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備考高考作文
今天群里有一位今年的高考家長分享:“臨考前,為了安撫閨女的心,讓她漲點信心,我給閨女梳理出一個小說模型,然后把過去二十年的高考題目放進了這個模型了。我們還用這個方法把這兩年的各重點區模擬題分析了一遍,基本上沒跑出這個模型,同時還發現了一些素材準備上的漏洞”。看到他的留言,我內心有點震撼:有心的家長真的很多很多啊!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后,不僅有他自身的努力,有學校老師們用心的付出,還少不了家長的大力加持。
高考作文滿分為60分,在高考語文中占比40%,對高考語文成績具有舉足輕重的決定作用。作文水平的提高,非一日之功,這誰都知道。但做任何事情,總會有技巧,讓水平提高得更快,或者說讓高考作文成績更好,在這方面,我們當家長的也許可以提供一些基本支持。
北師大的尹建莉老師不僅是教育專家,還有輔導自己女兒的切身經驗。我在她的微博上看到了一篇很長的文章,分享她自己如何在女兒高三那一年提供幫助,助力女兒高考語文成績獲得140分以上高分的經驗。我認真拜讀了,并且做了摘抄。
以下段落摘錄自尹建莉老師的微博,但并非原文轉載,而是我根據時代變化和自己所需,進行了提煉,特此聲明和分享。家有高三學子的家長們不妨一讀。這些作文寫作技巧比較簡單實用,值得用心體會,但尤其是家長和孩子都要有行動。當然,孩子想不想學是關鍵,家長硬灌是不可行的。如果孩子內心追求更好,那么家長幫的忙無論如何都會有作用。
以下為摘錄和改寫:
一、家長們要干的事情:幫孩子搜集寫作素材
孩子們的寫作素材通常有三種渠道:1、自己的積累;2、老師提供的素材;3、家長幫忙收集。而第三種渠道,往往容易被忽略。
第一種和第二種渠道準備的寫作素材最豐富,但渠道依舊具有局限性,往往是以往的中外名人的事例或者名人名言,而大考前幾個月的素材較少,因為考前復習非常緊張,孩子們已經沒有時間準備。因此,家長搜集的素材,可聚焦于考前這幾個月的人物和事例,以進行有效的補充。如果孩子在作文中使用了考前一兩個月或一兩周,甚至是一兩天之內發生的事例,會讓人覺得他的作文緊貼生活現實,很生動。
注意,不光收集主流事件,也要收集一些非主流的熱點事件。對于這些事例,要注意給孩子一個恰當的觀點引導,使孩子在引用時能提出有高度的見解。收集事例的同時,還可以下載網上一些比較客觀的、好的評論,引導孩子進行思考,這樣就能讓孩子在使用素材時表達出較為成熟的觀點。
在格言、詩句方面,主要選擇那些可以靈活運用,或者說用途廣泛的。例如“山高豈礙白云飛,竹密何妨流水過”,暗含著瀟灑地逆轉一種境況的意思。這句話可以當作“但是”這個詞來用。“但是”這個詞在作文中出現的概率是如此之高,如果你在該用“但是”的地方用到了這句詩,就會立即增加文采。還可以搜集一些有趣的格言,如用“張飛繡花,黛玉領兵”來陳述強人所難、用人不當、英雄無用武之地、錯誤決斷等概念,也會使作文顯得更加生動有趣。
平均每天花一、兩個小時搜集和整理這些素材,把看到的素材記錄下來。這差不多相當于二次創作,因為有時素材雖好,可文字量很大,而孩子在作文中不可能引用那么多字,就可以依照孩子作文可能引用的長度,盡量用簡潔的文字把它記下來。
每天寫到素材本上的也許不過幾十到幾百個字,半頁紙,總共兩三條。孩子每天在晚飯的飯桌上花一兩分鐘看一下,不時地在聊天中和他一起回憶一下這些句子,以達到記住這些格言和詩句的目的。“事件”性素材,則不必背誦,只要看過有印象即可。
孩子在每次大考的語文考試前,把所有的素材瀏覽一下,會讓孩子在上語文考場時心里更踏實有底。
