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需求,人類的需要_讀后感
和諧,是指事物發展處于協調、均衡、有序的狀態,社會的和諧,具體表現為人的自身,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都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關系,和諧是社會的需求,人類的需要。【星火作文網 www.easyzw.com】
社會的和諧,首先需要人的和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從身心和諧開始。一個人除了健康的身體,健全的心智和人格對于一個人來說同樣重要,生活中有很多時候,當事情過去時,我們都會感到后悔,并把造成自己行為的原因歸結為“當時心情不好”,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心情不好往往表現出惡劣的情緒和消極的精神狀態,而這“心情不好”的原因,歸根結底反映的就是我們的心智發育和人格是否健全,人最難戰勝的,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所以,人必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從自己的身心開始培養自己的和諧精神。
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人,人要在社會中良好的生存,就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友好親善,互幫互助,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光明磊落,以誠相待。誠實守信就是做人之本,在現代社會,是否誠實守信,不僅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和道德覺悟,更重要的是影響到一個人的前途和發展。只有任何時候都能遵守自己的承諾,并且努力做好它的人,才能形成完善的自我,從而具備高尚的人格力量,才能適應社會生活的要求,為自己贏得良好的人際關系。我們只有做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才能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和諧美好。
今天的中國,經濟協調發展,香港、澳門的回歸,中國申奧的成功……這一切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社會藍圖。作為炎黃子孫,我們要重振當年中華之志,盡報效祖國之力,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為構建和諧家園做出應有的貢獻,讓愛心在和諧社會里飛揚,愛心是種高尚的精神境界,愛心是一種人格升華的美德,愛心是縫合情感傷口的一劑良藥,愛心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友善、和諧。因此,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每個人心中有愛,我們向往的和諧社會要用愛心來構筑。
人類只有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使社會持續和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的根本保證就是生態和諧,保護好身邊的碧水藍天,這是我們每個少先隊員應盡的職責。韓非子提出的“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的古訓,就反映了愛護自然,崇尚環境的思想,人類需求的增長與自然界能提供的各類資源必須相適應。今天,我們在追求經濟利潤的時候更應珍惜環境,發展生態和諧的理念就落實到我們每個人的行動中去。
和諧,是社會的需求,是人類的需要,只有有了和諧,才能讓世界充滿愛,才能讓我們在愛的海洋中幸福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