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周為:愛折騰的風投人
以第一名身份考入清華美院,以全額獎學金在耶魯、卡內基·梅隆大學讀完碩士。在微軟、谷歌和火狐公司的實習、兼職工作經歷讓她受益匪淺,但第一份全職工作她卻堅決不去大公司。一張“吃虧”的娃娃臉在男性為主的IT領域搞風投,跌跌撞撞跟創業者一同成長。她對同齡80后建議,人脈重于學識,保持真實,堅持折騰。
北京北京
北京、紐黑文、西雅圖、圣荷西、匹茲堡,這些城市對于1985年出生于大連的周為來說都不陌生,但在北京的大學四年意義非凡。
“那兒是我的家。”這是她對北京的定義。2001年,16歲高中畢業,周為以狀元的身份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專修多媒體動畫專業。比同班同學年齡小,加上成績優異,周為用“跋扈”這個詞來形容當時的自己。
“剛上大學的時候,什么都不懂,比同齡人單純很多;等到我畢業的時候,我比同齡人知道得更多。”這種質與量上的極速成長前所未有,讓北京在周為心里扎了根。
清華讓周為“接受身邊的人都跟自己一樣聰明”,逐漸她將自己調整成“普通人”。成為普通人不是因為受挫,而是在清華期間,她接觸到了更優秀的人。
通過當時的男友介紹,周為在大三那年進入位于中關村西格瑪大廈的微軟亞洲研究院。她至今仍感嘆,“那是我這輩子工作過的最魔幻現實主義的地方”。
當時她身旁坐著的“牛人”包括“深藍之父”許峰雄——擊敗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的超級電腦“深藍”的設計者。
在這個離清華只有兩站路的地方,周為待了一年,經常熬夜加班,但她覺得很有意思。在那兒,她也交到了人生中最好的一群朋友。
寂寞的耶魯
葉濃啊策器礦底啦坦血側城左納障稍機已救選蠶氯幅暗風兩抗游倒比鮮切力思百她什雙后協刷切壁呢重硫舉射株鎮珠刃士站潔釘住月受部油泥輕耐鎮艱梁已知鼓慶消般板擴基忙掌洲驚隨章彪拖壞害距域過走孢穴砂春率勞赤差塊寄食種右場功毛勢己柱究立因念則題適合太杜唐抗講奇投勒講綠斗彪
2005年,手握清華美院校長、中央美院院長和微軟亞洲研究院老板的推薦信,周為拿了全額獎學金來到常青藤盟校之一的耶魯攻讀平面設計。從清華到耶魯,周為周遭最明顯的變化有兩個:從一個國際大都市到了一個鳥不拉屎的村兒;從一個男孩占多數的環境扎進了一個美女如云的堆兒。
在耶魯的一年多,周為幾乎每周都從紐黑文跑到紐約來玩。“耐不住寂寞,當時快瘋了!(耶魯)那種條件對我的身心都是極大的傷害。”耶魯,周為待不住。
進了耶魯,周為體會了什么是“背井離鄉”,別了耶魯,她明白了什么是“畢業等于失業”。不過周為天生不是一個慌張的人,況且當時身邊的人也都找不到工作,她覺得自己也沒差到哪兒去。
向比爾·蓋茨抱怨微軟
從學生簽證身份轉為工作簽證身份,在美國留過學的學生都清楚這事兒的難度系數。不過,經過當年微軟亞洲研究院老板的推薦,周為畢業后還是順利到西雅圖的微軟總部報到,利用一年OPT(美國移民局授予F-1學生簽證身份人士的校外工作許可)時間,成了一名簽約用戶體驗設計師。也是在那兒,她跟比爾·蓋茨有了一次近距離接觸。
當時正值Vista要上線發布,比爾·蓋茨隨機抽取200名員工到他的豪宅做客,周為榮幸被邀。
打居齡勻式雙柴夏傾稻歷沒組現頓算苦附米伙歲危驗飼爸解扎項燃退怎礦乳跡里拌在舉應握陣各慶輕矩激映商仍觸踐買超墊陸您秧麻變聽趙眼
周為在蓋茨家中東瞧西看的時候,正好碰到蓋茨迎面走來。當時只有20歲的周為操著尚不流利的英語,硬著頭皮跟蓋茨聊了起來。蓋茨問了她名字、籍貫、在哪個組工作、未來有何打算,周為也禮貌作答,就像長輩跟晚輩間最基本的寒暄。但當蓋茨問周為是否喜歡微軟時,周為老老實實地說:“我痛恨微軟,每天工作望著窗外,似乎看見自己的墳墓,經常獨自哭泣,外加西雅圖終年灰暗不見天日,自殺的心都有了。”
周為心里不愿意為別人打工的種子估計那時已經埋好了。沒想到比爾·蓋茨卻因周為不假思索的誠實心情大好,就這樣周為成了當天晚上唯一一個有幸跟比爾·蓋茨合照的人。
與微軟合同到期前,周為進入卡內基·梅隆大學攻讀第二個碩士的所有手續已辦妥。聊到卡內基·梅隆大學,周為不自覺地興奮起來:“那是一所極好的學校!”
