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觀后感1000字【6篇】
【篇1】人生第一次觀后感1000字
經過《人生第一課》,我懂得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學校是孩子成長的加油站,家庭是人生幸福的港灣,家庭里所當然的成為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僅僅是孩子理解教育的時間上它是第一所,更意味著他是一個人永遠的學校。
家庭應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家庭的代表__家長,應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尤為關鍵重要,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期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家長必須先成為那樣的人,父母以身作則,“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貌”,嚴格自律的家長,孩子必然也會受其影響,從思想和行動上和家長一致。
要想做好家庭教育,就必須關注教育的對象————孩子,首先是傾聽,經過聽、交流來走進孩子的內心,成為孩子的心靈伙伴,使其增強自信,活躍身心,家長也會因為傾聽,而收獲孩子更多的信任與尊重。其次是陪伴,陪伴不是陪著,而是用心走進孩子的世界,耐心對待孩子的成長。在這個傾聽與陪伴的過程中,引導孩子有條理的做事,做自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孩子學會生活,學會自立,學會自我解決問題;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是生活的智慧,是成長的甘露,懂得感恩,幸福就會不請自來;讓孩子學會計劃,制定目標,無目標的努力,猶如在黑暗中遠征;閑時也可帶著孩子去旅行,有意識的培養孩子,應對陌生環境的應變本事;獎勵和懲罰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能夠幫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是人生的壓艙石,家庭在孩子的價值觀培養中有著不可推卸的職責和獨特的優勢。家長進取引導,身體力行,關注細節,必須能用正確的價值觀引領孩子成就精彩的人生。
【篇2】人生第一次觀后感1000字
第一集從產房講起,嬰兒呱呱墜地。
第二集,上幼兒園,拍攝地選在上海一家公立幼兒園,在這里上學的孩子家境都十分優渥,孩子們都在愛里成長,非常幸福。
第三集,上小學了,然而選取的拍攝地為云南山區的一所學校,里面多為留守兒童,孩子父母為了讓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不得不遠離家鄉,外出打工,而孩子在家鄉上學只能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有時還要幫家里干農活,與前一集的環境天差地別。但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國家在教育上巨大投入使山區的教育條件改善了很多,基礎設施也逐漸往這些地區修建了,肉蛋奶工程、愛心午餐等項目保證了孩子們的身體健康成長,同時心靈培育也沒有落下。那所小學的校長非常開明,他知道,雖然高考語文作文不考詩歌,但詩歌可以給人力量,“會詩歌的孩子不砸玻璃”。
“烏云和白云結婚,我們歡呼著去撿他們撒下的喜糖。——五村中心小學三年級(3)班全體同學”。
孩子看世界的視角真可愛,看到那一集的時候真的很感動,這種感動不僅來自于孩子們的純真,也來自于引導孩子們的老師,教詩歌的老師想必也是個詩人,不然怎么用愛與包容承接這些孩子的成長。
第四集,當兵。
第五集,殘疾青年。
第六集,結婚。