另外,為了讓高考緊張學習狀態中的孩子拿著素材本時覺得輕松、有趣,家長們也可以額外花點心思。比如別把本子寫得密密麻麻的,比如在空白處放上可愛的圖片或者進行有趣的標記,等等。
完整的范文也可以搜集一些。但考慮到孩子考前這一段時間非常緊,別給孩子太多范文。對于有的家長找來范文要求孩子背,以期考場上能原封不動地用到,除非家長自己是高考作文的命題人,否則這樣的行為沒有任何意義,白白浪費孩子的精力。
二、給孩子們的具體寫作建議
1、大題目從小處入手,小題目從大處著眼
比如題目是和國家舉辦奧運會有關的,這比較宏大,那么就從我家寫起,從寫姥姥第一次聽到奧運會申辦成功時的反映和話語開篇,透過具體看宏觀;但題目如果是限定性材料的,即“小題目”,給出一人一事,那不妨從社會、歷史等宏大視角進入,讓人迅速感覺到你的思想和視角的廣度。
2、勤分段
現在許多孩子寫作文仍然習慣三大段,“開篇—主體—結尾”模式。這種八股模式從視覺上來說比較壓抑。建議勤分段,一個小內容就是一個小自然段,這樣會使卷面顯得清爽,且閱讀感更好。
3、文中用一到兩個破折號、引號
用破折號可以使句子形式更富于變化,或增加某種解釋而不至于使句子顯得拖沓,也能適當增加字面觀賞感。
用引號可強調和突出某個詞,或增加某些詞的生動性。最大的好處是當我們在表述中一下找不到合適的詞,需要借用一個不太合適的詞或自創一個詞,但又擔心這個詞的使用不太恰當或者會引起誤解時,使用引號則可消除這些影響。一個引號,會讓判卷老師覺得你是故意用這個詞,不但沒覺得不合適,甚至還能提升文采。
4、結尾一定要回到題目上
對結尾的感覺往往影響著閱卷評分的高低。無論你使用什么標題、如何開篇,結尾一定要回到標題上或開篇上。甚至有的學生來不及寫完時間就到了,那么你就在這個“半拉工程”的結尾處,把文字拉回到題目或開篇上,讓它們有相同的文字,呼應一下,這樣會給人造成一種作文比較完整的印象。
以上即為摘抄的重點。尹老師認為,無論對于什么水平的孩子,家長如果用心,都可以起到良好的支持作用。在我看來,如果孩子想學,在他得到我的幫助時,心里會想:“我媽真棒,節約我很多時間”;如果孩子不想學,我無論怎么做,他內心都會說:“唉,我媽真煩人”,而且做得越多他越煩。所以,說一千道一萬,孩子具有內驅力,是做以上這一切的前提。如果家長在學習上提供不了支持,或者孩子覺得不需要,那么在高三這一年,家長就盡量營造積極向上、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吧,多鼓勵,好好做飯。
我周五花了近7個小時為孩子整理了一本英語語法書的錯題。我花的時間值不值得呢?當然值得,因為孩子看到后如釋重負:“太好了,我正愁來不及復習這本書的錯題呢”。今天他花了1個小時做了一遍,還有少數錯題自己用紅筆批注了一下,我認為這樣的復習是高效的,孩子也認可。
但對比尹老師的努力 — “平均每天花一、兩個小時搜集和整理這些素材”,我自愧不如。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刺)害(激),我已經被刺激到了。但我不會焦慮,也不會照搬,而是會更用心地用自己的方式去支持。家長需要用心,但不必苛求自己,畢竟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工作和養家,只能擠出一點時間。何況“海淀媽媽”的高度是高不可測的,而且有很多高知全職媽媽有時間優勢,我不敢比,也沒必要比,就踏踏實實做一位及格水平的“海淀媽媽”吧。而且,我做飯很好吃啊,經常被孩子夸,是他在學校里同情同學的資本。學業指導水平不行,那就廚藝來拉吧,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