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榻雜記讀后感(病榻雜記季羨林)
《病榻雜記》:人生的教育
《病榻雜記》是一本好書,讀后讓人深受觸動。作者魯迅在書中記錄了自己被送往日本治療時的所見所聞,通過對身邊病人的描寫和思考,反映出社會道德和人性的種種問題。
第一章:無知與虛偽
在《病榻雜記》中,有一個小女孩因為家庭貧困而無法得到治療。她的父母愚昧無知,在醫院里卻顯得十分虛偽。他們不僅對醫生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還要求醫院免費治療他們的女兒。
這些現象并非只存在于小女孩身上,而是廣泛存在于整個社會之中。正如魯迅所說,“我們這個時代特別喜歡假話、虛偽、假象、面子”。從這一點來看,《病榻雜記》是一部關于社會道德問題的反思書籍。
第二章:生死與真理
在《病榻雜記》中,作者魯迅的好友許廣平不幸離世。這個年輕的作家在生命最后時刻仍然堅守真理,與醫院的虛假治療方式進行了頑強的斗爭。
人生如此短暫,唯有真理才能帶給我們永恒。書中許廣平“以身殉道”的形象深深地觸動了我。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利益等原因而選擇放棄真理。但是,在許廣平身上看到了人性最美好的一面,也讓我們重新思考自己應該如何為真理而奮斗。
第三章:人性與良心
《病榻雜記》最后一章記錄了一個老婦人和一個小孩子之間發生的故事。小孩子被送往醫院治療,卻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老婦人毅然決定拿出自己辛苦攢下來的錢為小孩子支付醫藥費。
這個故事展現出人性中最純潔、最美好的一面——良心。當我們還在困惑于道德準則時,良心已經默默指引著我們。正是這種對生命的尊重和對他人的關愛,才讓我們成為更加美好的人。
結語
《病榻雜記》雖然是一本描述病榻上的讀書筆記,但卻涉及到了人性、社會問題和哲學思考等多個方面。它不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更是一本啟迪人心的教育書籍。
讀完《病榻雜記》,我深刻體會到了魯迅先生的思想精髓。他通過對生命中最質樸、最真實、最深奧的感受進行反思,表達出了對生命、人性和社會問題的思考和關注。
回首自己走過的路,我覺得自己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愿在這條路上,我們能夠像魯迅先生那樣,用真摯而深刻的筆觸來記錄我們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并且從中汲取力量和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