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一卷作文范文,高中生必看
關注公眾號:作文寶藏,每天獲取作文好素材
2023年高考全國一卷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助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后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后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贊)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
別懷疑,掌聲也是為你響起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同讀《管仲拜相》后,我想問大家:如果站在金字塔頂端的只能有一個人,你是否甘愿像鮑叔牙那樣,為比自己更能勝任的人鼓掌?
也許大多數人在面對這個問題時都會猶豫。人類生來就具有利己性,這無法回避;但理性又告訴我們:越是關鍵的位置,越需要卓越的人才;越是寶貴的機會,越值得虔誠地對待。我們會被這兩種聲音反復拉扯,而鮑叔牙卻毫無猶豫、不遺余力地推薦管仲、托舉管仲,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讓賢,是一種智慧、一種胸懷、一種擔當。鮑叔牙值得我們為之鼓掌,“讓賢”值得我們為之鼓掌。
擁有為自己而“讓”的智慧,我們收獲解脫。自遠古時期開始,萬物就遵守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奔流不息的歷史長河中,多少是非成敗、多少朝代更迭,都是競爭的結果。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枷鎖”,很大程度上便是我們無法逃避的競爭。作為一個生活在文明新時代的青年,我們對競爭應持有的態度不應是“不顧一切往上爬”,而是“做最好的自己”。“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站在與自己的能力不符的高度,會雙腿戰栗、彷徨無助,把最高的位置讓給最適合的人,才能內心釋然、自由坦蕩,正所謂“云在青天水在瓶”——“讓”是一種正視自己、慧眼識才的大智慧。
擁有為他人而“讓”的胸懷,我們收獲達觀。放眼今日,網絡上海量信息使我們不再閉塞,能辨馬識才的人不再如管鮑所處的時代那樣稀缺,但真正能敬才讓賢的人卻為數不多,真正肯“坐在路邊為他人鼓掌”的人也并不多。面對紛繁浮華的功名利祿,保持一顆平靜的心,以理性的眼光衡量自己與他人的能力,摒棄嫉妒、放下焦慮,“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讓”是不記得失、淡看名利的大胸懷。
擁有為大義而“讓”的格局,我們收獲自豪。在座的同學們胸中都有一個共同的詞在跳動——“社會責任感”。但是,“社會責任感”僅僅是簡單粗暴地把什么都往自己肩上扛嗎?顯然不是。真正的社會責任感,是站在全社會的立場思考問題,繼而做出選擇,是為了全社會的利益奉獻自我,甚至犧牲自我。鮑叔牙能得到諸多贊譽,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懂得“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他不曾成為千古名相,但他為齊國做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正確決策。孫中山先生說:“做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樣愛國。”究竟應該“怎么樣”愛國?從管鮑之交的佳話中,我們找到了答案——“讓”是心懷天下、無私忘我的大格局。
所以,若你也立志成為一個有智慧、有胸懷、有格局的人,若你也甘愿在觀眾席鼓掌,那么,請不要懷疑,那雷鳴般的掌聲不僅獻給舞臺上的人,也是為你響起!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來源于語文周報)
2
劍鞘之清輝
——班級讀書會發言稿
作者: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二(6)班 李瑞欣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拭去歷史的風塵,《論語》的簡約精妙,以及《史記》的縱深博大都使我們手不釋卷,本次讀書會我們將圍繞管鮑二人共同輔助齊桓公,終成一代霸業的故事展開思想碰撞,而我也有一點小小的火花,希望同大家交流。
文人揮劍起舞,清風攏于兩袖,武將抽劍劈刺,血色沾染雙眸,酒氣消散,山河終靜,那劍便鐺的一響,已入鞘中,只余殘殘清輝,森森殺氣。書已閱過,愿用劍鞘作比,與大家談一談讓我感觸最深的人物:鮑叔。