第七集,農民工進城找工作.......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集是第九集《我喂你啊!》。電影《喜劇之王》里的經典臺詞“我養你啊”一度成為愛人或情侶之間常用的表愛方式。而在這一集的“我喂你”是夫妻老伴間或是兒女與父母間最簡單樸素的愛,而為什么要喂,是因為一個每個人聽到都會緊張的病——癌癥。
這集選的拍攝地是江西南昌的腫瘤醫院,在這里,有丈夫照顧妻子,有妻子照顧丈夫,也有女兒照顧母親的。躺在床上的親人身心都備受折磨,一方面忍受癌癥治療的痛苦,一方面,內心覺得自己的病給家人帶來的負擔感到內疚。為了不讓病床上的親人感到負擔,一方面也是為了自己有力氣承擔陪護的工作,陪床的親屬都樂觀積極,用微笑的語氣講最令人心疼的話,有一個大伯,他的妻子受疾病折磨,四肢無法動彈,吃飯需要喂,他一邊喂妻子吃飯,一邊唱歌給她聽,一邊叫那大娘不要哭。還有個女孩,二十來歲,照顧的是她的母親,她一邊給母親的飯盒打開一邊笑著說:“我媽年輕時受了很多苦的,把我們三個孩子養大,很不容易的。”不得不提的還有醫院旁一個小巷子的一家店鋪,由一對老夫妻經營,從早到晚都營業,早上賣早餐,一大碗白粥幾毛錢,中午提供廚具和調味料,病人家屬可以帶食材來這里加工,一個菜一塊錢。大家都親切地稱這里為“抗癌廚房”。
整個紀錄片記錄的都是人一生中會經歷的一些事情,真實,且震撼。由于我們的年齡和所處環境,不是所有人情冷暖都能看到,紀錄片則提供了這樣一個窗口,讓我們超越時空,看到不同的人生。
這幾個月看了挺多紀錄片的,以后慢慢寫吧。
【篇3】人生第一次觀后感1000字
在我們的人生中,有許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出生,第一次上幼兒園,第一次長大,第一次當兵,第一次談戀愛,第一次結婚,第一次買房等等……
??這周過的很充實,開始了一份新工作,也是20xx年一個開始,每天起床,上班,下班,做飯,吃飯,趕地鐵。躺在家里固然是很舒服的,但是為了生活和理想奔波的日子,一樣讓人覺得熱淚盈眶,當一個人去面對黑暗和生活,面對冷風的時候,仿佛渾身都充滿了力量,仿佛世界就在我腳下,仿佛只要我再努努力,就可以碰到天了。
??人生的很多第一次,都會讓人難忘,很喜歡今天紀錄片里的一句話:“人類最強大的武器,不是核武器,而是不顧一切的勇氣。”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也曾出生牛犢不怕虎過,也有過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氣,現在,這股勇氣,你還有嗎?
第一集出生,講述了女人生孩子的辛苦,一個新生命的孕育,是欣喜,也同樣有著辛苦,懷胎十月,想想就覺得很不容易,穿刺骨髓,開十指,陣痛,直到孩子出生那一刻,一邊哭一邊笑,哭的是身體上的難受,笑的是新生命的來臨。那一刻一定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女人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生孩子這一關,真心希望男同志們能夠好好珍惜那個為你生孩子的女人,她真的是賭上了自己的生命和余生。
第二集上學,講述了小朋友上幼兒園的經歷,從我們出生之后,第一次的集體生活就是幼兒園了,在幼兒園里我們認識了更多的小朋友,學習和別人相處,學會交朋友,然后慢慢長大,不要輕視小孩子的世界,他們是那么天真可愛,善良美好,他們的眼睛是那樣的清澈,他們知道什么是愛,他們和大人一樣,有自己的意識,有自己的思想和情緒,只是,他們還無法用那么多的語言去表達,務必要尊重每一個小朋友,因為每一個大人,曾經也都是孩子……
第三集長大,講述了小學生的校園詩歌生活,離開幼兒園,我們就到了小學,慢慢的,有了自己的心事,不再只是想要玩具了,遠在山區的孩子,被迫和家人分離,他們過早的長大,過早的懂事,過早的成熟,一個人去面對思念家人的日子。想起了之前看到過的一句話“孩子,我拿起磚陪不了你,放下磚養不起你。”很多時候,現實是那么的殘酷,沒有人喜歡貧窮,但是擺脫貧窮又是何其容易呢?有時候我們的命運,從出生就被定格了,從小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以為世界和我們一樣,直到來到大城市,才知道還有這么廣闊的天地,而家和異鄉之間,成了一張張的火車票,無數次回去,無數次離開,不甘心,也不想甘心,只要還有一絲機會,我依然選擇漂泊在大城市,不論以后能不能在這里扎根,至少不負這青春年華,也讓我以后的孩子,不用再走我走過的路。劍未配齊,轉眼已是江湖,但愿千帆歷盡,歸來仍是少年……
