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考DSE與內地普高課程考點最全對比!
香港高考DSE課程,究竟跟普高課程有什么不一樣呢?為了應廣大學子的需求,活石君精心收割了資料做比較,直接進入正題。
對于未來有計劃轉讀DSE課程的學生,也可以參考該大綱,提前做好學習規劃和入讀前準備!
DSE中國語文DSE中國語文由3部分組成,分別是閱讀、寫作、聆聽與綜合。其中卷三聆聽與綜合2024年起取消。
卷一閱讀能力:
分甲乙兩部分,設題方式包括問答題、選擇題、判斷題、填充題等等。
1. 甲部:考核指定的12篇文言經典學習篇章,占全卷30%的分數。(這部分一定考,而且就只在這12篇里面出,等于就是公開跟你說了答案,你現在只要把它給背下來就可以了)
* 12篇章:《論仁、論孝、論君子》、《魚我所欲也》、《勸學》(節錄)、《逍遙游》(節錄)、《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出師表》、《唐詩三首》、《師說》、《六國論》、《岳陽樓記》、《始得西山宴游記》、《宋詞三首》2. 乙部:課外篇章閱讀理解,通常是一篇文言文一篇白話文,占全卷70%的分數。
卷一考核重點/常見題目:
卷二寫作能力:
考核學生構思、表達和創作等能力。設題方式有命題或指定情景題,并提供選擇(三選一作答)。試卷要求考生寫作長文一篇,或短文二至三篇,字數視乎題目要求(通常為650字)。2023年中文卷二真題:
卷三聆聽和綜合能力:
考核學生理解、審辨、組織、文字表達等能力,分甲乙兩部。
1. 甲部:聆聽作答部分,占全卷20%。根據錄音完成問題,錄音資料大約為10分鐘。設題方式有填充、問答、選擇、判斷、排序等等。2. 乙部:綜合能力部分,占全卷80%。播放一段大約6分鐘的聆聽資料,考生根據錄音和提供的閱讀材料,完成一篇實用文寫作任務(例如:演講辭、通告、書信等等)。
DSE中文VS普高語文內地學生學DSE中文相比內地高中語文來講的優勢如下:
一、DSE中文需要溫習、背誦的篇章更少,篇章難度更低:
二、DSE中文的寫作更簡單
比起高考作文的800字要求,DSE作文只需要650字。另外,DSE作文題目是3選1,學生可以選擇作答自己擅長的題目,根據以往的經驗,3道作文題目當中,必定會有1道敘事抒情的作文題,比起高考,DSE作文對考生更友好。
內地學生讀DSE中文面對的挑戰:香港DSE獨有的“綜合能力考核”(卷三),其考核學生的語境意識、整合拓展、見解論證和表達組織,對學生的理解、分析、消化和寫作能力進行全方位的考核。
內地學生沒有接觸過這類的考核形式,會感到陌生。但是,綜合能力考試的評分點是很容易掌握的,幾乎全部都在聆聽和閱讀材料中可以找到,只要熟悉它的考核形式,加以訓練,大部分內地同學憑借著優秀的語文基礎,都能在此卷獲得很好的分數。
而在2024年,DSE中文將取消卷三考試,這個挑戰也將不存在。
DSE英國語文高考英語考試與DSE英語考試的對比:
總結:普高英語的學習目的,是讓學生對一種外語(英語)有基本認知,掌握基礎的閱讀、聆聽和寫作能力;
而DSE則是把英文默認為“第二語言”去對考生進行考核,重視考生如何在實用性的層面運用英語。因此,DSE英文比高考英語難很多,是每一位讀DSE的內地學生都需要努力跨過去的坎。DSE數學一、DSE數學與普高數學課程知識點的區別
普遍認為,DSE數學比普高數學課程要簡單很多。
在知識點方面,普高數學中推理與證明、算法初步、簡單邏輯用語、矢量這幾項課題,DSE課程都不觸及。而且,普考數學最難的圓錐曲線和導數這兩個課題,DSE課程也不會涉及。
DSE數學的知識點比普高多出了主項變換和變分兩個課題,但是這兩個都是屬于非常簡單的函數相關課題。二、DSE數學與高考數學的區別
DSE數學考試的知識點:
DSE與高考數學考試的形式比較:
