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二章讀后感(論語第十一章原文)
《論語》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經典之作。其中第十二章“子路第十五”是我讀過的最受啟發的一章,它教給我們很多重要的道理和價值觀。
不斷提高自己
在這一章中,孔子告訴我們:“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人應該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的表達。只有通過行動,才能真正地體驗和學習。
認真思考問題
孔子還說:“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這個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沉溺于低級趣味或者混跡于社會底層,那么他將會成為別人心目中的壞人。這些話教育了我們要認真思考關鍵問題,并且避免浪費時間在無關緊要或者低俗的事情上。
保持謙虛態度
孔子還告訴我們:“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這個意思是說,在處理問題時,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會先從自己身上找問題,而不是把責任推給別人。這個道理告訴我們,要保持謙虛態度,在任何時候都要承認自己存在缺陷和錯誤。
尊重他人
孔子還說:“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有修養的人應該說到做到,避免讓別人失望或者受到傷害。這也教育了我們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權利。
總結
總之,“子路第十五”這一章中的每一個道理都值得深思和實踐。通過這些話語,我們可以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有品德、有修養、有責任感的人,同時也可以了解到中國傳統文化中所包含的智慧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