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班主任教育藝術》有感-讀《班主任教育藝術》有感1000字
班主任是學校、教育工作的基層單位——“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既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又要引導學生學好功課,努力提高學習質量。此外,還要關心學生身心健康。而所有的工作都指向一個目標,就是把本班培養成為優良的集體,使每一個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進步,有所提高,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
(一) 了解和研究學生的藝術熟悉學生情況,是班主任教育和管理好學生的前提條件。然而,了解學生和教育學生絕非是兩個互相割裂的過程。了解學生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分析研究并施以教育影響的過程。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了解、分析、教育三個話題是經常交織在一起的。⒈了解學生的特點與差異,分析其產生的主客觀原因班主任掌握每個學生的特點和他們之間的差異,為的是使教學工作能夠做到有的放失,真正達到長善救失,促進學生個性方面發展的目的。造成學生個體差異的原因很多,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如,有的學生不是不想學,而是因為基礎差,或因方法不對頭而總是學不好。老師如果不深入了解而加以批評指責,就會傷害其自信心。班主任只有透過學生的外部表現,抓住了問題的本質,找到了產生的根源,在工作中妥善處理這些矛盾,使他們向正確的方向發展。⒉利用多種渠道,全方位了解學生班主任了解學生的方法通常有:觀察、談話、分析和研究書面材料、調查訪問等實際工作中,班主任若采用疏導方法,在談話中育人,那么談話的前提是熱愛、尊重學生。要真誠而不虛假的愛,深沉而不表面的愛,持久而不短時的愛。WWW.330011.COM在工作中要做到以情感人,就是先讓學生“通情”,再“達理”,讓學生接受教育引起積極,滿足的情感體驗。“良言一句三冬暖,冷語傷人六月寒”,事實證明,班主任若以情感人,須先對學生有情,與學生心地相容,情通則理達,學生心服口服行也服,是心悅誠服。(二) 組織和培養班集體的藝術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既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也是班主任借以進行教育的手段。班集體一經形成,他就不僅是教育的客體,而且成為了教育的主題,緊密配合班主任開展工作,變成班主任依靠的重要力量。⒈向全班學生提出共同的奮斗目標目標是集體的發展方向和前進動力。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十分注意“前景”教育,他認為“人的真正生活的刺激是明天的歡樂”,“培養人,就是培養他對前途的希望。”班主任要善于由近及遠的提出一個又一個奮斗目標,用明天的希望與歡樂,吸引和鼓舞學生不斷向前。⒉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正確的輿論能扶正抑邪,是影響集體和個人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一個集體是否真正形成的重要標志之一。現在,學生的主觀世界充滿著各種矛盾,思想行為上反映較多的是:競爭觀念強化而理想追求淡化:視野擴展而辨別能力較弱:成就意識增強而艱苦奮斗精神不足。班主任該以正面教育為住,斑竹學生揚長避短、健康成長。(二) 個別教育的藝術個別教育與集體教育相輔相成,班主任工作既要面向集體,通過集體,有不要忽視個別教育工作。每個班上,總有先進、中間和后進三種狀態,沒一種狀態的學生不是始終不變的。做好個別教育工作,就是要使后進生得到更多的關心和幫助,使優秀生得到具體的知道和更嚴格的要求,使中間狀態的學生得到即時的誘導和鼓勵,逐步進入先進行列。總之,關心每一個學生,教育好每一個學生,是每位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責任。 后進人數雖少,但往往對集體有一定破壞作用。不少后進生成了家長心理主要的精神包袱,有的還有與社會上浪蕩青年的糾集一起惹事生非。因此,能否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不但關系到那個學生的前途,還會影響到班級的進步、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安定。作為班主任應在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經理。《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大泊中心小學 賀康霖
本學期,學校教導處倡議每位教師自己選擇一本與教育教學有關的書籍進行閱讀,由于我這學期初次當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方面遇到了很多問題,于是我就選擇了《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今日,我用自己粗淺的文筆談談自己在讀了《做最好的班主任》的點滴感受。
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必須具備“三心”,即童心、愛心和責任心。
一、童心
