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400字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800字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400字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800字篇一
一、人美
這是一本寫林徽因傳記的書,圍繞著主人公林徽因的一生展開,其間也分別寫到了與林徽因有著感情糾葛的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三個男人,把林徽因的一生寫得如詩如畫,如歌如訴,美得讓人心醉。
(一)最美林徽因
她是一個美麗、聰慧的女子,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岳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形色色男子仰慕了一生。讀她的詩,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愛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愛上了鶯歌燕舞的人間,愛上了姹紫嫣紅的春天,也愛上山溫水軟的江南。許多人對這個女子生了情,并認定她是夢中期待的白蓮。無論歲月如何轉變,她永遠活在人間四月,有著不會老去的容顏。林徽因是溫和的,她的性情不曾有太多的放縱,所以也不存在多少破碎。她沒有張愛玲的凌厲,也沒有陸小曼的決絕,亦沒有三毛的放逐。她活得樂觀而執著,堅定又清脆,所以她的生命不驚心亦不招搖,她不曾給別人帶來粗礪的傷害,也不曾被他人所傷。她是那樣的柔婉又堅忍,詩意又真實。
想起林徽因,總是在人間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種輕靈和鮮妍的美麗。不得不承認,林徽因是一個可以令春風失色、令百花換顏的女子,仿佛只有她可以在滔滔不盡的塵世里淡定自若。都說文如其人、其性、其心,讀林徽因的文字,永遠都沒有疼痛之感,永遠那般清新美好。一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好似她如蓮的一生,純凈、柔美、優雅。
林徽因的'美不僅是愛的修行的完美,還在于她事業的完美。她,林徽因,是中國第一代女性建筑學家,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的參與者,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之一,是傳統景泰藍工藝的拯救者。林徽因一生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詩歌、散文、小說,如《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情愿》、《任然》、《一片陽光》等;她和梁思成一起編寫了《中國建筑史》、《全國重要文物建筑簡目》,為中國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我想,做女人做到這樣真是到極致了,美麗、純凈、有才情。也許我們永遠做不了林徽因,但是我們可以讓自己變得與她更接近,讓自己更高尚,更純凈,更美麗,并且有點小才。獨特的氣質與修養是女人永遠美麗的基礎。美貌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漸漸消逝,而女人內在的才情卻能夠與時俱進,歷久彌香。一個真正的有才情的女人是靈性與彈性的結合,既有知識女性的大氣,又有平凡女人的溫婉;既有職場女性的干練,又有普通女人的細膩。她們不僅能夠征服男人,同樣也能夠吸引女人。多讀書,也許能夠實現我們這份美好的愿望。
(二)浪漫多情徐志摩
在近現代文學史上,林徽因這三個字似乎因徐志摩這三個字而存在,而響亮。與林徽因相見之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二十四歲的他與林徽因相比大了八歲。但徐志摩似乎對這樣一個女子一見鐘情。在徐志摩發動多次猛烈攻勢之后,林徽因看似牢固的防線最后決了堤。徐志摩為其寫了很多的詩歌,最著名的就是《再別康橋》了。但是由于多種原因,林徽因最后還是離開了徐志摩。但是徐志摩一直都懷想著林徽因,直到飛機失事也是為了去聽林徽因的講座。浪漫多情的徐志摩就這樣離開了。這份愛情,很美好,美好得有些凄涼。因為徐志摩,林徽因的人生也因此蒙上了些許浪漫凄美的色彩。
(三)默默奉獻一生金岳霖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這樣獨具匠心的對聯出自金岳霖之手。他愛上了林徽因,并且癡愛一生。一生默默地為林徽因奉獻著,終身不娶。他愛得理性,愛得沉穩,愛得不動聲色。這樣厚重的愛世間能有幾人做得到?也只有林徽因這樣的女子才能承受得起。這份愛,美得純凈透明,讓世間所有人為之向往。
(四)淡淡相守一世梁思成
結婚前,梁思成問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這一次,以后都不會再問,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準備好聽我了嗎?這樣一個有韻味又特別的女人,在梁思成眼中,原本就是謎一樣美麗的女子,如今更要為她這句話細細地守候呵護她一生了。梁思成就像一杯清茶,簡單平淡,但卻不乏清香,他用他的愛守護了林徽因一生,使林徽因的生活雖然平淡簡單,卻永遠不會孤絕和貧瘠,雖然算不上完美無缺,卻過得波瀾不驚、清寧安穩。她在文學和建筑上都取得了讓人傾慕的成就。梁思成對林徽因的這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又怎能不叫人感到羨慕與美好呢?
二、文美
翻開這本書,我就十分詫異,人物傳記還可以這樣寫!人物傳記還可以寫得這么如詩如畫,這么美!
