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范文|2023年高考語文作文試題詳解(新高考Ⅰ卷、北京卷)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56范文|2023年高考語文作文試題詳解(新高考Ⅰ卷、北京卷)

            隨著2023年高考語文科目考試的結束

            全國各地高考作文題目已經全部出爐

            “讀者·新語文”第一時間

            “跟進”高考語文作文

            邀請全國各地語文名師、作家

            一同解讀2023各地高考作文題目

            寫同題下水文

            敬請關注!

            作文題目

            01

            王玉朋

            作文解析

            實事求是地說,這個題目確是在我意料之外,考前很多熱詞和關鍵詞在我的腦海“萬馬奔騰”,我還特意“絕押”了兩道作文題:“建黨100周年”和“革命家書”。全國甲卷還真的就考了“建黨100周年”,也算是“押中”吧;可令我遺憾的是我一萬個沒想到全國新高考I卷考了個“體育之效”,“體育之效”這個詞于我而言有些陌生,以至于學生在出場以后,我問學生考了什么作文,學生說是毛澤東的“體育之效”,我還誤以為是“體育治校”,因為我一下子想到了毛主席曾經說過的“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隨后,看到微信群里發的全國各地高考作文題目才恍然大悟,是“體育之效”不是“體育治校”,原來如此!

            不能不說這個題目很有新意,應該出乎大多數語文老師的意料,我們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文化自信”“三牛精神”“勤儉節約”“建黨100周年”“底線思維”等話題上,卻鮮有人注意到這個“體育之效”,此題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筆者為命題人大力點贊。

            “新”是“新”了點,但又不足為懼,因為這種類型的作文大家肯定訓練過不少,平心靜氣地思考一下,讓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材料,共同觸摸文章的寫作思路。

            這道題是一道材料作文題,這則材料出自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的《體育之研究》一文,重點選擇了毛澤東對“體育之效”的論述。“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世間唯一不變的規律就是“一切都不會一成不變”,人的身體也是如此,體育與身體強弱密切相關,可以讓“目不明”“耳不聰”變成“目明耳聰”。

            “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這段話意在說明“強弱之變”的辯證關系。強者濫用其強,不能恒強;弱者增益不能,不會恒弱。強和弱的轉化,就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生而強”亦或“生而弱”都不能限定我們的人生過程和價值,“天生”不能注定命運,而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才是你的命運。強而不喜,弱而不悲,“弱”只是起點,而不是全部。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推進青少年健康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內容。而體育恰恰關乎青少年的健康,關乎民族的未來。體育不僅是一種運動,更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尊重生命、挑戰自我、自信攀登、勇敢無畏、積極進取的精神。縱觀整個材料,我們在寫作時應從“體育之效”談起,然后把重心放在“強弱之變”的 辯證關系上。“強弱之變”的論述不應僅僅局限在個人的身體層面,更應涉及到內在精神力量和人生的方方面面;進而還可以由小及大,論述一個民族層面的“強弱之變”,從而讓文章具有更深刻思想性和現實性。

            作文

            愿君深諳“強弱變”,長風萬里正青春

            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體育研究》一文,論及“體育之效”,其提出的“強弱之變”的論述,跨越時空,令人警醒。斯人已逝,斯語千秋,金聲玉振!我們作為復興一代的“新青年”,理應深諳“強弱之變”之要義,讓自己的青春蓬蓬勃勃,浩浩湯湯。(點評:材料作文的經典“三字開篇大法”:引、析、提。簡潔引用材料,提取材料中“強弱”這一關鍵詞;然后稍作分析,最后提出中心論點“扣題”)

            “身體是靈魂的圣殿,不論在那里供奉的是什么,它都應該保持強韌、美麗和清潔”,村上春樹如是說。的確如此,健康的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推進他們的身體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應有之義。(點評:過渡,引用村上春樹的名言)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毛澤東主席高屋建瓴,一語中的,以“體育之效”引領“新青年”,于我輩青年也是“心有戚戚焉”。“目不明”“耳不聰”又有何妨?因為“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只要勤用多練,保不準也會“目明耳聰”,甚或成為“千里眼”“順風耳”!即使“目不能視,耳不能聞”,又有何妨?海倫·凱勒自幼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但依然對生活飽含著熱情和勇氣,以堅忍不拔之志、自強不息之魂同命運抗爭,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哈佛大學,她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是一種精神的宣言和告白。“體育”不僅是一種運動,更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尊重生命、挑戰自我、自信攀登、勇敢無畏、積極進取的精神。(點評:緊扣材料“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來展開論述“體育之效”,并引用海倫·凱勒的事例提出了“體育不僅是一種運動,更是一種精神”的論點。)

