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王》讀后感-《故事大王》讀后感200字
我在圖書館借了本《故事大王》的小人書,媽媽一看就笑著說:“怎么借了本小人書呢?”我馬上說:“別看是小人書,小故事也有小道理,我講給你聽聽。”
比如說《小兔接電話》里的小兔臺德特別熱愛勞動,可是有個壞毛病,做事總是丟三落四,在接電話的時候總是忘記電話里說了些什么,弄得爸爸媽媽哭笑不得傷透腦筋。后來爸爸想了一個好辦法告訴臺德,以后接電話的時候,取來一張紙,寫下電話的內容,就不會把事情搞錯了。
小小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都要動腦筋找方法,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
《春天的故事》讀后感
這段時間,我認真閱讀了《春天的故事》,感觸很大。這本書主要講了輝煌的中國改革開放30年。30年,可謂彈指一揮間!30年的個人經歷讓我觸摸到了社會前進的脈搏,30年的改革開放惠及了每一個國人的生活。
改革開放30年,我們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彎彎曲曲的小路變成了寬敞的高速公路;老式破舊的老房子變成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補了又補的衣服變成了一件件名牌西裝;過年才可以吃的雞鴨魚肉變成了家常便飯。我們的經濟條件、衣食住行、生活環境和工作條件不論哪一樣都是翻天覆地。
聽媽媽說,她們小時候,只有過年才能穿上新衣服,而且買布必須憑票購買。條件最好的人家一年最多也只能添上兩套新衣服。過年穿新衣是她那個時代的孩子們心中最大的期盼。再看看現在,服裝店里的衣服四季分明、款式多樣、琳瑯滿目,我的衣柜里也掛滿了一年四季穿著的既時尚又鮮艷的衣服。
媽媽還說,她們小時候買一顆水果糖,夏天買一支白糖棒冰,一小段甘蔗,都是一件很奢望的事情。而現在,我們去一趟超市,總會拎回大包小包的零食。
媽媽的小時候,住的是平房,潮濕又狹小,一個柜子,一張床,一張桌子,幾只破爛不堪的小椅子就是這個家的全部家當。現在走進我們的新農村,家家戶戶都住進了氣派的四層樓房,寬敞、明亮客廳,整潔的廚房,書香味陣陣的書房,舒適的臥室,干凈的衛生間,結構、布局合理;嶄新的液晶電視,多功能的電腦,柔軟的沙發,舒服的床,一應俱全。
媽媽的小時候,出行很不方便。去一趟武林門,早上天蒙蒙亮就要出門,來來回回地走過一條條彎彎曲曲的鄉間小路,需要花上整整兩天的時間。現在我們的出行可方便了,開著小轎車想去哪就去哪。上高速,走高架,20分鐘就可以到武林門了呢!
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知自己掉進了蜜糖罐。我們的幸福生活歸功于誰——改革開放30年。你知道嗎?中國改革開放30年,竟走完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九百年的歷程,取得的如此偉大成就。我們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黃金時代,這種幸福和諧的局面更需要我們加倍珍惜和維護。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和奮斗,祖國還會越來越富強,人民生活還會越來越美好。
《衛斯理傳奇系列之黃金故事》讀后感
說實話,《黃金故事》第一節讓我看的很勉強,覺得不像衛斯理其它故事那樣吸引人。甚至還有些摸不著頭腦的感覺。我也做了一些故事可能發展的假設,后來證明都不對。
看到后來,自然是越來越吸引人。不過已大致明白作者要表現什么了。
作者說《黃金故事》采用了一種新方法的寫作,但其實在敘事的手法上自然還是衛斯理式的。
這種新的方法也確實有與其它衛斯理顯然不同之處,最明顯的就是不時插那么一些普通的科學知識進來,說普通,我是指擁有高中理化生知識的人都明白。當然這些科學知識不是亂插,總是在講到相關時插入,不過部分還是覺得有些多余。
例如說殺一個人,先說是刺到哪些肋骨之間,再接著說那正是心臟的所在,于是就順便告訴了你一個人體結構的知識。
寫的比較好的,要數刺殺哥老會龍頭那一段。作者于動作描寫中穿插了一些物理規律,如開普勒定律公式,牛頓第三定律,以至后來討論子彈的速度和聲音在什么溫度下的速度,感覺很是那么回事。
如果沒有“衛斯理系列小說是科幻小說”這種新入為主的干擾,在開始到后來的大篇幅內絕對不會認為這是什么科幻小說,甚至幻想類小說也說不上,不過那種推理性還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說衛斯理系列中許多小說是穿了一套科幻的衣服,那么《黃金故事》頂多也就是戴了一頂科幻的帽子。甚至可以這樣講:如果衛斯理向讀者擺掉那種似真還假的感覺,這個故事可以完全不與幻想小說沾邊。
但此篇衛斯理卻還真不能擺脫,故事雖然只是一個故事,但它所要表現的東西卻又是實實在在的。這種實際的存在是固有的,是人類社會無法回避的,不受人類社會時空的限制。或許正是基于此,文中的科幻色彩,故事情節正是通過兩個不受時空限制的人來表述。(這兩個人是誰?在故事中將要說而未說的時候我就已經猜到,我想這是一直看衛斯理小說后自然形成的,看來我“中毒”也不淺了。)
文中,尤其是開頭出現了許多很有道理的話,但無疑都是對人類劣性的概括。這些語句富有一定的哲理性,好似古龍小說的寫法。誰叫兩位大家本就是很要好的朋友呢?