本書作者白落梅,原名胥智慧。棲居江南,簡單自持。文字清淡,心似蘭草。一個凌霜傲雪,揀盡梅枝的女子。憑一支素筆,寫盡山水風情,百態人生。沒有風華絕代,只有歲月靜好。讀者盛贊其文落梅風骨,秋水文章。整本書的語言清新流暢、富有詩意,仿佛信手拈來。詩意的語言,將傳記的主人,定格在人間四月天,定性為夢中的白蓮。這樣詩意的語言最般配林徽因這樣美好的人生。本書就是用最清澈的文字、詩意的筆法、全面詳實的資料,生動地展現了林徽因的傳奇一生。
文中的優美經典語句數不勝數,如:站在時光的路口,回望曾經走過的美麗和溫柔。許多人,許多事,許多曾經花發枝滿的渴求與憧憬,依然在歲月的長河中緩緩流過,又默默回溯。盤點每一份心情文字,或多或少都透出淡淡的憂郁和沉重,還有一份無端的惆悵和惶惑。伸手,水色時光流沙般從指間傾瀉,像一只妖嬈而決絕的蝶。無論你怎樣握緊雙手,也無論你怎樣試圖握住生命中不曾荒涼的歲月,青春都如一場傾城盛宴,濃妝艷抹著登場,又奢華低調著落幕。那些青澀而美好的蔥蘢,依然是心底最深最真的甜蜜和疼痛。
我知道,所有的掌聲和喝彩,都不過是一場場風花雪月的虛無。日出月落的晨昏里,默數花開風過。我只在原地,等候生命中最溫暖的時刻,等候一雙手,用幸福和溫柔來牽我。世事紛繁,時光終是無言,所謂的執念也許只是虛妄,所謂的抵達也不過是終點。而青春,又多么象一場盛大的煙火,易碎又那么容易凋落。再多綺麗精致的絢爛,都不過是一瞥驚鴻。那么多隨風而逝的過往,又怎堪流水日益不停地雕刻?萬千次回眸,依舊掬不起曾經的歲月,再大的虛吝和紛繁最終都要歸于本真和平淡。而你我,還來不及為自己埋下一個伏筆,為自己設定一個方向,荊棘和挫敗便破空而出,將我們逼到無路可退。只等滿眼空花開成半聲嘆息,而荒涼就著月色打撈未央的記憶。生命不止,紅塵無盡。僅以一程換一種懂得,僅以一程換一場經歷,如此,而已。
看書里的一字一句,我們似乎能夠找到一種寧靜感,一種對生活釋然的感覺,其實人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抵不過一寸光陰的削減,所以活得坦然才好,活在當下,做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去每座和自己有緣的城市,看每道動人心腸的風景,珍惜每一個擦肩的路人。
我們都在追求內心的自在和所謂的幸福,每個人都知道,幸福有時候是午后的一杯濃茶,是夕陽下的一縷陽光,真正的自在是知曉得失從緣,懂得隨遇而安。讀著這些散發幽香的文字,漸漸忘卻塵世的喧囂,走進歷史,品味悠遠,與從未謀面的書中人物產生共鳴,共同徜徉心靈的桃花源,美好而溫暖!
很感謝白落梅能夠讓我們看到這么一本美好的傳記,遇到這么一段美好的愛情。我想,作者也一定是一個溫暖的女子,有著細膩的感情和溫暖的心。因為只有這樣的女孩,才能寫出這么美好的故事。讓我們都記?。耗闳舭埠?,便是晴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400字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800字篇二
讀完這本書,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林徽因對人對事淡然、沉靜、理智的態度。林徽因從小就是個聰慧的孩子,當然,母親的不受寵也是她過早懂事的一個原因。16歲時,林徽因在倫敦邂逅了24歲的徐志摩。倫敦,一座彌漫著霧和雨的城市,亦是一座浪漫的城市。林徽因典雅純美,散發著迷人的魅力;而徐志摩面容俊俏,充滿詩情,于是他們愛上對方。對林徽因來說,徐志摩是她的初戀。但林徽因又時刻保持清醒,她深深知道,他們倆是不可能在一起的,因為徐志摩已經結婚,并且應經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她不想為一段無果的戀愛去做無謂的承擔,更不愿去傷害一個無辜的女人。于是她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離開。最后,她選擇了梁思成作為她相伴一生的人,雖然和徐志摩在一起的浪漫令人向往,但是,她更需要的是一份穩定和真實。林徽因的淡然和理智另人佩服。生活中也是這樣,無論何時我們都要保持一顆理智、淡然的心,即使有很多事情不如意,也不能沖動,而要考慮后果,這樣才會減少悔恨,做到最好。
并且,林徽因樂觀堅強、不放棄的性格也讓我非常佩服。新中國成立前那戰亂頻仍的年代,她依然不放棄建筑學事業和寫作,依然和梁思成一起去各地考察,后來她患了嚴重的肺病,但她仍把事業放在第一位,新中國成立后為紀念碑的設計和景泰藍的拯救工作操碎了心。她值得擁有所有人的尊敬。我相信,只要我們有這樣一份堅持和熱情,不管做什么,都會收貨一份成果。
讀了這本書,我更堅定了我的一個想法: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或許我這么說不合適或太片面,但是我還是想說一下我的一點淺見。我不認同徐志摩的做法,我認為他是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他對林徽因的愛固然讓人感動,但是我覺得他不該為了愛情對只身一人漂洋過海去找他照顧他的張幼儀冷眼相對,不該為了愛情不顧家人的反對堅決和已經懷孕的張幼儀離婚,不該為了愛情連自己的親生孩子都不管直到半離婚證時才去找他們。相比之下,我非常尊敬張幼儀這個苦命的女子,張幼儀離婚后依然在悉心照顧他的父母,毫無怨言,但徐志摩卻沒有一點點感動。徐志摩愛上林徽因并沒有錯,但是他確忘了他已經結婚了,她是一個丈夫,也是一個父親,忘記了自己的責任。徐志摩是很又才華,是另無數文人羨慕,但是我覺得他在處理張幼儀這件事情上,并不值得我們去尊敬。
所以我覺得一個人無論何時都要有責任感,都要做到無愧于心。另外,我認為愛情雖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它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不能為了它忽略了家人和朋友,不能忽略了所有關心自己愛護的人,不能只在乎自己一個人的感受。
梁思成的寬容和珍惜當下也讓我非常感動,他一直知道林徽因其實是愛徐志摩的,并且自己也不是她現存的唯一,但是他用一顆包容的心去對待她,下雨時他給她撐傘,寒冷時他給她溫暖,天黑時為她點亮燈光,,給了她一份包容和安穩的愛,這也是世間每一個女子都向往的愛。
其實在書中我最敬佩的人是金岳霖,他為林徽因癡守一生,終身未娶。林徽因離開后的.一天,他突然召集起大家,說“今天是徽因生日”。這句話讓我感
動好久,林徽因如果泉下有知,我相信她一定會淚流滿面。林徽因離開后梁思成再續他弦,但林徽因確是金岳霖的全部,他們做了一輩子的鄰居,他默默的愛著她,護著她,一直在她的身邊受著她。
