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武漢自媒體人喊話浙大教授寫范文,并拿出自己的“高考滿分作文”
原標題:武漢自媒體人喊話浙大教授寫范文,并拿出自己的“高考滿分作文”
先回顧一下之前的事情。
浙江某刊物刊登了一篇2023年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這篇文章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作文的評分者和推薦者浙大教授陳建新也成了大家關注的目標。接著,武漢的自媒體人李未熟實名舉報這位浙大副教授,主要是說這位教授違規透露閱卷細節和考生文章、作文培訓和考試之間存在利益鏈。
目前,相關部門公布了對這位教授違規透露相關信息的處罰結果,至于是否存在“利益鏈”,說還在調查。
舉報人李未熟在這個過程中也獲得了極大的關注度,其某號上的一些文章閱讀量有一萬以上,部分文章的留言已經排成了長龍。網友們的留言大多是贊揚的,有人說其“推動了教育公平”,也有人在咨詢教育方面的問題。
目前,這位自媒體人在山里種菜,閑暇之余寫寫文章,看看新聞。李未熟在文中向陳教授喊話,說想看看他的水平。語氣也相當霸氣了。
主編過大學教材、有豐富的作文培訓經驗的中文系教授寫一篇文章無疑是沒問題的,但肯定不會在這節骨眼上寫一篇800字的作文。這點,李未熟應該也能想到吧。
李未熟還講述了2011年被一家城市晚報約稿寫高考作文的事情。
那年的高考那天,他在語文開考半小時后拿到作文題目,當天上午交了稿,第二天文章發表在報紙上。被約稿的還有高二的學生、老師、寫手等。
李先生的這篇文章《牢記我們的衣食父母》發表后,被很多培訓班瘋狂轉發,并被冠以“高考滿分作文”的稱號。
我查了一下,這篇文章在網上確實大面積存在,它的名號有“高考滿分作文”“優秀作文”等。
這篇文章寫得怎么樣呢?我就說一下感受最深的一點,題材吧。其余的語言、構思等方面,大家可以來見仁見智。
這篇文章所選的素材還真和學生不太一樣。學生的素材更多的會來源于課本、摘抄本。剛看了幾篇那年的高考滿分作文,也不知道真假,素材大多是李白、劉邦、廉頗之類的古人,涉及現實生活的很少。而李先生的素材都是來自現實社會,有趙本山,有農民工,有參加高考的學生,不僅接地氣,而且很有現實意義。文章的觀點是“感恩”,通過這些我們可以接觸到的人來說理,更容易引發共鳴感,將白居易主張的“文章合為時而著”體現得更好。
下面是《牢記我們的衣食父母》的全文。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