鍛造劍鞘,須不沒劍刃之材,使稀世名劍不負榮光。鮑叔對齊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鮑叔有此等慧眼去薦管仲于國之大才,而舍私人之糾紛。劍鞘忍受了劍刃的磕碰,卻依舊寬容,而鮑叔相比于舉賢任能之常人等更為可貴的一點便是能與矛盾之中發現對方,甚至說發現共鳴,發現超越,這便需要一雙慧眼,一顆真心,一胸氣度,一腔忠義,而這才使管仲大展才華。此之謂劍鞘之相知。
修繕劍鞘,須契合劍刃之芒,使鋒利稀鐵不易挫傷。不知有沒有同學認為,鮑叔如此無私的推薦與退讓是否會使自身的抱負無法實現?最初我也曾有疑慮,但聯系作家陳彥的小說《主角》后,似乎便有了些許明了,“大角兒是需要一分憨癡和笨拙的”,而這份看似不爭不搶的退讓之后,更有著達者大融的動人情懷。鮑叔知道,只有自己甘居其下,才能換得管仲的真心作為,不再束手束腳有才難施展;而朝堂的平衡,才會不因權力斗爭而大傷元氣,不使窺伺王位更迭的他國虎視眈眈。而這不正是鮑叔的所愿嗎,以退為進,看似不是朝廷的主角,卻已演好了了個人人生的大戲。劍刃之利處,必有劍鞘之凹陷,但正因如此才得二者契合,利刃靈活完好,使用時揮灑自如。此為劍鞘之相容。
抽去劍鞘,須靜待人事時機,使游刃有余,恢恢然于世。抽去劍鞘若時機得當,便既不會約束劍刃的游走,又不會損傷劍鞘。司馬遷曾說:“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可以說其不只知人,亦更知時,知世。無論是以前管仲因老母在家臨陣脫逃,還是此次因刺殺小白監禁在獄,鮑叔都未因其落魄而嫌惡,反而次次于恰當時機告慰舉薦,因他知道,在這亂世之中,落魄不過是暫時,那不是池中之物,必有一鳴驚人之時,而其盛之時,便是自己適當退出之日。此為劍鞘之待時。
同學們,歷史是未來最好的伴侶,也是我們一生的精神寶藏。齊桓公是那執劍之人,管仲是那大殺四方之利刃,而鮑叔便是引于黑暗的劍鞘,卻自有其啟示。愿你我通過讀書有那相知之慧眼,去發現他人之賢能;有那相容之情懷,做自己不因嫉妒他人而動搖的主角;有那待時之智慧,去感受天地人心,使自身恢然于世。看今朝,國際形勢風云變幻,祖國發展日益精進,若你我能于讀書之中鑄一把劍鞘于靈臺,清明之輝便會瑩瑩于天地間,永不黑暗。謝謝大家,我的發言結束了。
(來源于河南教育廳)
3
薦賢助君得天地 讓相為國霸春秋
——班級讀書會發言稿
作者: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二(7)班 靳京璇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書畫家李若禪曾說:“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作為一名上進的中學生,透過書香墨海,審視歷史人物,在齊國崛起的這條路上,我敬仰不計前嫌、善于納諫而九合諸侯的公子小白,我力贊盡己之賢、尊王攘夷的管仲,然而,最讓我觸動的當屬“薦賢助君得天地,讓相為國霸春秋”的鮑叔。接下來就跟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淺見。
胸襟博大,鮑叔知人善任而勇薦舊敵。“治天下者,用人非止一端,故取士不以一路”,歐陽修這句話可很好形容鮑叔。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爭奪齊國王位之時,鮑叔和管仲亦身居雙方陣營的高位,甚至小白幾乎為管仲所殺害,可當公子糾失敗、桓公即位后,鮑叔卻能發現與己與國曾有深仇大恨的管仲的才能,并為此直言納諫,使其輔佐桓公成大業。“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同學們,請設想一下,假如沒有鮑叔之知人善任及包容心胸,齊國人才中何來一位彪炳千古的管仲,又何來齊國今后之崛起?所以,管仲造就了齊國的榮光,而鮑叔造就了管仲之輝煌。
情操高潔,鮑叔知己不及而謙讓相位。“夫人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在春秋戰國這樣禮崩樂壞的時代中,諸侯將相們都沉淪于名利,貪念著霸權,齊桓公亦是如此。在管仲俯首稱臣后,作為齊國之相的鮑叔卻并未居高視之,反而稱自己“賢不如管仲”而將相位謙讓于其,自己甘居其下,終成一段千古佳話。“甘居下者位未卑”,雖然桓公終成五霸之首,但其與手足相爭、與諸侯相殺,比起鮑叔卻少了一分淡然與平靜。同學們,我們深知,只有不迷戀權力,不陶醉富貴,鮑叔才如亂世之中的一抹清流,以己之行詮釋了君子之德。
同學們,管仲雖賢,論胸懷其不如鮑叔;桓公雖能,論情操其亦不如鮑叔。故三人中,我首推鮑叔——薦賢助君得天地,讓相為國霸春秋:于國家,鮑叔選賢舉能、慧眼識精,為桓公奪王位,使管仲施才能;于己身,鮑叔不慕名利、清高淡泊,未曾自矜功伐,讓相而身退。
同學們,正如董卿所說:不讀書就像沒有吃飽飯一樣,精神上是饑餓的。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理應在讀書中學習歷史人物之德行,以博大之胸襟容天下之人物,以慧眼識八方文化,多元融合、取精去糟;以高潔之情操立自身于浮華躁動的社會,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于己無愧,于國無愧!