工作中常覺得自己和學生之間有一道無形的隔閡,總是不能與學生很好地溝通,換來的只是自己的感嘆。每天晚上總在想怎樣把自己融入到學生中間去和學生打成一片……李鎮西老師在關于童心的論述幫我解決了這個問題。他說作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于在某種意義上把自己變成和學生同年齡的一個學生,這不但是教師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更是班主任對學生產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礎。所謂把自己變成一個學生,是指我們應努力使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種意義上盡可能讓自己有同年齡學生般的情感,同年齡般學生的興趣和純真。當我們努力保持這一份童心時,其實我們已經融入到了孩子們的心靈世界中去。我們便構建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當學生發現老師和自己變得“一樣大”時,他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把老師當作朋友。當老師撕下成人的面具,在與學生嬉笑游戲時,學生就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我想當我們懷著魏老師所說的用 “心”走進學生的心靈時,我們就能夠發現學生的可愛。即使學生做錯了事也是如此,因為孩子們總是懷著善良而美好地動機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總是懷著渴望得到周圍人的贊揚、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或許會好心辦壞事,但是我們用童心去衡量時,自己就會變得平易近人,會使學生覺得你親近,具有親和力。
二、愛心
小原國芳說“班主任要具有奉獻精神”。常聽到有的班主任抱怨說:我付出那么多,我把心都掏給了學生,可我的學生為什么不領我的情,難道我還不具有愛心嗎?其實他們片面理解了愛心的涵義。李老師告訴我們,愛心應該是日常生活(即常態的條件下)下自然而然的一種情感和行為。對學生的愛,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淚下的“愛的奉獻”,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實質正如李鎮西老師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態度對待學生,并不是真心愛學生。所愛的一部分學生實際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這種愛是自私的。”李老師的話使我明白,只要我們真心愛學生,從日常教育教學中,把愛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們平常的言行去感動學生,那么,我們就算成功了。所以讓我們真正做到愛學生吧!愛每一個學生。
三、責任心
常認為責任心就是從早到晚地陪著學生,學生成績好,考上好的學校這就是責任心的表現。李老師讓我明白,所謂真正的責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點點滴滴的工作中,認真細致和絕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著眼于未來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和行為習慣。
未來社會需要有責任心的人。為國家培養現代人才,是我們每個教育者神圣的使命,更應該是班主任的自覺意識和行為。責任心的背后是我們的班主任是否具有教育現想。現今社會越來越功利化,我們的思想正在漸漸蛻變,更多的人把教師作為一種謀生的職業,把金錢的多少作為衡量的標尺,那自然就談不上什么教育理想,也不會存在所謂教育理想(即責任心)。而我們需要的班主任,是應該有直面現實的勇氣,有超越苦難的精神,有遙望未來的眼睛,有創新教育的理念。
我想當我們真正懂得了“三心”的含義,明白班主任工作是“心”的事業時,我們跟優秀班主任的距離就近在咫尺了。
讀魏書生班主任日志有感
放假后,閑得無聊,便又一次捧起魏書生的書讀,雖然讀過魏書生的書不止一次,可這次讀來卻讓我有說不出的感動。可能是心中無事,心靜的緣故,也可能是剛剛送走畢業班,一身輕松,又想起來那五十二個孩子了吧!
讀著文中的每一句話,常常讓我想起自己的班,班里的學生,我也曾為學生保留過資料,也曾為自己、為學生寫過日志,但卻常常因為自己的懶惰沒有堅持下來,我也常告訴我的學生“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而最后沒有做到的恰恰是自己。我想:我是不是也該從現在開始,為兒子做個好榜樣,把閑瑕的時間放在讀書上,也唯有如此,我才能使我的兒子、學生信服。把每天的所感,所思及時用筆記下來,事后讀讀定會很快樂!
讀著魏老師的書,讓我上次次想起班里的事,也讓我一次又次反思自己過去的種種處理學生的方式是否得當,不管對與否,這屆學生我已經無法再去彌補了,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理智的處理每一件事,用自己的愛去寬容每一個孩子,并讓每一個學生快樂地成長!
【推薦】喜歡周易的朋友可以看過來了,給大家推薦一個非常好的網站周易http://www.taijidian.cn/這是一家專注周易,易經,風水,八字,算命,解夢,寶寶起名等玄學入門的平臺,搜索太極之巔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