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中應該是華麗的還是質樸的呢?華麗的貌似分更高,質樸的又很難?
我高中時就知道寫郭敬明風的文字好得分,可惜我看到那些矯揉造作言辭空洞的“范文”就犯惡心,學錢鐘書等大家的話一是沒時間,二是沒閱歷根本學不來,所以最后還是破罐子破摔隨便寫寫了,作文分數不上不下倒也沒留什么遺憾。
題主要是只是想得分的話,最好學的肯定是華麗文風,因為高中生想寫得質樸動人實在太難了,一不小心就成了流水賬,畢竟人生閱歷擺在那。
題主提到的張皓宸我沒看過,但還是搜了一下他的“語錄”,如下:
成長的結果都是被燒成殊途同歸的灰埋葬在泥土里,不論你生前的顏色是何許斑斕,這是生命順流的結果,但是,每一個過程,都是自己可以改寫的,那些不同的色彩,從單調漸漸變成艷麗的光芒,但是別想一口氣涂抹成璀璨,銘記僅僅一種簡單的綠色也要有黃色和藍色的調和。
我不知道你怎么想,反正我看這一大堆東西看了兩三遍都不知道他在說什么,如果我是閱卷老師,你交這么一篇給我,我不但要給你低分,還得管你要精神損失費。
然而我不是閱卷老師……所以我怎么想沒卵用。
我記得當時上高中時看到的一篇高考作文,將其粘貼如下(來自百度百科):
拒絕平庸
不由得想起早上過來趕考時瞅見的一家小餐館,名為“風沙渡”。獨這三字,意境全出,那雜亂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種粗獷渺遠的豪情在胸中激蕩了。
只是一個招牌,卻可以讓這一家平凡的餐館從一干“某氏餐館”、“某某小吃”中脫穎而出,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
不由又想起一群人,他們也曾坐在這考場,也曾為了理想而奮斗,而他們,叫做“蟻族”;他們的住所,叫“蝸居”。當社會的風霜吹涼了熱血抹平了棱角,當學過的知識沒有用武之地丟棄在腦海盡頭,他們早忘卻了身為高學歷人才的驕傲,沉寂了,平庸了。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而是喪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讓順從。沒有人生來就是任人踐踏的草芥螻蟻,但如果有一顆甘于平庸甘于卑賤的心,那唯一的歸宿就只是螻蟻。
要成為強者,必先有一顆強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眾生,先必有一股“登臨意”。對,登臨,是辛棄疾“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登臨,是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登臨。
是否有一顆強者之心,一顆超脫平庸的心,是平庸與出眾者的分水嶺。人只是會思想的葦草,最高貴的就是會思想。所以人的高貴來自靈魂,來自思想層面的高貴。有了一顆拒絕平庸的心,終有人會從你眼中的堅定,從你不俗的談吐與緊握的雙拳看出你的不凡。即使結果還是不盡如人意,即使會有“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詆毀,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塵”,仍會有“香如故”。
“蟻族”又如何?若心懷鴻鵠之志,俯視那有著優厚境況的燕雀,我堅信:終有一天,能“扶搖而上九萬里”,“朝游北海暮蒼梧”,攜長風,浩蕩而去。
相信“風沙渡”的主人不會是一個平庸的、世俗的商人吧?如果不是一個來自黃土高原的漢子,也必是腹藏詩書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則,怎會有如此豪情、如此透著古韻氣息的招牌?
我必去“風沙渡”。酒菜已不重要。小酌后,與老板相視而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拒絕平庸,世界有你而精彩。
可以看出,這篇文章語言較為華麗,但言之有物,比剛才那段好太多了,所以高考閱卷老師也是有眼光的,滿分作文不可能看著辣眼睛。
大白話流水賬,顯得沒水平;語言華麗空洞,惡心人。所以咱折中一下行不行?什么是折中?看上面那篇:
語言較為簡練,沒什么廢話,雖說不上多么動人心弦,但至少挑不出毛病。
引用,有吧?
華麗句子,有吧?(見一系列排比)
古詩詞化用,有吧?
大道理,有吧?
正能量,也有吧?
再加一個,別跑題。
上面這幾點有了,肯定拿高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