突然想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雖然是寫給林徽因的傳記,但是我覺得它這個“你”字不僅僅是指林徽因,也可以指張幼儀、梁思成、金岳霖等人,他們都是可愛的人,值得尊敬的人。通過讀這本書,我也改變了我的許多想法,學到了很多道理,感覺收獲很大。
感覺現在的社會,人們或多或少有點浮躁,我也是,總是因為日?,嵤露兊臒┰瓴话?,變的迷失方向,忘記自己所堅持的,有時候自己也覺得這樣不好
,可是控制不住。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時,心里卻平靜了不少,或許是因為作者淡雅的文筆,或許是因為林徽因淡然的性格,這一點讓我欣喜若狂。我想:我以后煩躁的時候都要看看這本書---《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400字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800字篇三
周老師你好:在兩周前,我受推薦讀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每天閱讀大概二十頁,家長非常支持我的閱讀,而我,也非常喜歡閱讀,閱讀是我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光。
對于這本書,談不上喜歡,但也不能說毫無意義,不痛不癢就是了。與副標題“林徽因傳”大為不符,若是帶著以了解林徽因生平的目的來閱讀這本書,恐怕就大失所望了。整本書真正描寫林徽因往事的并不多,只是簡單描寫了林徽因與三個男子之間情緣。閱讀時常會感到很累,通篇拖沓啰嗦重復的議論讓人忍不住不斷掠過。不斷重復不斷拖沓的抒情散文竟然湊夠了一本書的厚度,簡直讓人稱奇。也許算是一本言情小說?不管怎樣打著林徽因傳記的標題還是不免讓人有被欺騙的感覺,且并不大適合廣大中學生閱讀,只能說其中不乏清麗優美的語句,值得積累及運用。
在與林徽因有過感情糾葛的三個男人中,我最傾向于金岳霖。世上最難莫過“永遠”二字,徐志摩同時還有陸小曼,梁思成也在妻子過世后再娶一位,只有金岳霖是扎扎實實一生只愛著守護著林徽因一人,可惜終究,還是被辜負的。
讀完此書,我收獲在寫作上。應做到全文圍繞標題寫,寫作時應時刻小心“空洞”二字,沒有具體內容空有抒情議論的文章最終只會被評價為風花雪月無病呻吟,沒有真情實感,無法打動人心。
我認為讀課外書大有所益,關于閱讀我的期望在希望能得到一些真正好書的推薦,不希望將時間浪費在一些無意義的書上。自己閱讀的不足在于還不夠精讀,對于一些自己不太喜歡的文章通常一掠而過,應學會接受不同類型的書,全面的'豐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富自己的閱讀。
不論是好是壞都不會拒絕自己讀過的任何一本書,是正是反都會有收獲。人生亦是如此,經歷的任何事都會有值得總結或反思的地方,珍惜每一次,讓它們成為人生中寶貴的財富。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400字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800字篇四
這本書看的時間有些久了,以至于有很多細節都記不得了,做婚禮以后,總感覺自己變感性了,時至今日,再次翻開這本書,書中優美的語句,仍讓我留戀往返。作者用浪漫的筆調,描繪了林徽因優雅傳奇的一生。
林徽因,有人這樣評價她:她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岳霖默默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她是許多人夢中期待的白蓮。當愛情接踵而至時,她短暫的停留,又義無反顧的離開,她讓每次轉生都成隔世,又讓每次相逢都成永恒。她總是那樣潔凈,任憑世事萬象叢生,她的內心始終山明水秀。一個詩情畫意的女子,一名熱愛事業的建筑學家。短暫的一生,五十一載,絢爛多姿。
她一生愛過三個男人,徐志摩是她靈魂的伴侶,為詩人的氣質驅遣,狂烈的感情燒熔了理智,他像一團火,點燃她內心的激情;梁思成是她溫暖的港灣,門當戶對,兩小無猜,像一把傘,撐起一個安定的家,成了眷屬;金岳霖應該是最懂她的人,也是最愛她的人,那是心底的一種相知相遇。林徽因走后,金岳霖為她默默的守候一生,此情此愛超越多少海誓山盟。金岳霖始終以最高的'理智駕馭自己的感情,顯示出一種超脫的襟懷和品格。
林徽因也許是聰明的,她總是坦然的面對人生的溝壑,走過四季風霜,游走于三個男人之間,她不想讓自己逆水行舟,即使自我救贖也以一個最美的姿態優雅轉身。是她已經看透,人只有將寂寞坐斷,才可以重拾喧鬧。其實,相遇相知是一種境遇,生如夏花般的濃烈,秋葉般的靜謐,停駐成青春最美的風景。
“一生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金岳霖提筆的挽聯,概括林徽因的一生。
記得見過下面一段話:相信這世界上,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愛,在見到的第一次,就注定要羈絆一生,就注定像一棵樹一樣,生長在心里,生生世世。
時光如水,總是無言,此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400字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800字篇五
終于看完了這本書,心里不知道是何許的感覺,只知道美美的,帶有詩一般的韻味,就像林徽因,總是給人以清潔、美好的感覺…
只看林徽因的詩,我們知道她是溫柔的,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她應該是身居豪宅,不問世事的大家閨秀,然而進一步了解她之后,我們會發現,她雖然有著詩意的人生,她卻不喜歡一個人的獨處,煮一壺香茗,約3、5個好友,一起夜下話談,談人生談理想談事業談詩詞歌賦或許才投她意,但是對事業極度熱忱的她卻很少有這樣的時間,只有在香山養病的那4年,才可以這么愜意的生活,但是病情稍微有些好轉,她就立即投入到自己喜愛的建筑事業中去,喜歡一個人,沒有什么原因,只是因為喜歡,就像她喜歡古建筑一樣,沒有其他的原因,無關風月,只是喜歡,故以她的才華,完全可以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有一番作為,創造一番輝煌!每個人都是過客,緣起緣滅都是前世今生早就注定的,今生我們擦肩而過,來世或許就會有那一次回眸。