            “體育之效”在“強人”,而非讓“強者濫用其強”。“強者濫用其強”不僅僅是對世界的張牙舞爪,也是自掘墳墓,最終必將埋葬自己。“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項羽,勇猛過人,破釜沉舟,被稱為“一代戰神”,你說強不強?然而,他坑殺降卒,血腥屠城,火燒咸陽……可謂“濫用其強”,最終“垓下被圍”“四面楚歌”,落得“烏江自刎”的下場,令人唏噓不已。一個國家何嘗不是如此?古埃及、古羅馬等文明古國曾經輝煌一時,但他們以“武力”去征服,靠“掠奪”來揚威,結果早已泯滅在歷史的硝煙之中,只有中華文明延續下來。當今世界,戰爭的烽煙也是此起彼伏。有的國家,自恃國力強大,“以兵強天下”,勢必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此之謂“物壯則老,霸極必衰”。(點評:緊扣材料“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展開論述,運用項羽的事例,然后由個人推及到一個國家,由小及大,進一步論述“濫用其強”,就會致使“強”轉“弱”。)

            強者不能恒強,在于其“濫用其強”;弱者不會恒弱,在于其“增益所不能”。強和弱的變化,或許不在一朝一夕,而要經年累月。強變弱,就如鋒利之刀劍久而斫,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弱變強,就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強弱轉化,往往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跨越。中國女排驚艷世界,然而最初的中國女排也不是天生的“王者”,而是一支弱旅,然而這支弱旅“勤自鍛煉”,慢慢走向強大,鑄就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回首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何嘗不是如此?歷經百年,由最初的幾個人到現在的九千多萬黨員的泱泱大黨,一條紅船從歷史的深處駛來,乘風破浪,已經化為新時代、新征程的一艘巍巍巨輪。強者,不恃其強,謙虛不盈,不斷成長;弱者,不甘其弱,補齊弱板,走向強大:這是每一個“新青年”都應奉行的金科玉律。(點評:緊扣材料“弱者如果能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對“強弱之變”的辯證關系展開論述,運用了比喻論證和中國女排以及中國共產黨的事例論證,并指出新時代新青年的做法。)

            “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的確如此,“生而強”亦或“生而弱”都不能限定我們的人生過程和價值,“天生”不能注定命運,而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才是你的命運。古有“生而強”的秦二世,驕橫放縱,被逼自殺;今有“生而強”的李天一目無法紀,鋃鐺入獄;古有“生而弱”的韓信,貧寒交迫,最終封侯;今有“生而弱”的“草根”們,不懈努力,人生逆襲。強而不喜,弱而不悲,“強弱”只是人生的起點,而絕不是人生的全部,生命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未可知”。(點評:緊扣材料“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未可知也”進行論述,并運用古今事例進行對比論證,指出“強而不喜,弱而不悲”的觀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相比100多年前的“新青年”,我們這代“新青年”欣逢盛世,是何其幸運!那些任人壓迫和欺凌的歲月已經成為了歷史的塵煙,“東亞病夫”的帽子也早已被扔到了歷史的深處,我們是正在騰飛的龍的傳人,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滾滾洪流中,請以昂揚的姿態和精神去詮釋“少年強則中國強”的內涵,愿君深諳“強弱變”,長風萬里正青春!(點評:結語,引用名言,體現亮點意識,把兩代“新青年”進行對比,回扣材料,然后發出呼告,最后照應題目。)

            02

            朱翼燕

            作文解析

            (一)材料分析

            材料引用的是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的《體育之研究》一文中論及“體育之效”的一段話。

            分三個層次闡述“體育之效“:第一,體育鍛煉會讓體質由差變好;第二,指出身體的強弱是如何互相轉化的。生來身體強壯的人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最強壯的身體,也會轉弱。生而弱者如果勤奮鍛煉,補足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久而久之也會變得強大;第三,得出結論:生而強者也不要沾沾自喜,生而弱者不用自悲。哪怕生而弱者,只要勤奮鍛煉,也會越來越強。

            (二)立意解析

            表面上看,這段材料在談體育,事實上,體育應該是一個引子,命題者希望引導考生關注強和弱的辯證關系,表達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對此的感悟和思考。

            構思時,首先應厘清概念,比如:何謂強者?何謂弱者?除了身體機能的強弱,當下人們又如何理解強者和弱者?

