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江蘇高考755字作文,令閱卷老師晦澀難懂,專家寫4頁文稿批注
2010年高考過后,江蘇省高考閱卷組的一位老師,在批閱眼前一篇僅僅只有755個字的作文時,竟感到前所未有的吃力。
其原因就是這篇作文,通篇充斥著晦澀難懂的生僻字。
盡管閱卷老師都是站在講臺上多年的專家,但是就一篇作文中出現了如此之多的生僻字也是頭一回見。
若果是一般考生在寫作文時,想要用生僻字來博取閱卷老師的眼球,通常都會因為使用不到或者影響作文的流暢性等原因而被扣分。
但是閱卷老師眼前的這篇作文,盡管通篇晦澀,但是閱卷老師卻不得不給予足夠多的重視。
因為這篇作文,除了滿是生僻字之外,還是一篇文法精湛的全文言作文。拋開生僻字不談,單就其文法而言,閱卷老師找不出任何的語法錯誤。
而且,這篇作文在行文中嚴格遵循了古代駢文的寫作方法,不僅語句工整,饒有韻律,文章的起承轉合也安排得十分恰當。
因此,閱卷老師可以斷定,寫這篇作文的考生,定是一個深諳文言文寫作的高手,而且在古文字的應用上也有著相當不錯的造詣。
閱卷老師不敢輕視,于是只好將這篇作文視作“懷疑卷”請閱卷組的組長一道參與閱卷。
而當這篇作文交到江蘇語文閱卷組長,古文獻專家吳新江教授的手中時,就連這位古漢語專家都不由地嘖嘖稱奇。
寫就這篇作文的考生,名叫王云飛。
考場上的駢文佳作竟然難倒閱卷老師
王云飛的這篇作文名叫《綠色生活》,用的是古代駢文的寫作方法。
駢文是兩漢時期賦這種文體的發展與演變。古人寫賦,以辭藻華麗,文字古奧為亮點。
漢代著名的文學家司馬相如的《子虛》《上林》兩篇賦中就可以看到大量的生僻字以及華麗的駢句鋪陳。
即便是在古代,若非才高八斗,想要做好賦都是一件極難的事情。
即便是在后來的發展中,賦向著形式較為簡單的駢文方向上發展,但其難度也難倒了不少讀書人。
正是因為駢文的難度大,所以自唐宋以來,才有諸多文豪提出發展散文。
因為相比較于文章形式的華麗,言之有物更顯文章的珍貴。
可是盡管古代的大學問家們為了方便文章思想的表達,放棄了駢文這種形式,但是作為一種藝術性極高的文體,駢文始終都沒有退出歷史的舞臺。
相反,古代的這些大學問家們,在能力所及的情況下,也很喜歡用駢文來展現文章的水平、彰顯個人的才學。
王云飛的這篇作文不僅立意深刻,語言華麗,其對古文字的應用也十分精準。
吳新江教授在看完王云飛的作文之后,認真地對每一個閱卷老師提出異議的生僻字都做了注釋,并且表明出處。
讓人意外的是755個字的作文,吳新江教授竟然用了4頁文稿來為其做注解。足見吳新江對這篇文章是多么的重視。
其實在高考中用古文寫作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發生。
當年的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一篇古文佳作。
但是《赤兔之死》并非嚴謹的古文,其中依舊充斥著諸多現代漢語的用法,相比之下王云飛的這篇《綠色生活》無論是古文字的用法,還是語法上全都是謹遵古代漢語的用法規則。
甚至正在閱讀這篇作文時,會讓人產生一種該文章是出自于古代某位大賢之手的錯覺。
而文章雖然只有755個字,并未達到800字的要求,但是文章內容完整,行文清晰,作者沒有因為要顧及字數的要求而刻意加長文章結構,該停筆的地方思考沒有一絲猶豫的就結束了。
足見作者對于自身水平以及文章也是極為有信心的。
高分作文,引來了學界巨擘北大的橄欖枝
經討論,滿分70的高考作文,江蘇省當年的閱卷專家組為其打出了高分。更讓人驚嘆的是,這名拿到了高分作文的學霸竟然是一名理科生。
消息一出,立刻迎來了無數網友以及家長、考生們的熱議。再后來,有人還將這篇文章轉到了網上供人們閱讀。
但是最終大多數人看完這篇文章之后,全都只能是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不明覺厲”。
王云飛通過這篇作文不僅是拿到了高分的作文成績,更是迎來了國內諸多高校,以及諸多專家們拋來的橄欖枝,其中還包括了北京大學這樣的名校。
以王云飛的水平,完全可以比肩一個在校學習了多年古文的中文系大學生,甚至說直接讀研學習《古代漢語》專業都沒有問題。
記者了解到,就在東南決定預錄取王云飛的同時,北京大學江蘇招生的老師也表示對王云飛十分感興趣。但由于東大在先,北京大學不得不憾失這名“奇才”。
高考成績放榜之后,王云飛考出了384分(江蘇省高考滿分為480分)的成績。
選擇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專業
在填報志愿的時候,王云飛選擇了東南大學,而不是在文學領域久負盛名的北京大學。這其中又是怎么樣的一番緣由呢?
