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備考?從基礎學法到考前提效,給你三條建議
本文講高考作文的備考,但偏不從作文本身講起,而是先講周邊。為啥?因為水漲才能船高,若語文之水勢浩浩湯湯橫無際涯,作文之舟又如何會擱淺?
且聽我一一道來——
不打無準備之仗,這簡單的道理誰都知道。但是只有準備就夠嗎?考場如戰場,我們要的是高效!
平時要兼收并蓄,考前要精準高效。
每一天忙忙碌碌的,卻效率不高,甚至也知道大好時間和大量精力,被無盡的內耗內卷所消耗,卻總是暗示自己“我很努力”,不知你是不是這樣?
與其隨大流被裹挾,不如去謀求如何突圍。
當以這樣的眼光來看我們的高考。從小學到中學,十二年寒窗之苦讀,雖然不祈求一舉成名天下知,卻也要努力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父母,對得起這個好時代。
面對高考當中最高的作文,我們該如何準備呢?
老師的建議是,勤奮固然重要,但是正確的方向和方法,更為重要。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一篇考場作文,其實是大家語文學習最核心能力的體現,寫好一篇考場作文得到一個滿意的分數,絕不僅僅是運氣好那么簡單。
至少要看到那是思維之花的綻放,那是在重重的壓力之下,在克服了困難之后實力的展現。
關于學習語文的一點閑話
作為一名知識的傳播者,我可比孔乙己運氣好多了,在一個昌明的好時代,喜歡繞著彎說話成了我課程受歡迎的原因。
話說初上講臺時,那是年輕的我,看到學生疲倦的時候(多是沉悶的下午)往往不是扯著脖子喊他們起來繼續給我學,而開始調動想象,販賣各種思想的狗皮膏藥。
最初天馬行空東拉西扯的時候,內心總有那么一點點愧疚,覺得此非正業。
但是后來,我發現,無論當年的中學課堂還是近年大學的講臺上,學生們思維最活躍以及事后還記得住的且能靈活運用形成語文能力,往往皆拜我所發揮的課本之外的東西之所賜。
我也曾經納悶過,當年我聲嘶力竭一遍遍絮絮叨叨講的知識點,他們居然好像不記得。就像他們不記得我無數次帶領他們讀課文刷題沒有留在他們記憶里,卻只有那些段子那些趣事留存在他們記憶里一樣。
孔乙己不厭其煩地教小伙計“回”字的四種寫法,小伙計不耐煩,他一定很受傷。但是受過傷之后,不知他有沒有反省和總結?
不管他了,反正我有。這之后我就一直在琢磨,陪孩子學習語文,是不是有別的更有意思的方法呢?各位同行或者是家長朋友們,我們是否考慮過讓孩子學得生動一些些呢?
當然我也做過一些的嘗試。特殊的時期大家都被關在家里,人和人之間只能通過網上溝通和交流,其中也不乏有問我如何教孩子學語文的,更有我的學生們問我,如何當語文老師的。
好為人師的我哪里肯放過這樣的表現機會?于是當仁不讓地哇啦哇啦開講。
后來就是,讀本文的諸位都知道,原本只寫文章不發視頻的“人生底色看語文”居然發了不少視頻,并因此漲粉十余萬。
于是如有使命在肩,不斷努力前行。先是靈活的小視頻,再后來大家覺得不過癮,又有百家號平臺的大力支持,也就有成套的系列專欄課程。
小視頻如小點心,三五分鐘就讓你領略語文知識的甜美;而成系列的課程,擺開來看就仿佛一道道菜肴,口味適中,十五分鐘左右長短適宜,讓孩子邊看邊學,香辣愛下飯,幫助孩子們在語文學習上不偏食不挑食,精神健康成長,打好人生底色。
關于寫作能力的重要性
一個語文老師當然會說語文重要;一個還算擅長寫作的語文老師,當然會說作文重要。
但是光說重要沒用處。無論是什么主張,若要說服別人,那就要有充足論據,要有合適的論證方法,要展現能夠自洽的邏輯。
困在家里的那段時間,翻看二十多年前讀大學時的筆記,其中上面有一位尊敬的老師說過的話:作文是語文學習的珠穆朗瑪峰,要是真正能攀得上的話,定然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除了依稀想到當時的場景,突然就很自責:為什么這么好的句子就沒記住呢?
那個時候還年輕的我,雖然知道將來可能會走上講臺當語文老師,卻并沒有體會到過攀登的甘苦。
那個時候的我,僅僅是因為小時候被母親逼著背過一點文章,仿佛有點點的語文天賦,憧憬著一個綻放于講臺的未來。而多年之后的教學生涯,加之反復輾轉求學進階經歷,一再告訴我,不要相信所謂的天賦,也不要只是一味埋頭拉車不辨南北不問東西。
后來人生中所遇到的困境和突破困境的努力,都說明了一個人要少走彎路,努力固然不可少,更要保證正確的方向。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其誰曰不然?
下面給大家一點學習的建議。
高考作文臨場備考的3條建議
1.強化審題,注重點題、扣題專項訓練。
無論作文寫得如何放得開,扣題是最基本的。審題不準就扣不住題,而考場作文最大的風險,就是審題失誤;同樣反過來說,最大的得分利器就是適時加以點題,行文中要注意不時進行扣題。要警惕的是,如果只會絮絮叨叨地扣題,也是很討人煩的。所以,強化審題,注重點題、扣題專項訓練,才能適應高考作文對思維廣度與深度的考查要求。
2.統籌兼顧,熱點與經典并重。
除了扣住題,寫作文還要有材料。關于作文的材料,還真的有話和大家說。2023年高考作文被大家知道的第一時間,就有家長說后悔沒讓孩子細讀《紅樓夢》。確實,2023年高考全國甲卷作文題,《紅樓夢》中“大觀園試才題對額”作為材料而出現。但是我們也不能這樣刻舟求劍:就在2023年的高考,全國乙卷作文題不也使用了漢代揚雄的文言表述嗎?總不能讓孩子去讀楊雄的文字吧?
這就需要我們能夠統籌兼顧。要知道考點是什么,需要注重接地氣,有時代感的內容,同樣也不能冷落經典文化。
可以說,高考作文的命題,就是要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功能,要利用傳統文化感染考生、影響考生,要使考生體會到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要引導考生通過觀照現實來堅定文化自信。
從這樣的角度來考量,做到統籌兼顧,不偏廢熱點也不偏廢經典,才算是把握住高考命題的趨勢。
3.關注社會,多讀多寫大氣文章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第3條,往往是大家所最看重的,往往是要讓孩子們花費最多精力之所在。高考出題的本身確實也驗證了這一點。2023年的高考作文命題,同樣沒有刻意回避社會熱點。
以例子來證明。全國新高考Ⅱ卷作文題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為命題背景,全國乙卷作文題以“北京成為首座雙奧之城”為命題背景,浙江卷作文題以“浙江省著力強化創新驅動,深入實施人才強省、創新強省首位戰略"為命題背景,無不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由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一定時期內,高考作文命題都不會刻意去回避重大的社會熱點,反而會在高考作文命題材料或考查主題上有所體現。因此,大家平時不妨多關注主流媒體,針對社會熱點話題不妨借鑒主流媒體時評文章的風格,寫一些磅礴大氣的文章。
更多閱讀:
高考語文,抽象話題的考場作文,要記得展現家國情懷張揚青春精神
高考臨近,如何快速高效提升作文分數?解答一位家長的求助
高考作文,常見主題和常用論證方法,是高分作文的家常便飯
高考作文:歷史使命責任擔當,講好中國故事,長期不會變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