不需要刻意的去記住誰,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忘記誰,前世的債今世會來償還,今世未了的情來世可以再續。但是誰又能知道,到底有沒有那奈何橋,前世今生,我們在乎的那個人,來世是否還可以記得或者會忘記!林徽因在16歲的時候遇到了24歲的徐志摩,她在情竇初開的`年紀遇到了風華正茂的他,在劍橋之上,兩個生來就帶著詩意的他們怎么可能不擦出火花,這或許早就注定了。林徽因是理智的,任何時候她都不會讓自己尷尬,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軟弱,所以當她發現自己擺脫不了徐志摩的妻子張幼儀的陰影的時候,她斷然的選擇了離開,沒有告別,就像徐志摩的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徐志摩知道林徽因的離開是為了什么,因為他懂她…后來徐絕情的與張幼儀離了婚,本以為這樣林徽因就可以接受孑然一身的他,與他相依相守,但是他不知道林徽因是驕傲的,她同大部分女人一樣,在浪漫的愛情與安穩的生活面前,她最終選擇了梁思成給的安穩的、真實的生活,即使心里深愛著那浪漫,也只能是藏于心底,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慢慢回味…也許只有林徽因才有這樣的魅力,才能讓多情的徐志摩掛念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一生,金岳霖守護一生。即使后來徐志摩愛上了陸小曼,他心里也永遠有著林徽因的一席之地;“我苦惱極了,因為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道怎么辦才好?”林徽因沮喪的說,梁思成第二天告訴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祝愿你們永遠幸福?!彼脤嶋H行動寵愛了她一生;金岳霖,我不知道從何說起,終身未娶,只為愛她,他永遠都是她的鄰里好友,他會隨著她的居所的變更而變更,一生守護,無怨無悔。
徐志摩是多情的,他不止有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三個女人,還有凌叔華,雖然最愛的只有林徽因和陸小曼;梁思成縱然是寵愛了林徽因一生,但是在她逝世幾年之后,他還是娶了自己的學生林洙;只有金岳霖是鐘情的,終身未娶,即使在林徽因去世之后,還記得她的生日,靠以前的回憶度過余生。感情的事我們總是說不清楚,沒有誰對誰錯,我們只是羨慕林徽因傳奇的一生,感動金岳霖的癡情。林徽因是美麗的,是智慧的,縱然是病魔纏身,仍然寫了很多詩詞并為中國的建筑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還參與了國徽的設計,了解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子總會讓我們感慨萬千,深思千萬。
她的生命只有51年,對于現在人來說,這個時間并不長,但是對林徽因來講,51年剛剛好,不長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里做了自己該做的,奉獻了自己該奉獻的,沒有大起大落,亦沒有大喜大悲,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溫暖…或許真的是有緣分這一說,她寫了人間四月天亦在人間四月悄然離去…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后那片鵝黃,你像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400字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800字篇六
幾場梅雨,幾卷荷風,江南已是煙雨迷離,純凈的青苔在江南幽深潮濕的庭院自由生長。思念如同密密斜織、前期時間徐徐緩緩的冬雪,像是永遠不愿歇下,不免令人心惱。其實,惱人的不是這雪,而是情懷,惱它多情,惱它幽怨,惱它綿綿無期的模樣,惱自己無此繾綣。
這樣的季節,這樣的思念,青石小巷轉角處,一柄久違的油紙傘遮住多少低過矮檐的光陰,卻遮不住佳人昔日的面容。
一本《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將這位民國佳人的過往濃縮凝結在冊子之中,慵懶清新的風格,一如林徽因的性子,一頁頁翻過,像是將那個時代的美麗風景走了一遭。
林徽因的一生堪稱傳奇。她一生愛過三個男子,但都愛得清醒,愛得純凈。這個女子似乎一直都很清醒自己內心所屬,故而,為了那一份平淡如水的生活,她毅然抽身離開了那段空前絕后的康橋之戀,只余那憂傷的詩人在康橋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獨自泛舟,徜徉在那樣孤獨失落的情懷之中,“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自倫敦回到這打小依偎的故鄉——杭州,林徽因又與梁啟超的小兒子,梁思成相逢。人說,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這不免帶了些迷信,但這世上有些人,注定要與你邂逅、相知、相守。也許,林徽因正是因為傾心于那份平靜,才會選擇與梁思成攜手。
對于她的選擇,世人有的慨嘆,有的贊同,有的惋惜,有的不解,但眾生紛繁,都不過是一種存活于世間的姿態,又何必太過執著于自己的執念,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正是懂與一個張揚的詩人相守,注定要時刻被人注視,即便是受萬世矚目又如何?她定是不愿將自己活得太累了!世俗的染缸浸泡了一大堆紅男綠女,但誰又能如初時那樣守住心中那處最干凈的角落,永遠美好?
這通曉世事的女子??!她必是參破了這一點,懂得這世上不是只有烈酒才能醉人,有時一杯清茶亦可品味人間百態,一份簡約比奢華更能雄系一生,相知相守的平靜生活抵過一世的美好的承諾。
人生在世,需要一種境界叫自我安定,需要一種素養叫寵辱不驚,需要一種本領叫冷靜自若。笑看云卷云舒,靜觀潮起潮落。心靈的安定抵過一時,一世的繁華,勝過一朝一暮的熱烈。林徽因這樣一個清泉一樣的幽靜女子,能與徐志摩那種火一樣的男子糾纏多久,水、火,注定不能同燃共生啊!既如此,不如早些抽身罷。于你、于我,都是好的。
生命中的陣痛和生活中的砂礫,直至今日如珍珠般溫潤,林徽因終于成了一個深諳世事,幽然如蓮的女子。
回首凝望,世人皆行色匆匆,面目僵硬,那純凈悠然的白蓮,只能在江南過往的寧靜中生長,卻無法扎根于現世的繁華罷!
