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縊鬼文言文翻譯
文言文
范生者,宿于逆旅[1]。食后,燭而假寐[2]。忽一婢來,襆衣置椅上; 又有鏡奩揥篋[3],一一列案頭,乃去。俄一少婦自房中出,發筐開彥,對鏡 櫛掠[4];已而髻,已而簪,顧影徘徊甚久。前婢來,進匜沃盥[5]。盥已捧帨[6],既,持沐湯去。婦解襆出裙帔[7],炫然新制,就著之。掩衿提領, 結束周至[8]。范不語,中心疑怪,謂必奔婦[9],將嚴裝以就客也。婦裝訖, 出長帶,垂諸梁而結焉。訝之。婦從容跂雙彎[10],引頸受縊。才一著帶, 目即合[11],眉即豎,舌出吻兩寸許,顏色慘變如鬼。大駭奔出,呼告主人, 驗之已渺。主人曰:“曩子婦經于是[12],毋乃此乎?”吁,異哉!既死猶 作其狀,此何說也?
翻譯
有個姓范的讀書人,住在一家旅店里。晚飯后,他點著蠟燭,臥在床上,假裝睡覺。忽然有一個侍女走進來,將包著衣物的包袱放到椅子上;還有梳妝鏡匣和梳妝盒子,一樣一樣擺放在案頭上,便離去了。
不多時,一個少婦從房間里出來,打開梳妝盒子和鏡匣,對著鏡子梳妝;一會兒梳理發髻,一會兒插戴頭簪,又對著鏡子前后左右仔細打量自己的身影。這樣過了很長時間,那個侍女又來了,端了水來讓少婦凈面。少婦洗完之后,侍女又捧上手巾,等少婦擦拭完了,又把洗臉水端走了。少婦解開包袱,取出裙子、披肩,光燦燦的全是新縫制的,便穿在身上。又掩掩衣衿,提提衣領,挽結束扎十分周到。
范生看到這一切,沒說話,心里卻有些兒疑惑、驚訝,心想這一定是個私奔的女人,要打扮得漂漂亮亮去幽會。
少婦梳妝完了,取出一條長長的帶子掛到粱上,并挽了個扣子。范生不禁一驚。只見她從容自若地抬起兩只腳跟,伸長脖子要上吊;脖子才伸進扣子里,眼睛就閉上了,眉毛也直豎起來,舌頭伸在嘴外面兩寸多長,臉色變得悲慘像鬼似的。
范生嚇得慌忙跑出門外,呼喊著告訴旅店的主人。店主人忙去察看,少婦已經無影無蹤了。店主人說:“以前我的兒媳就是吊死在這里的,莫非就是她嗎?”咳,真希奇呵!人已經死了還重演她慘死的樣子,這是什么道理呢?
注釋
[1]逆旅:客店。
[2]燭:點燃著的蠟燭。
[3]鏡奩(lián 連)揥(tì)篋:存放婦女梳妝品的器具。鏡奩,鏡 匣。揥:梳、篦。
[4]櫛掠:櫛發掠鬢,言其梳妝。
[5]匜(yí夷〕:古代洗手盛水的用具。洗手時,把盥中的水,倒在手上, 下面用盤承接。《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奉匜沃盥。”
[6]帨(shuì稅):拭物之佩中,此指拭手之中。《禮記·內則》:“盥卒 授巾。”鄭玄注:“巾以帨手。”
[7]裙帔(pèi 配):下裙和披肩。泛指女人衣裳。
[8]結束:裝束,打扮。
[9]奔婦;私奔之婦。
[10]跂(qǐ企)雙彎:踏起雙腳。跂,通“企”。踮起腳后跟。雙彎, 即雙腳。舊時女子纏足,足背弓起,故稱。
[11]合:此據鑄雪齋抄本,原作“含”。
[12]經于是:自縊于此。經,自經,即上吊而死。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杰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后屢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