壓軸題目方面:
DSE數學考試和高考數學一樣,都設有“壓軸題目”來判定學生的高下。
DSE一般以空間角或者圓的方程作為壓軸題目;而高考數學一般以圓錐曲線、導數、分布列的新題型等課題來壓軸。
考核重點方面:與高考數學側重公式推演、數學定義和原理;而DSE數學則著重于應用與計算。
因此,DSE數學考試可以使用指定型號的計算器,計算器內也可以設定程序,幫助運算三角形、軌跡與方程、函數等。
這就意味著,DSE數學考試的題量會比較大,數字也比較復雜(不是整數)。DSE通識教育DSE通識課程,2024年起由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代替,不再計分,只設達標與不達標,2023年為最后一屆考試。
目前通識有三大學習范圍(自我與個人成長、社會與文化、科學科技與環境)組成,共涵蓋六大單元(個人成長與人際關系、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衛生、能源科技與環境),以下是各個單元的主要內容。
DSE通識科的學習目標:通識教育科的設計以學生為本,旨在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并了解與別人、物質世界和環境的關系。
學習通識的目的不在于使學生成為各學術領域的專家,而在于幫助培養終生學習有關的能力,包括:多角度思考、獨立思考、明辨性思考、創造力、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和運用信息科技的能力。
與此同時,通識科培養學生尊重和欣賞不同的文化與觀點,并學習處理互相沖突的價值觀,建立正面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使學生在社會、國家和世界成為有識見、理性和負責任的公民。
通識科會采用議題探究的學與教方法,鼓勵學生獨立學習以追求知識,并對新的事物持開放的態度。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能較全面地了解議題,掌握相關事實,分析問題的核心,進而可以持平的觀點作出合理的判斷。
DSE通識科考試形式:DSE通識科的考試有卷一、卷二兩張試卷。
卷一:資料回應題,所有題目須作答。資料回應題旨在評核考生在識別、應用和分析資料等方面的能力。每題會提供2-3個資料,其形式有圖片、圖表數據、新聞報道、訪問、漫畫等,考生需要參考這些資料,并結合自己課題所學和自身知識,回答問題。卷二:延伸回應題,三選一作答。延伸回應題透過可引起討論的材料,提供更廣泛的層面,讓考生展示所學的各種高階能力,例如深入剖析自己的經歷,展現創意思維和以有系統的方法來表達等。
延伸回應題同樣會有漫畫、訪問、圖表等各種形式的參考資料,但與資料回應題不同,延伸回應更需要展示學生自身對議題的了解和知識,并通常需要學生表達自己的立場和觀點。DSE通識科與高考
通識科是香港獨有的科目,其考試的作答形式與高考的政治、語文議論文寫作有點相似,但本質上是不同的。
對于就讀普高的學生而言,最大的考驗就是需要學習不同的議題,并且這些議題是緊貼香港、中國和世界的時事,不斷更新。
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依靠大量的輔助資料。
不過,通識科的取分項中,比起對議題的了解,作答問題的技巧更加重要,而答題技巧則可以通過訓練來培養,學習如何正確利用試題中給出的參考資料,也是取得高分的方法之一。DSE物理DSE物理科課程由5個必修課題組成,另外學生還需要從4個選修主題上選擇2個主題修讀。
DSE物理考試評核目標:
1. 了解物理學的事實、概念、模型和原理,以及各個課題之間的相互關系;
2. 顯示在進行實驗時對儀器運用的理解;