            其次,要善于化大為小,選擇一個角度切入。個人以為,選擇上述三個層次中任何一個去寫,應該都是切題的。但寫作角度還是有高下之別的,應盡量選擇自己感悟最深的點去寫作。思考盡量深入。

            讓思維深入的方法有:

            向前推(逆向推),找原因;

            面聯系(橫向推),作比較;

            向后推(順向推),尋結果;

            看現狀(尋矛盾),找問題;

            探實質(究根源),顯核心;找方法(用技巧),解問題。

            第三,構思全文的框架結構,做到思路清晰,邏輯嚴密,層層深入。

            作文解析

            像強者一樣自強不息,像弱者一樣感受世界

            毛澤東在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人的身體,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

            這其實是借體育談強弱之辯證法。強弱并不永恒,它們常常相互轉化。因此,生而強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引用材料,提出觀點。)

            但是,生而強者往往容易沾沾自喜。所謂強者,在當下社會,多數人認為是那些擁有身份優勢或更多權力、資源的人或集體。他們擁有比一般人更強的主動支配能力。所以,他們更容易濫用其強。表現為:在自己,則沾沾自喜;對弱者,容易傲慢甚至欺凌。比如:餐廳顧客辱罵毆打服務人員;小區業主辱罵毆打保安;男性辱罵毆打女性;成人辱罵毆打兒童老人;有權者辱罵毆打普通人;有錢人辱罵毆打窮人。不久前,沈陽大街,奔馳寶馬車主,當眾肆無忌憚毆打電動車主。(結合現狀,從反面列舉強者的表現。)

            這些強者的邏輯是:誰有錢誰有權誰更霸道,誰就更有理。他們不曾想過,強弱是相對的,如果遇上更強者,他們又淪為弱者,又當如何?更何況,濫用其強也許會導致自己轉而為弱。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身份、權力、資源不一定永恒不變,把它們作為欺凌弱者的資本,不是對“強者”的正確注解。(分析其危害。)

            同時,生而弱者則容易自悲自憐,自怨自艾。有些弱者在受了委屈不公后默不作聲,弱者的生存邏輯是: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但是長此以往,容易導致一些心理扭曲。阿Q受到凌辱之后,不敢反抗,發現小尼姑比自己弱小,就去欺負小尼姑。當下社會,一些弱者在忍無可忍時,則容易走上極端報復之路。魯迅說,弱者憤怒,向更弱者抽刀。這是弱者的悲哀,但更令我們警醒。(結合現狀,從反面列舉弱者的表現及其危害。)

            為何強者容易自喜甚至欺凌弱者?為何弱者往往自悲自棄甚至扭曲暴戾?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們往往認為強者是成功的象征,而弱者則是失敗的代表。當強者和弱者被納入世俗的成功和失敗的衡量標準,不僅使強者唯我獨尊、目中無人,以強者的心態對待社會、對待他人,而且使弱者處境更加艱難無助,毫無尊嚴。(分析原因及后果。)

            因此,當下我們亟需明確“強者”和“弱者”各自的責任,才能構建更為和諧的社會環境。

            像強者一樣自強不息。生而弱者不必自悲。吾生而弱,或許是天之誘我以至于強。體弱,則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身殘,則志堅,以學識和專項技能來彌補不足;學歷低,則苦心求學,進取不息。如此,久之,弱也會變而為強。

            像弱者一樣感受世界。生而為強,應感恩命運的賜予,時刻牢記強弱只是相對而言,警醒自己不濫用其強。“不濫用”首先表現為自我的不懈努力,戰勝自我才是真正的強者;更重要的在于強者需保持弱者心態,像弱者那樣去感受世界。