原來,早在王云飛因《綠色生活》一文獲作文高分,并登上當地報紙之時,江蘇本地名校東南大學的領導就率先聯系了王云飛。
與北京大學不同的是,作為當地有名的理工類名校,東南大學在看中王云飛的才華的同時更加尊重王云飛在專業選擇上的興趣,給了王云飛更多的自主權。
當王云飛表示自己喜歡建筑方面的學科時,負責如皋地區招生的東大校辦副主任馮建明當即表示只要王云飛愿意來東南大學,直接將王云飛分到“土木工程”專業去學習。
只要王云飛愿意,學校還可以幫助王云飛發揮特長,將王云飛的古漢語學科上的優勢,應用到對于古建筑領域方面的研究當中。
在聽完東南大學給出的條件之后,王云飛當即就答應了東南大學的邀請。
雖然后來北京大學方面也盡可能地表示了對于王云飛未能選擇北大的惋惜,并表示始終歡迎王云飛來北大學習,但是王云飛說:“我已經跟東南大學達成口頭承諾,做人一定要講誠信。”
此言一出,即便是北京大學也不好再與東南大學“搶人”了。
考生家長紛紛上門求教方法,殊不知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在王云飛的事情被報道出來之后,有無數的家長與考生都在想方設法地聯系王云飛以及他的家人。
希望能夠從王云飛這里“取經”。畢竟對于無數的考生而言,古文的學習一直都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王云飛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并沒有傳說中那種父母都是高知的傳承。
對于此,王云飛的解釋是,當你熱愛古文時,自然能夠培養出非常良好的古文方面的語感。
當別的學生還在為如何應付課本上的古文而煩惱時,王云飛早就已經在自發地學習《史記》《尚書》《漢書》《資治通鑒》等經典著作中的內容了。
而當別的考生還在為如何閱讀高考作文中的古文而犯難時,王云飛又一次走在眾人的前頭,已經可以用古文來寫作了。
進入大學之后的“古文奇才”進入到學之后的王云飛,因為有著“古文奇才”的光環,因此大學生活也是別樣的精彩。
從新生報道之后開始,王云飛就一直是校園里的名人。但是諸多光環的加持之下,王云飛并沒有因此而驕傲。
進入到了大學之后,王云飛在一面學習專業課程的同時也不忘讀一些影響中國文化發展的經典著作。其中四書五經基本都是王云飛的枕邊書。
從家鄉如皋來南京上大學,王云飛有幾本書是一直都帶在身邊的,其中就包括了《山海經》以及兩本《中庸》。
盡管王云飛的古文造詣已經很深,但是王云飛卻始終認為自己對于中國文化中的很多請點著作沒有“讀透”。
除了堅持古文閱讀外,人們見到王云飛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背英語單詞和看英文書籍。
除了是因為英語這項課程在大學時代和將來工作后作用極大外,也是因為王云飛試圖通過閱讀一些英文著作去對中西方文化作比較。能有這樣的想法,逐漸增加王云飛的思想的進步性。
進入到東南大學之后,王云飛還做了一件極為了不起的事情。那就是應學校的要求,用古文為學校寫了一篇東南大學的簡史。
對于此王云飛總是自嘲地說道:“比在高考寫那篇文章難多了!”