3. 顯示對有關物理學的研習方法的理解;
4. 以不同形式(例如表格、圖線、圖表、圖解等)表達資料,并將之由一種形式轉為另一種形式;
5. 分析及詮釋資料,并推導出適當的結論;
6. 顯示對誤差處理的理解;
7. 選取及綜合有關資料,并能清楚、準確和邏輯地表達出來;
8. 理解物理學在日常生活的應用及對現今世界的貢獻;
9. 關注物理學在倫理、道德、社會、經濟及科技上的影響,并以批判性的角度評價與物理學有關的事件;
10. 基于物理知識及原理,審視證據并作出建議、選擇及判斷。
DSE物理考試模式DSE物理VS高考物理
在課程安排方面,DSE物理課程與普高物理在基礎知識方面,學習內容的重疊率有80%以上,包括力學、熱學、電學、波動學、原子等課題。
雖然普高物理的課題數量看上去比較少,但實際上,“力學”和“電學”兩個課題占了比較重的分量,它們學習的物理理論范圍和程度也比DSE要艱深許多。
相比較而言,DSE物理的課題雖多一點,但偏向日常生活與實際運用方面,其難度比普高物理要容易。考試模式方面,DSE物理考試分為兩張卷子,共考210分鐘;高考物理則是在150分鐘內完成物理、化學、生物三門的答題。
由此可見,高考物理的答題時間相對緊湊。而且,DSE物理的每張試卷,都會附有公式表格(基本上涵蓋所有所學的物理公式)作為參考資料,并且考試時可以使用指定型號的計算器。
答題形式方面,高考物理比較側重計算,而DSE物理考試的計算題通常會比較簡單的基礎,分辨考生高下的地方往往是在論述題中(文字論述題大約占全卷40%)。
文字論述題需要學生清楚寫下作答的步驟,因為這些細節都是得分的位置,從而考核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是否透徹。DSE化學DSE化學科課程由12個必修課題組成,另外學生還需要從3個選修課題上選擇2個課題修讀。
DSE化學考試評核目標:1. 憶述及了解與化學有關的事實、規律、原理、方法、詞匯和規則;2. 了解在計劃和進行實驗時,儀器和物料的使用;3. 處理物料、操作儀器、安全地進行實驗和作準確的觀察;4. 顯示對化學探究所用方法的認知;5. 分析及解釋自不同來源的數據,并作正確的結論;6. 處理及轉譯化學數據,并作有關的計算;7. 應用化學知識,以解釋觀察所得和解答未經接觸的難題;8. 選擇及組織適用的科學資料,并能作適當的及有條理的傳意;9. 明白及評鑒化學在社會、經濟、環境和科技上的應用;10. 根據驗證跡象和論據來作決定。
DSE化學考試模式:
DSE化學VS高考化學在課程方面,DSE化學課程與普高化學的重疊率有80%以上,普高高一高二的化學課程里,基本上已經涵蓋了所有DSE化學的基礎知識,而且DSE化學課程學習得沒有普高那么深入。
所以原本在普高讀過化學的同學,都可以看到DSE的12個化學課題是十分眼熟的,學習起來也相對簡單。
值得關注的是,選修部分的3個課題:工業、分析和物料化學,在普高的課程里沒有針對性的匹配課題,因為當中涉及到一些DSE化學獨有的、偏向化學實用性的學習內容。
但是,工業化學和分析化學中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識點,在普高課程里也有類似的內容,對理科同學而言,掌握起來也并不吃力。
在考試方面,相較高考化學,DSE化學的考試時間長,題目也更多,而且結構、論述的題目占比很大,對學生作答時的表達和描述比較看重,所以作答的過程也有步驟分數。
DSE化學考試對考生比較友好的就是,考試允許使用指定型號的計算器,每張卷子也會提供元素周期表作為參考資料。DSE中國歷史DSE中史科課程由8個必修課題組成,另外學生還需要從6個歷史專題選修中選擇1個課題修讀。
