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出處】唐·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翻譯】在廣漠的水田上,白鷺翩 翩起飛;在夏天濃蔭的樹林里,黃鸝婉 轉(zhuǎn)啼叫。漠漠:蒼茫空闊。陰陰:樹木 茂密,林中幽暗。囀(zhuàn):鳥婉轉(zhuǎn) 地叫。
【賞析】 在那一片蒼茫的水田上,白鷺鷥自在地飛舞著; 在那濃蔭森森的樹林里,黃鸝鳥不停地婉轉(zhuǎn)啼叫。這兩句詩描寫夏日雨后的田野景色,風(fēng)光清美,不染塵俗,淡雅安詳中別有豐富情味。
漠漠水田與陰陰夏木,是靜的畫面;白鷺飛翔與黃鸝鳴囀,是動的畫面。一動一靜,構(gòu)成了詩意盎然的意境,顯示了輞川莊夏季積雨天氣的特點,表現(xiàn)了王維“詩中有畫”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田野廣闊,水霧 迷茫,綠樹濃蔭,禽飛鳥鳴的景色。[例]七 日晨乘車去水陽,舊名金寶圩,固宣城產(chǎn) 米區(qū)也。一望水田,唐代杜甫“漠漠水田 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正最好描繪。 天熱如蒸,睹此美景,幾忘疲憊。(陳從周 《宣城志古》)
【全詩】
《積雨輞川莊作》
[唐]·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xí)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度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注釋】
①此句意謂久雨后林中空氣濕潤,故煙火升起很遲緩。
②此句意謂燒好飯菜送給東邊田頭的農(nóng)人吃。藜(li):一年生草本植物名,嫩葉可食,此處指蔬菜。黍:植物名,玉米類糧食。餉(xiang):送致。菑(zi):初耕的田地,此處泛指田頭。
③漠漠:水田廣布貌。陰陰:陰暗貌。囀:鳥鳴宛轉(zhuǎn)。黃鸝:黃鶯。
④此句意謂深居山中望著槿花開落以習(xí)靜養(yǎng)性。槿(jin):又名蕣(shun),花早開暮落,故名日及,曰槿曰蕣,猶僅榮一瞬之義,由此可參悟人生榮枯無常。
⑤清齋:素食。霜葵:經(jīng)霜的葵菜。《舊唐書· 王維傳》:“維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此詩即為其晚年生活之寫照。
⑥二句意謂自己已經(jīng)退隱,與世無爭,海鷗為何還要猜疑? 野老:詩人自稱。爭席:爭坐位,見《莊子 寓言》。海鷗:此處喻指人事。《列子· 黃帝》記載,古人住在海邊,日從鷗鳥游,至者百數(shù)。其父請他取來玩,次日至海邊,鷗鳥便舞而不下。
【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在隱居輞川藍田期間所作。明胡震亨曾在《唐音癸籤》中評價王維隱居輞川時期的詩作說: “摩詰以淳古淡泊之音,寫山林間閑適趣,如輞川諸詩,真一片山水不著色畫。”這首詩便是其中代表作之一。全詩意在描寫積雨后輞川莊的景物,敘述隱退后的閑適生活。
首聯(lián):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描寫怡然自樂田家生活,乃詩人山上靜觀所見。遲”字不僅寫出連日的雨天使得樹枝與空氣都極潮濕,煙火不易燃燒,而且形象地表現(xiàn)出在這樣潮濕
的空氣中,煙氣上升徐緩滯澀的畫面。后一句“蒸藜炊黍餉東菑”,寫村婦正忙著蒸藜炊黍為東邊田里勞動的男人們送飯。這一句點明了煙之來由。
頷聯(lián):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寫廣漠平疇,白鷺飛行,深山密林,黃鸝唱和,積雨后的輞川,畫意盎然。“漠漠水田”、“陰陰夏木”,構(gòu)成一片青綠的背景,而“白鷺”、“黃鸝”為這片青綠描上幾筆白色與黃色,色彩極為鮮明,似乎還能聽到“黃鸝”婉轉(zhuǎn)的啼叫。
頸聯(lián): “山中習(xí)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寫詩人獨處空山之中、幽棲松林之下,觀早開晚謝之木槿而悟人生之短; 棲松林,食露葵,以避塵世之紛繁。這兩句詩強調(diào)了 “靜”、“清”二字,這也正是詩人遠離世俗生活的寫照。
末聯(lián):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野老是詩人自稱,這里連用兩個典故。一見《莊子·寓言》: 楊朱從老子學(xué)道時,旅店中的客人都爭相給他讓座,學(xué)成歸來后客人不再讓座,卻與之爭座為樂,說明楊朱此時已無心機,與人無隔膜了。二見《列子·皇帝篇》: 海上有人與鷗鳥親近,互不猜疑,每日有百來只鷗鳥與他相游。一天,他父親要他把海鷗抓回家去,他再到海邊時,鷗鳥都在天上飛舞,不肯停下。說明他心術(shù)不正,破壞了他與鷗鳥的關(guān)系。兩典正反結(jié)合,抒寫了詩人淡泊的心志。 全詩共八句,前四句靜觀所見之景,后四句寫詩人的隱居生活,將輞川的山中風(fēng)光與自己的隱居生活相結(jié)合,形象鮮明,韻味清遠,表現(xiàn)了詩人與世無爭,自然淡泊的人生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