            假如你從事扶貧工作,請努力理解窮人的生活現實和生計壓力;假如你從事鄉村工作,請努力理解農民的生活世界和生產邏輯;假如你是高級白領,請努力理解那些服務員、保潔員、保安;假如你為官一方,請努力理解那些無權者和無錢者;假如你是身體健碩者,請努力理解那些老弱病殘人群。(生而弱者怎么辦?生而強者當如何?分別從這兩個角度進行闡述。)

            生而為弱,請自強不息;生而為強,請盡可能像弱者那樣感受世界!(收束全文并點題。)

            作文題目

            01

            高海燕

            作文解析

            北京卷第二題,要求用記敘文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成熟的思考,很符合高三學生的年齡特點,切中了人生成長的關鍵問題。真正的成熟的確不僅僅指身體的長成,還包括人經受磨練后發展出有所作為的穩定性格。孟子就曾提到,“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另外,成熟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文章本身可以寫現實題材,比如讓自己感覺到逐漸成熟起來的某個事件,也可以寫虛構題材,比如創作一篇小小說,用故事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考。

            作文

            這,才是成熟的模樣

            “媽媽,你不進來陪我,我就哭到地震!”一個五六歲的男孩扒在泳池門口帶著最大分貝的哭腔喊。(開頭先聲奪人,塑造一個怯懦的男孩形象,為之后的成長變化鋪墊。)

            門外的媽媽略顯無奈地攤了攤手,男孩就被屋里的教練抱了回去。

            透過大廳里的閉路電視,媽媽看見男孩在泳池邊緣站著,身體一聳一聳地起伏了好一會兒,最終還是下水游起來了,仰泳的姿勢還不算標準。(男孩和媽媽的首次出場,勾勒出母子關系的常態,母親是推動者。)

            “我不要去,我不要學游泳了!”男孩在停車場賴著不走。

            媽媽勸了好一會兒都沒有效果,眼看上課的時間就要到了,沒辦法只好抱起來走。

            一個年輕的姑娘看見了,很緊張地跟著走了一段,“他為什么哭啊?您是他媽媽嗎?”

            媽媽苦笑了一下,說:“他不想學游泳。”

            哦,女孩抱歉地停住了,不再往前跟。

            又是哭著進了泳池,閉路電視里,男孩已經可以熟練地蛙泳了。(男孩和媽媽的二次出場,兒子的抗拒,母親的推動,甚至引起路人的狐疑。此處男孩開始有所收獲和成長。)

            學自由泳的時候,媽媽省心了不少,男孩終于放棄了哭泣,開始享受在泳池的暢游。

            “我不要進游泳隊,我不要去參加選拔!”男孩渾身寫滿了拒絕,盡管他游得已經很棒了。

            “我不要進足球隊,我不要去參加選拔!”男孩被老師領回了教室,盡管他幾乎是班里跑得最快的孩子。

            “也許,我可以試著加入棒球隊。”六年級的某一天,男孩猶猶豫豫地說。

            “不怕被拒絕了嗎?不怕打不好被嘲笑了嗎?”媽媽問。

            “啊……應該也沒什么大不了的。”男孩說,但他還沒有鼓起勇氣說,小學就畢業了。(男孩和媽媽的三次出場,男孩在一個領域的成長經驗,并沒有讓他獲得足夠的勇氣去接觸新的事物,媽媽給了充分的理解和足夠的耐心,直到他主動嘗試突破,為后文的主旨升華做鋪墊。)

            初中沒有棒球隊,男孩抓住機會進了籃球隊,每周都花很多時間在訓練和比賽上。盡管有過傷痛,也有過失敗,但那絕對是一陣暢快淋漓的好日子。

            “我當初怎么那么傻,錯過了好多。”男孩有時會遺憾地回想。

            高中的時候,男孩開始嘗試做更多的事情,加入學生會、排演話劇、和好朋友辦社團,去國外參加學科競賽……(男孩的人生開始轉變,他嘗試在學校里的各種可能,仿佛脫胎換骨,與當初的怯懦抗拒形成鮮明對比,逐漸成長起來。)