DSE中史考試評核目標:1. 理解重要歷史事件的由來、發展及相互關系;建立重要的歷史概念及個人的歷史意識。2. 整理、綜合、分析及評價史事,以及運用歷史資料及有關論述表達自己觀點。3. 掌握探究歷史方法、進行獨立思考、深入探討問題,以及辨識資料真確性及可信程度。
DSE中史考試模式:
DSE中史VS高考歷史DSE的歷史課程分為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兩門科目,普高課程則是把兩者結合到一起,所以說同是歷史科,DSE和高考的內容是有所差異的。
從課程內容上而言,普高歷史教科書分政治、經濟和文化三個大范疇,涵蓋從古至今、從東方至西方的重大歷史事件;而DSE中國歷史,則是按照時序排列,學習從夏商周一直到二十世紀末的整個歷史流程,當中重點談及各個朝代的變革與政策、帝王的功過、重大歷史事件對后世的影響等等。
由于中國歷史獨立成科,所以在學習內容的層面,DSE比普高歷史的課程要更為寬廣和深入,需要背誦的內容也更多。
在考試形式方面,普高歷史設有20道選擇題+2道必答問答題+4選2的選答問答題。
選擇題的分數共為60分,相比之下,問答題的占分不高。
而DSE中史考試不設有選擇題,超過95%的題目都是長答題,少數情況會有地圖填充、配對的題目出現,但占分也是非常少。考核方面,高考歷史選擇題注重學生對史實的了解,做錯一題扣三分,代價非常大。
而問答題方面,則注重考生的個人分析能力。
而DSE中史考試的題目通常都會給出參考資料,考生需要根據資料結合史實回答問題,在考驗學生的史實背誦能力的同時,也考驗學生運用資料、分析資料的能力。
雖然DSE中史科的內容看似很多,但其實每年考試的押題都非常容易,因為今年考過的歷史課題,明年就不會再考了,所以每年都有好幾個課題是可以直接忽略不背的。
總體而言,DSE中史科考試最重要的還是背誦史料,在擁有史實知識的基礎上,稍加練習答題技巧,要考取高分并非一件難事。DSE歷史DSE歷史科課程由5個必修課題組成。
DSE歷史考試評核目標:1. 認識及了解20世紀的歷史大事、趨勢,以及其相互關系;2. 記述、評價及選取與題旨相關之歷史知識,并能清楚及有條理地運用;3. 認識在不同時空中的因果關系、轉變與延續、異同等,并能運用此等概念;4. 就前人的觀點角度看待歷史事件與問題;5. 闡釋及評價歷史證據:征引史料;分辨史實、見解及判斷;明辨偏見;比較 不同史料而作出結論。
DSE歷史考試模式:
DSE歷史VS高考歷史DSE的歷史課程分為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兩門科目,普高課程則是把兩者結合到一起,所以說同是歷史科,DSE和高考的內容是有所差異的。
從課程內容上而言,DSE歷史科有一部分內容是普高歷史沒有觸及的,當中包括:香港的現代化與銳變;日本在20世紀的現代化;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過;蘇美冷戰局勢;非殖民地化等等。可見DSE歷史科在全球重大歷史事件和香港歷史方面內容比較多,與普高歷史的世界經濟方面重合度比較高。
另外,DSE歷史課程不包含普高歷史中的文藝歷史和哲學理論。
在考試方面,普高歷史設有20道選擇題+2道必答問答題+4選2的選答問答題。選擇題的分數共為60分,相比之下,問答題的占分不高。
而DSE歷史基本不出現選擇題,超過95%的題目都是長答題,少數情況會有地圖填充、配對的題目出現。
DSE歷史科和中史科不同,歷史科對于背誦史料的要求沒有那么大,不強求精準地背誦歷史事件的細節,所以它學習內容并不算多,教科書總共也只有兩本,對于不擅長背誦的同學而言相當友好。
但是,DSE歷史科相當注重答題技巧,卷一的資料回應題中,考生需要根據資料并結合史實回答問題,考驗學生運用資料、分析資料的能力;卷二的論述題則需要寫議論文作答,所以答題的結構和框架非常重要,例如分段闡述論點、每段設有主題句等等,都是需要訓練的答題技巧。