又不知,這世間誰還能在心中留守一方角落。留給自己最純凈的情感?又有誰能在心中默念: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天色昏昧,茉莉在黃昏浮動著神秘暗香,流年分明無恙,青梅煎好的茶水,依舊是當年的味道。只是我們等候的人,再不會來。
我望見,那一襲素衣的女子,在煙雨迷離,雛燕呢喃中,漸行漸遠……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400字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800字篇七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多么溫暖的字眼,多么深刻的領悟。在新華書店時,先是被書名和封面吸引,粗略翻了幾頁,瞬間為作者那種文字背后煙雨蒙蒙的感覺所折服。
在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本書之前,我不敢相信在這個七色多彩的世界里曾經有那么的一個女子存在。她的名字叫林徽因,一個漫步紅塵卻不被污染,安然而優雅的女人。她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岳霖記掛了一生。
白落梅筆下的林徽因美艷佼佼,才華晏晏,理想的像一個女神,只得世人仰望,距之萬里。其實,剝下重重包裝與光環,她就是一個平凡的女人。
她是一個現實的女人,縱使心中愛著徐志摩卻還是選擇了和梁思成結為連理,因為她心曉琴棋書畫詩酒花代替不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當夢想的愛情與現實的境況相矛盾,她冷靜而現實的選擇了后者。生活或許與愛情無關。也難怪張幼儀最后不怪恣意妄為、揮霍無度的陸小曼,卻怪抽身止步、冷靜斬情的林徽因了。她怨林,明明愛著,卻沒有勇氣邁進一步,沒有給徐志摩應有的幸福。這樣看,一生不幸的張幼儀,揮霍無度的陸小曼都比林徽因勇敢,因為她們敢愛敢恨,活的瀟瀟灑灑。正是因為林徽因出身名門,一世才情,傾城容貌,才讓她禁錮在自己的世界,不愿讓自己沾染一絲微塵,她知道徐志摩有妻室,縱使他離了婚,她也要背負很多,她想當一朵纖塵不染的白蓮,于是她放棄了徐志摩……
或許一個女人一生這樣度過該是無悔的,被人愛過,愛過別人,奮斗過,堅持過,成功過,也有過低谷,也有過落寞,人生的滋味種種都小小的嘗試了一下,雖然沒有陸小曼的那份敢愛敢恨,亦沒有張幼儀那份犧牲的無私,平平淡淡的過著柴米油鹽的生活,在梁思成的寵愛下過生活,雖然最后只有金岳霖固守著那份執著,但是林徽因還是幸福的,充實的過著每一天,美麗的`過著每一刻,讓人們看著這江南的美女智慧聰穎的在人間走了這一遭……
也許會有很多人覺得林徽因應該選擇的是徐志摩,因為這位浪漫的詩人好像更適合她,才子才女看似更般配,她最后的選擇卻讓很多人惋惜。但如果我是林徽因,我也會選擇梁思成。詩情畫意的生活本該就是故事的情節,稍縱即逝,實實在在的幸福才是每個女人最想要的,可惜,可悲,就是如此簡單的幸福卻成了一種奢望,真讓人嘆息。每當晚上夜色朦朧的時候我都會不由自主地翻開這本書,看著會讓人感到平靜,很舒服的語言表達,也很浪漫,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一簾夢,靜靜的。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400字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800字篇八
她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岳霖默默掛念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的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記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是人間的四月天。”初識林徽因,是這首詩;《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再識林徽因,是這本書。那么到底該怎樣去形容這個民國時的傾世才女呢?柔弱嗎?但她從來堅強;多情嗎?但她從來堅強。無論她這一生經歷了多少,她始終是那杯淡雅的清茶,那朵純潔的白蓮。白落梅在書中寫道:“想起林徽因,總是在人間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種輕靈和鮮妍的美麗?!钡拇_,想起林徽因時,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詞是四月天,而林徽因仿佛被人們封存在四月天,窗外的柳絮做了萍客,夢中的白蓮做了知己。她是這樣的溫和,沒有張愛玲的凌厲,沒有陸小曼的決絕,亦沒有三毛的放逐。就是這樣一個民國女子,她的人生早已被書寫,她注定有不平凡的人生。
她從小浸在詩歌的世界里,錦繡肝腸,并在十幾歲的時候,隨父親去歐洲,后來又去留學,這也使她了解到世界的文化,瀏覽過許多的名勝古跡,觀賞過秀麗山河,也使她深深愛上了建筑學。此后,一提起建筑學,她仿佛眼里有光,也在建筑學領域有許多的成就。正是因為四處求學,眼界寬廣,所以她靈秀并不小家碧玉。而正是因為她的才情,也俘獲了這世間形色的男子的心。其中,在她的人生中有三個最重要的.男人。
我本將心托明月——徐志摩
