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之間教案
師生之間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師生之間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教材內容分析:
1、課程標準依據
本課所依據的課程標準的相應部分是“我與他人和集體”中的“交往與溝通”。具體對應的內容標準是:“了解教師的工作,積極與教師進行有效溝通,正確對待教師的表揚與批評,增進與教師的感情。”
2、內容分析:
本課由引言和兩框內容組成。
引言開門見山指出教師的使命,借用古語和過來人的口吻表達對教師的敬重,為后面學習相關內容作好情感鋪墊。文尾拋出兩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指明了本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具有統領全課的作用。
第一框“走進老師”,從教師的職業特點和責任使命等角度,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老師,理解老師的不易,培養尊敬老師的情感,學會積極接納不同風格的老師,為學習第二框內容奠定情感基礎。
第二框“師生交往”,引導學生懂得“教學相長”的道理,強調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老師的引領和指導,全面認識師生交往的實質,努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達到師生交往理想而美好的狀態。
3、學情分析:
師生關系是初中學生成長過程中需要處理的重要關系之一,對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促進其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在現實生活中,一方面,學生具有向師性,另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的增強、獲取信息的多元化,學生會對老師的權威性產生質疑。由于老師和學生的角色差異,師生之間可能產生矛盾和沖突。有些學生不能正確理解老師,不善于與老師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不善于用積極的方式增進與老師的情感,不能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與批評,影響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甚至有的學生會討厭老師、討厭學習。正確認識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專業性,承認并積極接納不同風格的教師,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成為新時代學生的需求。因此,要引導學生理解老師、體諒老師、尊敬老師,從而達到師生和諧、亦師亦友的親密關系,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
二、教育價值
1、自我成長:體驗與教師相處過程中的積極情緒,享受人與人交往的善意和美好,學會溝通,在和諧的師生交往中促進自己健康成長。
2、我與他人關系:悅納陪伴自己的老師,樂于接受老師的指導,在與老師交往時,能做到主動關心、理解老師。當與老師發生誤會時,能主動表達友善的態度,和老師主動溝通,包容老師,愉快地與老師相處,和老師建立起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
3、我與國家、社會的關系:能理性看待社會上關于師生關系的熱點新聞,并作出合理的行為選擇,為形成“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作出自己應有的努力。
第2頁總5頁三、核心觀點與知識梳理
1、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尊重老師的傳統美德,提升基本道德修養。
2、面對老師的引導和交流,我們要以主動參與、勤學好問的態度與老師互相交流,要真誠、恰當地向老師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要與老師分享自己的學習感受、學習成果。
3、我們要學會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與批評。我們要在平等相待、互相促進的師生交往中和老師做朋友。
4、我們應該走近老師,更深入地了解老師,主動關心、理解老師。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了解教師的工作特點,理解教師工作的特殊性。
②知道不同的教師具有不同的風格。
③知道師生交往的良好狀態。
④知道師生交往的意義。
2、能力目標:
①能夠通過恰當的方式表達對老師的情感。
②學會接納不同風格的老師。
③掌握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的方法與技巧。
④學會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與批評。
⑤在日常生活中以實際行動尊重老師。
3、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
①認同教師職業所蘊含的價值取向,培養尊敬老師的道德品質。
②主動增進與老師的感情,尊敬老師、理解老師、體諒老師。
③愿意與老師交往,積極與老師進行有效的溝通,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第3頁總5頁第一課時走進老師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教師的工作特點。
2、知道和接納不同教師的風格。
3、引導學生理解、體諒、尊敬、親近老師。
二、教學重點:
理解教師不同教學的風格,接納、尊重不同風格的老師。
三、教學難點:
了解教師特點,引導學生尊重老師、親近老師。
四、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播放歌曲《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問:這首歌歌唱的是誰?說一說幼兒園、小學、現在的老師是不是也如歌曲唱的那樣美麗、神氣。
2、活動一:師道
以名言切入: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陶行知生充分思考、討論、回答:如果取消教師這一職業,社會會怎樣?
師歸結:①教師是人類文明的主要傳承者之一。②教師是經過專業培訓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工作人員。③與時俱進,不斷提高,才能勝任教書育人的使命。4、即便通過網絡或閱讀來自學,也離不開教師辛勤地付出。
3、活動二:師愛
生充分思考、回答:說一說你與最喜歡的老師之間的故事。
師歸結:熱愛學生是教師最起碼的師德體現。不偏袒,不歧視,關心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生活,促進每一個學生身心成長,培養每一個學生的品質習慣是教師應盡的職責。
4、活動三:師威
生充分思考、回答:說一說你與最害怕的老師之間的故事。
師歸結:①批評是對我們的關心和愛護,讓我們成長進步。②正確認識、客觀分析老師批評的原因。③主動溝通,真誠理解,信任老師。④如果老師確有體罰、違法的行為,要學會維護自身權益。
5、活動四:師美
生充分思考、回答:說一說你心中最美老師是什么樣子。
師歸結: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品學兼優,勤勉上進。有愛心,有耐心,有辦法,有親和力。
6、活動五:師風
生充分思考、回答:你能說出三位老師性格和教法上的不同之處嗎?
