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季的假新聞與識別
桂曉燕
自從互聯網橫空出世,給人類社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最直接最顯著的功能,就是為人們提供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雞毛蒜皮,應有盡有、浩如煙海的各類信息。
有一個出自《莊子》的成語“學富五車”,形容一個人飽讀詩書,學問淵博,讀的書能裝滿五輛馬車。當然,莊子時代的書是用竹簡編成的,竹簡上的字是用筆墨書寫的,與現代的紙質印刷品,不可同日而語。有人計算出五車書的知識量,大約相當于800萬字,現在用一個小小的U盤來收藏,就綽綽有余了。
網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量信息,在極大地方便人們的同時,也難免魚龍混雜,泥沙俱下,時有假新聞混跡其中。而每逢六七月份的高考季,往往會有一些與高考有關的假新聞粉墨登場。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常見的有哪些假新聞,有哪些辦法可以幫助我們識別。
每年的高考試卷中,作文題總是最引人矚目的。與高考有關的假新聞,很大一部分就是所謂的“滿分作文”或“零分作文”。而事實上,迄今為止,號稱高考“滿分作文”或“零分作文”的,基本上是假新聞。那怎樣來識別它們呢?
一是看消息發布時間。凡是高考剛結束,就快速出籠的,可以送其一頂“假新聞”帽子,不會冤枉。例如,今年6月7日開始高考,9日結束。14日那天,筆者就在網上看到“安徽考生的零分作文”了。更有甚者,2023年6月8日,高考還未結束,閱卷還未開始,筆者就收到《高考滿分作文出來了,震撼13億人!》這樣的帖子。
大家知道,高考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高考的分數屬于國家機密,任何人不得提前透露;要等閱卷工作全部結束,允許查分時,外人才有可能得知。這一般在高考結束半個月之后。所以,6月8日、14日就公開的高考“滿分作文”“零分作文”之類,都不可信哦。
二是查高考作文題目。例如,2023年有一篇題為《酒》的文章在網上火了,傳播量有5000多萬。文章通篇沒有一個“酒”字,卻句句都在談酒,引經據典,妙筆生花,讓許多人嘖嘖稱奇。號稱是該年的高考“滿分作文”,作者是哈爾濱的考生王玲,已被保送至清華大學云云。
其實這篇《酒》是假新聞,也可以說是好事者“釀制”的特殊“假酒”,為吸引眼球,擴大影響,借用“高考滿分作文”的噱頭,進行推銷。我們不必打聽王玲是哪個學校的考生,也不必詢問清華有沒有這樣的保送生,只要查一下2023年的高考作文題,就知道黑龍江省使用的是全國二卷,作文題目為《幸存者偏差》,并非《酒》。全國一卷和自行出題的省市,也沒有任何一張試卷的作文題是《酒》。也就是說,這根本就不是一篇高考作文。
這篇所謂的“高考滿分作文”《酒》,自從2023年“釀制”成功“上市”后,此后幾年直至今天,每當進入高考季,它就會重出江湖,繼續醉人。希望讀者尤其是考生,不要相信。
如果你認為憑著一篇標新立異的作文,就有保送進入名校的機會,那未免太天真了哈。眾所周知,現在高考成績是看各科總分,不像古代,憑一篇美文就能金榜題名。曾有高考生別出心裁,用甲骨文寫作文,希望引起閱卷老師注意,青眼相加。甲骨文確實讓閱卷老師驚喜,怎奈這名考生其他各科成績太差,也只能是一聲嘆息。所以還是得腳踏實地,一步一步打好各科基礎,才是最靠得住的。
除了比較常見的“滿分作文”“零分作文”外,高考季還有一種很有“高考特色”的假新聞在朋友圈傳播。基本套路是這樣的:某考生的錄取通知書掉在公交車上,現放在公交總站,等你自己去拿。孩子考上大學不容易,請所有人轉發,讓更多人看到,找到這位同學……
看似一條富有同情心的消息,其實是利用人們的善良,通過大量轉發,騙取流量。
大家想一想啊,錄取通知書上不是有考生的姓名、地址嗎?直接郵寄過去不就行了,為什么非要大費周折,讓無數網友轉發尋人呢?這不是等于告訴別人:我這個就是忽悠你們的假新聞!
發現制造假新聞的好事者,特別喜歡李仕蘭這個姓名。去年說李仕蘭掉了錄取通知書,今年又說李仕蘭掉了錄取通知書,不知道明年李仕蘭的錄取通知書會不會再掉?呵呵!
讀者朋友們,同學們,讓我們擦亮眼睛,識破高考季的假新聞。祝大家夏日安康,常收到令人愉快的好消息!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