“我將于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他是浪漫的才子,他是康橋的詩人,他是徐志摩。這世間的一切,似乎都與緣分密切相關,一切因緣而起,又因緣而滅,得不到也等不到。而徐志摩與林徽因的康橋絕戀似乎也在冥冥中注定是一場無果的戀愛。他們相識于康橋,相戀于康橋,相別于康橋??禈蚴敲篮玫挠洃洠禈蚴清e過的遺憾。林徽因不像張愛玲,為了愛可以放下驕傲卑微到塵埃,她得知徐志摩有妻子之后,毅然決然地轉身,放下這段傾世絕戀。她放不下自己的驕傲,舍不棄自己的清白,她離開了康橋。有人說,他們是絕配,不該分開,梁思成配不上林徽因,但是那不是我們的人生,選擇了,我們又何必評頭論足。有人又說,她太過絕情,而人們又怎知,這個絕世才女心中的傲氣,她想要的是清白。徐志摩確實給了林徽因浪漫、懵懂的愛戀,但是梁思成給她的是現世安穩,是清茶淡水的幸福,他能給她的,是一世的清白。后來,他們并沒有形同陌路,徐志摩的心中一直將她視為白月光一樣的存在,他們也成為了知冷暖的紅顏知己。
不信人間有白頭——梁思成
“攜子之手,與子偕老?!彼黄椒?,不夠浪漫,又不詩意,卻讓人覺得踏實深穩,他是梁思成,一位著名的建筑學家。很多人無法理解,林徽因為何選擇了梁思成,包括他自己也不理解,他對她說:有一句話,我只問這一次,以后都不會再問了,為什么是我?她說:答案很長,我準備用一生去回答你,你準備好了嗎?林徽因的回答很溫柔,她是個聰明冷靜的女子,她不允許自己的人生有一點偏差,她桀驁,她不夠任性,她愿讓他給她一世安穩,而她也做到了從未半途退場他的人生。
美人如花隔云端——金岳霖
“無緣者,縱算近在咫尺,亦只可遙遙相望,如隔云端,”他是金岳霖,是中國哲學界第一人,堪稱學界泰斗。生活,他隨性散漫,安之若泰;感情,他理性冷靜,癡心不已。他默默守候了林徽因一輩子,林徽因住在哪里,金岳霖總是在她的鄰近,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卻從未離開。林徽因也彷徨過,他問丈夫,我好像同時愛上了兩個人。梁思成說,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會祝你們幸福。金岳霖和梁思成一直是君子之交,而梁思成的話也讓金岳霖甘愿退出,就這樣,他守護林徽因整整一輩子。他和林徽因的感情也早已超過男女之情,她是他心中的女神,他是她的依靠,他護她一世安穩,直至她逝后,也從未忘記那個驚艷了他一生的女子。倘若說徐志摩是他的靈魂伴侶,梁思成是他的人生伴侶,而金岳霖則超過了一切,他用最高的理智駕馭了自己的感情,因她終生未娶,癡愛一世。徐志摩給了林徽因詩一般的美麗,給了她懵懂的愛戀;梁思成給了她真實的相依,風雨與共的溫暖;金岳霖則是讓她心生欽佩,讓她此一生,覺得因他的存在,而不怕無枝可依,更不懼此身無處安放。相比徐志摩那場浪漫的康橋絕戀,金岳霖給他的是細水長流的愛,是付出不求回報的愛。
林徽因被有些人認為太薄情,其實并不是薄情,而是人本多情,一切因果也皆是由多情而起。猶記得霞光掩映的晨曉,暮色低垂的黃昏,明月皎潔的夜晚,幼小的女孩手捧一冊冊線裝書,讀著書卷里的詞句,那時的小女孩并不懂得詩的意境,卻從此愛上了讀書,愛上了淡雅?;蛟S那時的她也不知道她的人生會如此精彩,且正如泰戈爾那句,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讀人物傳記,在書中不斷尋覓他們的人生,卻不斷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們無法去評判每個人的人生,因為那畢竟不是我們的人生,我們也永遠無法得知故事的背后是怎樣。讀完整本書,不似其他名著那樣啟悟頗多,讀這本書,只想走進,這個溫婉淡雅的女子的一生。
林徽因,她永遠是那個高高在上,如蓮花一般純潔的女神。
林徽因,永遠活在她的四月天里,一世清白。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400字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800字篇九
這本書的文字會讓人上癮,我才看了前言和第一篇文章,便喜歡上這文字,沉迷地閱讀下去。文字唯美,轉折流暢,耐人尋味,但有時看得不免讓人心灰意冷,可能作者原意只是想叫人不要太執著,放寬心,但就真的不去嘗試、不去爭取嗎?當失去了,用緣盡來當借口嗎?
作者總說我們都是彼此的過客,緣深緣淺,早已注定。難道人就不能去改變這緣分嗎?緣淺不能去挽留、去珍惜嗎?我是個執著的人,雖然我一直強迫自己淡漠,所以我要放下一個人、一件事很難。我內心會很糾結,很痛苦,還在幻想著有各種可能的出現,直到一次次的現實把自己傷得傷痕累累,才肯認清現實,才肯罷休。
最近,我要離職了,卻一直放不下一個人,和他的關系也有種漸行漸遠的感覺。回想起之前的打鬧,一起出外玩時他總是溫柔的語氣和笑容,我便覺得難受,但我知道我與他不可能,或許從一開始,我們就注定無緣,他有女朋友,我無法做到忽視,而他亦無想法。緣分來了,就要珍惜,不然縱然緣深,終究只能擦肩而過。但我呢?連珍惜的理由都沒有。雖然我也曾放縱自己,明知他有女朋友,還和他單獨出去玩,內心還隱隱有著期待。但幸好,他時而的行為警醒我,他從不在上班以外的時間找我聊天、約我;他與我親近,但又保持距離;他與我玩鬧,卻鮮少關心我……林徽因和徐志摩從一開始也是注定有緣無份,徐志摩是已婚之人,即使他離婚了,思想獨立有個性的林徽因也不會和他在一起的。在現代,這種叫第三者,拆散別人的家庭,就算你入主了,這輩子也會良心不安的吧。何況當時徐志摩的妻子還懷有身孕,徐志摩的行為太過冷漠殘忍了,這世間不是只有情愛,還有責任,即使愛了,但是是錯的,也只能認了。林徽因做得是對的,就算她和徐志摩在一起了,要忍受多少的流言蜚語,就算不在乎這個,但也別忘了你們的幸福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而徐志摩這種殘忍的行為,林徽因不怕成為第二個張幼儀嗎?只能說,他們在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不然,他們二人才子佳人,一定可以過上浪漫詩意的生活。但也未必,生活是充滿煙火味的,詩歌、浪漫是不能過活的,當他們兩個要為生活、孩子而奔波勞累,昔日的'柔情浪漫是否還會存在,這也難說。距離產生美,正因為兩人沒在一起,彼此都留給對方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所以才能讓彼此的詩情浪漫一直延續,至死方休。