第四集當兵,講述了男孩子長大后第一次當兵的片段,兵營的生活,可以把一個男孩變成男人,男人,意味著責任,意味著擔當,保家衛國,熱血男兒,兵營的生活艱苦,但就像煉鋼一樣,千錘百煉,才能練就好鋼,再次想起了保爾柯察金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想再看一次這本書,也許會有新的感悟,書就是這樣,它不能當飯吃,但是卻可以給人精神上的鼓勵和安慰,還有指引和力量。就像詩歌也許不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卻可以改變一個人。有些東西,可以不那么攻利,它的存在不是為了利益,只是為了提醒我們,世界上還有美好,并且不會收費,就像空氣,就像陽光,自然美好……
第五集上班,講述了一些殘疾人的上班生活,作為正常人,我們可能很難想象到那些殘疾人士是怎么生活的,他們也和我們一樣,渴望正常的工作,渴望為家庭分擔壓力,他們有的是先天殘疾,有的是后天遭遇了不幸,他們也曾一蹶不振對生活失去信念,好在他們走出來了,走出了自己內心的黑暗,不再自卑,不再害怕,用自己的雙手,實現自己的價值,當我們抱怨自己沒有鞋的時候,想想有的人還沒有腳,學會感恩,學會珍惜,活著的每一天,都值得被紀念,珍惜這樣的日子,無論是平凡的,還是崎嶇的,都會好的……
第六集結婚,講述了許多情侶從戀愛到領證,兩個人一起建立家庭,從愛情到婚姻,并不是容易的事,據統計中國每天有5萬人登記領證,然而每天也有許多人登記離婚,現在的離婚率越來越高,我們對婚姻也有了更多的看法和選擇,很多人選擇了不結婚,做單身貴族,我也曾經這樣想過,覺得一個人很自在逍遙,無拘無束,但是現在我改變想法了,不論是單身還是結婚,都有著其兩面性,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如果因為怕受傷害而選擇單身,豈不跟因噎廢食是一個道理,人生還有很多可能,你相信什么,就會遇見什么,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美好的婚姻也需要兩個人共同的付出和經營,單身固然自由,但選擇家庭也一樣可以收獲快樂,孩子的成長,親人的陪伴,都是我們寶貴的財富,親情直接的血緣和紐帶,也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的,無關財富,無關地位,家人也是最無私愛你的人,他們愛人,僅僅是愛你,不求回報……
第七集進城,講述了云南曲靖的農村婦女王銀花去上海打工的生活,她也曾經糾結過,不舍得離開孩子,但是內心的渴望,又想讓她走出去試一試,她想提高自己的收入,她想給自己的生活一次改變的機會,在現實生活面前,賺錢顯得多么重要,沒有人喜歡奔波,但是生活又不得不讓許多人奔向遠方,他們去大城市,為了自己的家人打拼,中國14億人口,不是每個人都有幸出生在富裕的家庭,出生在大城市,但是他們都一樣,有家庭,有自己的親人,有孩子,一樣要為了生活打拼,城市人和農村人,又有誰好過呢?一個七尺男兒,在孩子陣陣的撕心裂肺的哭聲中,流淚了,他也不舍,也不想離開過家,可是又不得不這樣,人生總是有太多的無奈,但是一樣有人在含淚奔跑……
人生就是這樣,由無數個第一次,無數個選擇組成,每一次第一次,每一次選擇,都寫進了生命的歷程,一個不經意的選擇,一個轉身,也許就是另一個世界了,未來還有許許多多的第一次,還有許許多多的選擇,跟著心走,一步一步,迎接生命的挑戰……
【篇4】人生第一次觀后感1000字
今晚為備課,看了紀錄片《人生第一次》的第一集:出生。三十分鐘的視頻讓我從頭哭到尾。為了女人們生孩子的疼,以及明知道疼到無法形容依然會選擇孕育孩子,很多還不止孕育一個。視頻里要二胎的爸爸媽媽不是說要個孩子給自己養老,而是給老大作伴,互相有伙伴,人世間不那么孤單。