如:
對于一個一生之中,只有殺人意念的人來說,要他悔改,是不可能的事。這可以是一個公式,可以用任何字眼來替代“殺人”,例如說:對于一個一生之中,只會爭權的人來說,要他悔改,是不可能的事……
或許,只有在瀕臨死亡之前的一剎那,才會有一絲悔意,然而,一當有了一線生機,原來的意念,立時又會掩蓋一切。
像這樣的話,到底算不算真理,我不敢說,也無法去印證,但給人的感覺卻總是很有道理的。最巧妙與智慧之處,居然是倪匡先生竟將他的哲理提煉為一種公式。對人性的分析真可謂透徹了。而這篇故事也正是透徹的鞭笞了人類的劣根性。
人類就是人類,強者為大的社會(相關著名小說如《射雕英雄傳》之黃藥師為人,顯而易見的現實如當今之美國),如文中所寫:
只不過,在人類的歷史上,還沒有腦袋碰贏過鋼刀的例子,要碰贏鋼刀,唯有更利的鋼刀。一次一次下來,人類的文明,遂得以進步,從石塊到鐵器,從鐵器到火器,乃至今日的火箭大炮核彈,花樣翻新,科學進步,可是原則卻一直存在,沒有變過。
《1》《2》
這其實是一種矛盾,人類的文明是在人類野蠻的行徑中得來的。事務在矛盾中得到發展。
從衛斯理系列小說的時間上看,該篇是第一次正面提到文明的進步是因人類的劣行。以往的小說基本上都是鄙視人的殘忍可怕,羨慕外星文明的純潔。
這篇小說叫《黃金故事》,自然是表現人在金錢誘惑下的丑態,擴展開來,就是人類在利益驅使下的丑態,這是一種本質。作者也不清:這到底算是正常的還是變態的。當然,故事不能枯燥,于是其間還包括了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
愛情是神圣的。我自然還不清楚這是一句真理,或者只是某些人一廂情愿的想法與追求。白素認為愛情可以超越物質什么的,而衛斯理則和我的想法有些一致:一切的基礎首先是物質的。
再說一點關于該篇小說的,文中有兩處地方,很明顯是懸念:一是衛斯理打哈欠突然沒聽到的話;二是白老大欲說而突然被車聲打回去的話。后者后來很快就有了結論,而前者直到該篇小說結束也沒有再提,是不是為衛斯理以后的小說作伏筆,現在自是無可知道。
《黃金故事》發生的地點是金沙江。在《千字文》中就有提到“金生麗水”,這個麗水就是指的金沙江。本人于2011年5月到過麗江香格里拉那一帶,遠眺了玉龍雪山,也遠看了金沙江,感受了長江第一灣。身臨其境中徹底鄙棄了看到“金生麗水”后產生的淘金想法,看了《黃金故事》后,想想當初的想法,只覺更加荒誕不經。
「 1」 「 2」
【推薦】喜歡周易的朋友可以看過來了,給大家推薦一個非常好的網站周易http://www.taijidian.cn/這是一家專注周易,易經,風水,八字,算命,解夢,寶寶起名等玄學入門的平臺,搜索太極之巔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