雖然讀著作者的文字覺得悲涼,但也讓我的內心平靜,看得透徹,也努力說服自己學會放下。有些緣分注定了長短,來時如露,去時如電,挽不住的終究是剎那芳華。還是用有緣無份來安慰自己是最好的。生在這個年代,沒有林徽因他們那個時代的保守,現在喜歡可以大膽去追,何況這只是有戀人而已。但我還是做不到,我只能試探,我主動約過他看電影、去玩,但他都沒有回應,我寧愿他直接拒絕,也好過用別的借口。我曾等他周末來找我看電影,本就說好的,但結果并未等到他的消息。我已經放下我的原則,去接近一個有戀人的人,但我還是有我的底線的,不能說破,不能主動,只能期待著某種可能性,他愿為我放棄他的戀人。但可能嗎?他不可能放棄他的戀人來追求我,畢竟他不確定我是否喜歡他,我向他承認自己的心意,他就能做到拋棄他的戀人了嗎?如果他這樣做,我們日后在一起會好嗎?我會記著我傷害了一個無辜的女生。我后悔了,后悔沒有早點離開,起碼還能讓彼此留給對方好的一面。如今,關系如此冷淡,已沒有機會去修復了,我也勸自己不再執著,就這樣吧。
人生何處不相逢,但有些轉身,真的就是一生,從此后會無期,永不相見。估計我離職后,我們就真的不會再見了,永不聯系了。只怕我們連好好的道別都沒有,又不是什么關系,何須來個好好道別,不可笑嗎?我真的無能為力,不是我想把關系弄成這樣,但我已不知怎樣去挽救了。既然無從下手,那不如就此放手,也放過自己。我佩服林徽因,那么年輕,那么喜歡,可以做出如此決絕的決定,不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我呢?我也不知道自己未來想要什么,但我知道我現在只是寂寞無聊了,想有個人陪著玩,但我也想有個人陪我聊天,真正地了解我,關心我,而不是只是玩的時候想起我,開心過后就把你扔在一邊,無聊時把你拿出來逗弄一下。其實我都懂,只是不愿去面對,自我欺騙罷了。應當清醒了,重拾心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你已頹廢了好久好久了。你在頹廢的時候,別人在努力;你在頹廢的時候,不會有人來拉你一把的;你在頹廢的時候,光陰就這樣地過去了。別忘了你的夢,你的堅持,不能因為這一場亂入便頹廢了自己的夢。
我們真該當身邊的人只是一個過客,當某天他們從你身邊消失時,也不會覺得落差太大,只可惜,我們都容易幻想,這過客中有沒有一個是自己這一生的歸宿。于是,便有了愛恨別離,肝腸寸斷。我也喜歡幻想,幻想他和我出去玩是不是喜歡我,他每天這樣對我笑、和我說話是不是喜歡我,我們會不會有可能,想得多了,心就容易傷了。但這歸宿不是自己幻想出來的,人走著走著,自然而然就會走到歸宿身邊。我們總是在尋找所謂好的歸宿,歸宿何來好差之分,只是合適了,或許我們累了,就此停住,這時剛好出現了那么一個人。
有人說時間可以遺忘,忙碌可以遺忘,但如果真的釋懷了,是不需要借助時間和忙碌的。我不刻意去數著時間,不刻意讓自己忙碌,還是悠閑地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強迫自己去遺忘,畢竟還有美好的回憶,值得珍藏。不怪別人,不怨自已,一切都是命中安排,各自選擇。路還是要繼續走,只當這是一場路上風景,出過艷陽,開過花,下過雨,只可惜沒等到結果,便要啟程了。誰又能斷言停留即能看到結果,萬一風雨太大,花凋謝了呢?而因此停留,錯過了前路更精彩的風景,豈不得不償失?如果停留便能看到結果了呢?不要如果,人生沒有那么多的如果,只是自我安慰罷了。選擇了就當義無反顧地走下去,放下執著,活得更好,不悔當初即可。如今我們如此看重的,或許在未來某一天回首,發現也不過如此,往事如煙,回想也是虛無縹緲,連心中的感受也似真亦假,那么,此刻又何須執著。
我經歷得還是太少了,在我對這段經歷還一直放不下的時候,這本書恰好給了我放下的理由:緣深緣淺,早已注定,何須執著,學會放下。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400字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800字篇十
前陣子因為看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因而熟悉了民國才女林徽因的一生。在我看來,那是一個何等清醒、亮麗而又貞絕的女子。
說她清醒,是因為她在每一個時刻都明白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需求。因為清醒,故而有了與徐志摩的決絕,也成就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建筑家,也才有了在美國在轟炸日本奈良之前與梁思成一起保護奈良古建筑的美談。
說她亮麗,卻不僅僅是因為她的裝扮、服飾,更因為她在文學創作上的亮麗、輕盈。她說: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她也說:你舒伸的像一湖水向清空里白云,又像是一流冷澗澄清;她又說:冬有冬的來意,寒冷像花——花有花香,冬有回憶一把……多么亮麗的話,多么亮麗的詞語!
而說她的貞絕,是因為她有一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堅貞與決絕。不是因為這樣這個女子何來的勇氣在保護北平古建筑的問題上和北平市長拍案而起,又何來的力量在物質極為匱乏、生活極其艱苦的情況下斷然拒絕美國友人邀請留在國內。也是因為貞絕這個女子在國破城毀時方能和她的孩子說“我們的家門前就是揚子江”的話。
但這個女子的一生豈又是這三個詞能形容概括的了的,她的清高、她的達觀、她的機智、她的幽默……哪個詞不是描寫的林徽因呢?
