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怡《紅樓夢》萬人公益演講:賈寶玉來寫2023高考作文,能拿高分嗎?
高考題目傳遞的隱含信號
《紅樓夢》會是成績分水嶺
2023高考全國甲卷作文題目出爐后,快速沖上熱搜,題目根據《紅樓夢》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的材料進行寫作,評論區里“難”聲一片。
其實此前各地考卷中都曾頻繁出現《紅樓夢》的身影,分值占比也越來越高,都傳遞出一個重要的信號:《紅樓夢》會是成績分水嶺。
(2023年高考作文題目)
2023年9月23日,原北京人大附中高中語文名師、北京語文學科帶頭人申怡老師應邀來到鄭州四中,在開展了一場關于古典名著《紅樓夢》的線下公益演講。
線下線上近3萬名學生、家長、教師認真聆聽了這場持續2小時的深度演講。
期間,申怡老師以“如果寶玉參加高考……”為話題引入,明確了《紅樓夢》對語文成績的影響,她表示,“我曾經用特殊的方式帶過一個班,兩周時間講完課本內容,剩下的全部時間用于講解《紅樓夢》,最終在考試中,這個班級的成績遙遙領先。”
“把《紅樓夢》讀通、讀透,高考語文一定能拿高分。”
《京都竹枝詞》中寫: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
作為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紅樓夢》具備的藝術深度與文學高度一直被歷代讀者所稱道。從語文高考的角度來看,與其說是為了備考而閱讀《紅樓夢》,不如說閱讀《紅樓夢》是考高分的答案。
(申怡,原北京語文學科帶頭人,前北京人大附中語文名師,現為申怡讀書創始人)
01賈寶玉來寫2023高考語文作文能拿高分嗎?
如果2023年高考的這道作文題讓賈寶玉來做,他能拿高分嗎?
“一定能,60分的作文題,賈寶玉能拿到一類甲等”,申怡老師說。賈寶玉的語文能力與應試技巧非常值得孩子們學習,但是,學習過程一定不能停留在旁觀的視角,要代入到人物中去體會和感悟,才能把分拿穩。
讓我們代入到賈寶玉的視角去看看他的創作觀。
《紅樓夢》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中,他經歷了一次“臨時高考”,大觀園竣工后,賈政領著眾清客前去擬匾額對聯,恰碰到了賈寶玉,想考考他的才學。
眾人行至一處橋上,面對留題處,有人說“翼然”,有人說“瀉玉”,賈政都覺不妥,說“此亭壓水而成,還須偏于水題”,這時寶玉提出了“沁芳”一詞,向來嚴厲的賈政也滿意地點了點頭。
(圖源網絡)
看似簡單的三個詞語,其實是三個不同的境界:移用,化用,根據情景獨創。
“翼然”一詞出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的“有亭翼然臨于泉上”,屬于作文中最基礎的古為今用,即“直接移用”。
“瀉玉”則是從“瀉出于兩峰之間”一句中,取了一個“瀉”字,是有一定創作性的化用。
寶玉的“沁芳”二字則是根據情境獨創而成,帶有一語雙關之意,既寫出了周圍環境的幽美雅致,又緊緊圍繞著元妃省親的主旨。
他的創作觀是先有自己獨立的觀察,在古人詩詞的基礎上產生新的思考和見解,再靈活運用,寫出有特色的文字,這就是第三層境界:根據情景獨創。
“為什么很多學生從初中升到高中,原本擅長的作文就開始大量扣分?”
申怡老師說,“因為初中時具備移用和化用的能力就能拿分,但高中的作文要求根據情境獨創”。這不代表學生的水平變低了,而是一個“繼續往深處挖掘”的信號,這中間必然會有一個過渡的過程,深入閱讀《紅樓夢》,可以讓這個過程變得更短。
有了這個意識后,作文要怎么展開呢?