看著媽媽疼痛后順利生出孩子,醫生抱起來,寶寶全身白白的皺皺的,就想到安安出生時的"場景,我沒有戴眼鏡,但朦朧中看到孩子身上白色一片以及隨即聽到孩子響亮哭聲。也順帶想起了那份痛到徹底的感受。當時我就有一個信念:疼痛是一時的,加油,讓寶寶平安降生,我可以做一個非常勇敢的媽媽,我要給寶寶做個好榜樣。所以最后縫針時,我也只是倒吸涼氣,緩解和忍耐疼痛,想著難受的感覺一定會過去,而平安健康的寶寶才是最重要的。
視頻里還有一個雙胞胎媽媽,她本身就有病需要做手術,手術前夜她帶著淚的笑容很美,很堅強,她靜靜地,但渾身充滿力量,她給雙胞胎孩子取名叫“春和、景明”,在個人面臨著巨大危險時,心中依然想的是孩子的明媚生命。最后孩子平安降生,彈幕瞬間充滿祝福聲,混合著鏡頭內外的眼淚,真切的感受到弱女子在孕育生命方面的偉大(同時也表白偉大的醫生們)。女本柔弱,為母則剛。
此時,二寶也在我腹內慢慢長大,看了這個紀錄片和相關孕育類視頻,我想我會更堅強強大,好好孕育撫育我親愛的寶貝們,幫助來之不易的寶貝活出他們想要的樣子,同時也感恩我的爸爸媽媽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養活我長大。也敬畏天下每一個母親。
【篇5】人生第一次觀后感1000字
《人生第一次》是央視拍的紀錄片,書本也記錄了從出生、上學、長大、當兵、上班、結婚、進城、買房、相守、退休、養老、到告別的平凡的第一次。平凡的人不平凡,普通人不普通,他們都在為了生活不懈的努力著。
誰都有第一次,伴隨著膽怯與感動。但第一次就是勇氣,就是邁出了一大步。
出生的時候,“孩子努力的哭著,父母努力的笑著。”“從見到你之前,我們就開始愛你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當媽媽的回想“我媽小時候為什么不把我逼得再緊一點,如果再彈的好一點,或許我現在就可以有一技之長了。”但也只有做了父母才會了解這種心情。
山村孩子的詩讓我感覺就像萬里無云的晴空,陽光瀉下來,照著清澈透明的河水,泛起了波光粼粼的星光一樣美好。他們將美好的心愿寄托在詩中,輕松而又厚重,輕松的就夏日蔭涼處偶爾飄過的幾縷清風,又如樹葉縫隙中偷偷漏下來的光斑。厚重如量身打造的鎧甲,因他們的成長而成型,又讓他們的成長舉步維艱。“詩歌,可能改變不了一個人的命運。但它有可能,改變一個人。”
當兵中寫到“人類最大的武器不是核武器,而是豁出一切的勇氣。”“軍營能把一個男孩變成男人,卻改變不了他看媽媽的眼神。”
買房中說到,“餃子吃得再多,沒有房,照樣凍耳朵。”“我為什么會對房子很癡迷呢,是一定要在這兒住嗎?也不一定。但是它會給你一種踏實的感覺。就是你會覺得在一個差不多的地方,安個家,這樣你就有后盾了。也不一定非得住在里邊,但這東西,它是你的。”這都是給人很踏實很實在很久違的感觸。
相守一章,讓人看到了健康的重要,生命的偉大,陪伴的力量。“關關難過關關過”“見多了無常,越發的覺得幸福就是平平安安,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頓飯。
【篇6】人生第一次觀后感1000字
認真看完12集紀錄片《人生第一次》,收獲的不僅是感動,更多的是思考。
數個普通人的真實生活片段,從生到死,酸甜苦辣,串聯起人生,有的我們已經歷過,有的正在經歷,有的以后也回避不了。
人類是螞蟻,時間才是大象,時間每往前走一步,都會踩到很多人,被踩者或生、或死、或傷,時間隨機的一小步,演變成被踩者必然的大轉折,沒被踩到的人則在等待下一腳。
人們常說活在當下,其實我們都活在時間大象的襠下!一個“象”字籠罩了我們的人生:年少時我們對人生充滿美好想象,處一個對象,四季都有好氣象。然而生活象霧象雨又象風,看不到真象,有時還險象環生!但我們依然象樣地活著,用一生樹立自我形象,留下抽象思想,這便是來世上走一遭的象征性意義。
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因為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人生不能重來,但朋友圈可以重閱,所以我會堅持真實記錄自己的所歷、所思,只圖老來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