都說讀一本書就是與書中的人進行了一段對話,而我正是因了這本書,面前站了一位林徽因。
因為讀《林徽因傳》的緣故,也順帶了解了民國的另外幾位才女,如陸小曼,如張愛玲,如宋清如,如張幼儀。這幾個女子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美,她們共同的.便是有才。但我不喜歡張愛玲在情感中的沉迷,不喜歡陸小曼的放縱揮霍;而張幼儀雖后來成為一代女企業家,但更顯然她似乎在徐志摩帶給她的自卑里走不出來;而宋清如雖為朱生豪奉獻一生,晚年也更從容達觀,但她的一生似乎更平穩和清麗。
而相對于她們,林徽因的一生似乎要更濃墨重彩,也有更大的舞臺。她不僅有她的家庭,她的愛情,更有她的建筑,有她的藝術,有她的設計,有她的文學。
雖然說她不一樣的人生給了她更多的體驗與建樹,但首先因她的智慧,她才會將他人的學識和論點用作己用,充實自己的思考與創造吧。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400字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800字篇十一
她,林徽因,是中國第一代女性建筑學家,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的參與者,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之一,是傳統景泰藍工藝的拯救者。她是一個聰慧的女子,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岳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中的林徽因,一代風華的絕世佳人,才華橫溢傾倒眾生;讓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大才子癡迷鐘愛一生。就是這個走在人間四月天的`女子,讓眾男子“渴望仰慕愛”,讓眾女子“羨慕嫉妒恨”。林微因就像清水里開出的一朵白蓮,安靜嬌柔,溫婉潔美,她,是一個足可以令春光失色,令百花換顏的女子。
在沒有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本書之前,我不敢相信在這個七色多彩的世界里曾經有那么的一個女子存在,漫步紅塵卻不被污染,安然而優雅。讀了這本書我明白很許多。
在我們的人生中,有些人,值的我們用一生深情抒寫,有些人,則要我們用一生平淡相守,還有些人,卻是任由我們隨意辜負的。在感情的世界里, 有些人的愛情就愛得清澈,有的愛得平和,有的愛得熱烈罷了,這世間的情愛,都有因果是債就當還,是孼就該了。
我們都是感情世界里的初學者,我們曾經試過迷茫,試過無助與試過心痛。在感情的世界里,我們大家有誰敢于說自己是清醒的那個?又有誰敢于說自己是愛得最清楚的那個呢?
愛情有時候就像放風箏,看著風箏與白云同步,已經難舍難收,就干脆將手中的線扯斷,任自飄搖。而緣分就像一本書,有著耐人尋味的故事,翻的不經意會錯過,讀得太認真會淚流。有首詩說得不錯:若是有緣,千山暮雪,萬里層云,終會重逢。若是無緣,自此一去,天涯海角,再難相會。有時候一轉身就是一輩子。
我們沒有預知未來,逆轉過去的能力,我們只能好好珍惜和勇敢地活在當下,做好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去每一座與自己有緣的城市,看每一道動人心腸的風景,珍惜每一個擦肩的路人,縱算歷經顛沛,嘗盡苦楚,也此生無怨無悔。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400字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800字篇十二
青梅煎好的茶水,還是當年的味道,而我們等候的人不會再來。
在人間四月天的煙雨江南里,抑或是在海角天涯,總有一段屬于回憶的故事,深深刻在腦海之中。某個華燈下的夜晚,驀然想起,微微一笑。停留是剎那,轉身即天涯。那些人,已在時光的河流里乘舟遠去,消失了蹤跡,心中卻流淌著跨過時空的溫暖,永不消逝。
喧囂、沉寂,終逃不過,消逝又躲不過悲涼,就如一碗烈酒,濃香散盡,剩一碗酒渣。
一輩子那么長,人生就是一列開往終點的列車,沒有達到終點之時,誰也不知道哪一個人會陪你到白頭。沿途上那么多站口,上上下下,形形色色的過客。遇一個人以為就是那心中的她,倚欄回首,她不過只是這一段路上的一道風景。緣淺緣深,聚散無由。誰走進你的生命,由命運決定;誰停留在你的生命,由你決定!
你可能幻想過白馬王子(白雪公主)與你邂逅??捎卸嗌偃藫碛羞@樣的機會,又有多少人是白馬王子或是白雪公主?幸福不會總來敲門,愛你而剛好你愛的人不會總出現,有些人一旦錯過,就真的不在了。轟轟烈烈、狂風驟雨的詩意過往;如影隨形、普普通通、濃淡平常的生活;不離不棄,一往情深的'守護……不是每一個人所能擁有。有些人終會轉身離去,所說的離別,是為了更好的相逢,可是轉過身卻發覺,有一種撕心裂肺叫思念,而你只能靜靜祝愿。人生何處不相逢,但有些轉身真的就是一生,從此后會無期。
你是人間四月天,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是夢中期待的白蓮,是愛,是暖。
你到底是誰?我不知。緣來緣去,都已注定,你可能就是我的緣。你又在哪里?我亦不知。我注定會和你在時光的河流里相逢。你其實也早出現在我的生命里,你帶我來到這個世界,教我行走,說話,生活。你可能默默不語,但我愿你除了承擔生命里必要的負擔,更要做好自己。你來自哪里,我無從知曉,你去往何方,我無處探知,但我生命里無緣同路的陌路人啊,我衷心祝愿你安好!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煩惱,陰雨連綿。
“你”其實就是你自己。何必在乎什么?何必擁有什么?也不必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是你的終究在那里,不是你的,得到不一定會擁有。正如那位詩人說的一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蹦阋部梢韵衲俏徊排粯?,隨遇而安,不讓自己難堪,做不戴面具的人。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煩惱,陰雨連綿。
你若無恙,歲月靜美。你若是你,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