我們來看看寶玉是怎么寫“沁芳亭”對聯的:
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
申怡老師細細地拆解這句對聯:“繞堤”的是柳,“隔岸”的是花,寶玉站在這里,他看到了翠綠的柳葉,嗅到了遠處的花香。
“篙”是什么?是竹篙。竹篙夠長了吧,“三篙”可見潭水之深,而水越深就越是翠綠,這個綠浸潤到堤邊柳樹,柳樹也愈發翠綠。這樣層層浸潤,綠得通透一片,又美不勝收。
“一脈香”是什么?花雖然隔岸而長,但因為花氣濃郁,互相飄散沾染,最后籠罩在這里的,都是一樣濃郁美妙的花香了~
“翠”的浸潤、“香”的浸透,加上他們人在做著“吟詩作對”的高雅活動,把亭子的“沁芳”、還有“一脈香”的寓意展現得淋漓盡致,并且有升華。
短短2句對聯,寫活了眼前的景,就連賈政聽了也“拈髯點頭不語”,嚴父大露悅容。
(大觀園試才題對額 戴敦邦 繪)
申怡老師最后總結“那么大家再往深處想想看,由近及遠,由景到人,由人到事,由事到情,這副對聯除了寫得好,是不是一個很好的作文示范?”
包括劉禹錫的《陋室銘》更清晰地表達了這樣的文章結構,“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人,“可以調素琴,閱金經”是事,寫內外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清晰描述了“什么情境下、什么人、在干什么事”。
后面再由事抒情,就是一篇渾然天成的高分作文。
而不管是寶玉還是劉禹錫,這里都用到了“借古”。所謂“借古”,就是看古人如何清楚地表達自己。孩子們只要讀進去,從中分析文章架構、層次安排,轉化為自己的寫作思路,作文能力就會高速提升。
《紅樓夢》中還有太多值得學習的內容,比如,通過對比賈蕓寫的《送白海棠帖》與探春寫的《結海棠詩社》花箋,可以看出讀書與不讀書的差距;又如,從李紈評閱眾人詠誦白海棠的詩可以學習如何鑒賞詩歌……等等,申怡老師認為,《紅樓夢》是包含了所有題目類別的語文寶典,孩子們越早讀越好。
02《紅樓夢》如何讀進去?這樣做,輕松邁過第一道門檻
《紅樓夢》被白先勇稱為“古今中外第一奇書”,書中蘊含了數不盡的文學精華,如何讀進去卻成了攔住很多學生的一道門檻。
但申老師認為,用對方法,讀《紅樓夢》很容易。
這場講座,申怡老師共擬了四個標題,分別為
“讀名著,提素養”、“讀《紅樓夢》,提升閱讀能力”、“《紅樓夢》備考指導”、“如果,賈寶玉參加高考……”
可以看到,前三個標題非常有指向性,家長最感興趣的無疑是“《紅樓夢》備考指導”;但現場的學生們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第四個“如果,賈寶玉參加高考……”,可見,孩子和家長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
那么從孩子的角度來看,《紅樓夢》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申怡老師說,“林黛玉進賈府的時候13歲、賈寶玉14歲、鳳姐也只有18、9歲,所以《紅樓夢》講述的是孩子們的故事,是青春的故事”。把故事放到生活中,就像一面鏡子,學生們讀《紅樓夢》,就是在讀自己。
比如,《紅樓夢》第九回“戀風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頑童鬧學堂”,描繪了老師賈代儒不在時,賈寶玉和同學們一起大鬧學堂的場景,飛硯臺的飛硯臺,擼袖子的擼袖子,雞飛狗跳的生動畫面讓人忍俊不禁,這不就是現實中充滿青春氣息的教室一角嗎?
包括網上很火的申怡老師《紅樓夢》伴讀課程,也是選擇了從青少年的角度出發,把大觀園里的故事比作“青春的故事”。
為什么這么選擇?
申怡老師認為,很多人覺得《紅樓夢》難讀,只是因為不會讀。
孩子們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會對有代入感的故事產生興趣,所以,閱讀《紅樓夢》,從興趣出發是最好的選擇。
“可是為什么很多孩子分明對故事情節很感興趣,卻讀不下去呢?《紅樓夢》到底難在哪?”
申怡老師說,“難的是前五回到前十回到內容,這一階段是全書故事情節的綱領性開端,龐雜的人物關系、難懂的判詞、詩句,讀來會覺得艱深晦澀,但是,只要孩子能夠邁過這一道門檻,后面的閱讀過程就會如履平地。”
03反過來說:《紅樓夢》,是不是必須讀?
在有關《紅樓夢》的議論聲中,最具爭議的莫過于這一條:就算不讀《紅樓夢》,語文也能通過其他辦法高分。
真的是這樣嗎?