            “來吃點水果吧!”媽媽某個晚上招呼正在學習的男孩說。白瓷盤子里正放著十幾個金燦燦的黃杏,有著陽光般的誘人色彩。

            “真甜,真軟。”男孩邊吃邊說。

            “因為完全成熟了嘛,日照充足,又經了足夠的風霜,把青澀的味道都除掉了,從硬邦邦地青杏變成又甜又軟的黃杏。”媽媽說。

            “充足的日照,足夠的風霜,從青澀變甜軟……”男孩忽然想起小時候倔強地對抗所有不熟悉的一切時自己僵硬的身體,“大概就像一顆青杏吧!”(以青杏和黃杏的對比,引發對成熟的思考,將兒子的變化與杏的成熟過程進行對照,暗喻兒子經受磨練后已經發展出有所作為的穩定性格,是逐漸成熟的過程。)

            “這杏成熟了就會吸引很多鳥來啄,人來摘,杏核就被傳到四面八方,杏樹自己走不動,就用了這種辦法,來拓展生命的邊界,是不是很有意思?”媽媽說。

            男孩邊聽邊吃掉手里的杏,把杏核捏在指尖說:“沒錯,這成熟的杏核會去到哪里,簡直有無限的可能,廣闊天地,大有所為啊!”

            媽媽聽完,拍拍兒子寬闊的肩膀,笑著重復了一句“大有所為!”(通過杏樹借種子傳播來拓展人生邊界,暗喻兒子作為一個成長中的青年,未來的人生也將“大有可為”。勇敢地拓展人生的邊界,這,才是成熟的模樣!)

            02

            李鳳成

            作文解析

            北京卷的試題命制形式秉承了往年的風格,特別是在今年八個考區絕大部分考查議論文的情況下,考查了記敘文,實在難能可貴。

            第一道試題“論生逢其時”,在審題立意時應看到關鍵句,即“在同一個時代,有人慨嘆生不逢時,有人只愿安分隨時,有人深感生逢其時、時不我待……”,命題人采用了列舉的方式,列舉了人們對于時代的態度,這些列舉其實就是幫助考生打開思路,考生選擇一種情形展開思考就行,比如第一種現象,考生就可以圍繞其作這樣的思考:對于“慨嘆生不逢時”,我自己是什么態度?歷史上或者眼下有沒有這樣的人存在?他們如此慨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人和時代究竟應該是怎樣的關系?由此,一種立意就可以是:“慨嘆生不逢時”的人們應該積極地行動起來,慨嘆只能無濟于事,只能陷入惡性循環之中。后面的“有人只愿安分隨時”,屬于明哲保身的立世觀,大體也是批評的對象,最后一種可以予以褒揚,因為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但所有立意在行文時皆應考慮辯證的一面,如此,立意可以四平八穩。

            第二道試題,在審題立意時應對“何為成熟”這一關鍵問題作深入思考,題面引導意味明顯,明顯是想讓考生思考“成熟”在心智等方面的特征(省略號就是明證)。考生應想好事件,將自己的思考有機地、靈活地嵌入進去,比如借人物之口發表對成熟的看法。

            作文

            這,才是成熟的模樣

            周末下午是寄宿制高中玲瓏中學三個年級的活動課時間,所有年級的學生都可以參加自己喜歡的活動。(點明時間、地點、事件背景,彰顯記敘文要素。)