謝謝大家,我的發言到此結束。
4
認識你自己
作者:黃岡中學高二(7)班 林芳菲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這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信息爆炸,日新月異。千禧年后的一代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比以前更多的教育資源,學習強國,在我們的教育上花的本錢越來越多。可是,當你的個人能力越來越強,外界的贊美鋪天蓋地地襲來,對自我的認可也越來越多時,你是否已經走入誤區,是否意識到,接受自己的不足和承認別人的優秀也正變得越來越難?
包括司馬遷在內的大多數人,稱贊鮑叔,都在說他“珍惜朋友情誼”“有容人雅量”“舉賢不避親仇”,但是我認為他最珍貴之處,是他有一個很清晰的自我認知。
古希臘時的大思想家蘇格拉底有一句名言:認識你自己。可是我們為什么需要認識我們自己呢?
因為,清晰的自我認知會讓你清楚自己的在集體中的定位,從而最大化集體的利益。就像管仲臨終時拒絕齊桓公將相位傳給鮑叔牙,說鮑叔牙為人板正,做清官可以擔宰相之位不可,能力低者不屑一顧,犯錯者記憶終生,上不討好君心,下不迎合民意,“非為宰相之才”。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情,于是管仲為相多年,助齊桓公成就大業,孔子稱“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而集體利益的最大化最終會有利于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曾在《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中寫下: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里獨踞;每個人都是一塊泥土,連接成整塊大陸。在一個集體中,我們的命運是緊密相連的,就像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整個人類聯系在一起一樣,我們的個人價值往往需要通過集體來實現。因為,社會的形成不是肉體的疊加排列,而是精神靈魂的碰撞交流。脫離了群體而討論自我實質是一種形而上的自我,社會價值是衡量自我價值的標尺,我們自古以來從“達則兼濟天下”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再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社會認可的價值往往不在于個人本身,而在于他創造的社會價值。自我價值固然值得追求,但社會價值的創造是一個人在社會中立身處世、獲得認同的基礎,只追求自我價值的生命終會在時間長河中化為齏粉。
今人形容我們這些零零后,大多不會再用諸如“無知”“幼稚”這些詞語了,大家喜歡上一種新的描述,叫精致的利己主義。這個詞是由北大中文系的錢理群教授提出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顧名思義就是以自我利益為中心。可是,倘若鮑叔牙就是這么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齊桓公還能成就霸業嗎?答案是否定的。
鮑叔牙通過舉薦管仲提升了他的個人價值。今人大多都在贊美他容人的雅量和舉賢不避親仇的大氣,往往忽視了他的大智慧。今人為什么會知道鮑叔牙?因為管仲干出了一番事業,有司馬遷給他作傳,人們欣賞這位手段厲害的政治家,欽佩這位名相時,才知道管鮑之交。鮑叔牙死后,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享有俸祿和封地,他的美名千古流傳,他可能在政治謀劃上不夠聰慧靈活,但是他通過自己的大智慧,在成就了管仲的同時,也成就了他自己。
在我們這一代中,有管仲氣質的人有很多,但是,你是否愿意暫時放下自己,在路邊去為“管仲”們鼓掌呢?鮑叔牙的存在之于歷史長河不過如蜉蝣朝生暮死,而生命的延續卻是薪火相傳綿延不息的,將他的價值寄于社會,是另一種形式的永生。
所以,我們都得重新審視一下自我。在接受自己的不足和承認別人的優秀之后,提升自己和重新定位自己。對我們自身最大的威脅,不是缺陷本身,而是我們對這些缺陷的認識的不足,掩耳盜鈴通往不了更遠的道路。哪怕我們做不了牡丹,我們做一株苔花,在扎根的日子里默默沉淀,用全部的力氣去綻放,盛日不到處,清風恰自來。
認清你自己,接受你自己,成就你自己。塵埃之微,可補益山海;螢燭末光,也可增輝月光。哪怕你此刻站在平凡的某個角落,都能慢慢造就偉大。
(來源于河南教育廳)
5
寬容成就偉大
各位同學:
大家好!我今天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寬容成就偉大》。
對于齊桓公成就霸業的故事,有人說主要得益于鮑叔的知人善用,有人說那是因為齊桓公得到了管仲的大力輔佐。不過,我認為,齊桓公之所以能夠成就一代霸業,主要還是因為他的寬容之心。試想,如果不是齊桓公不計管仲之前嫌, 他會重用管仲嗎?他不重用管仲,能夠成就其偉大霸業嗎?因此,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要內容就是,為何寬容可以成就偉大?
