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末考試作文:盡孝-750字
從古到今,孝,作為中華民族亙古不變的話題,一直深入人心。為孝者,傳為一段佳話,為世人稱贊,為后人敬仰;不孝者,淪為一段笑話,為世人謾罵,為后人摒棄,并作為反面教材,警醒后人。
孝,就像一條潺潺的長河,串起了游子的思念,承載著母親的牽掛,擁有著使大地回春的力量。
看古代,百善孝為先。
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政府選擇官員的基礎(chǔ),便為孝。當(dāng)時,有一種理念叫“以孝治天下”,有一種制度叫“舉孝廉”。沒有科舉,沒有軍功,只有孝字當(dāng)頭。李密便是一個鮮活的例子,他為了照顧病篤的祖母,寫《陳情表》給皇帝,皇帝為之感動,賞賜了大量的錢財和幾個仆人來讓他更好地照顧祖母。此外,歷朝歷代一直存在丁憂制度,要為逝去的父母守三年之孝,可見古人之孝心。
看今日,為孝棄萬金。
某集團的高級項目經(jīng)理李之春,曾經(jīng)年薪20余萬,正值羽扇綸巾,意氣風(fēng)發(fā)之際,但是他為了照顧93歲高齡的母親,毅然辭職,拋棄了讓很多人羨慕的職位,從有工作卻沒有家的地方,回到了有家卻沒有工作的地方,做了一名社區(qū)電工,月工資僅2046元。他為了盡孝,放棄了數(shù)十萬年薪,放棄了大好前途。為孝,萬金不移。
孝雖好,萬不可愚孝。
“樂府雙壁”之一的《孔雀東南飛》描寫的就是一個因“孝”而導(dǎo)致的悲劇。焦仲卿便是一個“愚孝”的可憐人。他雖與劉蘭芝相愛,但因不敢違抗母令,將劉蘭芝休掉。雖曾與劉蘭芝定下了磐石與蒲葦?shù)氖难裕瑓s迫于母親所逼,到最后也沒有接劉蘭芝回家。最終一個“舉身赴清池”,一個“自掛東南枝”,焦劉兩家,都以悲劇收場,這便是愚孝的典型。
《無關(guān)風(fēng)月》中提到:坦蕩地一如清水之時,便會看到最美麗的風(fēng)景。是的,為孝拋棄了一切,如清水般坦蕩,便會做出世上最善良的事——盡孝。
為孝者,拋棄萬物,只因孝字當(dāng)頭。百善孝為先,為孝者,當(dāng)稱贊傳誦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