            阿亮選擇了籃球,至于為什么喜歡籃球,有兩個原因,一是他是個“較高胖墩(身體胖,只是個子中等)”,自認為有成為中鋒的潛在能力;一是他仰慕已退役的NBA球星“大鯊魚奧尼爾”。鑒于以上因素,在學校里他以“迷你奧尼爾”的雅號飲譽四十八個班級。(語言幽默、活潑,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阿亮很快打起了比賽,參加比賽的都是老相識:大甲,以三分籃精確見長;小飛,以速度快稱強;阿華,以運球靈巧著稱;野子,以拋投準俘獲人心。比賽很激烈,有不少同學圍觀。阿亮像一只坦克在場上橫沖直撞,大甲因此粒球未進。焦躁的阿華“小動作”多了起來,比如有時候看著像是在往左邊運球,球真正飛出去的時候卻變成了從右邊出來,真是“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小飛也焦躁起來,在阿華又一次傳球時,把球給頂飛了出去。阿亮撿起球,立好姿勢,看了又看,把球傳給了野子,野子接到球后,一個拋投,球進了籃筐,圍觀的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阿亮眉花眼笑,于是跳到了籃球架的底座上,跳了一小段“打糕舞”,跳完后他又用力跳回到籃球場上,沒想到這一下跳下來出了意外,他摔倒了,整個身體壓到了先落地的右腳上,在他那個敦實的身體的壓迫之下,右腳立即被壓骨折了,而且骨折得厲害——腳跟與腳尖完全掉了個兒,任誰看到了心里都會一陣子糾緊。阿亮睡在地上只叫喚,周圍的同學一看出了事,一瞬間跑沒了蹤影。大甲等幾個人一開始也愣了神,小飛忽然說了一句:“這是他自己摔下來的,跟我們可沒有關系啊!”阿華、野子、大甲聽了這話都是眉頭一皺,大甲更是教訓似的說道:“小飛,你這樣說不合適吧!處理事情也太不成熟了!我們不應該先考慮救人的事情嗎?他這個腳不及時救治,會終身殘疾的!”接下來大甲冷靜地分配了任務:大甲去找擔架,順便找三個人,一會兒輪流抬阿亮去附近的醫院;阿華去找班主任,向班主任匯報情況,讓班主任聯系家長;野子、小飛留在阿亮這邊照應。”分配完畢,各人忙碌起來。不一會兒,大甲找來了擔架,還帶來了三個男同學。于是大家著手把阿亮弄上擔架,向附近的醫院出發,幾個男生一路上小心翼翼,走路都是挪著走的,約二里的路程硬是走了一個小時。(動作描寫,細致、清晰、生動;語言描寫,揭示人物性格,且巧妙點題,行文機智;將周圍同學的反應,小飛的反應與大甲等人的反應進行對比,突出“成熟”的特征,為下文張本;精心選用詞匯,比如“挪”,寫出了男生們抬擔架時的真實狀態,突出了男生們的辛苦。總之,濃墨重彩的描寫,做到了有點有面,畫面感強烈。)

            抬到醫院后,大家湊了身上所有的錢給阿亮掛號,拍片子,急診科的醫生很快給阿亮的腳正了形,令這幾個男生難以忘懷的是急診科醫生硬拽、硬拉、硬轉的簡單粗暴的手法。阿華、班主任和家長隨后一頭汗趕到,急診科醫生給阿亮媽媽說,幸好病人被及時送到,再過半小時,這個腳就廢了。(急診科醫生的話語凸顯了男生們處理事情的方式的成熟。)

            隨后,阿亮就交給他媽媽照顧了。班主任對四個男生豎起了大拇指:“沒想到你們做事情這樣周到,這才是成熟的模樣哩!”(語言描寫與細節描寫,突出主旨。)

            幾個男生靦腆地笑了。

            -END-

            王玉朋,文學碩士,研究生畢業于聊城大學文學院,中學高級教師,現為淄博實驗中學語文教師。學生親切地稱呼他“大鵬”,人生格言是:“心之所向,日夜兼程”。

            朱冀燕,江蘇省常州市第五中學教師,從教二十多年,始終相信:教育需要尋求突破,生命需要尋求突破。做燃燈者,照亮前行的路。

            高海燕,北京大學文藝美學專業碩士,北大附中語文教師,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優秀輔導教師,魯迅青少年文學獎優秀指導教師,享受讀書,熱愛寫作,愿意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拋磚引玉”。

            李鳳成,碩士研究生,中學一級教師,愛好文學,參與編寫百部中高考作文圖書。2023年江蘇卷文言下水作文《融,和乃生》獲“語文周報杯”下水作文大賽二等獎。

            責編丨鄧 茜

            實習編輯 | 北 洛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一区 | 亚洲欧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一区|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2020青青| 国产亚洲一区区二区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天堂| 麻豆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 日本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一区| 亚欧色一区W666天堂|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本日| 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少妇 | 另类免费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文中字幕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国模大胆| 亚州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伊在| 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 |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色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12p|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国产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久人妻精品无码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 中文字幕AV一区中文字幕天堂| 免费日本一区二区|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中文|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久av波多野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