師歸結:①每位老師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表達方式不同,呈現出不同的風格。比如,有的幽默,有的嚴肅,有的直率,有的溫婉,有的好舉例子,有的好打比方。②我們要承認
第4頁總5頁并接納不同風格的老師。③無論什么風格的老師都應該受到尊重。
7、活動六:師情
生在老師提示下回顧師生之情:
①老師推選我任班干部
②老師指導我訂正作業
③老師表揚我有進步
④老師鼓勵我越來越沉穩上進了
⑤老師批評我上課開小差
⑥老師批評我與同學爭吵打鬧
⑦老師批我作文不及格
⑧老師請家長到學校解決學習退步問題
師歸結:①點點滴滴都是愛。②走進老師、理解老師、接納老師、信任老師、尊重老師③承認老師差別,欣賞不同風格,體諒老師不足,增進師生情誼
8、課堂總結:本課讓我們了解了教師的職業特點和不同教師的風格差異。通過學習,我們懂得了理解老師、體諒老師、尊敬老師、親近老師的重要。希望大家樂于與老師交朋友,共同度過愉快的中學時光。
五、本課設計亮點:
多角度思考學生與教師的.關系,這樣,更全面、更客觀、更真實地了解老師,為“走進老師、理解老師、體諒老師、接納老師、信任老師、尊重老師”奠定理論基礎。
六、本課注意問題:
本課活動過多,可能時間不夠。最好讓學生課前準備活動內容,上課互動就會充分些。
第二課時師生交往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師生良好交往的意義。懂得教學相長的含義。
2、引導學生學會與老師進行交流和溝通。
3、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
4、引導學生理解老師、體諒老師、尊重老師、親近老師。
二、教學重點:
懂得教學相長的含義,理解老師的引領作用,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批評和誤解。
三、教學難點:
知道師生良好交往的意義,引導學生理解老師、體諒老師、尊重老師、親近老師。
四、教學課程:
1、情境導入:人生是一部由無數個短劇組成的連續劇。每個短劇都有特定的場景、角色、情節、主題。當然,每個短劇都有一個共同的主角,就是你自己。《中學時代》這個短劇中,場景設置在哪里?你和老師分別扮演了什么角色?演繹了怎樣的故事?表達
第5頁總5頁了怎樣的主題?
2、活動一:角色分配
生看四幅圖,討論并回答:回想你與老師交往的場景。在那些場景中,你和老師各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請和大家分享。
師歸結:①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老師扮演著組織者、傾聽者、陪伴者、監護者、指導者等各種角色。②老師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領路人和知心朋友
3、活動二:劇情介紹
生討論并回答:在《中學時代》這個短劇中,我們師生共同演繹了怎樣感人的故事?請和大家分享。提示:老師如何指導你學習,如何糾正你的缺點,如何鼓勵你成功,你又是如何配合老師不斷地成長與進步。
生材料分析:假如你是小奇,你會如何對待語文老師的表揚與數學老師的批評?
師歸結:教學相長——①教與學是師生相互陪伴、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共同成長的過程。②正確對待老師的引領和指導,有助于我們與老師互相交流。(主動參與、勤學好問、真誠表達、分享快樂)③學會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批評、誤解,是學生成長的主要內容。(不驕不傲,再接再厲;理解用意,誠懇接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寬容體諒,恰當表達)
4、活動三:戲后分享
生討論并回答:你對與你配戲的老師還滿意嗎?你知道如何讓老師成為你好朋友嗎?生材料分析:①王亞南的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②如果不喜歡某位老師,我們還要尊重他嗎?
師歸結:亦師亦友——①學生樂學,教師樂教,彼此尊重,互相關心,攜手共進,是師生交往的良好(完美)狀態②彼此尊重,是我們與老師建立良好關系的開始。(人格尊嚴、個性差異、勞動成果)③平等相待、互相促進,是我們與老師成為朋友的基礎。
5、課堂總結:本課讓我們懂學習了教學相長的內涵和意義,懂得了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老師是你血緣關系以外的最親最近的人,他看起來高大威猛,其實,他有顆最溫柔最善良的人。當我們彼此平等、互相尊重、真誠相待、相攜相進時,就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刻。
五、本課設計亮點和注意問題:
本課以一個比喻導入,并貫徹始終,若起承轉合自如,會有一種新穎的感覺,若生搬硬套,就會顯得不倫不類,生硬累贅,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