有了寬容之心,我們才能一心一意構筑偉大理想。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要想干成一件我們滿意的大事,是往前看好,還是往后看好呢?往前看與往后看的區別在于,我們如何對待歷史,如何對待過往?如果我們總是糾結于歷史的恩怨,糾結于過往的是非,那我們還怎么去構筑我們的偉大夢想呢?因此,我們要胸懷偉大夢想,首先就要寬容對待歷史,寬容告別過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一心一意去構筑我們的偉大夢想。
有了寬容之心,我們才能夠聚精會神去實現偉大事業。剛剛我說了,有了寬容之心,我們才能一心一意去構筑我們的偉大夢想。這是我們成就偉大事業的前提和基礎。有了這個前提,我們才能夠聚精會神去抓好當前的主要工作。試問,“三起三落”的鄧小平同志,如果不是寬容對待個體的歷史遭遇,哪有心思去謀劃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更何談聚精會神推動中國從階級斗爭到改革開放的巨大轉型?從齊桓公到鄧小平,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大凡歷史上的偉大政治家,都懂得寬容本身的價值,都懂得寬容對于成就偉大事業的重要性?
有了寬容之心,我們才能夠匯聚天下英才。偉大夢想也好,偉大事業也罷,我們都需要聚集天下大量優秀的人才。沒有大量優秀人才的匯集,我們要想實現這些偉大的目標幾乎不可能。而人才得與失,關鍵就在領導者是否具備寬容之心,是否能夠做到以德服人,以寬容之心感人。所有的人都會犯錯,所有的員工也都難免失誤,領導者如何對待這些錯誤與失誤?是過分苛責,還是寬容以待?恐怕領導者兩種完全不同的態度,將直接影響員工對待組織和領導的認同與否。
有了寬容之心,我們才能夠真正營造積極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圍。同學們,我們都來自不同的家庭,我們都能夠感受到父母親寬容與否和家庭氛圍的差異之間的關聯。我很感恩我父母雙親的寬容,正是他們的寬容,讓我們的大家庭變得更加溫馨,更加和睦,更加團結。哪怕母親今天受了哪個兒子哪個媳婦的委屈,過兩天還不是照樣去給兒子、媳婦帶孩子,幫忙料理家里家外。這就是向善。這就是傳統中國的偉大母愛。正是母親的向善,感染著我們大家都要努力向善,而且還要始終積極向上。
總之,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種不跟他人過分計較,不執拗于過往的是非恩怨,不算計于個人的利益得失,不糾結于曾經的不爽不滿情緒;以寬容之心對待他人,哪怕他人曾經對待自己是多么不友善,何其不恰當。如果我們具備這種美德,那就可以真正做到以德服人,以寬厚之心感動他人。進而為我們事業的發展營造一個積極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圍。
親愛的同學們,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人過去對我們不是很友善,我們曾經遇到困難時,他也并沒有積極幫助我們,那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怎么辦呢?如果我們伸出溫暖的援助之手,難道他不會感激于我們的寬容之心嗎?畢竟,“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寬容成就偉大,這就是我從齊桓公成就一代霸業的典故中得出來的最重要的結論。希望我親愛的同學們都能夠像齊桓公這樣常常飽有寬容之心,用我們的寬容之心去構筑我們的偉大夢想,進而成就我們的偉大事業!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