來看一道考題:「第五回“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中有一句,“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其中涉及到幾個人物?暗示了賈寶玉怎樣的性格和命運?」
這一大類題考察的是前后文聯系的整體視野,一句話涉及到了三個人物,在沒有整本書閱讀的情況下,很難真正分析到位。
同樣有人可能會疑惑:并不是每一年的重要考試都會這樣細考《紅樓夢》。
正如申老師在開篇所說:與其說是為了備考而閱讀《紅樓夢》,不如說閱讀《紅樓夢》是考高分的答案。
讀《紅樓夢》,并不是為了更好解答具體的某一道題,而是《紅樓夢》這本書,從表面我們看到的情節和人物;到深層的文字表達技巧、行文創作底層邏輯、中國的古詩文引經據典等語文層面的學習內容;再到更深層次的人的精神、中國的文化、社會百態、哲學的境界……從淺到深,一切都可以化用到語文的考試上。
再直白點說:讀懂讀透《紅樓夢》,高考就是小兒科。
修煉沒有捷徑,但是《紅樓夢》,可以讓你加速進步。
所以,在講座進入尾聲時,申怡老師給出了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備考建議:關于讀不讀《紅樓夢》。
“一定要讀”,申怡老師說,“不光要讀,還要深讀、細讀、通篇讀。”
“今年考了《紅樓夢》的作文題,后面一定不會以同樣的形式直接出現,但一定會考傳統經典名作,讀透了《紅樓夢》,即使考的不是《紅樓夢》也能拿到高分。”
第二,關于《紅樓夢》速成。
市面上有一些所謂的速成課,聲稱背下來一些花里胡哨的話,就能掌握《紅樓夢》,孩子們千萬不能這么做,文科沒有公式定理,閱讀也沒有速成這回事,死記硬背只會深受其害。申怡老師建議,以喜歡的情節、喜歡的人物作為突破口,深入閱讀和鉆研,慢慢地讀、細細地品。
第三,關于怎樣讀《紅樓夢》。
語文的修煉之路沒有捷徑,但可以加速,既然非讀不可,不如帶著備考思維事半功倍地讀,通過前文講述的方法,跨過第一道門檻之后,我們就完全可以把閱讀《紅樓夢》當作基礎知識積累,掌握其中的詩詞、表達方式、文學鑒賞技巧,如此,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04這場《紅樓夢》萬人演講背后少為人知的故事
過去,申怡老師參加過成百上千次講座,見過一雙又一雙求知的眼睛,她太清楚好的知識對于孩子的價值了。
這場演講結束時,她在臺下孩子們的眼里看到了同樣的渴求知識光芒。
即使在今天,很多偏遠地區的孩子們仍然無法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他們想學,只是不知道怎么去學。
申怡老師是曾任職于頂尖學校人大附中、參加過高考語文閱卷的專家,也曾輔導出了十幾篇高考的滿分作文,教學的履歷上滿是輝煌。
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因為“位卑不敢忘憂國”的初心,面對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的現狀,毅然選擇了放下“金飯碗”,從光輝的講臺上退出,投身于閱讀事業,在網絡上開辟一片新的天地,從一次次的嘗試中尋找知識的全新傳播路徑。只為了讓留住孩子眼里渴求知識的光芒,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接觸到好的教育。
“他們無法來到一線城市享受好的教育,我就到他們中間去。”
走下講臺,或許意味著將面臨更加艱難的道路,但只要能夠把有價值的知識帶給更多孩子,她就覺得值得。
于是,從前完全不看短視頻的申老師,開始在抖音、快手、小紅書、視頻號等平臺發布領讀視頻,在全網積累了600萬粉絲,申怡讀書的付費用戶也突破了20萬人,成為無數孩子閱讀途中的引路人。
但這些都還不夠。
為了不改的初衷,申怡老師再一次走進了校園,通過公益講座的形式,講授寶貴知識、傳遞閱讀火種,用一步一個腳印的堅實積累,去完成她一生不悔熱愛的教育事業。
這次為孩子們講《紅樓夢》是前進路上的又一個小片段,未來的路還很長,申怡老師會以更多形式與學生們見面,與更多有相同愿景的合作方共同努力,帶領孩子揚帆去往文學知識的海洋,收獲更好的人生。
來源:公眾號「領讀人申怡」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