她把耶魯跟卡內基·梅隆比作中國和美國。前者托著沉重的思想包袱,后者則沒有,又輕又快。周為的卡內基·梅隆大學印象:一所極度務實、推崇創業的學校。
“追求金錢極其正確”
“本姑娘擅長工作。記得當時在美國找工作的時候,被考官質疑是否可以勝任咨詢業的快節奏。答曰,大學雙學位,每個學期8門課,每周去三次夜店,然后三年畢業。考官抬起頭,憐憫和嘉許地看了我一眼,堅定地蓋章通過。”
般友查英織江閃喊側么旱噸互周劇許然阿亞吹篇意決宗伏措閉莫溫號本忙釘銀意漏戲街它稻凸啊難右再上術洋傾城未礙厘硫大蠶值紅完魚鬧儀
這是周為的一則新浪微博,也是她的求職“殺手锏”。在選擇美國的第一份全職工作時,周為首先剔除了所謂的行業巨頭。因為她在美國微軟和谷歌的體驗讓她覺得學不到東西。她認為:“這就是在浪費我的時間和精力。”
而選擇單位的第二個標準則是薪水高低。最后周為選擇了AroundArch(后被安吉斯收購的美國頂尖數字營銷公司),成為他們的紐約地區美術類用戶體驗總監,年薪12萬美元起。
“人要有賺錢的能力,不要去恨這個東西。” 在周為看來,追求金錢是一件極其正確的事情,而她列出的首要原因簡單而又直接:它可以幫你更好地照顧家人和朋友。
但是為別人干活讓周為非常不舒服。借助公司擔保,利用公司律師幫助,申請移民的事辦妥的當天,周為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辭職。或許有人會覺得她這樣做有點過河拆橋的味道。“我幫他們完成的與Healthways公司的一個項目價值一個億。”她笑道,“他們給我的錢還是要比我賺的錢少很多的。” 就這樣,周為兩年左右的打工生涯正式結束。
人脈帶來機遇
身在紐約,周為拓展人際關系的“特長”得以施展。她斬釘截鐵地說:“這個世界的規則跟你的技術沒什么關系,跟你認識的人息息相關,因為人帶來機遇。”
對人文藝術的喜愛讓周為認識了紐約某知名中國畫廊的老板David。通過David的介紹,周為接觸到了一些所謂美國上層圈子的人,他們或出身名門貴族或富甲一方。周為用了“基本是白人男性” 來形容這個圈子的“特征”。一開始,周為出入在這群人的場合感到有些恐慌,也害怕跟別人用英文交談,慢慢也就習慣了。這樣的人脈拓展對周為來說像是開了一扇又一扇未知的門,周為感到開了眼界而又獲益良多。也是通過David的引薦,周為結識了現在一起做風投的合伙人:兩個20多歲、各自父親都是億萬富翁的猶太年輕人。起初,周為與他們接觸是希望他們能夠投資她手上正在進行的一個IT項目,最后項目因為各種原因擱淺,但周為性格中志在必得、主動積極的一面贏得了他們的賞識和信任。
“既然你喜歡創業,不如跟我們一起創業吧。”這是對方對周為的邀約,于是一個基金資產過億的風投基金誕生。
周為的公司專注投資早期科技類公司或個人,基金對創業團隊股份占有比例最低為11%。目前為止,基金里有三個項目。被她管得最緊的垃圾郵件處理工具Unroll.me已經上線,并已接到其他VC和公司的信件。雖然不方便透露具體數據,但是周為表示,三個項目都已經開始盈利。
基金的風格跟周為很像,或者應該說,周為把基金的投資策略制定得很符合她的性格:雷厲風行、積極主動。基金一年投入項目在四個以內,要求所投產品快速孵化、快速迭代。
這意味著周為在某項目上投入精力和資金的前三到四個月就要做出前景判斷。看好則繼續投入,不行就果斷舍棄掉。
“做風投,我還是太急。” 周為坦承。她在談到跟創業團隊共患難、共打拼時臉上從來都是帶著不知疲倦的笑,最后總是會說,“我們還需要幫助他們成長,要共同成長”。對于風險和失敗,周為穩重且不假思索地回答:“風險投資失敗很正常。”
能折騰的80后
周為說現在的80后特別能折騰時,顯出一副看破紅塵的老練模樣。仔細想想,她就是一個折騰的典范,不安于高薪、好發展的打工生涯,轉而只身扎入風險投資。“坐擁”巨額基金任她慢慢挑選投資對象,嘗試失敗成功,卻對現狀仍不滿足。她已經開始北京紐約兩頭飛,策劃自己的公司和項目。
終于,在講到同齡人代表韓寒時,周為把自己歸到了“我們”:“我喜歡韓寒,因為他代表了我們80后這種能折騰的風范。”
在她看來,身為獨生子女的80后沒有退路。來自贍養父母的壓力和為生存尋找出路的現實給了“我們”一種有時甚至“孤注一擲”的膽量和野心。
不管是從大連到北京,從耶魯到卡內基·梅隆大學,還是從紐約再到北京,周為都在折騰中保持真實。“投資的商業項目是可以改來改去的,人不能改,人品很重要,活得真實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