來,孩子……
【1】【2】
【推薦】古典文學網古典文學http://.cn/古典文學網是一家專業的中國古典文學網站,提供中國古典小說、古典詩詞、古典名著、中國古代文學故事、古代詩歌詩詞等各種中國傳統文化著作在線閱讀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