對于撰寫校史這樣的命題作文,王云飛很是感慨。
王云飛說:“校史必須按照學校的歷史事件來寫,求實的要求讓賦和駢文中的辭藻鋪陳沒了用武之地;東大歷史上共有11個校名,如何用古文精準地“翻譯”過來也是個大問題。”
不過王云飛最終不辱才名,還是學出了一篇極為優秀的古文《東南大學簡史》。只是與當時高考時候不同的是,這次寫校史的王云飛沒用一個晦澀古體字。
對于自己的專業,王云飛說當時選著的時候還是聽從了父母的意見,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最初的時候思想選著的“機械自動化”。
不過在進入學校之后,王云飛卻發現選著土木工程專業與自己的興趣愛好有很多契合之處。王云飛說:
“土木工程和古文并不是外界想的那樣風馬牛不相及,很多復古的建筑都要查閱古典文獻的。我現在的打算是把專業學好,至于古文仍然作為興趣愛好。專職做古文研究?等我老了吧。”
整個大學四年的時間,王云飛都是以最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一直是班里面的尖子生。
王云飛說:“產業報國,是我認為最安心,最貼心的報國方式了。”
2023年,王云飛剛從東南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就立刻以優秀的成績收到了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的offer,擔任見習工程師。
在結束了見習期之后,王云飛又在2023年開工的上海虹橋商務區核心區一期07-2項目土建工程中擔任監理工程師。
進入工作崗位之后,王云飛拿出了與高中時代專研文言文時候那樣一般的熱情。
別人幾年才能達到的位置與成績,對于王云飛來說似乎都是這樣的輕松。并且王云飛所負責的這個工程還獲得了當年上海市優秀工程質量管理小組一等獎、全國三等獎。
2023年,憑借著上海虹橋商務區核心項目的經驗,王云飛再次被公司委以重任,升任中建八局上海分公司營銷經理。
如今的王云飛已經是可以獨當一面的寧波分公司助理總經理。
短短8年的時間,王云飛就能夠從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做到地區負責人。這樣的成績在同齡人中絕對是出類拔萃的。
2023年,王云飛不再對人再提起他那奇遇一般的高分文言文作文。
他現在的身份是中建八局總承包公司助理總經理,分管整個江浙滬地區的市場經營,舉手投足之間,已是一名老練工程師、意氣風發的年輕領導模樣。
只有在王云飛的一些私人社交媒體,還能時常見到風格純正、仿佛錯了時空的“現代古文”。
文言文依舊是王云飛的愛好,但也始終只能是愛好,最終并沒有成為他的職業。
2023至2023年疫情期間,王云飛呆在家中隔離的時間,也讓他重拾以往對于文言文的熱情,私人社交媒體上經常會分享有意思的古文。
回憶往昔,高中的生活青春而自在,現如今因為疫情的關系不得不呆在家中。不過有妻子和孩子的相伴也并不孤單。
王云飛的妻子是在工作中認識的,因為一次出差對接因此相識,妻子剛得知他就是那位文言文作文的得主之時不敢相信,打趣道:“沒想到我有一天也會和名人近距離接觸呢!”
王云飛低下頭憨憨地笑了。因為王云飛的興趣使然,妻子也對古文充滿興趣,相信二人的孩子也會繼承父親的“衣缽”,對古文、文言文同樣保持熱愛。
而王云飛之所以能夠在進入大學以及畢業之后取得這樣神速的進步,唯一能夠解釋的也就只有興趣這兩個字了。
王云飛熱愛建筑行業,當王云飛將自己的全部熱情都投入到其中時,自然就會做出別人做不到的成績。
在王云飛的個人社交賬號上依舊可以看到一些文辭優美的古文。
對于一個人而言,如果能夠在做一件饒有興趣的工作時,還能有一個自己擅長的愛好,卻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看著如今的王云飛,是在讓人羨慕!
需要在最后贅言的一件事就是,像王云飛這樣在高考的時候使用文言寫作的方法并不值得大力推廣。
因為并不是所有考生都有能力駕馭文言寫作的,即便是能夠使用,在考場上那版倉促的情況下想要寫出佳作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對于此,還是希望廣大考生能夠慎重考慮,畢竟高考考不得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